15

归纳法(7.14)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2xkdf.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前面已经写过大量的关于思维的框架,思维的逻辑,学习方法和模式等方面的文章,这个周末准备将归纳和演绎方法的内容再进行下简单的整理。对于思维框架和逻辑,本身也是自己平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的一些高度抽象和总结,你可能虽然感觉很抽象和理论化,但是其内容本身是来源于实践的。

对于归纳和演绎,假设和推理,包括形式逻辑,网上有大量的资料可以参考,因此这篇文章就不再对这些内容太多的描述,重点还是结合学习和生活,工作和实践,来聊下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形成归纳相关的思维。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要去纠结标准理论说法,重点是理顺相关思路。

归纳,最简单来说就是归类和收纳。其次才是抽象和推理。

生活中你收纳家里,最基本的意识就是分门别类,药品要放到一起,玩具要放到一起,维修工具要放到一起,为了分类你往往需要找到不同的箱子,柜子,抽屉,盒子等,将这些东西区隔开来。任何收纳都是先归大类,再归小类,一个柜子里面还可以放不同的盒子区隔不同的物件,以方便后面检索。

日常工作中最简单的归纳仍然是归类,比如你首先要做好个人资料的管理,这个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夹,子文件夹进行存放,包括对文件再进行重命名等,目的都是为了后面检索和查找方便。即我们常谈的,大脑最终意义的是索引的位置,而不是每个文件的位置。

你每天工作的时候会接到领导安排,同事协同的大量事务要处理?而每天你要做的这些事务本身就是一类,这个时候如何处理?即当我们面对同类事务的时候,我们在考虑这些事务有无共同的属性可以定义,比如任何事情都有类型,都有优先级,这些属性对所有事务都适用。

即当我们找到共同属性和维度后,就可以对这些事务进行打标签,通过打标签事务就可以进一步分类和筛选,其目的仍然是方便我们对不同类型的事务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应对。

对于类别很明确的事物我们直接进行归类处理,对于同类事物我们找寻通用属性进行标签化处理。

上面说的内容都很简单,因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日常沟通交流,学习,你已经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意识到哪些事物是同类事物。比如你决定不会把一个扳手认为是和一个餐盘同类的东西。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归类前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同类。

找寻同类,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中相对重要的一点,其本质能力就是抽象和归纳能力。

而这种找寻同类的能力是你从小就具备的一种能力,有些很难去精确化和量化,比如当你给你家小孩讲动画卡片上的一种动物是老虎,将电视里画面上动物是老虎,而你带他去动物园参观的时候,当看到真正的老虎的时候小孩子自己就认识出来了这是一只老虎。

而这里面隐藏的逻辑就是归纳逻辑,实际过程往往是如下的:

老虎的额头上有个王字

老虎的皮肤是有一种特殊的黄色斑纹

老虎牙齿很锋利,看起来很凶猛

而上面这些特征就是你归纳出来的,或者你并没有说出来而已的,但是你已经抓住了认知事物的本质。即老虎这种动物应该具备上面这些特征,因此到你再一只动物的时候,你就会看是否具备上面这些特征,如果具备的话你就将其归类到了老虎里面。

学软件的估计都很清楚,你在动物园看到的这只老虎是实例,而真正你头脑里面的老虎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类的概念。即归纳很多时候要做到事情,就是从大量的实例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并最终将其抽象为一个类,而这个类就是我们归纳后的结果。

基于已有领域,你是直接进行归类;基于未知领域,你是先找寻和抽象归类。

什么叫举一反三,简单来说就是你已经通过前面讲的归纳和抽象得到了一个定理,那么再遇到一个新问题,只要输入符合定理的假设和输入,那么就一定能够得出特定的结论。但是举一反三不是最关键的,真正关键的是你如何得出一个通用的定理。

回想到我们中小学教育,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数学类的教育并不会锻炼你的归纳能力,而是锻炼你的基于已有定理进行推导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你会发现另外一个特点,太多的课外奥数班一样,只是多较你的更多更新的定理和题型,让你具备了演绎能力,而不是教会你面对未知题型的归纳和分解能力。

归纳过程本身就是从差异到共性,从实例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过程。因此真正的归纳能力实际上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得出一直定理和假设;其次是论证该假设。

金受热后体积膨胀;

银受热后体积膨胀;

铜受热后体积膨胀;

当你具备归纳能力的时候,你得出的是一个假设定理,即所有的金属受热后都会膨胀。而更加难的是你需要去证明你得出的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即因为金属受热后,分子的凝聚力减弱,分子运动加速,分子彼此距离加大,从而导致膨胀。

观察诸多现象,得出假设定理,展开论证。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归纳推理过程。

得出假设锻炼的是我们的观察和抽象能力,而进行论证锻炼的则是我们的严谨和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研究,包括我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都是这个道理。

在创新和思考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在论证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即我们说的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是同样的道理。

在工作中,归纳仍然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即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基本的套路。

即当你面对大量问题的解决和实践后,你首先要思考和总结的就是这些问题如何进行归类,在进行归类后抽象每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这就是最简单的模式匹配。比如:

当遇到A类问题的时候,采用解决方案1进行解决。

当遇到B类问题的时候,采用解决方案2进行解决。

那么当你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是对问题进行归类,如果是属于A类问题,就可以马上采用解决方案1进行快速的分析和解决。而这就是最基本的归纳法思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