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iMac 2015 5K 版外接 USB3.0 硬盘盒+SSD 系统加速体验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luolei.org/imac-5k-external-usb-ssd-updat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公司新配置的电脑是2015版的retina 5k iMac 27`标准版。全新的机器,刚刚到手的时候还惊喜,想着纳尼公司这么豪配这么高端的Mac,以前在猎豹工作,我们UX部门也只是配2K屏幕的iMac27,前一家公司开发的员工配的是定制的21.5寸的iMac。

欣喜还没过10秒,一看到包装上面的硬件规格,一下子就泪了。

  • 显示屏:分辨率为 5120 x 2880 像素,支持数百万色彩
  • 处理器:Intel Core i5 (3.5GHz)
  • 内存:8GB Memory
  • 硬盘:1TB Fusion Drive

显示器没话说了,可以算是市场上能买到的最好的显示设备之一了,CPU凑合,内存8G有点吃紧但是也够用了,可是这个Funsion Driver混合硬盘,实在是瓶颈。担忧归担忧,电脑发下来了,还是得拿来干活。

一.Funsion Driver体验

iMac 5k这配置短板效应十分明显,一周体验下来,可以感觉到日常使用中存在明显的卡顿,具体的表现就是:

  • 1.开机慢,大约40-60秒。
  • 2.APP启动慢,点开印象笔记、Chrome、邮件客户端,往往要等到3-5秒甚至更久才能打开。
  • 3.终端操作慢:在iterm2下进行命令行操作,cd到指定目录或者使用autojump时,会存在明显的卡顿1秒甚至更久的情况。
  • 4.Chrome标签之间切换不流畅,任务切换不流畅。

系统是全新安装,只部署了NodeJS,brew,Xcode,SVN等环境配置,应用也只是安装了Chrome、QQ、印象笔记、Reeder、Photohsop等日常必备的APP,加上下载目录的一些安装包,整个磁盘空间约120G。

这种情况下啊,系统的操作体验还这么多卡顿,对于用惯了SSD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二.如何拯救你,不是我的Mac

试图以关键字iMac 2015 5k 拆机 升级 SSD等关键字谷歌了一番,发现iMac 5k倒还是可以升级的,内存条最好升级,共有四个插槽,标配版的是两根4G的内存,直接翻开后盖就能升级。

可是硬盘升级就麻烦多了,ifix给5k的iMac的拆解难度评分是5,按照ifix的拆解教程,升级硬盘必须剥离面板,安装还得注意胶水。

电脑是公司的,工作是自己的,我YY了一下IT部门一封邮件抄送人力部门的场景,还是放弃了拆机。

不抛弃,不放弃。

拆机升级是别想了,之前在V2EX上看到过有人推荐外接硬盘盒的方案。又以iMac 2015 SSD USB 雷电 硬盘盒等关键字搜索了一下,出来的结果不多,可还是有不少人尝试用这种方法升级。

最佳的方法,是采用雷电硬盘盒+SSD的方案,Mac会默认把雷电硬盘盒里的SSD当成默认硬盘,雷电6G的传输速率也让SSD没有了短板。唯一的缺点就是,雷电硬盘盒太贵了,淘宝了一圈,唯一靠谱的单盘雷电硬盘盒最便宜都要600多人民币。╮(╯_╰)╭ 特么我一个SSD都还没你盒子贵。

想来想去,还是考虑更加平民化的USB3.0硬盘盒 + SSD的组合方案。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ps(500MB/s),对于大部分SSD来说,完全已经足够了,并不存在瓶颈(至于那些读写在500MB/s以上的SSD,你都买得起这么贵的SSD了,你还在乎拆个Mac么)。

最终,在硬件上,趁着双十一奶茶东搞活动特价,弄了OCZ ARÇ 100固态硬盘240G世特力 CSS25U3BK6G-7mm特薄移动硬盘盒的组合方案。

注意:外接硬盘盒和SSD需要均支持UASP协议,对于系统性能有较大帮助。

USB-IF (USB Implementers Forum) 一個為開發 USB 規格的企業共同成立的非營利性機構,為了讓傳輸效能更好,制定了UASP(USB Attached SCSI Protocol)傳輸架構,讓 USB3.0 也能像 SCSI 傳輸協定的方式傳輸資料,不需等待上一筆資料傳輸完成後再進行傳輸資料的動作,並改善了在 CPU 的使用率、數據延遲及等待時間。

