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GP不敢再画大饼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1209-37257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GP不敢再画大饼了

在汇报工作时,GP们都明白:不管是什么样的LP,投出去的钱不能打水漂。

年底快到了,各路机构都开始准备给LP汇报工作。

近日,国内某大型机构的Linda就为一场即将召开的LP峰会忙碌。按她的话说,这是基金自己的峰会。“如果是第三方,不会有这么多合伙人扑上去。”

Linda的话,反映了当下GP们的工作重点:出门看项目不再是首要任务,给LP来一场*的投资汇报,才是机构开心过年的提前。

退出难,有些GP却靠赛道支棱起来了

今年是不容易的一年,年底的这一场汇报,总要难倒一些GP,也有一些GP会被LP拷问。

“今年投资情况怎么样?”“年底多少个项目达到年初预期目标?”“这些项目怎么还没有IPO,或者什么时候退出?”对Linda来说,这些问题已经见惯不惊,但出资人就是上帝,每一次回答问题时,GP总要有一些新的逻辑才能够说服LP,以达成投资共识。

一位南方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在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汇报不只在年底,每个季度甚至是每个月都要跟LP交流。“只要不是投了让LP冒火的项目,一般情况下都能与LP好好说话。”

“但今年确实有些特殊,一是外部环境不好,投资人出手谨慎。慢出手之下,LP可能会质疑:为什么钱还没有投出去?今年新能源这么火,为什么不投?二是如果出手太快,但项目质量不好,肯定又会招来LP责怪。”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今年很多GP退出无门。

“上半年上海封控了三个月,让很多GP在投资节奏上放缓,这些LP都可以理解。但对于退出,今年很多GP都无法给LP满意的答案。”

“肉眼可见的‘难’”,是这位硬科技投资人在今年对于“退出”的总体评价。他认为,一方面科创板上市难度在提高,特别是科创属性,让很多企业都终止了IPO;另一方面创业板和港股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发,即便上市了,二级市场给的估值、价格也让GP们难受,更何况一些赛道还在经历寒冬。

但说起赛道,沪上另一家机构的管理合伙人却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今年新消费是不行了,但有些机构却凭借某些赛道支棱起来了。“比如制造业,或者新能源。”

据这位合伙人透露,以前制造业都不受机构待见,一是周期长,二是回报率低,三是资金量大。但现在制造业是实打实的,很多产业资本都争相涌入,估值不仅能喂大,而且还很安全,比曾经的软件、Saas都吃香。其次是新能源,这个赛道就更不用说的了,今年有多火大家都看得到。

但今年这两个赛道火起来,不代表明年也还一枝独秀。“明年是否有增量还不好说。”上述硬科技领域投资人认为,总归今年这些赛道上的GP给LP有所交代,明年什么情况明年再说,每一年的风口不一样,每一年讲的故事也不一样。

给LP画怎样的饼,是一件要紧事

尽管每一年的赛道逻辑不一样,但GP募资时给LP画了怎样的饼,却是一件要紧事。

沪上一位机构的管理合伙人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所谓风险投资,做的就是有风险的事儿。“投资时,规避风险是一方面,但募资时不能一味地跟LP只讲5倍收益。有时候,LP只会记住GP们口中的高回报,忘记了最后基金管理者们也提出过风险警示。”

“所以,对于GP而言,与LP的沟通不能一味粉饰太平,该提示的还是要提示风险。千万不要等到‘某个项目不好了,运行不下去了’再去说,那这才是LP最接受不了的。”

于是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话题,汇报不在于年底,而在于平时。

沪上,这位机构的管理合伙人也认为,真正*的做法是一直沟通,不要突然去沟通。“与此同时,在投项有风险的项目,GP也要话说到位,尽量提示风险。总之,沟通中GP要对LP进行预期管理,不能饼画得太大。除了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不甩锅以外,更要站在LP角度去想,在帮LP做基金管理的同时,还有可以为LP做些什么。”

“毕竟,LP也有LP的难处。LP也需要钱,也需要现金流。如何快速折现,或者兑现收益……这些都是GP应该为LP做的事。有些时候,作为基金管理者,GP们该承担的也需要承担。”

实际上,不同类型的LP,诉求也不一样。但在汇报工作时,GP们都明白:不管是什么样的LP,投出去的钱不能打水漂。

“不管是政府引导基金也好,还是母基金也罢,或者是个人高净值客户,钱都是LP的。年底了,出资人总想看看回报,这都是合乎情理的事儿。”沪上,这位管理合伙人说,有时候为了加强沟通,GP都会与LP单独沟通,即所谓的“一对一”私聊,逐一打消LP的顾虑。

创投日报记者了解到,相比母基金和个人高净值客户,政府引导基金有返投要求。“现在政府引导基金的钱也不好拿,如果GP没有完成返投比例,那么明年引导基金很可能就不打钱了。但站在政府角度想想,年底了他们也要汇报工作,返投完不成,他们也不好交代。”

至于母基金和个人高净值客户,后者反而单纯一点。“高净值人群,一般是合伙人自己的资源,或者是关系好的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更有个人情感。在沟通中,除了工作以外,还可以跟这些高净值人群聊聊生活和家常,比如孩子在哪儿上学,怎么教育孩子的事,成为工作、生活上的好朋友。”

而母基金现在也倾向于直投,一方面他们更愿意自己掌控钱,或者在投资中更有话语权。另一方面,母基金选择与GP合作时,也愿意借助GP的专业性和项目资源,从中取长补短。“所以,对待不同的LP,侧重点也不同。但总归有一点,不论是哪一方面的钱,募资时GP心里一定要有数,不能为了募资,去拿不能完成的钱,这样GP才能不为了‘汇报’工作而烦恼不堪。”

网站编辑: 王满华
article_ercode.png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