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马智行彭军:自动驾驶是一场长跑,要有耐力,也要有瞬时爆发力|中国自动驾驶十人专...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3402506509824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小马智行彭军:自动驾驶是一场长跑,要有耐力,也要有瞬时爆发力|中国自动驾驶十人专访

晓曦·2022-12-07 13:30
自动驾驶洪流也许受阻,但洪流奔涌的方向与出口远不止一个。
v2_bc778902411a42979bece60ebc100f4a_img_jpg

实现自动驾驶,犹如攀登珠峰。我们要走过的路至少也有南坡、北坡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也总会有先行者和后来者之分。虽然山顶只有一个,但攀登者的经历、登山过程中的故事往往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让人神往。

纵观过去十年历史,我们发现,不断有勇攀自动驾驶高峰的创变者,正在前仆后继的为了登顶而努力奋斗。因此,36氪决定挑选10位中国自动驾驶领域中的优质代表人物——其中有像百度、华为这样巨头型企业的领航人,也有诸多极具变革精神的初创公司掌舵人,更有无数潜心钻研的学者科学家。我们以独家新闻、独家访谈、对话回顾等方式,汇集在“中国自动驾驶十人”这一选题栏目中。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选题,为行业呈现当下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情况,分享自动驾驶每个细分场景里的应用与突破。

文|刘弋宁 

历史是一趟永不回头的列车。正如电动车逐渐取代燃油车一样,当风潮掀起后,当消费者习惯改变后,汽车电动化就不会再退潮。

自动驾驶也在这样一趟快车上。从数十年前诞生概念之际,自动驾驶的目标就是实现比人类更靠谱和安全的机器驾驶,此外还指向了更广阔的汽车出行和物流行业革命。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是最早的实践者,从2009年开始投入,此后无数拥趸跟随。自动驾驶也由此成为世界范围内顶级技术、资本的团队之间的较量。 

但这项激动人心的技术,至今仍然面临着大规模商业化的难题。 

尤其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遭受颇多挫折:海外明星创企倒闭、上市公司合并、融资难以为继等案例频出;自动驾驶狂人马斯克也多次推迟完全驾驶的到来时间。投资人信心匮乏、技术进步变缓之下,行业里不乏悲观的观点:完全无人驾驶也许5年、10年都不会到来。 

自动驾驶洪流也许受阻,但洪流奔涌的方向与出口远不止一个。

在特斯拉开创辅助驾驶软件收费模式后,当下几乎全球车企、国际零部件巨头都在大手笔跟进:大众不仅自建软件团队,还与国内芯片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博世、大陆等纷纷在国内投资押注。 

国内一批公司也在朝着辅助驾驶市场前行。36氪获悉,近日国内自动驾驶明星创企小马智行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之外,推出了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业务Personally owned vehicles(以下简称“POV”),内部称“L2++”,并成立了单独的事业BU。 

这家公司向来奉行“做一才说一”的原则,此前小马智行已在POV业务上探索近两年,已经拿下一家车企的量产项目定点。 

小马智行成立于 2016 年底,由前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彭军和被业界公认“中国编程第一人”楼天城联合创立。凭借明星创始人和人才惺惺相惜的创业氛围,小马吸引了红杉资本、IDG资本、晨兴资本、丰田、一汽集团等机构,累计融资金额超11亿美元。 

目前,小马仍是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之一,达85亿美元。

但同多数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一样,在烧掉几轮融资而与描绘的自动驾驶还有距离时,成立六年的小马智行已经走到了需要自我造血的节点。 

而POV业务是小马智行押下的重注,也是小马在自动驾驶行业环境复杂多变之下,给出的另一种解题思路和叙事面貌。对于小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个全新的业务BU

在上海嘉定安亭,当地市民时常能看到小马智行的辅助驾驶车辆穿梭在街头。这些车辆有别于该公司过往头顶激光雷达帽子的Robotaxi车队,但同样能够自如应对行人避让、超车变道、上下高速匝道等场景。 

