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7年打磨社区冷柜模式,毛利是永辉2倍,食行生鲜为何不惧盒马竞争?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ifeng.com/a/20180709/45054816_0.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原标题:7年打磨社区冷柜模式,毛利是永辉2倍,食行生鲜为何不惧盒马竞争?

文|王彦丽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核心导读

1、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多已湮没,食行生鲜为何能坚持到现在?

2、“1小时送达”备受追捧成为潮流,食行生鲜为什么还坚持做“次日达”?

3、全程冷链重资产投入模型下,食行生鲜如何解决成本和盈利难题?

4、4万亿大市场的生鲜江湖,众多玩家拼杀,谁能笑到最后?

社区生鲜柜模式受到的关注多了起来。前脚有“在楼下”凭借社区生鲜柜完成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后脚就有三蛋生鲜用“店+柜”模式杀进社区生鲜市场。社区生鲜柜究竟是资本下的狂热,还是有望成为线下生鲜门店的劲敌?

3miMzyi.jpg!web

“可现场购买的社区生鲜柜,切的只是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食行生鲜CEO张洪良这样说道,尽管食行生鲜做的也是“社区柜”模式。

但食行生鲜还是与近期风靡的社区生鲜柜模式“划清界限”。早在7年前,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正如火如荼的时候,食行生鲜就用社区柜模式切入生鲜市场的,相比众多主打水果品类的垂直电商平台,这家企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食行生鲜不主打水果品类,而是生鲜全品类,用更加高频刚需的蔬菜引流,再用全品类满足用户一日三餐“吃”的需求;

二是,相比于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可以送货上门,食行生鲜只做“到柜”模式,一天两配,次日送达。

凭借这种有点“另类”的社区柜模式,食行生鲜走过了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的兴盛期,又跨过O2O风口,熬到了今天的新零售时代,并且柜子数量只增不减。

“我们开在盒马鲜生附近的社区柜,订单量不减反增。”张洪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

因此,即便对待火热的半小时达、1小时达,食行生鲜依然无动于衷,坚持做次日达。“食行生鲜不会做即时配送。”

食行生鲜做了7年社区柜模式,目前覆盖苏州、上海和无锡三个城市,运营有超过2000个社区站点,有200多台冷链车,社区冷柜已经迭代到第四代。2017年9月,食行生鲜完成2.9亿元 C+轮融资。

一边是坚持7年的社区生鲜柜模式,另一边则是新兴社区智能柜、1小时达、距离用户更近的前置仓等模式大行其道,食行生鲜的坚持是对还是错?他们7年的摸索又找出了社区生鲜的哪些命门和秘诀?即时需求、到店消费和到社区生鲜柜,围绕社区生鲜市场的这三种业态,是何种关系?

7年前的选择:“全品类、低价”PK“少品类、高价”

食行生鲜诞生于2012年,彼时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盛行。易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等一众生鲜电商大行其道,这些平台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打水果品类。

主切水果品类的原因也可以理解,水果具有高频、高附加值的特点,很多人认为这样做生鲜才有盈利的可能。

但随着这类生鲜电商平台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是成本,短保的生鲜商品要先进入仓储中心,线上产生订单后,商品还要分拣出来,然后打包配送。一进一出,再加上包材、冷链物流等费用,导致生鲜电商的成本居高不下。最后,这些成本就体现在了商品的价格上,用户在生鲜电商购买的水果,价格普遍比线下店高出很多。

其次,生鲜电商平台普遍是次日达,用户到店购买则是即时获得,盒马鲜生、每日优鲜还能提供1小时送达服务。因此,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在成本、时效方面都不占优势。

到了2016年,生存就变得艰难起来。除了一些大的平台能够强撑以外,一众小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倒下,还有电商平台积极求变,例如易果就转型做供应链。于是有人说,垂直类生鲜电商是伪模式。

张洪良认为,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聚焦水果品类,本质上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支持全品类。不做全品类,用户购买频次会大打折扣,从而让履约成本、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做了全品类,难度又显而易见的,因为越是高频的生鲜,面临的问题越多。

yUFjAbb.jpg!web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

例如有的叶菜0.99元一斤,是很高频,但卖这样的品类明显要亏钱,如果给用户设一个购物门槛,例如79元或者99元起送,用户复购率又会降低。

权衡之下,食行生鲜还是从一开始就做了全品类,并且打出的口号是“价格比菜场低”。对比大多数“少品类、高价”的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食行生鲜做的就是“低价、全品类”。

当时,很多人不看好食行生鲜。

不做补充型购物渠道,要解决用户一日三餐食材刚需

食行生鲜做全品类是认真的。

打开食行生鲜的APP,可以看到里面共提供11个品类的生鲜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鲜肉蛋禽、水产海鲜、速食冻品、牛奶面点、粮油副食、休闲零售、酒水饮料、生活用品和厨房用品。可以说,用户一日三餐用到的食材,在食行生鲜上都能买到。用张洪良的话来说,食行解决的就是有关用户“吃”的问题。

