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都是流量惹的祸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8252.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6z6RVnn.jpg!web

小崔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因为一场私人对战,著名主持人揭开了娱乐圈整个行业偷税漏税的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连股市都跟着感冒。恐怕这是冯小刚刘震云和崔永元这些当事人都未曾料到的结局。

或许我们只看到这与电影《手机2》有关,却忽视了真正的手机因素。这么说,有三层意思:

第一,事起电影《手机2》给小崔造成了伤害,愤而扒了娱乐圈的粪,折腾出如此大动静;

第二,小崔这两天在接受采访时都说,没想到影响这么大。为什么会这么大?就跟真正的手机有关了,再精确一点讲即手机背后的吃瓜群众。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下,明星动辄日进斗金,一件龙袍50万,4天6000万片酬,都在强烈刺激着“贫者”本就脆弱的神经,好不容易有人振臂一呼了,每部手机背后的手指都快速跳动起来。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为这种舆论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搁15年前,你就是两抽屉合同,也很难掀起这么大风浪。

第三,可能很少有人把近期同样喧闹的互联网领域的“头腾”大战和娱乐圈这点事儿联系起来,但随着小崔在采访中曝出越来越多的娱乐圈潜规则,这两件事背后的逻辑也越来越像,简直就是异曲同工。这一点,才是社长这篇文章最想谈的。

总之一句话:以流量的名义,明星片酬比房价还高,互联网之间的互相封杀越来越急。

都是流量惹的祸

这两天,多家媒体对小崔进行了采访。在阴阳合同之外,小崔也“聊”出更多关于娱乐圈的潜规则。

其中,小崔提到娱乐圈的“买收视率”,何其相似,在互联网圈叫“刷量”。但看似一个简单的潜规则,背后却隐藏着推升片酬飙涨的逻辑。电视台负责买剧的人,以购买播出为筹码,要求片方必须请哪些明星,没这个明星就不行,当明星成为指定用品时,漫天要价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小崔说这个钱会分给“金手指”一部分,因为人家是名副其实的“点人成金”。

但是小崔的重点在于指定的明星也带不来自然收视率,所以片方不得不“造假”,而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中间只是不小心暴露了“金手指”们的潜规则。但我们更关注,“金手指”们为什么非要指定明星?难道只是为了事后分成?如果是这样,也太低估他们了。毕竟,一些面子工作还是要做的,电视台毕竟不是他们家开的。

金手指们也是有KPI考核的,不能瞎指,谁有名气,谁有收视号召力,谁才有可能被“指”,而分成赚钱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所以,我们看到了即使不会演戏,也能同时出演五六部戏,抠图都行。当然,小崔也不忘吐槽一下这部分明星中的代表——小鲜肉。

从这个意义上讲,流量成了万恶之源。因为有流量,电视台才能招商赚钱,因此金手指们也就有了流量考核,所以金手指们喜欢指那些人气明星(最起码表面看有人气);进而明星就能坐地起价,天价片酬横空出世;如果没带来收视率,收视造假越来越猖狂;如此,明星又显得人气很高,又可能被金手指点到名,再坐地起价......从而形成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也就是小崔说的,脏成了一个圈。

所谓阴阳合同,反而是这个循环中一个副产品。明星获得高收入,但是又不想纳税,按照我们的税率,这部分不是个小钱,三分之一要上交国库,所以通过种种手段来避税。

在这样一种产业生态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各得其所,唯有税收和那些广告商们吃了点亏。

我们回过头来看最近的“头腾大战”,背后何尝不是一场流量引发的战争乱象呢。而这种屏蔽来屏蔽去的事情,并非从今天开始的。

无论头条如何解释,微信限制抖音、头条在朋友圈和群内传播是此次大战的主要原因。按道理来说,既然腾讯明确指出头条和抖音是触发了阈值才遭限制的,那头条系产品另寻出路不就可以了。

但是这谈何容易,地球人都知道,微信和QQ是国内最大的流量池了,直接从腾讯引流显然是最省事的。腾讯一旦下了逐客令,对于头条来说是致命的。纵观头条系的所有产品,盈利模式只有一个——贩卖流量,向广告商收钱。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逻辑:今日头条的盈利模式即流量,流量是头条的生命线;微信、QQ拥有超大规模流量池;所以,头条希望从微信和QQ进行一些导流,成本低效果好;但是腾讯不愿意了,各种规则之下,限制了头条系产品;头条更不愿意了,既然不能黑微信后台,总可以在PR方面“报复”一下吧,所以我们看到张一鸣和马化腾在朋友圈斗嘴,今日头条全网推送新华网那篇文章,随后还各自发起对对方的诉讼。

你看,所有的喧闹背后还是流量。

小崔的“药方”与互联网的“无解”

对于娱乐圈的怪象,小崔在接受采访时也给了几条建议。比如,要把电影、电视剧制作的各个系统打通,因为电视剧购买、电影发行、院线上映等等会影响剧组和内容制作。他还拿法国举例,任何电影必须放满两周,没人看也要放。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打破“唯流量”导向,从供给侧和流通侧保证多元化,而削弱对流量的考量。但是社长认为,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最起码在当下,互联网思维依然大行其道,流量驱动是商业第一动力。

但是,对于娱乐圈,这毕竟算是小崔打击之后给出的一剂“药方”。而互联网,截至目前,也没看到有谁能提出一个解决互相封杀问题的方案,反而愈演愈烈。

要说这种互相封杀最早引起舆论关注,当属2010年时的3Q大战,腾讯与360为争夺用户的电脑桌面,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之后就是淘宝屏蔽微信,忽然用户发现在朋友圈和微信中打不开淘宝链接了。当然之后很长时间,都说是微信封杀了淘宝。但是从当时的各自规模来看,作为强势方的淘宝屏蔽微信,某种意义上是不想将淘宝的流量导给微信。毕竟在2013年,淘宝已经成长了10年,而微信刚刚崛起两三年。

同时,当如日中天的微博感受到微信威胁时,也禁止了用户在微博中发布带有微信二维码的内容,要知道,当时新浪微博是微信最主要的流量来源之一。

再往后,就是微博封杀头条,关闭了接口,头条再也没办法从微博随意抓取内容。

再就是最近的“头腾大战”,甚至裹挟进了央媒体。而就在这场战役进行时,很多人忽略了,在618前夕,在微信中好像无法使用淘宝口令了。

这到底是不是流量之争,其实看看这几场著名战役的主角便知,基本都有腾讯的影子,谁让你拥有微信、QQ两大超级流量入口呢。因此,很多企业呼吁正当竞争,希望反垄断,但是恐怕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尤其是流量红利时代一去不复返,这种声音也是和小崔一样,只能是呼吁一下。

就这样,以流量的名义,明星片酬还会一路高歌,头腾大战也不会是最后一场流量争夺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字头社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8252.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