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端产品成功的关键——运营推广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76525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端产品的冷启动需要依靠大客户,并不断优化系统,扩大客户范围。那么 ,该如何高效处理用户诉求与问题,并使用合理的运营推广策略。本文总结了几点用户运营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wrlGhDwlVC6ScurMPHGg.png

B端产品的冷启动多是依靠个别大客户,在为大客户做好基本功能之后,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不断优化系统,扩大用户范围。

这个过程中,如何让用户快速知道产品的功能?如何获取用户最真实的诉求?如何高效处理用户问题?如何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如果读者还没有很好的答案,本文可以为你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干货。

一、宣导手册

一份结构清晰,说明详实的宣导手册是必不可少的。B端产品以完成业务工作为主,角色权限多,往往流程又长又复杂,对应的功能操作流也会很长,对于一名新用户(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学历认知都不高的打工人)来说,学习成本很高,一份好的宣导手册可以给新用户心理安慰,也能帮助企业降低了人员培训成本。

宣导手册要点:

线下培训。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应该亲自给用户做一次功能培训,一方面可以近距离接触实际用户,另一方面可以在培训的时候观察用户的反应,从他们的眼中判断产品的价值。

PS:培训前最好多了解用户的作业场景,避免用户觉得你不专业而质疑产品。

用云文档。传统我们都会以PPT、pdf文档交付给客户,可随着用户需求越来越多,产品迭代越来越频繁,打包、发送文件就会很耗时间,因此,用云文档来提供宣导手册就方便许多。这里要注意的是,B端产品的功能手册不能随意放在外网,需做加密或权限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知识产权泄漏。

结构清晰。首先,通过角色权限限定用户可以看到的功能范围,避免用户被与其无关的功能分散注意力;其次,每个功能模块以单独一部分进行功能说明;最后,为了避免太长的功能操作流让用户产生放弃心理,每个功能再分为第一步、第二步……

sXqaG5NMVeGBksHm66Ld.png

图文并茂。一图胜千文,但图片也不要放太多,比如一个订单有5个状态,那么放5张图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多个字段少个字段也单独贴图,容易把用户搞晕;关键节点、最终操作成功的界面一定要让用户看得很清楚(我经常听到用户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到那个界面就对了”)。

GoejNcVx53NW69v8W147.png

说明详实。关键功能步骤要用线条、框框标出,并在边上加以文字说明;文字尽量简练,文字太多用户看了就觉得很复杂。

二、搞好关系

和客户搞好关系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可关系是个虚的东西,一起吃肉喝酒并不能证明好的关系。大部分客户、用户都是只是因为“工作”才与我们产生交集,产品经理还是需要通过自身硬实力来与客户群体搞好关系。

  • 与客户搞好关系。客户代表的往往是公司的领导层,与他们搞好关系能使产品推广顺风顺水。可如果自己级别不高,对方不怎么会关注到自己,怎么办?解决办法就是体现自己的专业性:产品能带给对方企业的价值、对方要付出的代价、产品的细节等等,我们都了然于胸,能随时告知对方想了解的信息,对方自然会被你刮目相看。
  • 与用户搞好关系。用户代表的往往是公司的执行员工,与他们搞好关系能获悉产品后续真实的改进方向。B端产品会收到很多定制化的需求,可很多定制化的需求其实是对方领导想要的,此时如果不听一听实际用户的心声,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会让用户很痛苦。

学会提问:

  • 放低姿态。我们跟用户打交道的时候,用户往往会将我们当作一个专业人士,或是上级派下来的调研人员,这就会导致用户只会说些“你想听的话,或者是他认为上级想听的话”。因此,在提问之前,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对方拉近距离之后,再做提问;
  • 发散性问题。多问没有标准答案的5W1H问题,而不是判断、选择式的问题,比如:问“你觉得A功能带给你哪些价值?”,而不是“你会不会用A功能?”;问“相比于队伍的落后员工,你觉得他们和优秀员工的差距在哪里?”,而不是“你作为优秀员工,有哪些工作技巧?”。
  • 放空心态。切忌不可带着预期结果去沟通,这样只会引导用户给出你想要的答案。得到用户真实心声之后,可能结果并不是你所希望的那样,这反而是好事——避免公司资源浪费,有利于及时调整方向。

三、问题处理机制

B端产品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不断优化现有业务流程,从而为公司降本增效。因此,不论产品有没有瑕疵,我们始终做迭代优化的路上,所以,一个标准的问题处理机制非常必要,它能为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开发人员、终端用户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

问题处理机制应说明问题的处理步骤,规范处理过程中谁,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完成的标准是怎样。

举个例子:

一款产品的用户2000人(2个营业部,每个营业部1000人),运营2人(每个营业部1人),产品1人,测试1人,开发5人。

如果把相关人拉个群,一旦某次版本有问题,问题的处理状况可能是:所有人都在反馈同一个问题,用户消息太多将真正的问题描述淹没,用户反馈的并不是系统问题只是不会操作……更糟糕的是,其他没反馈的用户看到群里问题这么多,就会以为产品不行,从而对产品失去了信任。

通过一个好的问题处理机制,各方都会轻松很多。

  1. step1:用户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营业部运营人员上报问题
  2. step2:运营人员收到问题后,做初步判断和问题除重,及时通知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
  3. step3:产品经理收到问题后,确认是需求问题还是系统bug,如是需求问题走需求版本流程,如是版本bug,评估bug影响范围,并交给开发团队处理
  4. step4:开发人员收到问题后,对于影响范围巨大的要在2小时内处理完毕;影响范围较大的要在当天处理完毕;影响范围较小的可以放在下个版本迭代中优化;
  5. step5:问题修复后,测试需做回归测试,并通知各方进行验证
  6. step6:用户验证通过后,开发人员关闭问题

四、兴奋型需求

当用户已经使用你的产品,逐渐改变他们原来的工作方式时,可能会发现使用数据总是不温不火,与预期有一些出入。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功能宣导还没到位,用户对产品价值还不认可;用户对新产品的不熟悉、不信任;被领导强制要求使用,内心会有所抵触;系统仅仅是将线下作业搬到线上,没有对业务流程做很大的优化;员工更喜欢直观的线下作业等等。

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为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兴奋型需求。那么,该如何做出兴奋型需求呢?

做好上文提到的搞好关系。了解用户真实的声音,看他们把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工作哪一部分最让他们痛苦。然后,我们再以产品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让他们既赚钱又不那么累。

多去看看竞品,以及多去玩一玩其他类型的产品。很多优秀的设计光靠自己脑子想是想不到的,我们需要通过他人作品获得灵感,这样在发现新需求的时候,我们能最快的想到设计方案。比如:做业务系统时,设计数据产品的功能,用户会很感激你帮他省下的手工统计报表的时间;考虑中后台产品的用户体验,用户会觉得这是最懂他的系统;

小步快跑。我们以为那个功能用户会兴奋,实际用户内心毫无波澜。所以,此类功能最好先用MVP做验证,再通过大版本开发。

愿读到篇尾的你,成为引领业务的B端产品经理。

本文由 @吴德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