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地生活的旧战场,与美团的新起点

 1 month ago
source link: http://shenlannews.com/news/2024/03/27/4722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地生活的旧战场,与美团的新起点

浏览:2125 2024-03-27 19:14:32
刚经过架构调整的美团,显然已经为海外业务与自动配送业务的未来增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来源 | 陆玖商业评论

作者 | 胡家铭

刚经过架构调整的美团,显然已经为海外业务与自动配送业务的未来增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从去年高歌猛进的抖音,到今年闷声发财的快手,再到埋头种草的小红书,降本增效的大厂们,纷纷把下沉市场,作为降本增效后的扩张方向,细分行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本地生活。

从逻辑上看,这是一个并不难理解,且十分容易做出增长的业务——在规模化的用户群中,以地理位置LBS为基准,为之提供对应的相关到店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只需要进行价格补贴、流量扶持等“老三样”,就会有海量“新用户”进场薅羊毛,最后留存一部分用户,再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在算法推荐和位置推荐的双重加持下,短视频化的内容平台,纷纷有了问鼎本地生活“中原”的资格。

美团,就是目前本地生活最大的“中原”。

超出外界预期的是,在多方围剿之下,美团仍然保持了较高质量的增长,无论是作为基本盘的本地商业,亦或是开拓阶段的新业务,规模和利润率都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这对于美团而言,业务容错的提升只是基本。当大厂们纷纷从“互联网+”向“AI+”转型,势必需要更大的资金储备和市场支持。刚经过架构调整的美团,显然已经为海外业务与自动配送业务的未来增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基本盘,守住了

3月22日,美团(3690.HK)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767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中,作为基本盘的本地商业分部业务,营收增长29%至2069亿元,经营利润387亿,同比增长31%。

外卖业务的增长趋势与之类似。2023年,由美团即时配送的订单数增长24%,达219亿笔,餐饮外卖的年度交易用户同样持续增长。

基于迅猛反弹的线下消费需求,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同样实现增长。整个2023年,美团节假日预订量创下历史新高,并实现全年GTV同比增长超过100%。年交易用户增长超30%、年活跃商户增长超60%,均属历史新高。

如果从财报角度而言,上述数据叫业绩增长;但从业务角度而言,上述数据则是基本盘规模的扩张。从比例也能看出,这部分增长的规模,是三分之一。

而在万亿规模的本地生活市场,虽然目前为止的集中度并不算高,但到美团这个级别,规模效应的优势已然体现。

什么是规模效应?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案例即可说明——在如今普遍实现“扫码下单”的线下门店,美团的覆盖率是最高的。无论是食客用微信扫或者用美团扫,最终都会进入美团点单的小程序页面。

而去年声量颇大的抖音、快手、小红书,起码在北京很难见到,最多是在扫码闸机上增加一个选项,前提还是需要购买该店的团购券。

但美团却不用。将近15年的用户习惯培养,致使用户已经养成在美团搜索本地店铺的习惯,买券的情景多数发生在到店之后,这使得核销率远超靠兴趣“囤券”的短视频平台。

起码在到店领域,目前美团持续增长形成的规模效应,已经让导流性质的团购业务,形成了日渐加宽加深的护城河。更不用说需要投入大量基础设施,付出各种固有成本维护的到家外卖业务了。

本地生活,千帆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生活的新业务——商品零售业务。从基本业绩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收入升至698亿元,四季度经营亏损同比收窄24%至48亿元。但看闪购业务的日均单量,或许比营收数据更为惊艳——2023年Q4,美团闪购的日均单量达830万单,同比增长幅度为27%,将近30个百分点。

在去年“双11”期间,美团闪购联合超80万家线下门店,打造了一场“专属于线下实体门店的双11”。“11.11”当天,参与活动商品数量同比上一年增长123%,覆盖数码家电、美妆个护、宠物食品、百货服饰、母婴玩具等核心品类,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虽然比前两个季度增速环比下降一半,但2022年Q4由于疫情封控,单量同比暴涨74.4%,基数远超正常值,2023年仍然实现近30%的增长。假以时日,美团的即时零售,将成为外卖和到店之外,美团本地商业板块的第三条腿,和隐藏的护城河。

除此之外,在去年12月1日更名为“小象超市”的原美团买菜业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生鲜即时配送电商。据了解,此番更名,更多是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超市”的心智。

