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文学无战事: 谁在看?谁在写?谁在赚?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528312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网络文学无战事: 谁在看?谁在写?谁在赚?

2022-01-11
6 评论 3071 浏览 0 收藏 25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网文行业也大量繁生。一句“晋江崩了”让很多人发出疑问,“晋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网文。关于网络文学这个行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儿阅读哦~

zFypFLCvWtlhsMl5pZt9.jpg

1月6日晚间,晋江文学网出现了支付障碍、加载超时等情况,不少用户甚至对小说进行了重复购买,宕机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二天仍未得到缓解。这本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互联网产品问题,但热搜之下,却有很多网友提问“晋江是什么?”

过去几年,内容大爆炸、媒介形态的格局天翻地覆,用户面前,网络文学的对手似乎不是自己,而是更能占领用户时长的视频内容。

还有多少人在看网文?用户画像是怎样的?当前的头部网文内容和之前的有何不同?付费免费之争有结果了吗?谁在这个领域赚到钱了?仅仅以网络文学本身来理解这个行业是否太过狭隘?同样顶级的网文IP在被开发后为何会呈现出迥异的表现?网文的未来有哪些趋势?我们试图从2021-2022的变化与不变中寻找答案。

一、谁在看网文

网文用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占中国网民整体的46.5%。这固然有统计口径松紧的问题,但不可否认,中国网民超10亿,网文的用户基数怎么算都是巨大的。

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概览》,2016至2020年间,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由3.3亿人增至4.6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4%。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似稳定增长,但毕竟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态汹涌澎湃、极速增长。且不谈短视频、直播均完成了用户交易的闭环(也就是带货),单纯对比内容的爆发与增长,网文的确有些平淡。

不过,行业也毋需悲观,网文自身仍然是拥有着忠实的受众,且他们的用户价值并不是人们偏见中想的那样。

首先是年轻。虽然都说Z世代是伴随视频成长的世代,但他们也确实没有丢掉网文的习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显示,网络文学消费者中Z世代读者占比已超过六成,其中00后占比超过42%。

其次是用户画像分层次了,不同调性的平台也聚拢着不同类型的用户。

据公开信息,晋江文学用户以女性为主,占比超过九成,其中18-35岁女性是平台上最主流的消费群体,这可是常规意义上最喜欢“买买买”的群体;米读用户性别比例相对均衡,超过一半的用户,年龄集中在23-40岁区间内。根据“2020年内容生态数据报告”数据,米读有70%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内容消费愈发细分的当下,网络文学用户也在选择平台时被分流。而用户的画像直接决定着网文在免费模式中的广告价值,以及付费模式中的用户购买力。

当然,网文出海又是另一个平行话题——根据App Annie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出海图书与工具书类应用的总消费者支出达到9450万美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7%;下载量达到5852万次,同比增长23%。

除了阅文、掌阅、畅读、点众等出海“老玩家”,字节跳动和小米成为2021年的新贵——字节跳动旗下的网文出海APP“Fizzo”1月4日上线,小米旗下的“Wonderfic”则于2021年6月上线。

海外读者的增加,可以说是中国网文的意外之喜。

8cgeqixti0FAAvTH4DEE.png

看网文的人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读者看的内容却没怎么变。

晋江文学的榜单上,清一色言情小说,近代现代、架空历史题材几近屠榜。《折月亮》《你有权保持暗恋》《剑寻千山》《无何有乡》《我要开侏罗纪公园》位列晋江月榜前五名,从书名中也可看出,更多以女性审美取向为主。

阅文平台上题材、内容分布较为平均,2021年有六位作者登上“白金作家”榜单,老鹰吃小鸡作品《万族之劫》是一部都市异能小说,曾在2020年打破了网文男频小说月票纪录史;95后新晋大神作家天瑞说符写作科幻小说,他的作品《死在火星上》获有“中国科幻最高奖”之称的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从2020年火到2021年的爆款小说《大奉打更人》是一部仙侠探案类作品。

