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双十一移动电商报告:这届剁手党很冷静,阿里京东很无奈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34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双十一移动电商报告:这届剁手党很冷静,阿里京东很无奈

猎豹全球智库·2017-11-17 04:52
今年双十一,绝大部分用户在30分钟内结束战斗。
v2_0baf189a01a04fc8a11292465343f7df_img_000

马云与妮可基德曼、吴京、李连杰等现场创作“剁手之歌”

本文作者:猎豹全球智库 管慕飞

伴随一曲尬出天际的剁手之歌,双十一销售额再创纪录。11月12日零时,阿里巴巴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天总交易额(GMV)达到1682亿元人民币;京东也在今年首次公布双11销售数据,下单金额锁定1271亿元。

看似漂亮的销售成绩背后,用户购物习惯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升级时代,用户的购买行为、购买渠道以及消费观念,都使得两大电商巨头越来越难以忽视来自垂直领域的对手。

那么,到底是谁在与他们争夺用户?谁又被用户抛弃?透过“双十一”移动电商榜单及用户画像,猎豹大数据带你解读这届“史上最挑剔剁手党”的秘密。

v2_87d8b3eb1d3d48c8b35ca35806aaacaa_img_000

一、 概况:狂欢的味道少了,这届双十一有点淡

1、电商渗透率平稳增长

本届双十一有多少人加入了剁手大军?根据猎豹全球智库(ID:CheetahGlobalLab)的估算,今年双十一期间,移动电商的活跃用户总数约为1.78亿,同比增长23.23%。其中,移动电商双十一当日活跃渗透率达到24.53%,相较于去年双十一21.96%的渗透率,涨幅较为平稳。

v2_916972e69c8e48e1a10b35fac3eeb036_img_000

2、电商用户很冷静:提前囤货,速战速决

猎豹大数据发现,这届剁手党表现出来的购物行为堪称“训练有素”。一进入11月,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就开始了双十一预热,而这届剁手党也深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早地开始了囤货比货。

v2_e8ba3194c8c34c42a76eeac66d242b33_img_000

从手机淘宝和京东的日活渗透率走势来看,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1月初,第二个高峰就是在双十一当天,而双十一结束后迅速回落至第一个高峰前的水平。

而到了双十一前夜,多数用户并没有选择熬夜血拼。从下面的使用时段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活跃用户在10日下午19:00左右进入高峰期,21:00到达峰值,而0点时反而开始下降,一直到次日8:00才再次迎来高峰。这届剁手党作息规律,一方面是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另一方面,各种预售活动也大大降低了0点抢购的必要。

v2_bbc16a3f7ee740179bc14df285d8a35f_img_000

那么双十一当天用户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在“买买买”上呢?猎豹大数据发现,绝大多数用户选择了“买完即走”,并没有过多贪恋优惠和狂欢。猎豹大数据的使用时长分布图显示,虽然淘宝、京东用户在11日当天的使用时长普遍增加,但超过70%的淘宝用户都在30分钟内“结束战斗”,而京东用户的这一比例更高,约为85%。

v2_0df7717f2cde427eb921841f277a9f75_img_000

3、双十一电商App榜单出炉:惊喜不多

v2_af421167b0364d18873ded2298821822_img_000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今年“双十一”移动电商的总体表现,那就是“稳定”。 与去年相比,榜单整体结构没有太多变化,暗示着移动端流量基本瓜分完毕,新玩家进入的机会已不多。

从单个App来看,今年跌出榜单的仅2款,分别是农村淘宝及1号店,其中,农村淘宝已经停止使用,相关功能并入手机淘宝; 1号店从去年的20名跌至今年的37名;此外从30日涨幅来看,天猫、苏宁易购和网易考拉是今年双十一表现比较出众的3款App。

从电商App类别来看,综合类、导购/特卖类、女性/时尚类、海淘类占据了绝大部分席位,这与去年“双十一”榜单也总体类似。

二、用户越来越理性,综合类电商该走向哪里?

v2_f4c9f68ed0f344da9e9cb02ac47fd393_img_000

今年双十一还没落幕,阿里和京东两大高管之间就爆发了口水战。这边,阿里暗讽京东统计了11天的销售数据;那边,京东回怼阿里预售20多天然后计算一天的销售额。统计口径“各有千秋”的背后,可能是两家底气不足。面对越来越精明的用户,阿里和京东接下来该看向哪里?

