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猎聘上市敲钟,戴科彬7年“人才生意”的梦与想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44618?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VrYj2a.jpg!web

【猎云网(微信:)北京】6月29日报道(文/饶翔宇)

创办7年,猎聘迎来了自己的荣光时刻。

北京时间6月29日上午10:00,猎聘(股份代号:6100)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敲钟上市。此前,猎聘于6月15日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此次在港上市,猎聘将面向全球发行8800万股,发行价为每股33港元。上市当天,猎聘开盘价为31.6港元,总市值达到156.6亿港元。

作为港股的高科技人力资源第一股,猎聘用了7年的时间,在中高端人才招聘领域打造了一个B(企业) +H(猎头)+C(求职者)的平台模式,实现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和连接,构建了招聘服务的新型生态。通过BHC的模式,猎聘在竞争激烈的线上招聘红海里,开辟出了一个聚焦于为年薪收入10万以上的中高端人才市场的新领域,并在这个领域里迅速成长,成为了垂直领域内最大的在线招聘服务平台。

“7年创业,猎聘一直专注于中高端人才招聘市场,这一定位让猎聘摆脱了传统招聘网站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首创人才服务交易闭环。”猎聘创始人兼CEO戴科彬回忆起一路走来的创业经历时向猎云网表示,猎聘能走到上市这个阶段,正是对于这一模式的坚守。

红海市场里的异军突起

猎聘上线时间是在2011年,当时招聘行业的排头兵是中华人才、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经过多年在招聘市场的深耕,这些公司都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可观的收入来源。面对这些行业大佬,如何在其中找到不一样的商业路径成为了猎聘能否胜出的关键。

“当时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不过大家的模式都大同小异,就是为企业提供职位发布、简历下载,然后通过发布招聘广告向企业收费。”戴科彬表示,这种玩法虽然盈利模式清晰,但是客单价太低,他想去打造一个不同于主流线上招聘的模式。

具体怎么做?戴科彬注意到了前景广阔的中高端人才招聘市场。如果把企业需求、猎头公司和个人求职者这三方联合起来,打造一个高端的人才交易平台,那将会是一个效益可观的“人才生意”。

梦想总是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而具体的,抱着美好愿景的戴科彬没想到研发出新产品后却遭遇了当头棒喝。那时是2015年,猎聘研发推出了招聘领域首款O2O产品“面试快”,打通了招聘交易闭环,以面试到场为节点进行付费,可以提升招聘效率和体验,并能增加猎头的收入。然而,很多人对这款创新性产品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猎头公司对此不屑一顾。”回忆起这段经历,戴科彬显得有些激动。“不过还好,既然他们不愿接受,那我们就去找快活不下去的公司,用实例去验证我们新产品的可行性。”

于是,在经历了被大的猎头公司拒绝后,戴科彬找到了重庆和上海的两家快倒闭的猎头公司。通过猎聘平台的服务,猎头公司将相关职业候选人推荐给B端的HR后,就能获得收入。在猎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持续而稳定的订单和佣金,公司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后,这两家猎头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快速成长起来。于是,这款新产品很快打开了局面,猎聘随后又推出了其他猎头式快系产品“入职快”“猎头快”等猎头式招聘产品。

“后来,猎聘的品牌效应开始起作用,很多猎头公司都主动上来寻求合作,猎聘的业务规模也开始快速增长。”戴科彬兴奋地表示,之前处在倒闭边缘的那两家公司现在已经位于中国猎头行业的前列,此次参与敲钟的就有这两家公司。

打造人才供应链闭环,连获经纬中国多轮投资

随着高端人才招聘服务地位的确立,猎聘的商业生态布局也逐步完善。在C端,猎聘将个人用户和猎头公司的沟通渠道打通,让C端的用户与猎头公司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顺畅和高效;在B端,猎聘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猎头公司的人才资源进行深度对接,让双方产生相较以往更为良性的互动。

