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约车市场,饱和了?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8558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网约车市场,饱和了?

2023-06-28
0 评论 818 浏览 0 收藏 16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们常能听到关于网约车市场“饱和”的相关讨论。那么在挑战之下,网约车平台要如何应对,或者如何调优自身的经营策略?本篇文章里,作者就针对网约车市场、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做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f3647d7e-d9dd-11ed-9d2f-00163e0b5ff3.jpg

疫情平复后,国人的出行热情被彻底点燃。今年上半年,无论是春节黄金周,还是五一、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都是一片红火,出游人次呈爆发式增长,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等关联行业也成功回血。

但同样作为旅游业重要配套产业的网约车,就走出了一条“倒V型”增长曲线:一季度订单量直线飙升,可惜增速很快便大幅回落,未能维持涨势。加上过去一年就业市场不景气,大量灵活就业人员涌入网约车行业,平均日单量下滑、网约车供过于求的报道也频繁刷屏。

除此之外,政策的变化也给网约车行业的前途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6月26日,杭州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网约车经营门槛:用于经营网约车业务的车辆必须为新出厂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或车辆购置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这一政策将于7月17日起实施。

面对上述多重挑战,网约车平台该如何应对?

一、订单增幅回落至个位数,网约车再触天花板

将时钟拨回今年年初,网约车市场还是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的数据,今年1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为5.76亿,环比上升14.1%,止住了去年年底的两连跌势头。随后两个月借助春节黄金周和全国大范围复工复产的势头,订单量进一步上升至6.52亿和7.16亿,可以说是取得完美开门红。

刚过去的4-5月,中间夹着一个堪称后疫情时期最火爆的五一小长假,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分别为7.06亿和7.35亿。要知道,在一片萧条的2022年,全年只有1月、8月两个旺季订单量超过7亿。2023年上半年还没过完就有3个月订单量达到7亿水平线上,给很多网约车平台、司机都打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细看之下,这股增长势头也有减弱趋势。

一方面,今年前五个月,订单量环比分别增长14.1%、13.3%、9.7%、-1.4%和4.2%,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4、5月的增速表现尤为令人失望——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网约车司机包含、日均订单量下滑等议论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流行起来。

网约车市场,饱和了!

另一方面,几个头部平台的业绩也不太稳定,越来越多平台订单量出现环比下滑。

根据5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TOP 10平台中半数出现订单量环比下滑,包括享道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和阳光出行。这当中跌幅最大的是阳光出行,订单量环比减少了15.2%。而4月订单量暴跌58%的美团打车,5月已经掉出了前十之列。

和2022年相比,网约车市场肯定是回暖了,只是复苏势头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增速无法持续,原因是多方面,总结起来不外乎几点:缺少新用户、运力接近饱和,供需平衡被打破了。

同样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国内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企业、各地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和车辆运输证都在增长。截止5月底,全国共有313家网约车平台,较年初净增13家;各地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和车辆运输证则分别为558.4万本和235.7万本,较1月分别增长47万和19万。

和总订单量相比,合规车辆和驾驶员一直平稳增长,而且别忘了行业内还存在少部分不具备双证的司机,运力总量肯定比官方统计更高。僧多粥少,司机抱怨声此起彼伏,平台也不能充耳不闻。订单量增速回落后,不少平台只能通过提价的方式给司机们回血。

今年春节前后,滴滴率先在杭州、深圳等地上调起步价并更改计费规则。其中,深圳地区的快车起步价按不同时段、距离上涨0.5-0.9元不等,主城区30-40公里区间的超长距离订单每公里价格上涨0.1元。杭州地区,工作日平峰、早晚高峰时段起步价都有不同幅度上涨,涨幅最高的是早高峰时段的0.7元,不过夜间、休息日平峰时段的价格略有下调。

在发给司机的公告里,滴滴直言本次调整可以“进一步增加订单收入”。但这种做法,无异于将成本压力转嫁给用户,很可能影响后者的打车频次和打车意愿,尤其是短途订单。

平衡平台、司机、用户的利益,一直是网约车行业的难题,三方在很多问题上都很难达成一致。但不可否认,主动权一直掌握在平台手上。在增速回落后,下一步该怎么走,也只能靠平台来决定。

二、运力饱和背后,合规化仍是最大挑战

眼看行业呈饱和之势,头部平台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

这当中,有人选择急流勇退,及时止损。今年3月,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调整网约车业务,将该板块并入美团平台、放弃自营业务转向聚合模式,并减少后续资金和人力投入。调整之后,美团打车团队部分员工调往其他业务线,团队规模大幅缩小。

当初滴滴被下架、暂停新用户注册,美团是外界最看好的王位挑战者之一,后者也确实投入了大量资源狙击滴滴。可最终的结果表明,滴滴的运力、用户双重护城河无比坚固,后来者甚至很难在其王座下撕开一条裂缝。随着美团主动收缩,滴滴的心腹之患又少一个,统治地位更加稳固。

