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炫谦: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AI算法工程师?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195/201806/2658357730/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云栖君导读:在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有一个专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团队,其全称为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淘、天猫、支付宝、闲鱼、优酷土豆、UC、阿里妈妈等核心业务线,每天服务调用次数达数十亿,在为数亿用户创造极致体验的同时;实验室还通过阿里云上的“实人认证”和“内容安全”两大产品,对外输出AI能力。

 

据了解,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成员多数来自于清华、北大、中科院、浙大等顶级高校的博士、硕士,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先后申请了50多项专利。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一名在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成长起来的AI算法工程师——炫谦。


1)机器人与专利

 

2007年,炫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然后主要做信息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相关的事情。大三的时候,炫谦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参加中科大的机器人格斗大赛;第二件事,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学建模大赛;然后他都拿到了奖。


读研期间的炫谦

 

听到机器人格斗大赛,我脑子里迅速浮现出谷歌的那个机器人,用脚踹都不会倒。炫谦设计的机器人可以行走、奔跑、侧移甚至是翻越障碍物,然而这并不是全部。最终的是,炫谦的机器人要和其他同学的机器人打擂台“正面刚”。因此,行走、奔跑之类的对于炫谦的机器人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他需要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更高阶一些,那就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而且要在功能上有所突破,比如抱摔,这对机器人的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

 

炫谦设计了专门的电路板来控制机器人的多个舵机,再通过舵机去操控机器人的各个关节。“我通过电流控制机器人的关节的角度,可以达到0-120度的幅度。”炫谦说。最后,炫谦设计的机器人喜提前三佳绩(因时间久远,炫谦已记不清是第二还是第三名了)。

 

本科毕业的时候,炫谦还做了图像去雾的一些工作,当时的毕业论文也是以此为主。为此,他还获得了一篇专利。

 

本科毕业之后,炫谦获得了保送资格,被保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成都的光电技术研究所。

 

截至目前,炫谦所获得的专利总计有10余项之多,包括10篇发明专利(授权1篇),1篇美国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 ACQUISITION),2篇技术秘密保护,涉及OCR、深度学习、垃圾图片识别、图像分类、验证码识别、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等领域。

 

在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炫谦的专利数也排名前列。

  

2)加入阿里巴巴

 

因为学业出色,炫谦被一位师兄推荐到阿里巴巴。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的负责人奥创看到炫谦的简历后,就给他打电话,并约了面试。因为是实习面试,所以很顺利地就通过了。但由于导师要求他返校做项目,炫谦当时并没有到阿里巴巴来实习。

 

后来校招的时候,炫谦又参加了一次面试,校招走的是绿色通道,就直接过了。当时校招的时候是阿里巴巴的技术大牛守拙和鲁肃面试的,由技术高P甚至是CTO级别的面试,这是阿里技术人才招聘时一个常见的流程。

 

事实上,那时候向炫谦抛来橄榄枝的不止阿里巴巴,他还面试了腾讯的一个产品岗位。在当时,业界普遍认为BAT三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偏运营,腾讯偏产品,百度偏技术。最终,炫谦选择了阿里巴巴。

 

“阿里是第一个给我发Offer的,虽然当时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还没有太多布局,但我觉得其潜力空间巨大,而且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和业务也是紧密贴合的。”炫谦说出了原因。

 

实际上,炫谦返校去做的那个项目,让他涨了不少经验值。“当时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从申请经费到技术研发、合作等都是亲力亲为,正因为遍历了项目的所有环节,所以让自己有了全局意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项技术或其他细节。”

 

“如果是做一个业务项目,最好先把整体的框架弄出来,然后逐步地对每个点进行挖掘,其实就是全盘的考虑加上细节的思考。做项目一定要有全局视角。”炫谦认为,这个项目经验对他之后在阿里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AI算法工程师炫谦

 

