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这 7 款「虐自己」的游戏,玩起来都很容易上瘾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619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 7 款「虐自己」的游戏,玩起来都很容易上瘾

少数派·2017-12-04 04:44
在这类高难度游戏中,它们往往不是先满足玩家的需求,而是先利用挫败感等负面的惩罚,以及低成本的可重复挑战的机会,来反过来增加玩家对成就感的期望。说白了就是吊起玩家的胃­口让你更加期待挑战成功后的成就感。

编者按:本文来自 少数派,编辑 DerQi。

「和班尼特福一起攻克难关」 (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掘地求升」、「罐装的天才」或者「猛男爬山」或别的啥啥啥…...Whatever,相信你看到这些名字应该能反应过来我想说的是什么。

v2_b8bbbced78f649d6bd8696d3302b2e0a_img_000
没错,就是他。

从一个不明材质的黑色大水罐中钻出来一个赤裸上衣的光头大汉(或许是半秃?),轮着一把大锤向前爬行——这幅怪诞的光景就在你开始这个名为 Getting Over It 的游戏的那刻映入你的瞳孔。

不需要任何引导,没有复杂的操作,拖动你的鼠标来挥舞大锤,利用 Unity 自带的物理引擎砸地前行,攀登一座由各种免费的素材模型堆砌而成的山峰。

当你顶着反人类的操作方式与关卡设计小心翼翼地登上这座垃圾山时,那怕只是一刹那的迟疑,一小步的失误,都可能让你几个小时的奋斗成果化为虚无。

没有中继记录点,也没有后悔药,有的只是无数次目睹「快速倒带」后静滞在原点时无限的挫败感。听着旁白那缓和语气的嘲讽,还没萌生删游戏想法的人,我敬你一杯。

就是这么一款失落感永远大于成就感的、简陋的免费独立游戏,却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热点的「网红游戏」。究其原因,基本可以明确地说它和 Flappy Bird、QWOP 等作品一样,又是一例由社交网络促成的网络迷因的经典案例。

但如果就这样直截了当地将其定性为「无乐趣」的垃圾游戏也并不合理。这些高难度的游戏绝非毫无乐趣,相反,在特定人群中它们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v2_f244afe08cdb434297410de4e9a7724c_img_000

另类的乐趣

我认为一个能让人「上瘾」的游戏通常至少具备以下三 个元素:随机性、奖励、可重复性。举个例子,就拿商场里常见的转盘抽奖来说吧——转盘可产生的多种结果及其不确定因素构成了随机性;规定好的各个结果对应的奖项构成了奖励;而消费后就可获得的抽奖机会构成了可重复性。

一般来说,构成玩家的动机的因素是奖励。奖励在电子游戏中的常见形式包括利用我上次那篇史丹利的寓言的文章中提到的安慰铵钮效应促成的愉快感及用数据提升等方式暂时性满足成就或自我价值等需求而产生的满足感。

但在这类高难度游戏中,奖励成分有些特殊。它们往往不是先满足玩家的需求,而是先利用挫败感等负面的惩罚及低成本的可重复挑战的机会来反过来增加玩家对成就感的期望。说白了就是吊起玩家的胃口让你更加期待挑战成功后的成就感。

但这种做法能产生的乐趣是有限的,所能针对的人群也是有限的。除了存在自我挫败人格障碍1 的人之外,基本上只有那些总能以高挑战性为动机的人群可以适应这种长时间的挫败感。为了吸引到玩家,受欢迎的高难度 Hardcore 游戏并非都只有这一种乐趣,它们往往还有其它特性。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同类型游戏并一一推荐给你。

VVVVVV

v2_34ad6c4516434b0892a63e00e2cef513_img_000
于 2010 年被 IndieCade 颁发了年度「最有趣和引人注目」 奖的独立游戏。其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那奇特的标题和复古的画风,还因其相当优秀的关卡设计与高难度游戏方式的结合。与常见的平台跳跃类动作游戏不同,玩家只能用颠倒重力的方式穿梭于地板与天花板之间。游戏拥有广大的开放世界地图和众多的收集挑战,将简单的操作方式的潜能挖掘到了一个高度。

Steam 链接

「超级食肉男孩 」Super Meat Boy

v2_41ea7dc539d44d57807769f724b633ef_img_000

这部独立游戏界的代表作品所获得的成绩我就不在此多说了。其高评分的原因也很好解释——纯粹且被强化了的挑战性辅以丰富的内容。作为传统的平台跳跃类游戏,很少有作品能做到极具挑战性的同时还兼具丰富的内容能够缓和重复操作时的无趣。而「超肉」就做到了,还做得很棒。对了,听说它的续作「超级食肉男孩永恒 」就要发售了,喜欢的朋友准备好钱包吧。

Steam 链接

I Wanna Be The Guy

v2_b064192bd3ae4bb29588af58a76c1480_img_000

移动、跳跃、射击。无奇的操作与奇葩的关卡设计以及成千上万的梗与坑构成了这部独特的高难度作品。或许游戏刚开始你还会纠结于一颗向上飞的苹果为什么能将你杀死,进入后续关卡中后你恐怕就能对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某位」街霸角色的攻击打哈欠了。打破所有平台动作游戏常识的无限玩梗及坑死你不偿命的「初见杀」就是 I Wanna 的最大魅力。此外,本作还以数量极多的同人作品如非官方续作而闻名,是 Hardcore 游戏中的一例经典。

v2_b24cfaa35c6044199934277eb9f4f4da_img_000

除了如上述作品利用优秀关卡设计、强调挑强性或奇特的内容吸引人外,还有少数作品在高难度的同时拥有相当优秀的剧情故事,而洞窟物语就是其中一例。复古风格的外包装下藏着一个极其动人与精巧的完整故事世界,耐听的配乐与大量的贴图场累及足够的游戏长度创造的体验让人难以相信这也是一部独立游戏作品。如果你对上述那些让你一味失落的作品失去了信心,那洞窟物语中为故事而生的高难度可能会让你重新认识「游戏难度」这个词的意义。

Steam 链接

最后我想再谈谈我对 Getting Over it 这部作品的看法。在我眼里,它与其它高难度游戏不大相似。实际上,比起称它是一款游戏,我更愿承认它是一部优秀的交互式艺术作品。

它缺乏游戏必要的乐趣,这作为游戏而言是不合格的。但作为一个充满 了个人色彩和思想宣泄的独特的艺术品来说,它十分优秀。作者班尼福特企图利用其游戏设计的底力来创作一个对玩家最不友好的游戏,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交织在这样一个简陋但不粗糙的作品中,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极具艺术感的。

这么说来, 他的前作——QWOP 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也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v2_04d3e57e74604553b0563358d143a82f_img_000

其实不是很懂你们博物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