在此基础上,猎聘还将其他与招聘链条相关的角色如老板、HR引入这个平台,让各种角色形成联动,共生共赢,并将业务延伸至人才培养和职业辅导等相关领域,进而形成人才供应链平台,建构全新的招聘生态,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招聘服务。

这一系列努力和创新让猎聘获得了较快的规模扩张和较高的业务增长。

猎聘的招股书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猎聘注册个人用户总数由2015年12月31日约2500万名增加至3890万名,复合年增长率为24.8%。验证企业用户总数,由2015年的约7.5万名,增加至24.86万名,复合年增长率为82.0%。验证猎头总数,由2015年底的62392名,增加至101840名,复合年增长率为27.8%。

“通过打造招聘交易闭环,猎聘彻底地摆脱了原来线上招聘平台通过流量赚取廉价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从信息平台转向交易平台,验证了高客单价模式的招聘平台是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的。”戴科彬向猎云网表示。

猎聘的招股书数据显示,从2015年-2017年,猎聘的总收入分别为3.46亿、5.87亿,8.25亿,复合增长率达54.5%。在盈利方面,经历2015年和2016年两年亏损后,猎聘于2017年实现了755万元的盈利。

“去年的盈利让我们看到了猎聘的盈利模式是可以不靠烧钱打广告来实现的。2016年我们打了很多的广告,2017年我们减了一半,但从流量和用户获取上来说基本没有差别,这说明猎聘品牌效应已经起来了。”戴科彬说,人才服务的市场并不是一个考烧钱、靠资本的领域,人才服务市场比拼的是效率和服务质量。

“也正是对于猎聘模式的信赖,在创业早期,我们就获得了经纬中国多轮投资。”据戴科彬介绍,在早期融资时,他只是与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邵亦波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视频沟通,经纬就决定投资猎聘。随后,经纬中国从猎聘的Pre-A轮融资开始,一直跟到了如今猎聘上市。

据IPO招股书数据,在猎聘的股权架构里,除了最大个人股东戴科彬外,经纬中国是猎聘的最大机构股东,占股24.49%。

AI+大数据布局未来千亿市场

“虽然猎聘在高端人才服务市场取得了领先的行业地位,但市场份额只占到了整体的0.85%左右。这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猎聘未来的成长空间还相当大。”戴科彬表示。

根据第三方市场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的中高端人才获取服务市场规模约为967亿元,并预计在2022年将继续增长到2433亿元,复合年增率为20.3%,超过同期平均年薪低于人民币1万元的人才市场分布的复合增长率为18.7%。另外,在2017年,中高端人才获取服务产生的总收益占中国整个人才获取服务市场总收益的85.4%,中高端的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了人才服务的主要市场。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猎聘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去提高人才交易的效率和质量。”戴科彬表示,猎聘的未来并不仅仅局限于线上招聘网站,而是基于人才服务市场的痛点,成为贯穿中高端职场人士完整职业生涯周期的服务链条。“其中,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场景化落地应用将成为猎聘重要的护城河之一。”

戴科彬介绍,早在2014年,猎聘就开始了人才服务领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布局。通过将BHC交易闭环中的网状结构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整理,可以得到更为直观和具体的数据模型和用户画像。

“经过数据清洗、深度加工和标签化后,猎头和企业HR对于简历的筛选就有一个标准可以判断,求职者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市场行情就会有更直观的了解,人才匹配的效率从而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戴科彬向猎云网透露,在过去一年中,有超过一半的简历投递量是通过智能分析推荐而产生的。截止到目前,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70%。

“在当今时代,个人对于职业成长的渴望与诉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来得更加强烈。猎聘的使命就是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最好的人才服务平台。”谈及未来,戴科彬显得很兴奋,“将来,猎聘会推出一系列关于人才成长、人才培训、人才在线辅导等相关产品,顺应时代趋势而行,猎聘未来可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