而在免费平台上,“霸总爽文”仍然是永恒之光——《一夜甜蜜:总裁宠妻入骨》《团宠囡囡四岁啦》《你的情深我不配》《大佬总想跟我抢》《霸爱成瘾:穆总的天价小新娘》《四年后,她带了六个缩小版的大佬回归》《重生嫡女归来》《一胎三宝:爵爷娇妻火辣辣》《大叔好好宠我》——上述书名均来自七猫、番茄、米读等平台的热门榜单。

XBQYgYn0q3952hJIu8Nm.png

封面画风都极其同质化的霸总爽文

二、谁在写网文

网文读者较为稳定,网文作者亦是稳中微增,但没有特别的惊喜。

创作端,网文作家迎来了Z世代——在连续两年的《中国网络作家画像》统计中,新增网文作家超过八成都是Z世代群体,2021年,95后作家在阅文平台上,整体占比已达到36%。2020年,阅文平台甚至出现了第一位00后“大神”,现代玄幻题材作家末烟。

头部作家席位也被年轻人霸占,相比于前辈们,他们的成名速度更快。90后作家老鹰吃小鸡在2018年获评阅文“年度十二天王”,用了三年时间爬到了作家评级的最高层。2020年,探案仙侠小说《大奉打更人》开始上线更新,立即成为“现象级”作品,到2021年8月完结,已成为起点中文网最快达成十万均订、起点仙侠第一本十万均订、起点高订纪录创造者。其作者卖报小郎君,2020年成为“年度十二天王”,一年后便又跻身“大神作家”之列。

fZf8gB103LcjtP8vBwPR.png

而网文作家的职业范围则更加广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作家都是兼职,在“白天打工人”和“夜晚码字人”的模式中自由切换。学生、工人、医生、警察、计算机工程师、科研人员、法医、律师、退役军人、公职人员,真切的职业经历和生活经验,也可用于创作,让网文内容更为丰富、生动。

比如作家“手握寸关尺”,就是一位三甲医院的职业医生。他的作品《当医生开了外挂》,将专业的医务知识通俗化呈现,有读者评价称,阅读过程中既涨知识,还有很强的代入感。

安逸、富足的社会生活环境往往容易催生网络作家的产生。《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显示,重庆、上海、温州、成都是目前集中网文作家最多的城市。

网文作家的数量也保持着增长。以头部平台阅文为例,2021年中报显示,旗下作家数量已达到940万。2019年,阅文旗下的作家数量为810万,到了2020年,这数字就已经突破了900万。而米读小说的数据也是指向增长,截至2021年9月的第三季度,其原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172.75%。根据《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0万人从事网络文学创作。

每年数十万人涌入网文行业,但能获得可观收入的是凤毛麟角。《2019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作者平均月收入仅为5133.7元。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包括暂无收入)的网文作者,占到了68.7%,而在月收入超过10000元以上的,占比11.2%,其中月收入达到20000元/及以上的,只占4.1%。两年多过去,作家们的普遍收入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爱发电”是多数网文作者的生活写照,半佛仙人甚至做出了一种极端的判断:“网文作家这条路已经死了”。目前,网文作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渠道:纯分成、保底分成、买断。“纯分成”指纯粹靠订阅收益赚钱,如果没有订阅,作者只能拿到很少的收益,通常是“千字几元钱”;“保底分成”指作者和平台就保底数达成协议,销售超过保底的部分再进行分成;“买断”则指平台一口价买断作品的版权。

前两种收入属于常规,要想“大富大贵”,就得想办法卖IP。不过,影视行业寒冬持续,要想卖出好价钱,现在机会不多了。

作家收入情况是这个行业的冰山一角。虽然各种报告都给出了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巨大的估算,但衡量一个行业到底好不好,最直接最真实的路径还是去看,行业生态情况。

三、谁赚到钱了

作家赚钱不易,平台也很难。

根据掌阅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不到1500万,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73.16%之多。整个2021年前三季度,掌阅的归母净利润也只有1.49亿元,依然不如此前一年的情况,下降了10.46%。掌阅的营收状况,在过去三年多没有明显的增长,期间还出现过不稳定的向下波动。从2018年-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3亿、18.82亿、20.06亿和10.94亿。

另一家上市公司中文在线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从2018年开始,中文在线继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直至2021年才转正。