1、淘宝、京东的野蛮增长时代结束

伴随着用户整体趋于理性,阿里、京东野蛮增长时代即将结束。对于用户来说,双十一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场搜罗全网购物体验最佳、而非仅仅是价格最便宜的商品的盛会,阿里、京东的市场份额正在遭到蚕食。

一方面,从销售额占比来看,阿里、京东今年双双出现了微降。根据星图数据,2016年“双十一”阿里全网销售额占比为68.2%(1207亿),京东占比22.7%(401.9亿)。而今年,阿里全网销售额为降至66.23%,京东则降至21.41%。

同时,随着用户越来越细分,淘宝、天猫虽然绝对用户规模在缓慢上升,但活跃用户的相对市场份额却较去年有所下滑。淘宝由2016年双十一当天18.85%的日活渗透率,降至今年的16.85%;天猫则由去年的1.52%降至0.95%。

v2_6f3f237a388149aeab0580b0d9c56840_img_000

另一方面,阿里 “双十一”交易规模涨幅逐年收窄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v2_ea0902d3a7f04b27b765d91b00d416a9_img_000

再看京东,京东的“双十一”销售数据没有太多可以参考,不过从其历年财务数据来看,尴尬也不免显现。尽管今年Q3扭亏为盈,但营收增速却继续落后阿里,且接近最低点。

v2_330a6a7f31dd43c8bf824406d9f2030e_img_000

图表来源:虎嗅

那么盈利从哪儿来?“自营业务赚口碑,第三方业务赚利润,GMV带高估值”是京东一直以来的策略,而从今年Q3之前京东披露的财报中不难发现,京东第三方卖家的占比在不断攀升,相比自营业务,第三方业务对毛利润率的贡献要多得多。但第三方业务带动的毛利润率增长是以部分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这恐怕是京东接下来要面对的难题。失去耐心地投资人和心存不满的用户,哪个都不太好伺候。

阿里、京东疲态尽显的背后,是各个垂直领域高手的出现,他们将为这届最挑剔的用户带来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2、苏宁、飞凡:线上线下融合,吸引中年以上用户群体

线上增长见顶,或许将迫使电商巨头将目光重新转移到线下。今年“双十一”,阿里、京东均在线上线下进行了全渠道的布局。但线下对于阿里、京东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客场作战,因为他们的对手来自两大线下巨头——万达和苏宁。

在今年双十一到来之际,万达旗下飞凡App宣布全面改版,声称要将消费者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双十一期间,飞凡又与物美集团继618后再次合作,线上线下融合的优惠活动已经成为其常规打法。

苏宁今年也玩起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在11月3日举办的“超级团购日”上,苏宁线下销售额突破历史单日最高销售纪录,客流量暴增126%。随着线下赛道的重新开启,背靠多年产品布局的苏宁,或许将迎来黄金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已于2015年8月入股苏宁云商,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考虑。

今年,飞凡和苏宁易购两款App的表现都非常瞩目。相比淘宝、京东,苏宁、飞凡的用户年龄分布完全倒挂,40岁以上用户占据绝大多数,或许相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线下购物依然是他们更为熟悉的购物方式。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下线流量的争夺将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

v2_3d30240ce7cc4fb78e3de75b890e9399_img_000

3、严选的放手一搏,能否换来精品化电商的春天?

在今年的综合类电商中,网易严选是日活渗透率环比增长最高的App之一。与其他综合类电商相比,严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ODM模式。ODM指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也就是制造商企业设计、生产产品,由品牌方采购,配上各自的品牌名称或稍作改良。这也就是严选一直以来宣传的,质量一样,价格却不到大牌产品的一半。当然,这两年,这种模式也没少遭到“山寨”的质疑,这里就不再展开。

这种定位也体现在双十一当天的用户画像上,严选同样是40以上用户占据了绝大部分。一来,严选的商品虽然在价格上偏贵,但相比年轻群体,40岁以上用户对这方面可能不是十分敏感;二来,严选今年为了显示自己“简单生活”的宗旨,可谓放手一搏,推出“全场8折”的优惠方案,这可能也比较符合这一年龄群体用户的偏好。

v2_17e29c3e4b1349829d0900a569fa0e89_img_000

对于严选来说,靠低价诱导消费者非理性购物的做法已经过时,精品化电商的道路还需继续探索。但可惜严选此次并未公布双十一销售数据,而丁磊今年为严选定下的“70亿GMV”小目标是否已经达成也未可知,严选模式是否代表未来,估计要到年底见分晓了。

