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Today便利店创始人:日本模式在中国难复制,有无人非便利店核心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09682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Today便利店创始人:日本模式在中国难复制,有无人非便利店核心

夜叶·2017-10-12 05:02
便利店是餐饮连锁,鲜食很关键,只有如早餐、中餐、宵夜、小吃、下午茶等一日六餐连锁,这样才会有高频、高黏性

没时间吃饭,来便利店,点份热餐、买杯咖啡、吃点零食……成为许多都市奔波的人群,“温暖”的选择。在Today便利店创始人宋迎春眼里,Today寄托着他想建立民族便利店品牌的情怀,以至他在门店接连亏损时依旧坚持,有国企2010年出价千万多元收购,反覆纠结后,他还是选择自己走。

宋迎春是湖畔大学首批学员之一,日前他接受湖畔大学《湖说》节目专访,与IMS集团创始人李檬聊了聊Today便利店9年来路的感悟,未来的去处,和对当前受资本、商家青睐的无人业态的看法。

交谈中,宋迎春多次说到自己是“蒙牛人”。他曾入职蒙牛集团,4年时间,从基层业务员做到外籍大区经理。期间,他骑过自行车去挨个扫街,铺货、贴海报,别人做30个网点,他能做50个。那时他秉持着一种观念,即每次行销,每次走市场,都是机会,所有的工作都为未来某天出去做积累准备。

v2_b46f7c83a8cc4bea93fbf3a7f32ab7dd_img_000

2007年底宋迎春离开蒙牛创业,2008年他在南宁开了首家Today便利店。原本他想的是用两年,把模式、团队运作起来,结果耗费了六年,遇到了重重困难。他谈到,当时开的前两家店持续亏损,每件产品虽说很多都是快消品,但渠道也各异。还有的挑战是培养店长、培养人才。

v2_52d7ec6ffb6347768bafc4f26f7a3a28_img_000

想要扩大规模就得有钱。对Today便利店来说,2014年是个转折。那年宋迎春拉来了红杉的投资,他的精神偶像一手从无到有缔造蒙牛集团的牛根生也投进一笔钱。据赢商网6月的报道,Today便利店全国门店总数已超200家,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

中国便利店的结构会不同,鲜食很重要,卖标品是没有意义的

近年,越来越多手持综合业态的大企业把重心朝便利店业态转移。无人、智能、自助各类模式层出,亚马逊无人便利代表Amazon Go,京东称要开百万家便利店,阿里的天猫超市……过去销售商品的线下零售门店,一时间成为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被视为流量入口,与线上生意相得益彰。

宋迎春同样看好便利店的前景。他提到,日本作为便利店发展成熟的根据地,自1974年开首家便利店以来,在自动贩卖机普遍,涵盖卖饮料、日用品业务的药妆店等满大街的情况下,日本达到每2000人一家便利店。台湾达到同等指标用了38年,而他判断国内大概需要20年左右,这意味着约有70万家便利店,以日本便利店年1000万营业额计算,有7万亿的市场规模。

算上如夫妻店等传统便利店,宋迎春说中国大概有五六百万家便利店。但多年过去,中国并没有出现好的内资品牌,而“舶来品”7-11、罗森、全家到中国发展平均有20年了,在他眼里,这三大外资便利店在国内发展并不太好。这对Today便利店而言,是挑战,也是机会。

v2_a954ecdb964f48c3990e417082dd4dfc_img_000

他认为,商业环境、技术环境、历史背景的差别,使得过去台湾、日本的便利店模式难以复制,中国便利店的结构会不同,“便利店就是本土化、在地化的产品,当地百姓吃什么、喝什么,就把这个转化成既有品质又好吃的产品。”国内传统便利店多是卖如等快消品,但实际对便利店来说,宋迎春觉得很重要的点是,便利店是餐饮连锁,鲜食很关键,只有如早餐、中餐、宵夜、小吃、下午茶等一日六餐连锁,这样才会有高频、高黏性,“卖标品是没有意义的。”他说。

便利店看不见的才是竞争力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到的都是便利店台前竞争的火热,宋迎春则一语道破:看不见的才是竞争力。便利店意味着全产业链,上游从工厂的生产研发、到整个物流体系、前台运营,再到前台行销和前台全部IT系统。想要规模化,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的能力,对商品研发能力同样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宋迎春提到中日两国便利店发展间的差异。他指出,日本供应链后台非常发达,无需自己建立物流中心、鲜食工厂、面包工厂等基础设施,假如你开了家便利店,把前台品牌运营、产品需求做好,然后找工厂帮你研发生产出来即可。但国内情形则不同,过去传统便利店没有卖鲜食产品的,完全从0到0.1,得自己建工厂、管工厂,且行业还缺相关人才。

有无人并非便利店的核心,无人业态可作为补充

要说2017年上半年的风口,无人零售定然是之一。短短半年,无论如阿里、亚马逊、娃哈哈等电商、零售巨头代表,亦或是缤果、F5等创业公司,都闯进无人门店的赛道;而自8月以来,更简易的办公室无人零售货架模式迅速获得巨头和资本倾心,背靠巨头的饿了么、每日优鲜等企业悉数入局,各类创企不胜枚举。据36氪统计,截止目前,已披露融资的无人货架项目超三十家,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人民币。

宋迎春则把无人的新形态,视为技术对零售业的赋能,是未来方向之一。在他看来,无人并非全然无人,且有无人也不是核心,关键还是供应链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另一方面,人是资产,是能为便利店注入温度和灵魂的,他表示,有些产品离开人就难以实现。无人同样有无人的好处,他认为如自动贩卖机、小区、广场等能用无人店来做些辅助。之后,Today也会考虑有人便利店、自动贩卖机、办公室无人售货架,三位一体,为零售业态赋能。

“中国便利店的未来是丰富多彩的。”宋迎春说。

反思好与不好

回顾宋迎春的经历,他着重提到了几点对过往的反思。

首先,他说在蒙牛工作的时候,学到了选择比努力重要,要选择未来性、朝阳的行业。落实到他便利店创业,他则提到要选对地方,Today便利店最初是在南宁,而想进一步发展为全国便利店,宋迎春看中了武汉。他指出,华中市场相对空白,而武汉是九省通衢,还是大学生人口最多的城市,加之城市化速度快,市场潜力仍待挖掘。

当问及一路走来所犯的错,宋迎春表示有很多,他强调了一点:太早跨区域。那时Today便利店在南宁刚1年,然后就跨区域到了长沙。后来他反思,企业规模从0到100,100到200,对体系、组织、供应链的要求均不同,市场的信心也不同,很快他们撤出长沙,“应该先深耕南宁,把南宁做得比较透。”2年后,Today才再次进长沙。

《湖说》节目往期专访回顾:

史玉柱:当年巨人的倒台是必然,因为我性格里的狂妄、不尊重经济规律、不懂管理……

汪小菲:俏江南错失了一些机会,餐饮行业需要体验式消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