不过,主流平台之外,一些小说分销商找到了财富密码,他们恐怕是为数不多真的赚到钱的人:投放极度吸睛的内容广告,引导用户进入微信号阅读,“免费”读到精彩处设置付费点。一旦吸引到用户充值,该充值收入将按照一九分成,分销商拿走九成,剩下一成归于原始平台。

如今这套玩法已形成了详细且有效的操作流程。

  • 第一步是选书,分销商会根据网络上的榜单数据或阅读App中的热度排名,选出曝光度高、竞争力强的题材和内容;确定测试书目后,需要浏览一遍前三章的内容,因为只有开头足够精彩的小说,才能留住那些通过点击外围广告进入阅读页面的读者,进而引导他们付费。
  • 第二步是撰写文案。由于读者大多是在信息流中看到小说广告,一款让人感到抓心挠肝的吸睛文案,就成了吸引点击的关键。分销商会在微博、微信等多个渠道收集、分析过往案例,提炼出不同题材小说中,吸引读者的关键点。例如在女频都市题材中,闪婚、怀孕、霸道总裁等信息点,更易引发读者的兴趣。

爆款文案通常需要将小说中的吸睛点、剧情反转、故事悬念等要素提炼、融合,最终组成一段二十余字的文案——“新婚当日,植物人老公醒了,2月后她呕吐不止,整个陆家都沸腾了”,这样的文案内容,就可以出现在用户日常的社交媒体信息流中了。

当然,只有文案还远远不够,根据投放地点的不同,微博等渠道还需要配以图片,而短视频渠道上则需要有视频和BGM。

制作图片时,会根据文案中的内容找到对应元素进行PS合成。小说分销商们会到电商平台以及无版权图片网站上选择素材,然后通过更换背景等方式进行二次创作。投放过程出人意料的“严谨”,他们一批会做出30余张同类型的图片,使用同样的文案进行A/B测试,最终确定投放组合。

制作视频时,分销商们通常选择混剪或动画这类产出快、成本低、难度小的方式。原则很简单,开头三秒就要锁定用户的注意力,打斗、争执等强冲突情节,起始即高潮的热门BGM,配合书名与内容引导文案,直接将用户情绪调动起来。

简单的拼贴、剪切、化用,即便是行业小白也能快速上手,这种操作唯一的难点恐怕就在选书环节。只要找到合适的内容,挣钱并不难。

G5Qa7rBOIqbDzGJyirBf.png

各内容渠道中出现的网文广告

这也引发了行业的再思考,纠结免费模式还是付费模式有何意义?就像爱奇艺龚宇曾经发问为什么一定要按长短来划分视频,为什么一定要按免费或是付费来区分网文呢?不管免费模式还是付费模式,能养出大IP或者能给平台、给作者赚到钱的模式就是好模式。

我们看到,过去擅长“付费”的阅文,免费用户平均日活已达到1300万(2021年中报数据)。掌阅董事长兼CEO成湘均也在采访中谈到了发展免费业务的重要性:“长远来看,整个行业有10%以内的付费转化率,意味着有90%的用户其实是不付费的。而免费阅读App对付费阅读市场,在商业化这一块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而过去擅长“免费”的字节跳动,则在2022年上线了付费模式的“抖文小说”。目前,字节跳动在付费小说领域也形成了产品矩阵,包括抖文小说、常读小说、饭余小说、逍遥小说、久读小说、常看小说,并有翠果小说和冰壳小说等两款产品还未上线。

2020年行业对于免费付费模式争论不休,现在各大平台都很坚定地选择了两条腿走路。

Yr51Oszfgm4im13t2eYP.png

四、网文IP价值何估

不管谁看谁写,不管免费付费,网络文学被公认最成功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成为IP。2008年《鬼吹灯》系列影视版权仅100万元,2014年《斗罗大陆》的网游版权达到500万,到了2018年,《天官赐福》已经卖出4000万的版权费,5年时间翻涨8倍。有不少报告都指出,网文IP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超万亿元。说网文是泛文娱的“源头”毫不为过。

数据显示,2018、2019年309个“热播”影视剧中来自网文IP改编的有65个,占比约21%。而“热度”最高的100个影视剧中,网文IP改编的共有42个,占比高达42%。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也不乏许多网文改编的影视剧,《雪中悍刀行》《风起洛阳》《斛珠夫人》《千古玦尘》《司藤》《赘婿》《上阳赋》《锦心似玉》《慕南枝》《理想之城》《你微笑时很美》《你是我的城池营垒》《良辰美景好时光》等等。