滴滴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平台年活跃用户、活跃司机分别达到4.11亿和1900万,3月日均完成订单量2820万,同比增长42%。对照总用户量、订单量等数据,可以推算滴滴的市场份维持在70%以上,虽然不比巅峰时期,领先优势还是十分明显。

总的来说,在美团这个搅局者鸣金收兵后,网约车行业又回到了老路上,一超多强的格局从未改变。缺乏新玩家,老平台烧钱拉新的紧迫性也降低了,可以把资源集中到更重要的环节。

无论是满血复活的老大哥滴滴,还是在背后穷追不舍的T3出行、如褀出行等二线玩家,竞争焦点其实还是放在运力上:留住司机,尤其是双证齐全的优质司机,是平台的首要任务。

从去年12月被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联席会议办公室约谈,到近期杭州等地出台的驾驶员、运营车辆新要求,都指向同一个趋势:网约车市场监管规则将不断完善,监管尺度也会不断收紧,各大平台必须将合规化提上议事日程。

针对自营平台,双证齐全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一直游离在红线边缘的聚合打车平台,近日也被套上了金刚箍。6月25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网约出租车数字化监管改革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到“聚合平台应依法履行核验合作网约车平台、驾驶员、车辆有效许可信息”,杜绝了聚合平台和自营网约车平台互相甩锅的可能。

从合规程度来看,滴滴及旗下的花小猪出行在TOP 10平台中还是垫底状态。今年5月,滴滴接单车辆和接单驾驶员合规率分别为58.9%和76.5%,订单合规率则为66%;花小猪出行表现更加糟糕,订单合规率只有44.2%,不及头名享道出行(92.4%)的一半。

网约车市场,饱和了!

看到这组数据,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滴滴宁愿挑动用户的敏感神经,也要涨价安抚司机了。其实对用户来说,合规的司机、车辆和优质的平台服务也是其要求之一。提高运营车辆、驾驶员的合规率,本质上也是提高网约车市场的安全性,更是对此前几年层出不穷的安全事故的最好回应。

说到底,网约车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在基础运力得到保障、供需平衡被打破后,服务质量可能就是平台日后的新竞争壁垒。

三、不拼运力拼服务,网约车能否突破增长瓶颈?

为了留住好司机,各大平台释放了足够善意。除了像滴滴那样涨价提高收入外,各种配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中。

高德今年年初在武汉设立了司机服务中心,上线了安全导航语音、长途助手、一键报平安等功能,并联合670多家交管部门发布实时交通信息,想方设法改善司机工作环境。滴滴也在本月早些时候上线了“橙意保障计划”,从收入、权益、发展三大环节给司机提供多重保障。

从驾驶员、运营车辆的合规率来看,除了司机、车辆规模远超同行的滴滴,其他平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且改善空间愈发有限。有鉴于此,优质运力的争夺战应该不会一直延续下去。怎么利用好手里的司机、车辆资源,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是平台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杭州市交通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网约车平台服务质量测评报告,今年一季度平均得分最高的五个平台(只计算月订单量10万以上的平台)分别为旅程约车、招招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和享道出行。而在用户的评价中,人车合规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依次是投诉处理、事故率、安全保障措施等。

在人、车合规率上并不占优势的滴滴能挤上榜单TOP 5,说明平台在安全保障、售后响应等环节有不少可取之处,拉高了平均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动驾驶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网约车企业的重视。

T3出行CEO崔大勇在不久前向媒体表示,网约车行业的头部效应日益凸显,想进入决赛的平台必须满足合规运营、占据足够市场份额、建立生态圈和拥有智能化能力四个条件。前面三条,大多数平台已经付出了足够的金钱、时间,慢慢补强短板。智能化这个环节,它们押宝的正是自动驾驶。

6月21日,如褀出行宣布完成8.42亿元B轮融资,由广汽工业领投。如褀出行官方表示,在完成本轮融资后,将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尝试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车辆混合运营。老大哥滴滴更不用说,这些年投入的资源不计其数,5月底还获得了法雷奥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合作研发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安全解决方案。

程维在6月25日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代表座谈会时谈到,科技是出行行业的驱动力。在他看来,AI、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系统和深度应用识别算法不仅能提高用户、司机的信息安全,还可以有效识别、处理各类安全风险。

改善用户体验,自动驾驶技术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自动驾驶Robotaxi作为传统运力的补充,并借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平台的智能化程度,相信会成为网约车行业另一个突破方向。

四、写在最后

滴滴在6月25日公布的成绩单显示,今年端午期间订单量同比涨幅接近60%,超出了此前预期的50%。6月21日晚高峰时段,滴滴平台每分钟呼叫量突破了10万单,6月22日端午当天超过40万用户下载滴滴APP,各项数据都超出预期。

从这张成绩单来看,滴滴乃至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复苏质量还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网约车这个盘子就那么大,新用户越来越少,高速增长肯定无法一直延续。

滴滴王者归来、美团黯然收缩,高德、T3等平台虎视眈眈,新一轮洗牌正在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和人、车合规率,就是平台打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作者:Hernanderz

原文标题:网约车市场,饱和了!

来源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关注企业长期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