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AI绘画升温、AI写作降温,AIGC玩“变脸”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ai/562484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I绘画升温、AI写作降温,AIGC玩“变脸”

2022-09-28
1 评论 844 浏览 1 收藏 15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AI作为先进科技技术的代表领域之一,一直都颇受人们的关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AI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能达成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水平。本文作者围绕AI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Ze3DR2fcpuxshHh0xG7c.jpg

自柯洁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惜败AlphaGo后,AI再次上演打败艺术家的戏码,AIGC(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内容)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据了解,在今年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竞赛中,一名叫艾伦的参赛者利用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完成的绘画作品,拿下了博览会的数位艺术类别大奖,成为获得此类奖项的第一幅AI生成作品。

上述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人工智能最终是否会取代人类的争论甚嚣尘上,人们讨论AI绘画工具的强大、讨论AI生成内容的趋势、讨论AI生产内容工具的意义……有人看好有人质疑,但普遍认同AI 辅助内容生产或完全 AI 内容生产,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资本玩家加速落地各类AI应用,虚拟人、数字人、自动化应用等产品层出不成,AI生成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也渐渐走入了手机、画廊、商店、家庭、学校……

一、AI降低内容生产门槛

常言道:“科技是生产力,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人们劳动方式。”在内容生产领域,我们看到了AI“颠覆”的力量。

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以PGC、UGC为主,虽不说耗人力但产出不稳定、内容片面、生产效率低确是事实。此外,优质的绘画、音频、视频等内容需要一定的技艺基础,生产者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练习,也就是说优质内容生产有一定的门槛,并非所有人能胜任。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学习,为用户创作提供指导意见和辅助工具,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

一方面,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内容边界在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利用AI自主生成内容或辅助内容生产,成为人们解决内容供需不平衡或内容匮乏的途径之一。

在移动时代,文字、图片、视频、AR等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积累,人们对各类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大众追求更高效率、高质量的内容,侧面倒逼内容生产供给端升级,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从简单的理解语言文字走向了复杂的独立生成语言文字,给内容生产革新提供了助力。

此外,教育、旅游、零售等各行业“AI+”进程加快,内容生产领域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速人工智能与内容领域深度融合,推动AIGC内容开发、生产成为人工智能厂商、互联网企业、传统内容生产商的发展共识。

国内外日益成熟的AI技术为AI自主生成内容或辅助内容生产的普及,奠定了底层技术基础, AI绘画、AI写作、AI剪辑等智能工具如雨后春笋涌现,但这些AI工具小爆之后又回归沉寂,沦为了“透明工具”。

二、AI绘画升温

AI绘画近期的热度飙升,先是百度发布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而后国产云端 UI 设计工具“即时设计”推出的 AI 作画插件——即时AI,两款AI工具相继上市引发了一小波AI绘画热潮。

在百度文心·一格和即时AI上,用户只需输入文字、选择画作风格,即可获取相应的画作,而且生成的画作高度贴合词义,画作整体质量较高。这样让人解放双手的工具对绘画小白十分友好,也可以辅助一些专业画手寻找灵感,帮助设计师出简图,提高工作效率。

据即时设计官方披露,即时AI在上线首日就吸引了4700名用户使用,一举刷新了插件首日上新的安装记录。截至9月19日上午,该插件的用户数已经超过8200,即使间隔了一个周末,其增长势头也丝毫不减。

AI绘画工具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一是AI绘画工具给人们提供自主作画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盗图”事情的发生;二是广大科技迷对AI绘画工具背后的AI大模型技术充满好奇;三是AI绘画工具确实能够帮助人们批量生产画作,工具属性较强,新鲜感也足。

在AI技术方面,AI绘画技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直到关键的文本生成图像技术(多模态学习技术)的突破,使得AI绘画从粗糙走向专业。从人们指导机械臂绘画到完全AI生成画作,并且是满足多种风格、多类元素的高质量作品,文本生成图像研究进展缓慢而艰难,也因此更让人期待。

以文心·一格为例,百度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又在飞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具备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依托这些AI基础设施的支持,方能应用AI技术修补富春山居图,率先占领AIGC舆论高地。

在用户体验方面,追求自我的Z世代年轻人热衷于换头像、晒美照,AI绘画工具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心中的制图神器。此外,AI绘画工具让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制图,不一定需要从网站获取图片,也就避免了无端被冠上盗图的风险。

以往人们获取图片的途径主要是图片网站、内容平台等等,这些途径都有可能存在误用版权图片的风险。早些年一篇《天下自媒体苦视觉中国久矣》的文章,披露视觉中国“碰瓷式盗图”的现象,引发广大自媒体人强烈共鸣,而AI绘画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版权纠纷。