5n7EyIMotu0RdzvJbar9.png

但这些繁荣IP改编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冷趋势。

第一是IP来源的变化,此前大部分的影视IP来源都是来自于阅文和晋江两大平台,但现在,IP来源更为多样。

比如2021年520上映的由陈国富执导的爱情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来源于曾被广泛转载的豆瓣热帖《与我长跑十年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最近在横店正式开拍的于正新剧《为有暗香来》是来自于知乎的《洗铅华》,这部由七月荔写下的作品最初是知乎的一个回答。

爱奇艺的网络剧作品《恋恋小酒窝》,改编自爱奇艺小说原创签约作家蒸糕君的《废柴前台的自我修养》;《闪婚总裁契约妻》的版权来自香网;光线传媒购买的《金玉王朝》来自于米国度;丝芭购买的《古剑屠魔录》来自塔读文学……

IHpus1DfUFRH4hlEAYu5.png

第二,不光是影视剧,网文IP通吃了影漫游等其他内容形态。

2021年最突出的表现是短剧。从立项、孵化、报审、拍摄、到过审、最终影视化落地,传统的IP影视化改编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微短剧将这一流程缩短到4-6周,不仅制作周期短,投入也较轻,风险系数低。

番茄小说与抖音短视频,联合推出“番茄IP改编合作”,为创作者提供了优质的番茄小说IP,鼓励用户将IP改编成精品短剧;米读与快手合作,把来自米读平台的原创热门小说IP改编成短剧内容,在快手小剧场抢先独播;腾讯微视在短剧合作领域则将阅文集团等同门都联动了起来,形成短剧内容生产链。

毕竟可以承受大制作大开发的IP并不多,这相当于给更多中腰部网文IP找到了一条新出口。不过相应的,短剧能给到IP的版权费用远低于“长视频”,甚至一些没有版权费用只有最终播出后的分成。

反倒是这些短剧的主演,凭借着短剧收获人气,后续在短视频上直播带货,取得了不菲的收益。比如主演了《特工王妃》《报告医妃》《河神的新娘》的快手主播御儿,她在2021年38女神节当天,收获了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2000w的成绩。

wbarqOlK4fjfKgJ1Q15g.png

第三,在网文IP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越来越需要原创。

一方面是网文内容天马行空,落地到影视创作,肯定有一些无法实现或者说可以换种方式实现的情节;

另一方面则是时间差问题,根据「深响」对近几年爆款改编剧的统计,从小说上线发布完结,到最终搬上荧幕,期间往往有5-10年的时间差,《赘婿》同名原作2011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直至2021年才被改编成剧;作家猫腻2007年开始更新《庆余年》,2009年完结,2019年完成影视化改编;先驱《琅琊榜》原作2006年首发于起点,2007年首次出版成册,而影视化改编则要到8年之后。

如何保证几年前的作品内容仍然具有时效性?这就需要编剧的“原创内容”来托底了。比如时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输赢》改编自付遥2006年的同名小说。尽管小说口碑不错,更是中国首部商战小说,但原作背景为上世纪90年代,与年轻观众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会制造理解障碍,因此拍摄时将故事背景改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环境。小说人物在改编过程中也有删改,弱化了商场如战场的“腹黑”冲突,将过于残酷的结局改得更易让人接受。

以上种种变化,意味着网文在整个产业链中角色的重新定位。

从已经进行完毕的案例来看,网文IP成为爆款有一定的“玄学”,与改编的时间、年代的情绪、上线的时机都很有关系,而剧集能不能红,更多的还是决定于故事的质量、演员的质量、拍摄的水准。

因此网文IP的价值在于打底基本面——故事成熟、被验证、有基础受众,这跟启用顶流明星是同样道理。

时间已经来到了2022年,网络文学这个比短视频、直播还要古老的领域,变化微妙,惊喜不多。疫情以来,一些观众习惯了不再走进电影院的生活。但愿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网文身上。

作者:李静林,公众号:深响

本文由 @深响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