事实上,炫谦在阿里巴巴的这几年,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他公开发表多篇技术文稿,如《Securing Live Streams in China》、《九年双十一互联网技术超级工程》等。在去年,他还和几个技术小伙伴一起获得了2017阿里巴巴IoT极客大赛的冠军;在今年3月,他代表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在Pascal VOC挑战赛(Pattern Analysis, St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Learning)的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之Competition 3 :TRAIN ON PASCAL VOC DATA项目中获得了74.8分,刷新了该项检测的世界最好成绩。要知道,Pascal VOC挑战赛类似于数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与ImageNet和COCO(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同为世界顶级的比赛。

 

3)“只想不做等于零”

 

炫谦刚进公司的时候,基本是出于一种接活儿的状态,主管安排什么就做什么。而现在,炫谦已经切换到自由自主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自己去想一个方向,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有意思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去做,也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炫谦说。

 

因为阿里偏向于业务,所以很多时候会把自己放在比较繁杂的环境去做事,然而这样对于技术的积累其实是很不利的。很可能把精力耗费在业务上,然后造成技术上没有提升。对此,炫谦的解决之道是,把KPI和自己的成长打包整合在一起,两条腿走路。“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的竞争力是技术。作为一个技术人,初心在于在技术领域扎得更深或做到拔尖。但是在阿里巴巴,更大的挑战是需要把初心和现实进行合理的结合或者平衡,把两块合到一起去做。”

 

炫谦坦言,在学校的时候,学术性更强。可能去参加一些竞赛或者比赛,几乎都是一次性的。但是在公司做业务的事情,是需要长期性地不断地去更新迭代,一批一批持续去做,不断地跟进。

 

做学术的时候,会偏向于一些数据指标,比如把算法模型的准确率做得很高,因此,可能就不太关注它在机器上的运行效率,或者是它能否落地。“这其实就是一个产出投入比的问题。在企业不一样的是,其实很多时候是需要注意机器的成本,或者说资源的消耗。”炫谦说。

 

在阿里,安全主要是保障工作,但投入产出比是需要衡量的,所以经常说安全是必须要做的,但安全的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阿里安全的技术同学都要求综合兼顾效果与成本。

 

这对于炫谦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巨大的角色转变,之前在中科大研究所更关注指标,而现在在阿里巴巴,还要充分考虑指标和资源之间的平衡。

 

实际上,炫谦还参与了很多貌似跟自己工作无关的项目。比如智慧餐线。炫谦认为,像类似这些项目可以视作是“趟路”。可能给同事提供失误的经验,让其他技术同学知道这里有个坑,已经被探出来了,其他的同学少走一些弯路。


炫谦(左二)和小伙伴的“智慧餐线”项目夺得2017阿里IoT极客大赛冠军

 

“试错,试一下。大胆地去落地,去做。只想不做等于零。”炫谦强调。

 

炫谦说,项目的规划很重要,但有时候鸡蛋孵出了鸭子的事也经常发生。也就是说在做规划的时候,有些事情并没有想得那么透,可能是根据用户需求,根据业务的迭代出来的结果。这其实是在试错,在未知的方向进行探索。

 

在阿里巴巴,有足够丰富的场景去进行探索。炫谦说,他现在做的算法模型都会放到相对真实的环境去落地,比如放到线上,然后可能就会反映出一些问题,然后再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迭代、调优。

 

4)攻防中的AI

 

在阿里巴巴的体系中,其实并不是只有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专注算法、人工智能等领域,但它是独特存在的,因为其聚焦于安全领域,是建立在攻防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

 

炫谦刚来阿里的前两年主要是做OCR识别,但这跟攻防有什么关系呢?炫谦举了个栗子。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的图片,于是黑灰产人员为了引流,就在这些图片上去滥发一些垃圾广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此时,就需要通过技术去识别这些图片,然后将其屏蔽掉,然而,这些黑灰产会想尽办法去绕开这些屏蔽手段,他们会不断变异这些图片。

 

相对来说,黑灰产是一个主动变化的过程,他们的成本低得多,而且变化非常快,因为他这个是和利益强绑定的。他们是只要觉得这条路走不通,马上就会变招,有时候刚上线一个新的技术去遏制,但很快,或者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他们就能绕开。而且,黑灰产一旦发现从某一个角度能够发出这些广告图,他们马上就能够迅速地、批量地生产这种图,并在网上很快地扩散。

