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警惕,一万亿IPO融资要来了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505/201806/2649940196/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作者 | 赵云帆

◎来源 | 环球老虎财经(laohucaijing01) 已获授权


听惯了“对股市流动性影响不大”,不如来试算一下未来A股即将面临的IPO融资规模究竟有多大?


股市的IPO如同堰塞湖,闸堵越高,洪湖越大。


2017年,A股整体IPO融资规模仅为2100亿。2018年上半年,IPO的口子被重新绑了一个“活结”——凭票入场。截止6月7日。A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被限制到可怜的518亿,被砍,被清的IPO数不胜数。


这一精心的编排,最终将迎来开闸揭幕之时。有迹象显示,未来A股将面临10000亿的融资需求,以待A股增量资金化解。


万亿IPO“诺曼底登陆”


01

“独角兽”3000亿?


6月6日23点42分,证监会一连发了9个文件,为CDR在A股融资铺路。这也意味着承接独角兽的CDR,以相比“注册制”而言飞一般的效率,走上了A股的历史舞台。


独角兽上市会引发多大的融资规模,券商给的范围很大,约在2700~7000亿之间不等。而从比较官方的说法,以及近期对单笔IPO下砍刀的频率来看,3000亿或许是一个可信的数据。


独角兽入市会引发两重效应。一是抽血效应,二是虹吸效应——既一方面股市存量博弈资金被新股吸引打新,一方面由于市场新热点出现,投机博弈资金开始离开传统热点,抱团合力炒作新热点,导致独角兽CDR估值水涨船高。


抽血效应是可控的,3000亿资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然而虹吸效应是不可控的。


虹吸效应的多寡,取决于新经济估值有多高,随着独角兽股票市值膨胀,大量市场资金被冻结在高估值新经济股票中,虹吸随着市值增长等比例膨胀——如果你发现独角兽们普遍涨了一倍,那么其虹吸效应可能达到6000亿,涨的越多,吸的越猛。


你很难测定,有了360的前车之鉴,比之更令人疯狂的BATJ,会有多高的估值,会带来多大的虹吸。


02

沪伦通/GDR抽血4600亿?


比之让人疯狂的CDR,GDR你可曾听过?


GDR是CDR的翻版,G代表Global,意味着全球。据了解,GDR将被首先运用于沪伦通。伦交所将精选富时100指数中的股票,到A股发行GDR。


简单来说,在沪伦通开通之后,英国人将到A股来发行他们的股票。根据中信证券测算,伦交所GDR的募资规模将在4600亿元,其估算甚至高于CDR的3000亿,与国内在伦交所发行规模550亿英镑几乎相当——一个像是证券层面的双边信用互换。


最近,关于沪伦通的讨论再次被放到了纸面上。最新的消息是,监管层希望“在年底之前开通沪伦通”。


03

金融行业2000亿?


今天,中信建投IPO开闸,融资规模20亿,年内IPO规模名列前茅,规模仅次于独角兽药明康德之后。


6月5日,中国人保IPO过会,保守估计融资规模150亿,融资股本创下A股近两年融资记录。


5月29日,农行1000亿定增过会,实施在即。


今年以来,自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酝酿十年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两大母舰级监管鸿篇的下发,意味着金融行业新一轮资本金需求的渴求开始表面化。


今年上半年,江苏租赁、华西证券、成都银行分列A股融资规模的前一、二、和五座次。上市的中信建投位列第八。而人保上市,毫无疑问会挤下这些小弟的排名。


但是,这还没完。今年以来,银行IPO审核进展缓慢,哈尔滨银行、徽商银行陆续退出后,目前A股排队银行仍有16家,预计融资规模则在500亿左右。

 

而在资管新规之下,券商上市也将成蜂拥之状。华林、长城、天风也将上市,预计融资规模在100亿左右。


04

真的“压力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金融行业融资,独角兽融资亦或是沪伦通融资,在作为券商单例分析对象时,都会与2017年A股融资规模做对比(2100亿IPO+12000亿增发),分析人士则往往用安抚的口吻说“资金压力不大”。


是的——乍看起来,孤立的3000亿、4600亿,确实比2017年的14000亿少。但是,考虑到其余的IPO也要启动,考虑到2018年定向增发会随着IPO口子扎得更紧而变得更多,考虑到2017年12000亿增发绝大多数不是直接向二级市场要钱,且这12000亿会在2018年集中释放解禁压力,我们不得不警惕未来的融资洪峰对A股存量博弈市场的影响。