重要的是,食行生鲜的菜价确实低,有些品类甚至低于菜市场价格,而与菜市场不同的是,食行生鲜是用全程冷链的方式,把品质保证的生鲜商品送到社区柜,用户开柜就可把商品带回家。

u6j2MjM.jpg!web

这种打法的效果就是: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在2017年12个统计月份里,食行生鲜有7个月排名生鲜电商领域日活第一,说明食行生鲜的用户复购率很高。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家庭来说,食行可以成为日常买菜的一种途径。

此外,因为在苏州、上海、无锡的密度达到了一定程度,2017年9月,食行生鲜宣布自营业务在苏州实现盈利。未来,食行生鲜还将继续增加华东地区的点位密度。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认为,这一点殊为难得。当很多新零售业态偏中高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补充性购物渠道时,食行生鲜却在打造人们的刚需型购物渠道,这种渠道得益于它的价格和品类,因为对于生鲜品类,用户始终关注两个要素:价格和品类。食行生鲜对这一点看得很清。

当然,食行生鲜的模式不是没有争议。

例如有业内人士就担心食行生鲜的成本控制问题:食行生鲜是冷链车直接配送到社区冷柜,仓储物流,以及冷柜方面的投入自然不会少,社区冷柜的周转率也成问题,还有维护、运营、物业各方面的关系,这些账都要算得过来。

但张洪良不care这些,因为食行生鲜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坚持做高频刚需的生鲜全品类,并坚持为用户提供低价优质的生鲜产品,张洪良认为一定有市场。

重构生鲜供应链:用C2B模式解决生鲜高损耗

之所以敢做“低价、全品类”,是因为食行生鲜找到了支持全品类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从生鲜品类最根本的痛点——高损耗开刀,背后其实是对生鲜供应链的重构。

一个商业模式能否成立,无非是看两个要素:用户体验和成本结构。

食行生鲜希望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从用户体验来说,生鲜商品最怕的就是“断链”(冷链中断),送货上门的生鲜电商平台,这样的问题很常见:生鲜商品送到家门口,却发现用户不在家,如果丢在门口不管,等用户拿到商品的时候,生鲜可能早就面目全非了。

张洪良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冒风险,于是做了社区冷柜。冷链车直接从配送中心出发,直送社区冷柜。等到用户拿走商品,这件生鲜商品始终不会断链。

3A7rUvm.jpg!web

成本结构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相比于主打水果的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以及传统商超、社区店,前期需要在冷链上巨额投入的食行生鲜真的有优势吗?

“我们的价格比菜市场便宜15%到20%,但毛利率却是永辉的两倍。”张洪良说。其中的奥秘,就是因为食行生鲜对生鲜供应链的重构。

生鲜商品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损耗。传统商超卖场,虽然生鲜区卖的热闹,但赚钱却实属不易。拿永辉超市为例,永辉超市生鲜直采比例达到76%,生鲜商品进销差价达70%左右,但2016年的数据,生鲜综合毛利也只有20%左右。

导致生鲜利润薄的原因就是高损耗。“永辉如此强大的供应链把控能力,依然只能做到毛利20%左右,可见生鲜损耗有多严重。”张洪良说,“但传统卖场的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生鲜损耗,一种是烂损,另一种是卖不掉。对于卖不掉的生鲜,卖场只能甩货,但甩货价很可能低于采购价,因此就导致了生鲜商品毛利低的问题。

食行生鲜从一开始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就决定要以解决生鲜品类的根本痛点——损耗为出发点,解决方案就是C2B,这也是食行生鲜的毛利率是永辉超市2倍的重要原因。

用户前一天下单,然后选择第二天9点半收货,或者下午4点收货。食行生鲜在接到订单后,再进行备货,经配送中心打包分拣后,最后送到社区冷柜。也就是说,食行生鲜的配送中心很少压货,也很少有生鲜商品烂在库里的情况。

张洪良认为这种C2B模式才能真正解决生鲜损耗问题,当用户逐步习惯在线上购买生鲜时,销售规模会大幅提升,生鲜损耗却极大降低,而这,就是食行生鲜的利润空间。

据了解,在社区柜密度最大的苏州,一些大的社区普遍摆放20组左右的柜子(一组10个柜子),最多的则接近30组,日销售额达到1万多,相当于一家线下店的销量。

对于外界说的重资产投入,张洪良怎么都觉得,即使把所有成本都加在一起,食行生鲜仍然能做到盈利。

在食行生鲜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还是冷链仓储物流方面的投入。通常采买一辆冷链车,成本在20万至30万元,以食行生鲜目前拥有的200辆冷链车计算,前期投入需要4000万至6000万元。对于社区冷柜的价格,张洪良表示目前还不便透漏。不过,因为食行生鲜是自建冷链物流,其订单履约成本已经降低为7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还有社区柜的场租成本和电费等。据了解,食行生鲜的社区柜不是24小时制冷,制冷时间基本是10小时左右,而且每个柜子一天只开门1-2次,耗电量也因此大幅降低。

因此,对于食行生鲜来说,单个城市的渗透率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食行生鲜当初决定从北京撤出,重点深耕华东市场。苏州、上海、无锡的市场点位密度,让食行生鲜有了盈利的想象空间。

“1小时送达”、距离用户更近会是主流吗?

