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质押危机,冯鑫能否逃出“乐视魔咒”?
source link: http://www.investorscn.com/2018/07/09/73149/?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自2016年底开始,冯鑫就很少提到乐视了。
在更遥远的时间里,冯鑫与贾跃亭,确是没有交集的。直到2015年,憋屈“做”了三年盈利报表的冯鑫,终于如愿将暴风带上了A股,后者成为彼时A股市场鲜有的两家正牌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
另一家,正是刚从2014年底那段危机中缓过来的乐视网。
那一年,是让众多科技公司狂欢的一年。科技股股价的持续走高,让港美股玩家欣喜若狂;不甘落后的A股投资者,怀着分一杯羹的心情,却只寻到了乐视和暴风唯二的两个标的。
于是,无关业绩,冯鑫和他的暴风迅速迎来了高光时刻:2015年3月24日上市起,暴风从7.14元股价,连拉35个交易日涨停,3个月内股价一度涨至327.01元;在2015年124个交易日中,暴风共计55个涨停,最高市值甚至达到了360.97亿元。
股价狂飙,暴风的业务也在极速扩展。一年中,电视、秀场、影视、游戏、体育等多块新业务先后落地,暴风成为彼时最像乐视的一家“生态公司”。
然而,仅过了一年有余,突遇资金危机的乐视迅速陨落,暴风的股价也“巧合”的在这前后正式迎来长达两年的阴跌。
再也没有公司愿意被称作“小乐视”,暴风也不例外。
但让冯鑫困扰的是,虽然在此后接受腾讯《深网》专访时直言,用乐视跟暴风比非常扯淡,但暴风似乎已经没有办法再斩断人们将其系至乐视的联想。
直至近日,随着冯鑫本人股权质押危机浮出水面,萦绕他多年的“乐视魔咒”又更紧了。根据7月6日的公告,冯鑫约327万股被北京朝阳区法院冻结,开始日期为6月26日,到期日为2021年6月25日,冻结三年。
这时,熟悉的问题又重新摆在冯鑫面前:同样缺钱的暴风,会重蹈乐视的覆辙吗?
意外的折戟
冯鑫的梦,在2016年6月之前,还是一片坦途。
自2015年5月21日创出327.56的最高价后,随着一系列子业务的初步落地,暴风在2016年3月29日收报252.96元,又走出第二波火热行情。
与贾跃亭一样,在资本市场尝到甜头的冯鑫也迅速开启大规模资本运作。根据2016年3月14日暴风发布的公告,暴风拟以31亿元收购稻草熊影业、立动科技、甘普科技股权;3月28日,停牌五个多月的暴风复牌,并宣布将战略投资酷狗、酷我母公司海洋音乐集团。
但接下来的剧本却大大出乎了冯鑫的意料。
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中,暴风对稻草熊影业的并购引发了争议。由于吴奇隆、刘诗诗为股东的稻草熊影业账面资产仅3835万元,估值却高达15.2亿,深交所对其发出问询函。
虽然暴风解释称,相对于A股正常的15-18倍市盈率,其对稻草熊的投资谈不上价格过高;且互联网企业净资产和估值差距较大实属正常,互联网企业普遍是轻资产公司。但这一解释并未服众。
2016年6月,正值证监会着力整顿并购交易,碰巧成了靶子的这桩交易,最终没有逃开被否决的宿命。
如此,冯鑫操盘的第一桩大规模资本运作,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其力推的影业公司也自此停滞。
而按照乐视当时创造的模式,迅速孵化新业务,装入上市公司体系推动股价上升,再基于股价进行融资,循环投入新业务发展,最终形成业务协同完成“生态闭环”。
暴风刚刚迈出这个循环的第一步,就停下了步子。
这时的冯鑫,充满无奈。暴风爆火,本是市场大环境所致-------A股缺乏科技股,再加上碰巧赶上VR热,暴风才被游资疯狂追捧。一旦暴风停止讲故事,其主营业务的羸弱便很快暴露出来。
又恰逢VR声势由盛转衰,此前暴风上市的最大增长点“暴风魔镜”也随之深受影响。市场逐渐意识到,限于整个VR产业的发展速度,暴风仅靠自身的力量,短期内撑起整个生态并不现实。
大潮退去,裸泳的暴风被留在了沙滩上。这是暴风迎来长达两年阴跌的开始。
反思与重构
冯鑫原本不是一个浮夸的人。在很多冯鑫的朋友看来,与2015年时多次公开大绘蓝图的激进形象不同,2015年上市前,冯鑫一直很低调。
上市改变了一切。曾经习惯躲在幕后的冯鑫,逐渐开始习惯聚光灯下的生活。没有人知道冯鑫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斗争。但对于暴风这样一家因“偶然”被推向神坛的幸运儿,模仿乐视的一系列操作,或许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但这显然悖于理性。2016年遭遇意外的折戟后,冯鑫随之进入了长久的反思。
“我有点膨胀了”。
这是一年后,面对腾讯《深网》的专访,冯鑫得出的结论。在冯鑫看来,如果当时证监会批了,暴风就会投入更大的精力、资源和钱,还是很可能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证监会是救了暴风。
但仅仅只有自省还不够。当暴风影音振兴无望、VR业务陷入低迷期,冯鑫从2016年开始,就越发着重将资源大幅倾斜到电视业务。
