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软肋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luolei.org/weaknes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软肋 | 罗磊的独立博客 Skip to content

发布时间: 2012-09-27



在V2EX上看到有人发帖问「你在哪里写博客?」,进去一看,回复的多是独立博客,也有不少转到点点之类的轻博客写博客了。

在我看来,「在哪里写博客只是平台而已,内容才是核心,博客是一种来福士德(lifestyle)」。

我的第一篇博客,写于2006年9月17日,当时还在知名的博客平台Blogbus,当年还没有微博,还没校内(如今的人人),还没有微信,还没有好多。

最初的我,标签是「高中、情感、文学、电影、读书」,尚处在青春期的懵懂,博文中,常见「寂寞、孤单、思念、她……」之类的词。

2006年9曰17日到2010年4曰25日,时间上跨越了我的高中,一直在blogbus呆到了我的大一,地域上从深圳三年转到珠海一年,后自己搞鼓互联网,开始自己当了一个独立博客,自己租服务器,架博客,历经willei.com和luolei.org两个域名,折腾得不亦乐乎。如今的我,标签是「大学、互联网、GEEK、骑行、社会化媒体……」等等,这些标签,也记录了我的成长和改变。6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已经很不短了。有时候,我很庆幸,自己能把自己最宝贵的这么一段时间,通过博客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虽说现在的我,很少再翻看以前写的东西,甚至羞涩以回望自己过去写的东西:肤浅的观点、酸臭的无痛呻吟,纠结于各种她的泛滥感情……

我心中却也始终秉承着这样的一种观点「记录下自己,终能接受自己,这是我的成长」。

随着自己的成年,成长,成熟,现在的我,博客中几乎不会写自己的私人生活,多还是以「对其他人有用」的「实用主义」原则写东西,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杂文。这样下来,记录自己私人的东西少了,自己的博客也慢慢由私人空间,转变成一种「展示」形式的平台。

好处就是,几年下来的积淀,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自己个人的一种形象和资源,不管是博客还是新兴的社交媒体,自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络品牌,搜索「罗磊」,你都能在第一页的前排位置看到我的博客。

坏处也有,博客的开放化,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自己的表达,开始考虑自己的言论要对自己可能的读者和来访者负责,要为自己的个人形象负责,于是,少了各种无痛呻吟的生活化流水记账,现在多是自己逻辑化、组织化认真写的博文。虽谈不上影响力广泛,但也有好几篇文章,在互联网传播开来。

这两年,博客数量由量转质,大学生活的节奏变化,自我的言论审核和过滤,不再博客记录生活,生活本身:终也就这么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被打乱,被遗忘,现在几乎没有记录自己的私人生活,倒也因此就忘了很多很多事情:那些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人,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那些触动我,触痛我,激励我,打击我,改变我的事,也在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中淡化遗忘。

这段时间,接连做了几个梦,不约而同都触到自己的软肋,醒来后,恍惚之中,脑海还甚迷糊,不知真假,稍稍做缓,回过神,不由感慨。

「我的软肋,即我恐惧的,即我不敢面对的」,随手写出这么顺手这么有通俗心理学味道的话,写完后倒想这话会不会存在「滑坡推论」的逻辑错误,其实也不一定完全成立,就好像说我的大学成绩,文科蛋疼专业、无兴趣,自从大一转专业失败,就自个在外整自己的事,倒也少在学校呆了,挂科不少,重修几门,成绩差归成绩差,但终也能面对,自己自信自己的能力绝对不差,自己有其他成绩能证明自己,虽说有时候还是担心这学校成绩,也真是让自己头疼。

还有些东西,仿佛电视剧,原本遥远的东西,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倒让自己不由思考自己的责任,生活充满随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还有些东西,比如感情,倒让自己看清自己,不犯贱过,不知道什么叫贱人,不失去过,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自信和自卑,内在存在一种联系,自己拼命想证明的,可能就是自己想掩盖的。

有人自卑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有人自卑自己的家境,有人自卑自己的学业,有人自卑自己的工资,有人自卑自己的不举……

简单说,「自卑源于比较,比较则基于环境,环境联系视野」。我也很庆幸,自己在大学选择休学这么一段时间,出去企业工作,出去户外骑行;逛了一圈,体会了一圈:坐过超跑、体会过亿万豪宅别墅派对的奢侈、也看过西藏偏远山村的赤贫;看了几座城市的繁华,也体会过雪山脚下跑着温泉的宁静;知道朝九晚五、挤着广州沙丁鱼般公交车和地铁的苦逼,也经历过从成都到拉萨,骑行一个多月,那种「风一样的自由」。

看了「更大的世界」之后,自己的世界观也变了,活着真好,自由真好,生活真好。有人家底颇厚,丝毫不用担忧工作,房子车子现成,也有人,家徒四壁;有人跑进奥运会参赛举国瞩目,也有人瘸腿……而这些,就是自己眼前的人和事。

有时候,其实我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挺急躁的人,急躁的表现背后是浮躁的心,怕找不到所谓的好工作,怕邻居亲戚的指点,怕几年后同学会拿着不高的工资没脸出来……有时候,我也反问自己,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别人的眼光,工资的高低,真那么重要吗?

我的初中好友,在我骑行西藏期间,白血病去世,回来之后方知其走了,深夜在九楼阳台,吹着风,说不出话,一个多月,甚至不敢面对他的家人,羞愧自己在他离世前没有回他那条短信,惭愧他的微博上写「遇难时方知人情冷暖」,即使自己在他病危的时候曾经输血给他救急,却也一直惭愧自己后续没那么热情关心。

忙忙碌碌,步履匆匆,看最新的资讯、最炫的电影,用各种数码产品,看似充实的生活背后,我还剩下神马?爱情、朋友、亲情,有时候,我真的是羞愧:我做得不好,我太自私。

给外婆打一个电话,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给朋友问候一声,给女朋友说一句晚安,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可是我却做不到呢?

等到外婆离世?妈妈衰老?朋友远去?还来得及吗?

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关于家庭,关于爱情,关于友情,我们的生活,到底该重视什么?答案,问出来,应该就知道了。

自己流水意识流地写这么一篇博文,就当在这个公开的地方,做的一个隐晦的个人对话吧,话难绪,感慨众多。

我爱你,我在乎你们……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