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月小结|新年好呀 新年好呀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naaln.com/2023/01/summar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月小结|新年好呀 新年好呀

2023-01-30随笔

3 0

三年的疫情的防控政策结束,很多人都再次出了远门。

相传中国传统年是一头叫「年」的邪恶怪兽。它会在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一期间来到人间吃人,带来灾难和不幸,所以人们通过放烟火、敲锣打鼓等活动来驱赶年,保护自己和家人。虽然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这是人类文化、社会、历史和科技进步背景下的正常演变过程,只是人类行为方式不同了而已。不管何年何时,我们都要克服那头恶兽,需要「过年」, 避祸消灾、福运盛达。我想这就是过年仪式感的人类学隐喻吧。 —— 人类学家陪你过大年

在前些年,在腊月初始,关于春晚的彩排消息就开始蔓延,但是近几年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人们对于春晚的关注度却越来越低。

在春晚初期,他只是承担了人们的精神狂欢的功能,但是在近现代,国家对于春晚所附加的内容越来越多,有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注、当下社会议题的映射、来年国民发展的期许。同时,由于科技、媒体、社会等的发展,人们一年一度的期许早就在日常抖音和商超的奢靡中提高了阈值。

推荐阅读:春晚 40 年:一台晚会背后的社会经济史

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年,全国禁放烟花的县市数量达到444个,但是作为承载经济和文化的产品,今年部分消费市场的悄悄地放开了。记得小时候,会去村里的小卖部买各种形形色色的烟花,摆出各种花样百出的造型、燃放方式。或许也是因为抖音里见过太多光怪陆离的场景,对于烟花的呈现方式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依赖向往在年三十万晚上大家齐放的震撼场景,那种对「年」的驱赶,并新年祈福的方式。

小时候,我外公、舅舅会上到楼顶的天台,那里早就摆好了一排的鞭炮。在春晚快要倒计时的时候,便会登山屋顶,这时整个村就开始地动山摇的响彻,鞭炮声、鸡叫声、狗叫声……直到2、3点才结束。

但是,随着外公的离世、疫情的开始,这一切都淡了。外公兄弟姐妹七人,我外公是老大,在家里是长兄亦如父。如同家族的族长的离世,家族的纽带便开始的松散。之前每年的春节,所有人都会到我们家,但是现在肉眼可见的感觉到主心骨不在了。在加之疫情的影响,大家逐步开始不拜年了。由于怕疫情的影响,我们曾祖母谢绝了一切的来访,对于拜年的关系维护不再是以老一辈为核心的家族式关系,而是以年轻一代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

或许,在今后,越来越越多家庭不会选择会农村(老家)过年。老家的年味淡了,家族关系也弱了,家里的长辈们会开始向城市流动。后世,对于老家的年味的记忆将越来越模糊……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1/summary/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