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知乎高赞:久居一线城市都有什么错觉?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419/201807/265181708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北京女子图鉴》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北京就是一个标准不一的地方,你想要什么标准,就按照什么标准去努力。


这句话,真的太鸡血了。



我们这种漂在城市浮华中的人,突然有了一种幻觉——我有自由掌握一切,只要努把力就能争取到。


知乎上有一个738万浏览的话题:有哪些因久居中国一线城市所产生的错觉?


最高赞的回答:


在中国三四线小城碌碌无为,你会觉得自己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就是这样了,一潭死水,没有波澜。但是在北上广,哪怕依旧是碌碌无为,你却觉得自己还有希望——那种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说不定哪天就被“机遇”砸中的希望。


再细分下,这些所谓的“希望”,无非就是这几个:


随时创业都可以发家致富;


北京户口迟早都是我的;


只要肯等房子总会买得起。


这也许就是都市人被欲望一次又一次吞噬到只剩下焦虑的原因吧。


遍地围城。






幻觉一

创业随时成马云


有人说:一线城市遍地是钱,就看你弯不弯腰捡。


有段时间自我怀疑,我到底是不是一线城市的人,为啥天天弯着腰都没捡着钱。


每天耳朵旁边都是谁炒币又赚了一台宝马,谁卖个煎饼儿就月入三万,还有谁的公司新三板上市已经估值几十个亿。


“离职吧,去创业,去实现财务自由”,同样的梦想洗着不同年轻人的脑。



中关村有一条创业街,来自四面八方的创业者习惯在咖啡厅里一窝一整天,就为偶遇一位投资人。关键是这种“相遇即机会”的事儿它真的存在。


我曾经有个做AI项目的朋友说,他呆在咖啡馆一天就等到了三个投资人(不知道有多少吹水的成分)。等到投资人之后,路演搞十遍,从VP见到MD再见到最高级那个老板,人人对他友善又热情,就差加一部火箭送他上月球了。


于是当他一签订termsheet(投资意向书,不是合同,相当于盖个手印表示我对你有点意思)就立马抵押房产跑去银行借了一笔钱。


对他来说,反正这钱得先弄,工得先开,伟大的事业要抢跑开战。


投资人也是正儿八经来调研了一番,把他的核心技术,关键文档,运营思路都刨根问底了一遍,他也敞开心扉无所隐瞒跟人家挖心掏肺。反正大家将来都是一家人了。


然而,四个月后,他靠抵押的贷款花得差不多了,才突然想起投资人好像还没给自己打钱。再跑去问,人家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找到一家比你技术更先进的项目,不投了。


当时他真的差点要崩溃了。摊子刚刚铺好,还没开张呢,就面临着准备收摊。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曾经说过,单枪匹马创业的成功率,不会高于1%。


创业这件事,实质上,只有九死未得一生。哪怕拿到了投资,熬过了天使轮A轮,到后来发现能真正离做大做强给员工带来人生幸福的这些事儿,还是有点远。


更常见的状态是,挣扎。


不是在梦想和现实的撕裂里,就是在变幻莫测的竞争中。


幻觉二

给些时间我总能融进这个城市


小地方爱托关系,大城市靠竞争力。


对!


但是前提是,大城市里有关系本身就更有竞争力。


在北京当了五年程序员的大强没孩子前,还真觉得“北京是我家”。工资四五万,班车睡一觉上下班。西二旗的程序员们也特别友善,楼下买个咖啡聊个天也会有人替你埋单。


直到宝宝出生,想买部车要等摇号。想买个房断交过社保就没资格。更有甚者,有过来人的同事还给他补了一刀:等以后你孩子读书了,这都不是事儿。


他开始想起关系两个字。默默敲代码的程序员也要开始搞关系了,也算是时代的进步。


然而,游荡在已经晃荡了四五年的北京,除了每天熟悉的豆汁儿油条早餐车,三环四环长安街,他似乎找不到更熟悉的人脉关系和亲戚。



楼下帮你买咖啡的哥们儿,帮不了你的孩子入学;自以为BAT、TMD都认识点人,但他们基本上都只能帮你跳个槽。


城市的一隅,异地人和本地人总归是界限分明。没有户口的人,体会最深的一句话是:梦里不知身是客。


所谓人脉,在某一刻显得那么的苍白。


我记得《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非常深刻的台词:我明白北京不是我的家,但我宁可拥抱现实中的无家可归,也不想放弃搏一把的机会。