鏖战万亿融资。


融资鏖战的成功与否,价格和规模是两杆尺,A股的实际承载力与精神承载力则是两个支柱。


抽血效应是A股大众心中的敏感词,几轮牛市的墓碑好巧不巧都起在IPO的峰顶,所以聪明的监管层试图在大规模融资前完成市场安抚工作,其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便层出不穷。


2018年以来,监管层态度明确地甚至让人感到有些不近人情,为的不过是激起哪怕一点投资热情。


1. 把红都分了


2017年7月,中国神华发布了每股2.51元,总价值591亿的分红案,创下了公司分红历史。2018年开年,监管层继续号全民分红,导致即便是上市20年从未分红的浪莎股份也在今年宣布“铁树开花”。


分红与不分红究竟有什么区别?从权益的多寡的角度,分红与不分红并不影响公司的股东权益。“毕竟你只是换了个地方装钱,还扣了所得税”。但是分红在最经典的证券市场理论中,事实上一直是一个IPO抽血的“反过程”,是股市增量资金最大的源头活水。


从市场机理来看,投资者所得的分红,大部分仍将投资于股市,具体来说就是被用于复制原先的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偏多),形成了一个间接而自主的“回购链条”。如神化的分红,即使是在扣除分红的基础上,仍然较分红前上涨三分之一,这就是由回购链条引发分红对市值正反馈最好例证。


试想一下,假设50万亿的A股市场,股息率达到4%,一年便有2万亿的资金分红,约1万亿可用于填补A股市场融资需求,何愁IPO募不到钱?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当时的分红促销,是上证50牛市在面临窗口期时,监管层亮起的信号灯。


2. 外资,“A股欢迎你”


过去几年年,监管层做了三件事来引入海外资本,包括争取MSCI配置资金,扩大吸引QFII投资额度,允许外资以控股方式进入国内金融行业等。


为了进一步刺激QFII用度,监管层还取消了QFII单票投资持股比例的限制。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早在2015年7月证监会更新的1500亿的QFII准许额度,在今年一季度被用度到1437.65亿,使用比例达到95%,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创下历史新高,意味着如果要继续牵引外资扩大国内投资,QFII额度需要在几个月内被再度扩大,从现实的角度,出现这个的可能性极高。


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外国人并没有买账。


红刊财经曾报道过“证监会表示MSCI配置基本完毕”后境外增量资金流入的情况,大多数MSCI资金都以境内投资管理实体布局为主,配置力度约为1000以左右。反观境外流入配置A股的资金净流入,几乎为零。


3. 清理IPO队列


今年3月份,投行圈接到了证监会的窗口指导,说是计划“劝退50%比例的IPO企业”。具体情况是——对IPO再审企业,三年低于1个亿利润,且最后一年未达到5000万,将不允许上市;对于新申报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必须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否则不予审批。


老虎财经当时特意向投行人士求证过此事,得到了“确有此事”的答复。


当时,坊间已经流传许多独角兽上市与CDR筹建的讨论,IPO被一些大V称作“邀请制”。


最近的三大独角兽IPO:药明康德、宁德时代和工业富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募资金额曾被削减。药明康德融资规模自57.4亿削减至21.3亿;宁德时代融资预披露130亿,实际修改后缩水至54.6亿;工业富联以超过2000亿的营收,募资271亿,却仍被质疑“调整过募资金额”。


反观金融行业,今年以来募资金额最高的IPO为华西证券,其约为49.67亿,作为非独角兽,而是金融机构,融资额度并未被砍,显然是有座次之别。


A股的功能一直以来都被定义为实体经济融资工具。然而一直有投资圈大佬一直在感叹,A股自始至终,从来未曾毫无杂念地,极致纯粹的倡导过A股的投资功能。而股市的投资功能,其实未必不能为经济建设与改革添砖加瓦。


对于这一万亿融资,大V曹山石说,A股把“扩大融资规模“的概念替换成了“推进独角兽上市“。也有人说,监管层没有借“注册制”之名,但行了“注册制”之实。


最后,有人猜测,总有天兵天将会来,他们可能会是我们久违的全面降准。


感谢关注智谷趋势(微信ID:zgtrend)。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