这也是小马智行上海团队近两年以来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测试小马的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产品,该产品在行业中被称为L2++,跟特斯拉的FSD测试版、小鹏汽车的NGP等产品功能类似。 

事实上,L2++几乎是所有自动驾驶公司今年都在强调和发力的重点。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告诉36氪,传统的基本辅助驾驶更注重车道保持、车道居中等体验,市场由博世等国际Tier1把控;L2++能够带来更丰富的驾驶体验,由特斯拉、蔚小理等公司率先发起,尽管还不是主流,但接下来几年带有L2++功能的量产车型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小马等自动驾驶公司的机会所在。 

过往,小马智行的重心一直放在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两大业务,两者都是依靠自动驾驶系统代替人类驾驶,属于L4级自动驾驶。 

彭军表示,传统的辅助驾驶产品仍属于L2级别,与小马自身的技术路线相差甚远,前者相对简单,不是小马想做的事情,且L2辅助驾驶已经是一片红海,也不该是小马进入的领域。 

而L2++无限接近L3级人机共驾与L4级自动驾驶。所以无论是软件技术栈层面,还是芯片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硬件方面,都与L4有相当高的底层技术重合。 

随着近年来芯片算力不断提高,英伟达双Orin芯片算力可达到508 Tops,远超几年前Robotaxi的工控机平台计算能力;车规级激光雷达价格也日渐下降,同时精度还在上升,能符合严格的车规要求....这些都使得L2++产品性能、价格达到车企可接受的范围。 

小马智行COO、POV业务负责人王皓俊也向36氪表示:“半固态激光雷达和SOC(系统级芯片)这些一旦进入市场,L2++的趋势就不会再往后退。” 

据他介绍,过去几年,小马智行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高速和城区道路积累了近2000万公里包含激光雷达的Robotaxi路测数据,这些积累正在为L2++产品所用。经过技术裁剪、算法优化后的小马POV产品与Robotaxi技术栈有近70%的比例相通。 

基于此,小马智行打造了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可以将自动驾驶算法集成在里面,向车企交付软硬件一体产品。英伟达Orin芯片也是市面上L2++产品的主流选择。 

搭载小马域控制器的样车已经测试一年多。因为测试效果不错,一次试乘体验中,有车企客户还以为小马用了Robotaxi来充当量产测试车型,后来打开后备箱才发现,支撑车辆运行的确实是小马自研的POV域控制器,而非Robotaxi常用的工控机。 

小马对L2++产品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市面类似产品的上下高速匝道的成功率96%左右。“如果用小马现有测试车跟量产车相比,且我们样品车辆只有96%的成功率的话,我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及格的产品,至少应该是100次最多失败一次的状态。”彭军表示。 

但彭军也强调,当前测试样车还无法与已量产车型相比并论,上述较量也不够公平。他更期待,明年末小马POV产品真正量产上市后,能有一场更加公平公开的较量。 

目前,小马已经拿到了车企的软件算法、域控制器硬件一体的量产订单,预计明年下半年量产。彭军告诉36氪,到2025年小马的POV产品预计有比万辆高一个量级的装机量。 

同时,小马的POV已经开始向车企交付一些重要的软硬件节点。为了达到量产交付要求,POV团队吸纳了小马原本做L4自动驾驶的几十位感知、规控的算法同事,还招徕了量产所需的车辆测试、域控制器硬件等外部人才。 

王皓俊向36氪表示,11月底团队刚刚完成一个大的交付节点,交付前两周团队成员基本都工作到半夜。“工作强度非常大,挺紧张的。” 

当然,彭军也不否认,L2++还刚处于萌芽状态。POV团队也不期待立刻就能把装机量拉满,而是希望在量产过程中将产品打磨得足够成熟。 

截至2022年12月,小马智行刚好成立6周年。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彭军觉得用“小步快跑”来形容小马当下的状态最合适不过。 

工程师出身的他,倾向于将公司经营管理、自动驾驶系统等都视为不同系统的建设。“无外乎是让系统的自我诊断更加快、更加精准,想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找出最合理办法。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彭军说道。 

