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支教老师嘲讽学生,有悖志愿精神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795924788094247767%22%7D&n_type=1&p_from=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支教老师嘲讽学生,有悖志愿精神

cf1b9d16fdfaaf519ddcb8f06ab4a4e6f11f7aae.jpeg?token=5c57a26196d3753a6b08c3ae7376dd52&s=87E1F85896D54863480A2652030010FE

“我又给笨蛋们考试了”“致笨蛋学生”“大自习抓个傻子”“整个龙陵县还不如江苏一个服务区”,近日有网友爆料,在云南龙陵县支教的志愿者刘某在微博上用这些话侮辱当地学生、搞地域歧视,引发热议。3月11日,刘某所在的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终止2020届学生刘某享有的“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权利,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3月13日《新京报》 )

一位本该怀有公益之心去山区支教的志愿者,竟屡次三番在个人微博账号上发布大量辱骂学生的信息,不禁让人瞠目结舌。相关信息显示,这位刘同学是涉事高校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服务队队员,本科期间曾在学校担任多项职务,荣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干部等多项荣誉及奖励。一位担任过学生干部还获得支教保研资格的大学生本应展现出较高的道德素养,但他在网上用恶毒的言语攻击自己支教的学生,有悖于自己许下的支教宣言和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

有人会说,这是新老师来到乡村教学心理落差大,面对工作中的不满口无遮拦吐槽几句,就这样上纲上线,取消了人家保研资格未免过分了些。诚然,在部分偏远落后地区,囿于客观因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会相对滞后,受过城市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可以理解。但既然入选为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就应该明确职责,对教育事业和乡村地区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带着恶劣的语气侮辱、嘲讽学生对于她自身而言可能得到了情绪的宣泄,但却伤害了原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山区孩童。不明白支教和教师的意义所在,没有悲天悯人之心,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去抱怨,反映出的是利己主义的自私和冷漠。

无论是这个骂山区孩子“又蠢又笨”的支教老师,还是此前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的天津某中学老师,都让我们警醒和反思教师的品格和素养。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虽不能按照圣人标准要求每位教师做到真正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但教师至少应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想办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并给予学生基本的尊重和关怀,让他们在春风化雨的教导中成长。

对刘某的惩处不是小题大做,它关乎师德建设。支教作为连通城乡教育的桥梁,是无数农村学生了解外界的窗口,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让支教这一工作发挥更广阔意义上的价值。这也在启发各高校在招募支教志愿者时,做好支教人选的甄别,加强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考核、培训,别让所谓的“优秀人才”玷污了支教这一光荣事业。

文/强亚娟(扬州大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