在食行生鲜精耕细作的同时,1小时送达也在快速发展,背后是众包物流模式的完善、成熟。

纵观今天新零售业态的主流逻辑:或者距离用户更近,或者更快送达。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主要提供1小时送达,而一些无人零售业态,如无人便利店、智能生鲜柜则摆放到社区内,优势是离用户更近,所见即所得。一时间,似乎快、近已经成为新零售大潮下的不二法门。

张洪良并不否认摆放在社区里的智能生鲜柜的需求,但他认为,这种社区柜想把模式跑通,需要找到商品SKU与满足用户需求的平衡点。

现场售卖的社区智能生鲜柜,商品SKU数有限,即便是“在楼下”推出十几平米的大型生鲜柜,里面可容纳的SKU数也只有400个左右。它需要挑选动销率更高、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品类。

“这种柜子满足的只是用户的即时性需求,也就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部分需求,这些需求能否支撑这种商业模式的运转,也还是一个问题。”

对于1小时送达的到家服务,张洪良认为,相比于1小时送达,用户可能更需要准时。他的判断依据很简单:就看用户愿意对这种服务买单的尺度。

“拿最高频的外卖来说,调查发现用户愿意承担的配送费是3.5元,但骑手配送一单的成本在6-8元,剩下的这部分成本就要商家来承担。”张洪良说道。对于生鲜品类来说,这种付费意愿可能会更低。况且,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在《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看来,用户愿不愿意为一种即时需求买单,关键要看用户的紧迫程度。如果用户确实急于获得商品,那么用户的买单尺度就会放宽,例如服务于C端用户的闪送,配送费并不低,但还是有人愿意买单,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用闪送配送公文急件,即使花几十块钱的运费都不在话下。

但对于外卖、生鲜商品来说,坦率说,非要1小时送达的需求有多强烈呢?当用户需求不强烈时,他为这种服务买单的尺度自然会降低。所谓的1小时送达,究竟是不是商家的一厢情愿?

盒马鲜生虽凭借免运费瞬间获得用户的青睐,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些同质商品,盒马鲜生的售价会比传统商超、社区店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盒马需要用商品价格去分摊各项运营成本。

如盒马这样的新零售业态,无疑有能力迅速培养用户的线上购买习惯,数据显示,盒马的线上订单比例已经达到70%。但盒马的用户群体偏中高端的,并不是所有人能承受每天在盒马消费。

这个时候,已经习惯线上购买生鲜的用户会发生“外溢”,即选择比较低价的、如食行生鲜这样的平台。张洪良认为,这就是盒马鲜生附近的柜子订单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

所以,不管是新零售,还是传统零售,对于生鲜商品来说,价格、品类永远是用户考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价格又是主要驱动力。当一种商业模式无法提供价格优势时,这种商业模式是否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况且,它面对的还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用户。

不过,当资本都愿意在即时达上押宝时,谁也不知道,等风停了的时候,用户是否真的愿意为1小时达买单。

4万亿生鲜市场,究竟应该怎样撬动?

4万亿生鲜市场潜力无限,而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只有3%。问题是,如何撬动这块肥硕的市场?

有人要用“门店+1小时送达”攫取市场,例如盒马鲜生、京东7FRESH,还有很多传统商超也开始线上觉醒,纷纷发力1小时配送;有人用前置仓模式,例如每日优鲜,也有资本看好;还有人用社区柜模式,距离用户更近,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

在垂直类生鲜电商受追捧的那两年,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就说过:“生鲜电商的风口远未到来,什么时候来?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今天来看,这话依然不假。虽然各种新零售业态目标直指生鲜,但对于这个4万亿的大市场来说,没人敢说自己一定能笑到最后。

生鲜江湖,群雄逐鹿,也才刚刚开始。

有意思的是打法各异的商业模式。实际上,不同的模式,针对的用户群体和满足的用户需求,也不尽相同。拿食行生鲜来说,它也有自己对应的客群,而不是想吃下社区的所有用户。

据了解,食行生鲜的用户群主要在25-55岁之间,其中女性用户站到75%,30—35岁的人群最多。这也说明,食行生鲜针对的主要是“家庭主妇”型用户,这些用户对生鲜商品有着稳定的需求,计划性消费较多。这种情况下,食行生鲜的次日达对这部分用户群体的影响并不大。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食行生鲜这样的平台满足的是已婚女性用户的需求,那么老年用户的需求谁来满足?更年轻一代的用户谁来满足?

张洪良看好的是到店消费和送货到社区柜的模式,1小时配送到家的需求则因为用户不愿意对配送服务买单,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零售老板内参》则认为,用户是分层的,消费是分级的,仔细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找到你可以服务好的那类用户群,并坚持为他们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这样的公司就是有价值的。4万亿生鲜市场足够多元化的玩家进入,没有谁能轻易“一统江湖”。 eIbyqaj.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