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刷屏者,注定自嗨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adquan.com/post-2-45072.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来源:杨不坏(公众号:yangbuhuai01)

作者:杨不坏

qQrAVba.jpg!web

在广告圈,这届世界杯最火的不是足球,而是广告。从世界杯一开赛,我们就被几支土味广告刷屏,其中知乎,马蜂窝和BOSS直聘被讨论最多,而背后又牵连出了广告制作人叶茂中。最近这段时间这几支广告已经被过渡讨论了,我就不凑热闹了。

今天我们讲讲大众传播,讲讲刷屏这件事,我们看到各种刷屏广告,刷屏事件,甚至有些营销事件还没开始传播,标题就以“刷屏”刷屏了。刷屏真的是品牌最大的追求吗?对于建立品牌来说,我一直对刷屏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大众传播成为过去式

fYr2Mn7.jpg!web

在前互联网时代,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非常单一,那时我们有大众媒体,大众流行,大众偶像,大众品牌……那时,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有标准的,是同一个向往。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大多数传播都是大众传播,因为传播媒介少而集中,既无法划分人群,也不能精准投放,不管你的产品是卖给谁的,先告诉所有人再进行漏斗式筛选。

在前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是信息不对称的传播,而现在,大众传播似乎不太有效了,在解答为什么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刷屏的历史。

刷屏前传:叫魂

q63auqf.jpg!web

在没有大众媒介前,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这件事解释最清楚的我认为是《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孔飞力,这本书客观讲述了一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复盘了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快速的刷屏级案例传播,这次刷屏的后果,甚至动摇了清政府的根基。

VfUremQ.jpg!web

而有关“叫魂”的长尾效应至今犹在,我的家乡鲁中山区的农村,小孩子如果被吓到了或者出现神志涣散的情况,会被认为是丢了魂,会安排神婆来给小孩叫魂,我小时候被叫过多次魂。
我建议从业者们都读一读《叫魂》这本书,当历史书读一次,当案例复盘读一次。在大众媒体出现之前,信息传播基本靠口口相传,实际上现在,朋友之间口口相传的信息依然是最具价值的信息。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200多年,但就当下的传播依然有借鉴意义,不管是正面或者反面,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它,了解传播的底色是什么。

刷屏1.0:央视

6Rr2eua.jpg!web

大众媒体是一个声音能覆盖所有人,并让所有人相信。比如在大跃进时期,人民日报就是大众媒体,人民日报说粮食亩产2万斤,人们都信了。电视普及之后,央视出现了很多标王,孔府宴酒,秦池酒,步步高等,但很多央视标王后来都销声匿迹了。
先说央视刷屏正面效果,在央视标王时代可以靠央视广告快速打响品牌知名度,央视是全国垄断型媒体,它能覆盖几乎所有人。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对于任何一个品牌,尤其是新品牌,在央视刷屏是有效的。
再说央视刷屏的负面效果,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年那些央视标王大多销声匿迹了?当年没有互联网,大众权威媒体只有央视,央视是权威垄断媒体,央视说什么我们就只能信什么。这简直是一个品牌的捷径,不用好好做好产品,只要产品差不多,然后买央视的广告,产品就能卖出去,太容易了。但是还记得《叫魂》的案例吗,最有效的信息是口口相传的,在央视广告的产品差,经过一段时间的口口相传后,刷屏也就没用了。但是没关系,幕后的操盘手已经在准备另一款产品了。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微信月活10亿用户的今天,央视刷屏还有用吗?我表示怀疑。