 

“黑灰产还会对算法模型就行不断的试探,一旦他们探测出防御的策略或技术手段,马上就会去做针对性的改变或开发。“炫谦说。

 

炫谦介绍说,黑灰产还会形成一些暗号式的黑话,很难去筛查出来,而且看到的都是很正常的,但仔细排查后,会发现,他们的交易记录以及买家的情况,是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深入去挖掘,会发现这些黑灰产团伙的性质,他们在不断地升级自己的“反侦察”手段。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充满对抗性的。

 

5)享受良性的竞争

 

炫谦在阿里的头两年,面临很大的压力,内部的压力,业务的压力等,所以当时也比较困惑。

 

但从前年开始,炫谦开始转变思路,用一些更偏向于基础的检测技术,去把业务重新做起来。比如为大文娱做的台标检测,还比如给淘宝做的商标识别等。这些都很容易中途发生变化,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也相当于是重新切换领域和方式,可以说是从头开始。

 

“现在整体的工程类的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无论是从那个点切入,去从最新的技术开始研究,就是说,你一定要有好奇心,然后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就可以切入一个不错的,还能提升自我能力的层面,而且在大公司学习的资源非常多。”炫谦说。

 

其实,炫谦当时做的OCR技术或产品在阿里内部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但其实类似的产品或技术也有一些,就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不过,炫谦认为良性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产出很不错的产品或技术。确实,在阿里内部的很多技术或产品的竞争都是良性的产出。

 

对于竞争,炫谦觉得需要从另外的视角去看,需要研发人员找出自身业务的差异性,或者是自己独特的点是什么,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无论是从业务层面的思考,还是从行业领域层面的思考,自己要有独特的东西。

 

体系内的良性竞争,其实更有利于营造好的技术氛围,并促进技术的提升。

 

从常理来看,在企业,大家几乎都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因此,在评估的时候,可能就会面临“同行”的挑战。但这并不是存心的,而是说他们也可能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来自业务的压力。所以技术研发要做到业务前面去,帮他们分担这些压力,也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

 

技术研发人员要深入了解业务内容,比如说一线的销售或客服同学,他们直接面临客户,也直接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后台产品或技术没做好,客户的抱怨或者投诉,他们是第一时间要承受的。炫谦认为,技术开发人员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最终把结果拿出来,帮助业务解决问题,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自己要静下心来去探寻问题的原因,然后结合业务方所处的位置,一定要形成良性的循环。”炫谦说。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性,所以在阿里巴巴,其实业务的变化也是非常快,也非常频繁的。技术开发人员很有可能在觉得自己对这个项目或业务很有信心,踌躇满志的时候,突然发生变化。这时候,应该赶紧从坑里“爬出来”并重新快速地投入到新的业务或项目之中。此时要及时调整心态,这个其实是极为挑战的。

 

面对这种挑战,炫谦表示自己的心态现在很平和了,已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去重新投入另外的战场。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工智能现在是一个特别火的领域,所以很多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会志得意满。炫谦说,希望这些新同学能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去积累,包括在数据方面,在模型训练,甚至是现成的服务的维护方面打好基础。

 

一方面要在技术上下功夫,紧跟最新的技术前沿;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业务中不断地具备落地的能力。就是说,把自己研究的技术成果,落地到一个具体的项目里,让它产生价值。

 

因为人工智能市场的极度火爆,会推高行业的薪资水位等,但这并不是说你因为学习了人工智能,就表明你的能力一定强,而实际上是因为行业的趋势抬高了。应届生应该要有这种清楚的自我认知,不然很可能会迷失。

 

“尽量少吹牛,把承诺的事情做好,不要被打上不靠谱的标签。”炫谦的建议是,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同时,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去了解和学习技术,不一定要局限于一个点,因为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从这些技术领域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因为兴趣才是能够长期激发自我的东西。

 

“应该用兴趣做自己的老师,那么才能持久地投入极大的热情。”炫谦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