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用纯文本作效率软件 -#10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geekplux.com/newsletters/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用纯文本作效率软件 -#10

用纯文本作效率软件 -#10

这是 GeekPlux Lab 第十一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周刊页面。目前已经有 1834 个同学订阅了本周刊,也欢迎你邮箱订阅,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


周末一如既往打开 DEX 周刊,发现被 @dingyi 推荐了,感谢,在此也推荐大家订阅 DEX 周刊,已经运营了两年多,每周会精选一些设计、产品、前端相关的内容,品味很不错。

最近中文 newsletter 如雨后春笋,我订阅了不少,发现大家写得都很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加入。关于如何开始,大家可以看写了 20 期 Newsletter,我有这些想和你分享。对于无题可写、订阅量、负面反馈等情况,我觉得没必要焦虑,写 newsletter 比想象中的简单,只管开始就是了。我自己总结了一份关于写作的 wiki 文档,虽不完善,但仅供参考。


进入正题,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上周我发了一条 Tweet:

tweet-by-geekplux.png

获得了不少认同和讨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血泪经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的数据迁移不出,积累多年的笔记或工作记录付之一炬。但如果你用纯文本,则不会有这种问题。本文虽然标题是说用纯文本做效率软件,但无意于散布效率焦虑,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尽量重视数据的控制权。我还是按照本周刊惯例,先说定义:

我所谓的纯文本管理一切,指的是用一个 .txt 文件(或 .md, .org 等)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笔记。

各种效率工具的目的无非是时间管理,而各种笔记软件的目的也无非是知识沉淀,做好这两项对于纯文本来说绰绰有余,而我们的人生也大概率就是做这两件事。OBTF(One big text file)在 2005 年的时候非常流行,在软件行业发展了十几年之后,越来越多人又回归到了这个概念。尽管效率类软件一直是红海市场,但现在仍然每天都有无数个类似的软件在产出,而用纯文本做管理的软件,最近两年特别多,我在后面会慢慢列举。

纯文本有以下几个好处:

  • 不依赖任何公司,不依赖于任何软件。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包括手机,都有办法打开和处理纯文本文件
  • 体积小。方便迁移、同步、备份
  • 离线。想想没网的时候打开那些在线写作软件
  • 版本管理。计算机对纯文本的处理相当成熟,尤其是版本管理方面
  • 方便转换。你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可能要写点代码

大神 Derek Sivers 最近的博客 Write plain text files 都提到了这些点。另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如果我们的笔记是伴随我们的一生的,那这些笔记软件的厂商可以存在那么长的时间吗?大厂如 Google,都不知道停掉多少个自家的产品了。

时间管理#

我在 第二期 中提到一篇文章 My productivity app for the past 12 years has been a single .txt file,作者 Jeff Huang 用一个 .txt 文件做时间管理用了 12 年。而他的方法也非常简单:

每天临睡前把明天要做的事列出来,写上大致的时间,第二天晚上做同样的事情,列表里做完的事会自然沉淀到当天,而没做完的则可以复制粘贴到第二天,以此重复 12 年。

这个方法真的是简单、粗暴、有效。文中提到他近 7 年在一个文件里一共积累了 37773 行事项。作者还有些小 tips,比如在阐述 todo 事项的时候尽量保持同样的风格,如 meet with XXX 就是和 XXX 开会,那么只要打开软件搜索 “meet with” 就可以搜到所有的开会记录。另外也可以手动给某个任务打标签,比如 #annual #cv,同样是方便之后检索。浏览这个文件,几乎是在看自己过去 7 年的生活历史。

我自己做时间管理没这么纯粹,不是纯粹的 .txt 文件,也依赖于部分软件。之前我用 Emacs 的时候,我是用 .org 文件。当时一篇雄文 Org Mode - Organize Your Life In Plain Text! 教会了我如何使用 Org-Mode,用它来 Organize Your Life 真的一点也不夸张(毕竟有的人用 Emacs 定时定点控制咖啡机或猫粮投喂机……,这些只要你想都能记录到 .org 文件中)。我当时用 Org-Mode 主要是做 TODO 和笔记。记录每个 TODO 的时候,还可以方便地插入开始和结束时间,这样在每周末可以看到自己所有事情花了多少时间。此外还能结合番茄时钟的概念,在 .org 里“种”满一个个番茄。但当时因为过度追求 track 时间,反而加重了心理负担,于是后来就只记录事项,不插入时间了。