刷屏2.0:朋友圈

uuMfE3b.jpg!web

朋友圈,你觉得是什么?
是我们经过精心筛选装扮的牢房,我们舒适的畅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看别人晒自己的生活,发自己的牢骚,看别人发牢骚,转发自己喜欢的文章,朋友也转发自己喜欢的文章,最终我们和朋友们的兴趣审美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朋友喜欢的文章我们也很喜欢,我们转发的文章也被朋友们转发。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竟然一个新闻资讯类APP也没有装,因为我觉得不需要新闻APP,朋友圈的新闻已经足够我消化,被我通过添加,删除,拉黑,屏蔽等一系列操作后精心筛选的朋友圈,比AI算法都智能的,非常适合的满足了我对世界的认知,认为朋友圈里发生的就是全世界正在发生的,我的认知被局限在了朋友圈。
相信吧,朋友圈不是全世界,朋友圈是被我们精心筛选设置的牢笼,是一口井,而我们就坐在井里看着天空风云变幻。
所以问题来了,在这样的朋友圈里,存在大众传播吗?存在刷屏这件事吗?或者说还能实现全民刷屏吗?尽管微信有10亿月活。
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做个调查,挑选100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让每个人写出今年记得的朋友圈刷屏事件。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我预测会非常不一样甚至千差地别,有机会的人可以做一下这个调查。
所以我认为在社交媒体时代,大众传播这件事是不存在的,刷屏这件事是不现实也不存在的,如果一开始就定个目标说火遍全网全民刷屏的话,这次营销事件已经失败了一半,只需做完,就能完败了。

圈层固化

EvUJFv2.jpg!web

最开始互联网让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而现在互联网为每个人创造了一个社交茧房,或者说每个人通过自己自己的努力,在社交网络上位自己创造了一个社交茧房。别以为这个社交茧房只在朋友圈,各种内容平台都在为你创造信息茧房,号称大数据算法,甚至明目张胆的当做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我认为这是春药算法,让人上瘾并沉迷的算法,今日头条推送你喜欢的新闻,抖音推算你喜欢的短视频,淘宝推荐你喜欢的商品,美团推荐适合你口味的外卖,连携程都推荐你喜欢的酒店并加价,所谓的大数据,就是为了让你得到你想要的,或者称之为驯化?
在平台与个体的通力合作下,为每个人都精心设计了舒适的信息茧房,社交茧房,物质茧房,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在这个生活圈内,大家都很快乐,而且我相信,大家会越来越快乐。因为会越来越舒服和快乐,这种圈层就会越来越牢固,这就是圈层固化。
从全民统一审美的大众时代,到多元化圈层固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不能评价这是好还是坏,这只是一个客观现象,或许未来大家都是这样生活的呢,生活还分什么好坏,就像鸡汤里说的,快乐就好。
那么问题来了,在大众媒体缺失,圈层固化的传播环境下,营销应该怎么做?
在圈层固化的环境下,首先很难让一件事情被所有人看到,如果非要做到,需要极其高昂的媒介成本。其次是每个圈层的话语体系,关注的事情不一样,甚至同一件事情关心的角度也不一样,一件事情基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即便一件事情被很多人看到了,但是不是每个圈层的人都感兴趣呢?

后刷屏时代

aYv6viQ.jpg!web

现在的很多传播,奔着刷屏的目的做着自嗨传播,看上起很热闹,最后在广告营销圈刷屏,甲方乙方都看到了,大家都很满意,唯独消费者没看到。这种品牌传播每天都在发生,是继续掩耳盗铃,还是试图改变?不否认我也做过自嗨传播,我们就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个体很难对抗一个成熟运营的体系,但很多个体或许可以。下面提供几个可能的方向,供参考,不一定对。