一位暴风内部人士曾透露,从2015年双十二那天算起,暴风超体电视在之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卖出了20万台,这项成绩让冯鑫很振奋。时任暴风科技CFO的毕士钧甚至向腾讯《深网》直言,电视将承担其提振营收的重要任务。
这是冯鑫新的救命稻草。
根据2016年的年报,冯鑫也确实得偿所愿。财报显示,暴风营收由2015年的6.52亿元大幅增至16.72亿元,增幅高达156.44%。到2017年年报,这一数字达到了19.15亿元,增幅也有16.25%。
但营收不断走高的同时,暴风的营业利润却在不断下滑。从2015至2017年,暴风的营业利润从1.61亿元将为亏损2.56亿元。其中,2016年暴风的营业利润甚至同比下滑了343.24%。
这主要由于电视业务本身,依旧处于卖一台亏一台的尴尬阶段。
根据财报,相比2014年74.55%的销售毛利率,2017年暴风的销售毛利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到19.78%;在这其中,暴风电视的销售毛利率甚至只有-7.15%。
财报依旧不算好看,但这时的暴风已经别无选择。曾经第一大营收来源广告收入,在2017年仅录得4.28亿,相比2016年的5.79亿相比,又大幅缩水了26.13%。
这意味着,如果电视业务不能及时接棒,暴风将陷入愈加危险的境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7年营业利润继续亏损,但最终呈现在财报中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是盈利0.55亿。
据了解,暴风将旗下的电视业务公司即暴风统帅并入报表,其营收被纳入暴风集团总营收中。但由于暴风集团仅持有暴风统帅24.121%的股权,根据并表规则,暴风仅需承担其相应比例的亏损。这使得母公司最终收获了净利润,暴风统帅的“少数股东”承担了巨额亏损。
“巧合”的是,这种操作手法,与乐视网如出一辙。不过,这虽然一定程度上对财报有所美化,但暴风的真实财务状况,并不会因此出现较为明显的起色。
黎明前的黑暗?
暴风并未走出蛰伏期。按照冯鑫的构想,暴风魔镜今年即可盈利,暴风TV则将在2019年实现盈利。
只要能在明年底前让暴风TV实现盈利,暴风的这一轮救赎或许就能初见成效。
然而,若想顺利挺到那一天,对冯鑫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业务模式上,相对于不断开辟新业务且最终在新业务上栽了跟头的乐视,暴风的业务相对单一,系统风险较低,但电视这类硬件产业需要庞大的资金在其中运转------这对资金流并不充裕的暴风来说,仍充满挑战。
根据2018年一季报,暴风的流动资产总额只有18.29亿元,而其流动负债却高达19.75亿元,其流动资产已经不能够覆盖流动负债。
为此,冯鑫不得不保持较高的质押率来募集资金。根据今年一季度财报,冯鑫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为7032万股,其中押股份数为5934万,质押比例为84.38%;仅两个月后的5月31日,暴风在公告中又披露,冯鑫的质押率已经蹿升到了95.35%,占公司总股本的20.35%。
与此同时,在5月31日,冯鑫还将其持有的部分质押股份办理延期购回,延期半年,两笔股权占冯鑫所持股份比例为10.65%,用于融资。
便捷的质押融资是把双刃剑。一位证券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腾讯《深网》,在A股市场,高质押很常见,但近期国内资本市场的走衰,有可能引发部分企业平仓危机。
近期暴风的一份公告,或许已经表明,冯鑫已有部分股权爆仓。
根据7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为由向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暴风控股股东冯鑫累计被冻结股份 327万股,占个人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 4.65%,占公司总股本0.99%。
对此,暴风方面强调,本次司法冻结事项目前不存在被冻结股份被强制过户的风险,不会导致公司实控权发生变更,也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但截至7月6日,暴风收报14.17元,很有可能已经触及平仓线附近。这意味着,如果接下来股价无法止跌,暴风的危机或许将有所扩大。
眼下冯鑫能做的,只有不断募资,来填补资金空缺。
事实上,除了进行股权质押,近期暴风在资本市场也在尝试一切办法获取资金。根据6月5日暴风发布的公告,暴风将非公开发行300万股,募资5000万元;6月23日,暴风又宣布将发行债券2亿元。
只是,上述募资能否顺利进行依然是一个未知数。无论是市场环境的走向,还是相关质押方的抉择,都有可能决定暴风最终的走向。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