这也是小马智行在面对L2++新赛道和市场时的态度。彭军也认为,小马永远要有综合能力,要能够坚持自动驾驶的长跑,但看到机会时也要快速应变,爆发出短跑能力。

小步快跑,随时调整步伐

拥抱变化听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成立六年以来,小马智行以浓厚的人才密度、工程师文化在行业中著称,但同时也被商业化能力不够之类的质疑围困。 

去年中小马智行的赴美上市进程被中断、卡车研发团队与乘用车研发团队相并,以及乘用车造车计划搁置等变动,更是让这家公司在2021年遭受了不少外部质疑。 

而POV业务的探索与正式成立,也是这群精英工程师的一次信心与能力自证:小步快跑、转变身份、学会谈判和赚钱。 

从过往行业合作来看,小马智行多数合作是以技术探讨的方式进行。换句话说,合作双方地位对等,甚至有时候小马智行是更加主导的一方。 

但在L2++领域,小马智行以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身份出现,面对的是相当成熟运行体制的汽车企业,而车企对供应商强势已属行业常态。 

小马POV业务负责人王皓俊也对36氪坦诚道,角色上和心态上的转换并不容易。L2++是一个B端的生意,客户沟通、长期服务等方面,对小马工程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面对车企,王皓俊时常面临的拷问是:小马过往没有量产交付经验,小马自研的域控制器如何交付?能否按时交付? 

从产品形态来看,域控制器是L2++产品量产交付的重要一环,王皓俊对车企的担忧很能理解。他与业务团队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量产流程、质量控制方案、当前进展、交付节点、性能优势等如实送上对方案头。 

一次谈判发挥不好,那就回去总结,然后再来一遍,同事间也会时常提醒面对客户时的态度。也正是这种私下用功和自我较劲,成功打动了小马目前的量产合作对象。 

“永远会有从0-1的过程。L4到L2++对小马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如果没有学习恐怕会少很多乐趣。”王皓俊说道。

类似的转变,卡车BU负责人李衡宇也深有体会。李衡宇在小马智行经历了工程师到研发中心负责人、再到卡车BU负责人的转变。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过往跟物流行业、车企等企业八竿子打不着交道的他,在卡车BU成立之后,亟需与物流公司建立关系,于是只能各种找关系搭上线,但结果去到现场后,发现物流方的领导根本没有到场,或者找个底层员工应付了事。 

有时候小马的员工唾沫横飞地讲了两个小时,对方也只淡淡地回应一句“就这样吧”。类似的事情不止一次。 

好在,当下卡车BU已经有了一个值得鼓舞的项目:小马智行已经与招商局旗下物流公司中国外运达成合作。合作初期,中外运也曾有过担心:物流行业太接地气、货主太过强势,小马是否招架得住? 

比如运输途中,时常出现小马自动驾驶卡车已经到约定地方等了半天,但货物还没装好,而货主对运输时效又非常严苛的情况。 

这些都一点点地拧紧着小马卡车团队的B端服务意识:发车时间更紧凑一点,休息区少停留一点。也因为小马卡车团队的响应速度、接地气程度,中国外运被打动,并与小马成立物流合资公司。双方的合资公司青骓物流已经于今年4月开始运营,旗下有100多台车。 

更新的进展是,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工成立了卡车合资公司。2021至今,三一重工创始人梁稳根之子梁在中曾与小马进行多轮交流,梁是计算机出身,对汽车智能化有较多理解,双方得以达成共识。2021年7月,三一重工和小马智行成立了卡车公司,开始了自动驾驶卡车的量产研发。 

当然,这些只是开端。小马没有兴趣做一家普通的物流公司,但深入扎进行业、学会物流行业的做事风格,融入卡车公司的企业文化,却是必不可少。无疑,这些需要旷日持久的耐心浇灌。 

不过李衡宇心态看得很开,他觉得小马扎根物流行业问题并不大。“人或者一家公司的本质能力在于一些原生的能力,而不是有没有做过这件事情的经验。”在他看来,小马的工程师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因情况变化而不断适应、去学习。