而以目前的买菜业务体量,也担得起“超市”之名——截至目前,小象超市的SKU数量,已经达到线下大型超市水平,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拓展休闲零食、日用清洁、个护美妆、酒水饮料等品类。

打开美团APP的顶部导航栏也能发现,除了外卖和卖药,“小象超市”、“超市便利”、“品质百货”,都在让美团不再是“外卖团购启动器”,转而变成一个更具综合场景服务优势的“美好生活方式”提供商。

640.webp (2).jpg

据了解,目前小象超市的发展路径与朴朴超市类似,都是从生鲜品类切入,继而用大仓模式拓宽SKU,用低客单高流量商品,去撬动高客单高毛利商品的销量,与此前外卖到家拉动酒旅业务的逻辑类似。

而在拓展非食类目时候,小象超市会从KA渠道直接邀请供应商,保证品控更加稳定。此外,小象超市也有自己的品控机制,新品上线两个月后,销量不好就会被淘汰。

而在小象超市实现转型的同时,美团的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一言以蔽之,曾经被美团视作心腹大患的抖音本地生活,已经不再如以往那般高歌猛进了。

一个具体的表现是,最具关注度的抖音CEO张楠,转为剪映和Capcut的负责人,开始向AIGC领域全面进军,本地生活领域则由商业化板块的浦燕子兼任。

在前任朱时雨坐镇本地生活期间,抖音的GTV总量和份额仍然在上升。但也如前文所述,即便本地生活规模高达万亿,即便美团也只占不到三成份额。虽然抖音有算法优势和内容优势,这能带来单量,但利润率显然不如美团控制的严格,否则不会由商业化板块出人接替。

此外,抖音外卖也调整至小时达旗下,以及商业化板块高管“转职”,都反映了一件事,在本地生活这件事上,抖音不再追求规模,而是要核销率,利润率,还是利润。

回看美团,本地生活业务开始与外卖结合,统一交由王莆中负责,无疑将在这个领域有进一步动作。此消彼长之间,本地生活的零和博弈,仍将继续上演。

但抖音战略收缩,快手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美团目前最大的对手,仍然只有自己——显而易见的是,到目前为止,美团本地生活大部分业务,在实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盈利能力,这给了美团充足的转型时间。

新周期,万木春

无论是作为个股的美团,还是作为平台的美团,影响其估值的无非“两期”——周期和预期。

作为大势的周期,一个公司当然难以改变,但能顺势而为;但由旧业绩和新叙事组成的预期,却能以一己之力改变。

美团所在的港美股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它足够一视同仁,只会给高预期的业务高估值。所以在去年的业绩指引之后,市场的情绪有所下滑。但在财报的超预期业绩背后,美团后续的变数同样存在。

其一即是前述的组织架构调整。王莆中这样的年轻高管,执掌美团核心的外卖到店业务,目的只有一个,以稳定的增长保持利润率,并增加后续新业务的容错度。但埋首本地生活的“故纸堆”,在挑剔的市场眼中,是断然“不够性感”的。

也因此,美团一方面在海外进行布局,另一方面也在科技相关领域频频发力。

海外层面,去年在香港的尝试,是美团开启海外征程的第一次试水。运行至今尚属良好。美团管理层也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在过去 10~15 年时间中,外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在中国表现良好,美国又或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也如此。

但外卖本身,前期需要大量成本去做基础设施层面的工作,回报周期较长。因此,在进入这些市场时,投资回报率也将被充分评估,没有把握的事情,不会贸然去做。

科技相关领域之于美团,必然不会是底层的大模型,而是指美团通过对AI投资,在未来实现运力的AI革命。

道理也很简单,一旦机器人高度智能化,将会在履约层面成规模提升效率。它可以不是机器人,可以是高度智能的无人机与自动配送车。无论是效率和成本,都将优于人类。

640.webp (3).jpg

而外卖业务的供给有商家,需求有用户,履约则需平台自身突破。而AI机器人,在未来是拥有这类突破能力的。

这也是为何生成式AI浪潮到来之后,美团并没放弃在AI领域的探索,并频频投资初创团队。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爆火的KIMI模型母公司月之暗面,美团龙珠深度参与了A轮融资,且在A1轮次的领投方,就是美团龙珠。

站在本地生活的旧战场,美团是稳健增长的,核心能力是稳中有升的,而在未来,美团的边界,正在其战略目光的投射下,一步一步被发展,被引申,再最终成为新的业务引擎。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