市场上还有其他观点,即AI绘画有利也有弊。有人认为AI绘图工具过于强大或许会加剧仿品、假货等乱象,也有人认为AI绘画仅是单纯的根据算法模仿和粘贴,根本没有再创作的能力,这样过度模仿会引发画师和AI之间的矛盾……

种种迹象表明,AI绘画虽火但没有完全被认可,或许火了一段时间后也会和AI写作一样进入降温期,AI绘画何去何从仍是个未知数。

三、AI写作降温

AI写作比AI绘图面世得早,也火得更快。

这些年,关于AI将取代文字工作者的讨论一直存在,“快笔小新”(写稿机器人)、“彩云小梦”(人工智能小说续写APP)、“九歌”(AI中文诗歌自动生成系统)、AI“小冰”机器人等AI明星的经典事例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说,新华社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3至5秒可出一篇完整稿子;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AI“小冰”,2760小时写了一万多首诗,还有自己的诗集;“彩云小梦”和用户合作,一年创作了300亿字的文章,也就是每秒3000字……

人们在惊叹AI写作速度之“快”的时候,也感慨资本嗅觉的敏锐。在资本支持下,写作猫、Gilso写作机器人、Get写作、写作狐、沃沃AI人工智能写作等AI写作工具相继面世,AI写作快速渗透新闻报道、教育、文学、影视等多个领域,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和AI绘画底层技术逻辑相似,AI写作即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多项AI技术,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筛选,重新组合后输出形成完整文章。

以文书写作助手写作猫为例,其核心功能包括文档纠错、文书改写、文字优化、中英文翻译等等,用户在写作猫上输入关键字即可获得一篇文章。据了解,秘塔写作猫上线仅1年,就为数十万用户审查了几十亿字的中英文文档。

时至今日,AI写作工具依旧存在,细心的话可以发现某些新闻稿子后面会标注“AI写稿”,但AI写作工具的新闻热度、资本热度、用户热度已逐渐下降。

究其原因,一是AI写作文章质量参差不齐,AI生成的文章不乏病句、错别字、逻辑混乱等错误内容而且内容同质化严重;二是数字内容生产市场所需的深度、高质量内容,AI写作机器无法独立完成;三是AI写作与“洗稿”之间的标准难以界定,存在版权争议。

诚然,AI在数据收集、分析和生成方面优于普通人,但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远没达到合格线,而且受限于技术,AI写作工具短时间内不会取代内容创作者成为创作的主体,而是以辅助写作的角色存在,后续商业化也将面临难题。

AI写作、AI绘画、AI剪辑、AI音频等越来越多AI内容生产工具的出现,营造出了AIGC市场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AI创作工具口碑并不尽如人意,在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等方面任重道远。

四、AIGC保持“加速度”

技术的变革驱动内容生产方式的演变,AIGC作为继PGC、UGC之后的新一代内容生产方式,是趋势亦是进步。

在C端市场,AI应用于内容生产领域可改变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让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现实。在B端市场,各类内容生产机构利用AI提升内容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规模化生产也将打开了更广阔的增量市场。

只不过AIGC还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高度自主创作”,接下来技术创新和拓展应用范围都需要保持“加速度”。

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说的,AIGC将走过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助手阶段”,AIGC用来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第二是“协作阶段”,AIGC以虚实并存的虚拟人形态出现,形成人机共生的局面。第三是“原创阶段”,AIGC将独立完成内容创作,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正在加速这种发展趋势。

当下的AIGC正在巩固第一阶段成果、完善第二阶段生态、冲刺第三阶段目标。可以预计,随着AIGC技术的进步,AIGC生产效果和效率将不断提升,届时内容生产领域必然有AIGC一席之地,而率先发展和专研AIGC的百度、阿里等相关企业也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一方面,阿里、百度、谷歌等科技企业深研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突破了AIGC应用瓶颈。“技术是骨头,内容生产是肌肉,AIGC是血液”,高质量内容生产的关键在于强肌壮骨,而AIGC作为血液,不断地为高质量内容生产造血、输血,在内容生产数字化升级中起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AIGC加速渗透文学、绘画、短视频、教育等多个场景,进一步拓宽其商业化空间。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技术高速发展,为AIGC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AIGC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当前的10亿,甚至更多。

一开始AI只是辅助内容创作的工具,后来AI尝试独立完成创作,再后来AI可以创作出高质量作品,看似遥远的AIGC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来源公众号:金融外参(ID:jrwaican),探索新经济,发现新科技。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金融外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