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GET2022】“守护荒野”胡雅婷:守护荒野也是在守护人类的野性自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odui.com/N/1343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GET2022】“守护荒野”胡雅婷:守护荒野也是在守护人类的野性自我

作者:LAN 发布时间: 2023-01-11 20:59

微信图片_20230108160651.jpg

12月28日-29日,“阳和方起,生生不息”GET+T2022教育科技大会在黄山开幕,守护荒野品牌运营胡雅婷于公益论坛上以“让自然保护触手可及”为题进行了内容分享。

胡雅婷介绍,“守护荒野”平台创立初受到共享经济概念的影响,创始人认为,公益机构缺乏有专业素质的志愿者,普通人又认为自己离公益志愿服务太远,那志愿者的公益志愿服务为什么不能共享呢?“守护荒野”平台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诞生的。

以下为分享实录,略有删减:

“守护荒野”平台从创始人到各位小伙伴,全部是志愿者身份,没有专职工作人员。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云守护”志愿者,即在线上支持自然保护的志愿者,这是基于当下都市人生活现状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可以类比到线上办公。我们经常笑说大家就是“网友的关系”,而且喜欢动物、喜欢自然的人,参加志愿活动还要选择线上的方式,基本都是偏“社恐”的一个状态,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这一群“社恐”凝聚起来,链接起来,而且还要一起做事,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志愿者陪伴成长计划

这边就讲到我们的一个志愿者陪伴成长计划。2017年11月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云守护招募表格,正式开始运营可以从18年算起。从18年到现在,我们一共收到838份报名表,但是在库里面的志愿者目前只有139位,发芽的志愿者38位,以及我们的小小队长7位,小队长7位,然后邀请了15位大队长。

这样的数据对于一家沉淀了5年的平台来说,好像看上去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的机构也好、平台也好,都是希望自己的志愿者越多越好,所以会尽可能地保留所有志愿者。我们虽然每一年都会进人,但同步也会清理出去一批“不再与平台适配”的志愿者,这里的适配并不是说个人的能力适配,而是说意愿度以及对于自然公益的热情,毕竟志愿工作还是建立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面的。我们的进人也非常的严格,很多志愿者会抱怨说志愿者报名表非常冗长,其实这也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筛选出更对这个领域抱有热情的志愿者。

中国公益行业的现状跟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比较薄弱,有待成长。这种薄弱不只体现在薪资体系和水平上,也体现在相关的机构建设和成长上,更体现在人才的供应上。守护荒野一直秉持着“为行业输出优质的志愿者,留下热爱行业的从业者”的目标。因此我们设立了以时长为基础评估维度的成长体系,在这个基础上面再以个人能力维度和行业项目维度来匹配不同的阶段。

第一步,有一个半年期的初筛阶段,基本上我们每年会有两个节点进人,比方说6月5号的世界环境日以及12月5号的世界志愿者日,这两个节点对于自然保护平台来说会比较特殊一些。

经过半年的成长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新人志愿者们是否可以沉淀在种子库里面,成为我们可以对外输出的志愿者。在这个阶段,我们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一年的时间来经历自己的一个成长。

接下来他们就会慢慢地去带自己的小的项目组,或者是参与到某一个大的项目,并在这个环节里面成为一个幼苗(或小小队长)。

那么再通过一年的成长之后,他们可以负责一些方向性的线上任务,包括完成合作伙伴的一些线下任务,这个周期大概是三年的时间。

一直到最后,到了我们评估一个参天大树的阶段,也是我们认可一位志愿者他的完整的成长周期,他可以独立策划并且带领完成一些保护项目,这样一个完整的成长周期是10年。

微信图片_20230107151531.jpg
2.jpg
3.jpg

在云守护的成长体系中,每一位志愿者,我们都抱着以十年的维度为基础的发心,去做长周期的陪伴成长。这个时间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会觉得很夸张,十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有足够的经验沉淀,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拥有足够的链接,甚至真正做出成绩,尤其是在非本专业或非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做出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看,能坚持十年的人,一定是可以真正深入到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的人。