再到去年我转向了 Logseq,它同样是开源软件,与 Org-Mode 一脉相承,但提供了一些更简便的功能,使 markdown 文件也能发挥出 org 文件的效果,有点像一种语法糖,目前用下来都还很好。此外我还严重依赖于邮箱和 Calendar,邮箱几乎在我眼里也是一个 TODO list。在 inbox 收到一些需要 action 的邮件后,我会写到 Logseq 里(或 iOS 自带的 Reminder),然后有时间相关的则会统一到 Calendar 里,保证每天早晨系统会发送各种通知到我的所有设备上。

这里我稍微提一下我选择 Logseq 的原因:Logseq 简单来说是一款可以用来做任务管理和知识沉淀的软件。支持双向链接的笔记软件很多,我是很赞同双向链接这种把知识变成网状结构的体系的,如果你读过《链接》 就明白世界任何事都是网状的。另外因为双向链接的原因,导致记笔记时减少了重复,因为同一个概念一个“链接”就可以双向引用。Logseq 社区的人主要来自于 Emacs 社区,继承了 Org-Mode 的优点,而且是开源软件,可以自己控制数据在多端同步的方式,这就对于数据控制权就有了充足的保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下这期播客 跟 Logseq 的创造者天生聊聊 Logseq 的故事

笔记#

我自己笔记软件的使用历史是

  • Evernote - 红极一时,后来越做越烂,还因为国服和国际服的各种问题根本无法导出
  • WizNote(为知笔记)- 国产软件,在里面写了很多笔记和日记,导出了其中的文本部分
  • OneNote - 使用时间最长的笔记软件,跨平台,生态丰富,但排版过度自由,只能导出 PDF,最后弃用
  • Org-Mode - 用 Emacs 时接触到 Org-Mode,很好用,这是我当时做的笔记 (加载比较慢)
  • Logseq

另外写作 APP 我也用过很多,比如 BearTypora、现在主要用 Drafts,虽然 UI 比较传统,但功能强大。自从被 Evernote 恶心到之后,我后来选择任何一个软件,第一件考虑的事情都是看它支不支持数据导出。尽管我不可能完全脱离大厂的软件生态生活,但我还是尽量追求数据的控制权。

Drafts 的最大优势是速记。它打开速度极快,快到比 iOS 自带的 Notes 都快。而且打开之后自动是一篇新的 note,很方便速记一些想法,而不影响之前的记录。Drafts 还有 Apple Watch APP,很方便我直接对着手表写一些想法。笔记的同步是基于 iCloud,所以速度也很快。没有文件夹系统,只有标签系统,这个非常符合我的期望,我觉得文件夹系统这种层级格式早就应该淘汰了。另外不管你是在手机上还是电脑上打开 Drafts,功能栏都有很多快捷操作,可以一键导出到各类软件。我常用的是导出到 Reminder 里做 TODO 事项、导出到 Google Doc 中共享给其他人、直接发送邮件、直接发 Tweet。

所以 Drafts 相当于我的一个收集器,里面各种很短的想法和链接;Logseq 则是我的 Second Brain,里面是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而在正式写作的时候,比如写 newsletter,我会从 Logseq 中找找灵感,然后把 Drafts 里罗列的链接添加到文章中。这些过程都不是线性的,而是离散的。

最后,我的笔记会发布到 Wiki,文章会发布到 Blog。这两类文本我都会用 Git 做版本管理,然后同步 push 到 GitHub 和 GitLab 两个平台上,其中 GitLab 作为备份,GitHub 则 trigger 后续的自动化流程,最终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网页了。

我的手机摔到毫无知觉过,电脑也曾因进水烧坏过硬盘,但我的数据从来没丢过,这主要得益于我严密的备份系统,也得益于很多东西我都 Git 化了,然后 push 到了刚提到的两大平台上。

最近看了什么#

与读者对话#

关于效率,文中说了这么多用纯文本做管理的好处与示例,但效率这种东西千人千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之前读到一句话: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为什么那条 tweet 有很多人 like,主要是因为 twitter 中文圈的大部分用户都是互联网从业者,还有大部分是程序员,其中很多人都具有玩转纯文本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推崇一个效率体系的时候,实际上是推崇自己擅长的领域。

我个人对于效率焦虑极其厌恶,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浪费时间”来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人。坐在广场长椅,喷泉旁边,看着人来人往,鸽子落下又飞起,我能坐一下午。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 Twitter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newsletter,欢迎订阅,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geeksponsor.png

点此订阅

CC BY-NC 4.0 2022 © GeekPluxRSS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