“搏一把”就能融进去这个城市,虽然渺茫,虽然艰辛,依然有万万千千的人在等。他们,既是你,也是我。


幻觉三

奋斗十年后我一定能买上房


每次经过东三环最繁华的国贸CBD,看到西装革履的人影匆匆,偶尔有一种豪情涌上心头,连《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那个女孩儿也能赤手空拳在北京国贸旁边弄个小公寓,我为什么不能?


没有人是买不上房的,只是看买哪里。


以海淀区为例,我们先看一下近几月的房价走势:


虽然,像过山车一样起伏过,低点昙花一现。


再看看北京周边的房价走势:



一条缓缓下降的斜线,像一条金光闪闪的希望在眼前升腾。再看看数字,只是海淀区的四分一,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再坚持一阵子,买房这件事不是梦”?


但仔细想想,“北京周边”意味着什么?


意味“上班8小时往返无影踪”的蜜汁通勤时间,意味着耗费在路上的有限精力,意味着你只是买了座周末度假房,平时还是得节衣缩食在公司附近租个小隔间叫外卖过活。


你的工资永远追不上房价是个无可置疑的事实。


揣着985/211毕业证,也不过是拿着一张绿皮火车的站票,这趟火车奔向何处,也会因为房价这个黑山洞,让你时刻都心存彷徨。


你不是归人

你只是个过客


每逢年关将至,朋友圈都会被两个字刷屏:回家。


但每当初七上班之前,我又会在朋友圈看到两个字:回来。


“回”这个字,很有戏剧性。



暂别忙碌的城市,告别老家的热闹,都是回。每个人,都注定是城市的过客,也是城市的归人。


一线城市的幻觉,说到底就是梦想和现实的碰撞。越是不甘,越是激烈。


我一待在顺德工作了3年的朋友回到广州工作。一开始还是觉得顺德好,好吃好住,休闲舒服,上班不用打卡,下班直接溜达回家。


工作半年之后却也意识到,城市大,人心乱,事情虽纷繁复杂,但每解决一件都是巨大的锻炼。


他原本在小城市的地方公司做市场,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做表,往来对接工作的也就那几个人。没到下班,同部门的几个阿姨就开始讨论去哪里买菜,老公的车换了,孩子上哪个幼儿园。


到广州后发现,哪怕做一个中层的市场人员,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流水过亿的广告公司,负责的项目动辄是覆盖全国的影响力,好像稍不留神机会就会溜走。公司里面的项目还要靠争取。换着以前的老阿姨,早就推给他干了。



这1年的见识,至少顶小城市的5年。


想链接大项目的老总,想招聘一流的学生,想找到有拼搏心的追随者,都比在一个安逸的小城市容易得多。


文化氛围这东西,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在大城市,文化逼着你成长、竞争、追逐。也逼着你再累再苦,都爬起来拼命奔跑达成对自己的期待。


更多的人,放不下身段回到小城市过平凡闲适的生活,不过只是留恋这种激烈和不甘当中,和生活短兵相接的那种热气腾腾。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被幻觉缠身,还是披着钢筋铁甲战斗在北上广深。


毕竟像八月长安所说的:


在小城市工作,就像收到一张五十年后的死亡通知; 而在大城市,则像是攥着一张虚构的藏宝图。


再虚构,也是一束通向宝藏的光。


身居一线城市,你有过哪些幻觉?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维小维,曾任四大、宝洁、网易等名企管理层,10+年CFO及投资高管,专注职场、财商和个人成长。个人公众号“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

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截图、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保留所有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