从新人进入云守护志愿者的新人群开始,就会有人陪伴和引导ta,从这位普通的志愿者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出发,去匹配合适的任务和陪伴者。

守护荒野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我们平台对于志愿者的安排,并不是因岗设人,而是会因人设岗,这是很多企业或者是机构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但是在守护荒野平台是可以的。

自然保护项目介绍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我们参与的比较成熟的保护项目,比方说在高山生态系统当中的雪豹保护,是荒野新疆长达9年的一个项目,总共投入了220余万元的保护资金,并且在全国产生了超3万人次的志愿服务。新疆是全球唯一的一个雪豹和多民族共享一片栖息地的区域,也是全国第一个用触发相机拍摄到野生雪豹的区域。基于雪豹的物种特征,我们和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品牌合作创作了超过30种衍生品,并且在调查和保护的过程当中,合作了中宣部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的生态篇章、新疆自治区 60 年大庆献礼生态篇章的相关纪录片,并与CCTV9、CCTV4、共青团中央、中宣部和TVB等合作,前后拍摄约10部纪录片,在全网有超过5亿次的总流量。

到了今年国际雪豹日的时候,我们的科研团队、民间组织以及保护地等一起共同发起了雪豹保护网络,我们的志愿者不仅仅是常年参与到新疆雪豹的一线监测,为雪豹网络提供视觉支持服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商业跨界合作及筹资工作,未来也会跟网络当中的其他成员一起继续参与到雪豹保护的实地保护以及线上线下的传播工作中去。

在城市生态中我们参与了全国的防鸟撞行动网络。“鸟撞现象”指的是鸟类与建筑物尤其是以玻璃幕墙为主的部分发生碰撞,导致鸟类的受伤或者死亡的现象。作为仅次于流浪猫捕食的第二大威胁,鸟撞问题已经在北美地区乃至世界范围都成为一个重要的鸟类保护课题,然而在我国对于鸟撞玻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被广泛普及,导致生活当中的鸟撞事件,大家大部分都会认为是偶发事件。

2022年,守护荒野联合昆山杜克大学的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团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之友、红树林基金会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了全国的防鸟撞行动网络。行动网络是指在创造鸟类友好城市,基于公民科学项目为防鸟撞进行干预措施,为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上面的支持。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这样的全民科学调研上面来,通过公众的宣传,跨行业的沟通合作,实际改造案例等等方式,来推动防鸟撞议题在公众层面的认知,然后建立行业标准,影响政策制定,甚至是城市规划当中的地位,为关注防鸟撞的机构和个人提供合作平台和行动支持。在防鸟撞行动网络当中,除了作为联合发起方参与到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守护荒野主要还提供两方面的支持:作为网络核心参与方提供传播资源和内容发布。

在海洋生态中,守护荒野主要是参与了红树林保育联盟,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一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涨潮的时候会被海水的部分淹没,仅仅只有树冠的部分露出水面,所以被称为海上森林;有的时候没有完全淹没,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会露出水面,所以也被人称为海底森林。全世界的红树林种类超过了80种,我们国家则有红树植物37种,作为生产力最高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为许多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与刘毅博士合作了《夏日の寄居蟹》系列手办,支持了红树林保育联盟发起的《“我与红树林的故事”2023年儿童画日历》,联合发起了《超新星计划》等。

今年,守护荒野在微博微公益的新疆水獭调查与保护项目和在腾讯公益的荒野新疆守护计划继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收到的善款,也将用于支持新疆地区欧亚水獭、雪豹、白头硬尾鸭、新疆郁金香等案例中未提及的全面生态物种的保护中,以及支持净山净心、公众自然教育等项目的持续进行。

截止到今年11月10日,守护荒野通过微信公众号一共发表了文章200多篇,阅读量达到23万,包括新浪微博已经影响到了1亿人次。胡雅婷表示:“作为自然保护志愿者,我们其实一直都在用行动守护荒野,它不仅仅是守护环境,守护物种,也是在守护人类的野性自我。”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5726 9867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