做一件明天会发生的事情

在彭军看来,小马智行的最终目标仍然指向L4自动驾驶技术和底层体系建设,这个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小马不可能放弃。 

“对于量产合作项目,没有人会不认可。只是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坚定不移做一个明天会出现的东西,或者今天之后马上要来的东西。”彭军说道。

而Robotaxi、Robotruck、POV三个产品形态,都是其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延伸。 

Robotaxi是小马最早、也是最被寄予厚望的赛道。跟随谷歌Waymo的步伐,小马智行在全球多个城市都留下了Robotaxi的足迹。但这条道路上,跻身其中的玩家也很难说得清楚,自动驾驶数据究竟要积累到什么程度才会真正迎来系统的质变。但在李衡宇看来,2018年小马的Robotaxi只能在几条道路上测试,如今已经能在北京亦庄开发区60平方公里内驰骋,这样的变化是2018年的他很难想象的。 

2022年小马智行的Robotaxi也有了很多进展。以其在北京的运营为例,一年之内Robotaxi已经迈过运营收费、主驾无人到前排无人驾驶状态,小马下一步的目标是在北京亦庄6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24×7小时全车无人载客运营、安全行驶。 

此前,小马还与如祺出行合作开启Robotaxi混合运营,彭军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预计将在五年内实现。 

至于行业里认为自动驾驶永远无法大规模到来的悲观心态,李衡宇表示:“其实技术都是一直在往上走的,前两年大家会特别乐观,觉得马上要成了,这两年又特别悲观,觉得L4永远做不成。我觉得这两个都不是很贴近现实情况,该成的时候它就成了。”

而在Robotruck卡车领域,小马智行已经与中国外运、三一重工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形成战略“黄金三角”。小马希望在物流运输实战中,用量产车型积累自动驾驶数据,从而提升卡车系统的驾驶能力。 

至于L2++业务,行业里已经开始上演L2++下半场之类的角逐,认为企业积累的数据更多,谁就能更快地演进系统。但在小马看来,数据多寡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数据如何高效被系统真正消化和吸收才是重要的。用彭军的话来说,参考书多不代表就能考高分,内化知识,比刷题、跑数据更重要。 

对此,小马在以往Robotaxi 近2000万公里的路测积累基础上,打造了一套metrics(量化指标和评估)系统。在车辆实地上路过程中,如果有一些特殊场景达到触发标准,metrics系统可以为数据自动打上标记,帮助自动驾驶系统识别出更加有效的数据。这也将是小马L2++产品持续快速迭代的关键。 

但这一全新POV业务的推出,也意味着小马现金流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3月,小马智行的融资已经进行到D轮首轮交割,越后期,融资进来的压力越大。不过彭军表示,公司账上现金流还有近10亿美元,还能维持近五年。 

当然,彭军并不认为,这三个业务能够在短期之内快速实现盈亏平衡、有真正的利润收入。也许一两年之内,POV和卡车的落地会更快,也带来一定营收,小马智行预计卡车BU今年能带来过亿营收,但三个业务真正赚到钱的时间节点未必一定谁先谁后。 

彭军认为,现在谈论赚钱还为时尚早,赚钱能力弱是行业的普遍现状,即便是行业最头部的公司特斯拉也无法单纯依靠软件挣钱,而是依赖规模化来摊平成本。 

“汽车行业就是战线很长的赛道。只要公司能成长,做出好的产品,资源会越来越往头部聚集,所以核心仍要做一个头部公司。”彭军表示。

从谷歌Waymo掀起技术风潮,到特斯拉将其推向更加能被大众接受的理解和接受的产品,自动驾驶用了整整13年。尽管有公司落寞离去,但也总有企业找到方向,火热着、坚守着。小马智行遭遇过挫折,其最终走向也还不得而知,但它的态度没有改变,没有放弃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并打算持续给出耐心,如同最初,日拱一卒,无问西东。

本文由「晓曦」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授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