三、 跨境电商开打物流战,迎合更重体验的海淘一族

v2_9a9f9be04db14711af7d48bea025ada9_img_000

当淘宝、京东在挖空心思推出更多花样的优惠规则时,跨境电商已经在物流上高调发力。

读秒公布销售额是历年双十一的保留节目,但如今,读秒公布订单签收情况正在成为跨境电商新的宣传噱头。今年双十一开场32分钟,网易考拉跨境第一单送至杭州江干区下沙的刘姓用户手中;33分钟,天猫跨境第一单送到宁波消费者手中。这些成绩无不显示出跨境电商对物流的重视。

而这背后或许是跨境电商对于海淘一族用户画像的深刻认知。通过观察小红书与网易考拉的用户年龄分布不难发现,海淘一族多为30岁以下年轻用户。另据小红书官方透露,今年新增长的用户中,有70%都是95后。

v2_93675c56c46b40c09bf79a812294e3c3_img_000

年轻一代有什么特点?根据埃森哲发布的《95后消费者调研》,95后比千禧一代更看重配送速度。他们会因为配送时间模糊不清而取消网购订单,他们会计算配送时间,并希望在购物当天甚至半天内就能收到产品,他们也更愿意为快递支付额外的费用,只有少数愿意等待免费配送。

v2_06d75a7f1e3f454a83e271c0c440a2e1_img_000

数据来源:埃森哲

跨境电商双十一从价格战到物流战,是针对消费升级背景下新生代消费者偏好作出的迅速调整,未来,注重体验的跨境电商将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四、用户没有想象中那么贪小便宜,导购/特卖类构不成威胁

导购/特卖类电商总体表现平平。去年进入总榜前20的折800、卷皮折扣、返利网等,今年依旧在列,但环比增长均比较平淡,而增长较为迅猛的零购官网、熊猫优选都是较晚上线的产品。

v2_11fd33888bb54e289c014ef309066427_img_000

这一现象或许暗示着导购类App的天花板本身就不高。导购类电商的定位往往是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用户群体,对于这类用户来说,一旦有更为便宜的新出的平台,就会毫不犹豫流向新平台。而且,导购类电商的策略往往是低价竞争,使得卖家利润空间极度压缩,商品质量难以保障,用户忠诚度自然更低。以折800为例,其10月份以来的7日活跃留存率大多都在20%以下,双十一前后也未见明显改善。

v2_8bf3b5705b414445bb4eea43da14898e_img_000

此外,导购类电商似乎永远跳不出上位-封杀-转型的发展路径。2013年8月,淘宝推出了严厉的导购平台封杀政策,一时间,包括当时炙手可热的美丽说、蘑菇街和楚楚街在内,导购类平台纷纷转型。以美丽说为代表的女性时尚类电商大都选择自建平台;折800、卷皮网则建起了自营商城,主打特卖。而较晚推出的零购官网、熊猫优选、闪电降之流,则完全没有前辈们当年的明智,且近来屡屡陷入“假货”、“山寨”甚至是“传销”的丑闻中。

因此就这一分类来说,虽然上榜App数量较多,但短期内还不太可能对淘宝京东两大巨头构成威胁。

五、告别野蛮增长,拥抱“更挑剔”剁手党

一年一度的大考结束,万众瞩目的阿里京东也可以松口气了……也或许,未必能松口气。移动端红利到头,市场份额触顶,背后众多追赶者的喘息声已经越来越清晰。总体来说,两大电商巨头接下来的挑战将来自两个方面:

1、 线上用户更加理性,流量将进一步分散。消费升级动摇了“淘宝式”野蛮增长的根基,用户的渠道选择更多,以海淘与精品化电商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在兴起。

2、 线下将遭遇强敌。目前线下流量相对分散,阿里京东的到来,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垄断,而在线下树大根深的万达、苏宁等,则可能以中年以上用户群体为切入,成为阿里京东的新的挑战。

数据说明:

1.排行榜的排名依据为周活跃用户渗透率;只适用于安卓平台;

2.除特别说明外,数据来源于猎豹大数据(cn.data.cmcm.com);

3.数据为猎豹产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4.数据受到猎豹产品的用户规模、分布影响;

5.榜单中删除了受手机预装影响较大的App。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