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中移动不惜砸下重金,飞信还有“重出江湖”的可能吗?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aijia.baidu.com/s?id=1584573561918734958&wfr=pc&fr=idx_top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中移动不惜砸下重金,飞信还有“重出江湖”的可能吗?

中移动不惜砸下重金,飞信还有“重出江湖”的可能吗?
2017-11-20 16:58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文/东方亦落

近日,中移动发布了两则招标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其内容都与飞信有关。一则公告是中移动互联网有限公司今年和明年在“和飞信”客户端的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第二则是今明两年“和飞信”业务运营支撑服务项目。

u=1939334370,1488786292&fm=173&s=9C087833191C44C81851A0DA0100C0B3&w=600&h=351&img.JPEG

据悉,这两项招标的金额分别达到了3626.5万元和4764.6万元。这意味着,中移动打算于一年时间内在飞信业务上砸8400万。而就在去年,中移动在飞信业务上的招标金额尚不超过1385万元。

去年,中移动的利润高达1087亿,所以8400万不算什么大钱,不过这也意味着,中移动要在飞信方面有大动作,甚至可能是打算让飞信重回昔日的辉煌状态。

说起飞信,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移动并不满足于让飞信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是有让飞信“重出江湖”的打算。那么这个几率有多大呢?要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弄明白飞信当年从巅峰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这更有利于对当下飞信的状况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

一、曾经的社交“神器”走向衰落,受内外部原因共同影响

2007年,智能手机尚未普及,即时通讯软件市场未被打开,彼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初现苗头,不过人们通讯依然要靠电话和短信。同年,一款软件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并创造了手机通讯领域注册用户高达5亿,高峰时活跃用户9000万的辉煌成绩。

这款软件就是飞信。当年的飞信是很多人赖以沟通的“利器”,尤其是笔者的大学时代,班级里要组织活动需要统一通知的时候,飞信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群发只需流量,比起发短信,用飞信是非常划算的选择。

凭借着免费短信的特点,加上与短信互通的功能,切中了当时用户需要花费短信资费的痛点。而且与其他通讯工具不同的是,飞信不需要双方同时安装客户端并保持在线状态,因为飞信的背后是中移动,确保其可以直接从WAP、PC端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免费无限量发送手机短信。此外,飞信客户端做到了全方位的平台覆盖。除了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彼时用户基数庞大的塞班平台也是飞信的阵地。

u=254156869,2604397703&fm=173&s=76FE1CD670765B965CAEFFE90300601D&w=480&h=283&img.JPEG

可以说,飞信的出现,让无数高校中的辅导员和班干部以及情侣受益匪浅,更让无数的功能机用户感受到了实惠,故而一路发展壮大。到2012年,飞信以9000万的用户数登上发展巅峰。

然而,登上了巅峰的飞信,却衰落的非常迅速。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来自于内部,也来源于外部。

2012年,飞信的短信数创下8973.1亿条新高,此后该数据却急剧下降,这种下滑和迅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形成对比。由于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在2012年达到了4.2亿,大于整体网民总数的70%。

在智能手机时代,QQ、微信等各种社交工具迅速崛起,对使用短信与飞信的用户形成分流。加上无线网络的普及、网速逐年提升以及流量资费的下降,用QQ或微信发信息消耗掉的流量费用,可比发短信便宜多了。此外,米聊之类的社交通讯工具在当时也已经出现,这类新兴通讯工具不仅让用户能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语音、图片、表情包等功能也都逐渐出现,与之相比,单纯的文字交流形式就不太够用了。

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之外,中移动对飞信运营策略也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外部竞争并非主因,飞信本身存在的问题才是导致后来衰落的最大障碍。

在飞信的运营过程中,中移动运营互联网产品的狭隘思路逐渐暴露。一开始,飞信屏蔽了除中移动之外的其他运营商。在电脑端人们可以免费发短信给移动号码的好友,但如果发给联通和电信用户,则需要缴纳1角钱的费用。如果不发给微信好友,也要按同等标准缴纳费用。

直到2012年,飞信才允许非移动用户进行注册。但为时已晚,正赶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崛起,飞信的境遇开始一路下滑。到了2014年,飞信平台口径收入9亿元,同比下降3.1亿,降幅26%,用户活跃度与前一年相比下滑超过了20%。到2015年,飞信人均业务量从2014年12月的42条下降至29条。

u=1341200502,3047625703&fm=173&s=7C8DEF1E481243C652B73F650300F038&w=550&h=356&img.JPEG

可以看到的是,飞信没落的原因主要在于固有的对抗性思维,彼时中移动思考的更多是如何与其他运营商竞争,而在经营互联网产品方面显出了狭隘,故而走向衰落。

如今,中移动重又对飞信投入大量资金,那么飞信又能否重回市场呢?

二、中移动大力投入飞信业务,可能“重出江湖”但不易

其实对于中移动而言,飞信本来就是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刚诞生时,飞信就背上了“影响短信营收”的名声,所以飞信相当于从最开始就被束缚了手脚。虽然后来对三大运营商都开放,但不同运营商号码之间互发消息还是要按当地的短信资费标准收取费用,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社交方式越来越多之时,飞信依然将短信作为其核心功能及营收的主要来源,所以更显鸡肋。

但实际上,飞信并不是一直保持同样的状态。在2011年,曾出现过一款以飞信为基础,名为“飞聊”的即时通讯产品。主打跨平台的免费短信、图片、语音等多媒体消息交流,而且能和飞信好友互相发送消息。虽然多了一些额外的功能,但飞聊的地位其实和飞信比较相似,而且当时微信等一系列的社交工具已经崛起,所以飞聊没赶上最佳时机。

在2013年初,中移动对飞信进行过一次业务重构,还增加了公众平台等功能,其实就是将飞信向微信靠拢。当时飞信确实又兴盛了一阵子,但最终还是难挡衰落的趋势。

其实飞信之所以在诞生之初能迅速占领市场,是因为正好赶上了一个“空窗期”: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其他社交工具尚未出现。在人们的交流基本靠短信的功能机时代,飞信的出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发展状况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去年,中移动发了一则《关于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飞信改名为“和飞信”。鉴于在个人市场的没落,和飞信主攻企业市场。

如果说飞信在个人通讯市场上是错失良机,那么转型为企业通讯工具就有跟风之嫌了。官网的介绍是“企业OA协同办公考勤工具”,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微信企业版或是阿里的钉钉。可能项目还在起步阶段,移动也并未投入资源宣传推广,这个新工具也不太为人所熟知。

现在,中移动重新发布关于飞信的招标公告,许多人都并不看好,毕竟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这一领域的深耕者太多了,移动互联网中的社交工具崛起的速度令人咋舌。一边是微信、QQ这样的社交工具占了市场的大头,另一方面是陌陌这类的社交工具注重细分化市场。从用户角度来看,使用何种社交工具基本已成定数,习惯一旦定型就很难更改。

所以飞信想在社交市场中重获席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不过也并非毫无机会。比如采取某些策略吸引用户,毕竟飞信背后是中移动,经验多资金雄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是非常可行的。

u=145734301,2013027683&fm=173&s=3BE35326451677C214260B5A030050FA&w=507&h=371&img.JPEG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地理解互联网思维,并将其运用于产品之中。而国企去做互联网产品,难免会被束手束脚。毕竟时代的发展速度太快,最终还是要适应市场需求才可能崛起。如果飞信能像诞生之时再次找到市场的精准需求,或许重回社交市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企业本身的桎梏和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让这条路变得异常艰难。

举报/反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