营销运营化

AvyeMj2.jpg!web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一个你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品牌,一夜之间冒出来,并宣布这是个超级品牌。互联网近几年发生过好几次这种事件,脉络比较清晰的是快手,最早我们听说过快手是快手GIF,是一个工具性APP,后来销声匿迹不知所踪,所有人都以为这个APP已经退出互联网舞台了。直到2016年的一篇文章《底层残酷物语》,这篇文章让巨大的快手浮出水面,接下来快手的新闻不断,用户量,月活,日活不断创造新高,估值一路攀升,成为独角兽。
另外一个是拼多多,和快手一样,五环内的人知道拼多多的时候,它已经是巨无霸了。这两个品牌在被五环内的人知道之前没做过品牌,只靠用户运营就做成了巨无霸,这也是很多人现在推崇的黑客增长,我现在对黑客增长保持中立态度。
那我们说圈层运营,既然大众传播是不存在的,那我们就做圈层传播,圈层就是某一群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可供营销切入。可能是审美类似,可能是兴趣类似,可能地域年龄性别等,圈层根据营销目的划定,切入点要切合圈层特点。比如快手首先切入农村互联网用户圈层,一群被互联网遗忘的人群,他们审美与生活方式类似。比如B站的二次元用户,他们兴趣类似,或者切入LGBT群体,他们对爱的理解一致。
以圈层运营思维做传播,首先把刷屏、10万+、流量这些词忘掉,建立明确可达成的目的,一步一步去做,跟每一个人都认真沟通,别想着一次就火遍全网刷屏,如果一次能影响一个圈层的人,1万人,1000人,哪怕是1个人,只要是有效的,就是成功的。
很多品牌不是不被看见的问题,而是看见了也没兴趣的问题。比如李宁最近成了爆款,实际上是解决了兴趣度的问题 。接下来的营销,应该把每一个ID当做真实的人,把每一个“流量”都认真对待,认真沟通,打动TA,而不仅仅是让TA看见。
我开始写这个公众号之后,后台每增加一个阅读量,增长一个关注,我都欣喜若狂,又多了一个人知道我,又多了一个人关注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呢?
我从不敢妄称谁是我的粉丝,关注我的人里面有在创业的知名女演员,有500强外企的中国区总裁,有百亿美金市值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有艺术家,有BAT的总监,有多家4A的ECD,还有很多没被我发现的前辈,他们都是我的前辈,能被他们认可是我的荣幸,我怎敢称他们是粉丝,怎敢把他们当流量?

营销ICON化

32AJbev.jpg!web

第二个方向是营销icon化,或者说产品化。我们无法做到一次营销影响所有人,但是我们可以让一次营销更加深刻的影响某一群人,然后把针对这一群人的营销包装成一个icon,对所有人传播这个icon,这是可行的。
我继续拿我的前公司淘宝来举例。淘宝在2015年前后面临转型期,那之前去问很多人淘宝给人的印象,大多回答是便宜,山寨,九块九包邮,假货等等,淘宝深受这一问题困扰,怎么办?如何跟大众解释淘宝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样子,如何解释淘宝在改变?
在此不做深度分析,只说造物节这件事的意义。在造物节之前淘宝就已经开始做一些年轻化营销了,但我觉得造物节是一个节点性大创意。实际上造物节并不能让很多人参与,百余商家,几万人现场参观。造物节对商家的卖货作用也非常有限,但是造物节有非常重要的品牌意义。
淘宝做了一次针对年轻圈层的展览,然后淘宝把这个现场只影响了几万人的展览包装成一个ICON,面向所有人传播。就像对大家说“你们看,这就是淘宝,淘宝现在是这样,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造物节这个ICON相当于淘宝的大型实体广告,比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更有说服力。
或许,大众传播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升级为2.0版,不再针对大众做全民营销,而是针对某个圈层做icon性的营销,然后让这个icon被大众所看见,并产生兴趣。

总结一下

Ib6FNbV.jpg!web

刷屏这件事自古有之,200多年前的一次全国性妖术大恐慌,就是一次举国刷屏事件,此次事件影响深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本书详细复盘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除了历史价值外,在传播学上亦有价值。
然后是大众媒体央视,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央视可能是全国最强势的媒体,它覆盖几乎所有人,而大众也愿意相信它,所以品牌在央视刷屏是可以快速建立品牌的,至此大众传播还是非常有效的。但这种快速建立品牌的捷径也是速朽的,当年的的央视标王大多销声匿迹.
而后来我们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分化了大众,让大众变得更多元化。社交媒体消解了大众媒体,大众流行甚至大众品牌。社交媒体是以KOL为节点的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之上,由平台和个体协力共同创造了社交茧房和社交圈层,在圈层在社交网络的驯化之下愈加牢固,愈加不可打破,形成了圈层固化,在圈层固化的社交网络上,所有企图进行大众传播,企图一次刷屏影响所有人的品牌,都将会成为自嗨式传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传播?
提供两个可尝试的方向,一是圈层运营,从大众传播分解到圈层传播,针对精准圈层逐个击破,精准沟通,精细化运营,告别粗放式刷屏传播。二是在圈层传播基础上进行大众传播,深刻的影响某一个圈层,这个圈层传播必须是能够代表品牌形象的,然后将这一事件包装成icon面向大众传播,或许会是一个方向,不一定对。
祝大家,一起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