三.格式化SSD

把SSD放进硬盘盒,连接上Mac。

1.首先需要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工具把SSD硬盘格式化成OS X 拓展(日志式)。 2.接下来,为了确保OSX能正常从外接硬盘中启动,对硬盘分区,分区方案选择GUID即可。

四.系统迁移

如果你不嫌麻烦,可以全新安装一个新的OSX系统在SSD上,参考苹果官方的如何在与 Mac 连接的外部驱动器上安装 OS X即可,事先可以先Time Machine备份一下系统,再在新系统恢复就好。

由于刚好我手边没有OSX系统的安装镜像,也没有多余的硬盘盒TM备份,最终我选择了算是最方便的Carbon Copy Cloner全硬盘资料复制的方案,直接把iMac里机械硬盘所有的数据复制到新的SSD里。

Carbon Copy Cloner最新的版本是 4.1.4 ,支持最新的OS X El Capitan系统,这是一个收费软件,但是有30天的免费试用期,对于我们这种用一次的用户来说,完全足够了。

软件的操作十分简单,在Source选择iMac本身的机械硬盘,Destination选择SSD硬盘即可,还可以选择源硬盘的文件,选择性地备份,我懒得选了,想着全部数据也不多才100多G,就直接开始拷贝了。

然而,由于,我的磁盘里有大量的碎小文件。整个拷贝过程大概花费了6-10个小时 ╮(╯_╰)╭

第二天来上班,已经拷贝好了,好像还可以设置任务在完成的时候自动发邮件提示。

五.切换到SSD

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启动磁盘,这个时候应该可以看到SSD的盘符也亮了,按左下角的钥匙开启管理员模式,更换到SSD,再按重新启动。这个时候,电脑就开始重启了。

关机.....

开机.....

登录.....

咦,怎么好像没怎么变呀。

不急,这个时候,我们看下关于本机。

启动磁盘已经提示是OCZ我的外接SSD硬盘了。

储存信息里默认的也已经成了外接USB硬盘。整个系统,跟原来的系统,一模一样!APP没变,登录记忆信息没变,唯一变的,就是下面要说的速度。

六.速度测试

首先上一张iMac原生Funsion Driver的硬盘读写数据,在关闭其他所有软件的情况下,写入速度约104.5MB/s,读取速度约126.6MB/s,真的是,很不好看。

换了USB3.0硬盘盒+SSD之后,现在的速度怎么样呢。

写入速度360.6MB/s,读取速度323.3MB/s,提升了约三倍。跟Mac内置SSD读写相比肯定还是有差距,但是对于我们日常开发来说,已经没问题了。

七.切换SSD后实际体验

  • 1.开机从原来的40-60秒,变成了约15秒。
  • 2.Chrome秒开,印象笔记秒开,iterm2秒开
  • 3.iterm2中各种操作终于流畅了起来。
  • 4.Chrome标签切换,窗口切换,几乎无卡顿了。
  • 5.Psd加载速度明显块多了。

iMac从早上10点一直开到了晚上7点,中间系统一直很稳定,没出现过崩溃什么的问题。

有人说要小心碰到后面的USB线,如果断掉了,系统肯定崩,这算一个风险吧。

full-img

拔插线的时候还是得小心点。另外USB供电的稳定性、USB硬盘盒的质量,都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如果有担忧,建议大家还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时TM备份。

总的来说,USB3.0 + SSD的这个方案,解决了我用公司电脑的一个性能痛点,不求幸福感爆棚,能不痛苦了,已经很开心了。

总结

这两天搜索解决方案,也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公司采购的电脑,很难说面面俱到满足我们开发者的需求,在不违反公司IT规则,用一笔小钱,就可以极大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还是一笔很划算的支出。

建议就是:

各位老板请给员工升级SSD、请给员工升级SSD、请给员工升级SSD;各位老板请给员工配大屏幕、请给员工配大屏幕、请给员工配大屏幕。

差不了多少钱,员工的整个工作体验都不一样了,你说值不值得呢?

更新

  • 2017年2月7日:使用这套加速方案,从写完这篇博文,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中间没有出现过不稳定,死机的情况,十分稳定。年前,不少同事吐槽iMac的硬盘性能瓶颈问题,部门集中采购,使用本文的方案做了一个优化,同事们反应改善效果明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