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堪比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平台如何运营好创作大军?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209/944178.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堪比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平台如何运营好创作大军?

2022/9/24 17:19:00浏览:3093

这些年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被忽视的风口:从2013年前后的公众号“号主”到后来的短视频主播再到如日中天的网红主播……赚得钵满盆满的创作者背后是延续十年之久的内容浪潮。跟网约车、外卖等新经济一样,内容产业也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

在9月23日举办的2022万象·百度移动生态大会上,百度宣布百家号创作者数量已超过500万。500万创作者是什么概念?交通运输部曾透露,截至2021年2月28日全国共有222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29.1万;美团财报显示,2021年共有527万骑手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换言之,500万创作者是跟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一样庞大的生产群体。

跟网约车、外卖等灵活用工平台一样,内容平台“XX号”本质上可被视作是一种社会化创作模式:自媒体、媒体、博主、KOL、Up主、主播等创作者生产内容,平台将内容分发给其用户消费,在这一过程帮助创作者获得流量、沉淀粉丝以及商业变现,此外,品牌广告主、小程序开发者、服务商、商家等相关角色也在内容生态中各取所需。

网约车离不开司机,外卖平台离不开骑手,同样,内容平台也离不开创作者。不过,500万级的内容创作者们有什么痛点?创作者们的声音并不是每个平台都听到了。

500万,创作者们有哪些痛点?

1、流量的稳定性与平台政策的矛盾。

一个是流量要有源头,如果没有足够的流量基础,再好的内容都是“无源之水”,只有平台有流量基础,好内容才有被看见的机会。但很多内容平台本身就没多少用户以及流量,不论如何分发都没法让好内容有匹配的流量;

二个是流量要可控,创作者对流量要有一定的把控性,避免出现“有粉丝无流量”的情况,这一点在算法类主导的平台很容易发生,即算法掌握了流量主动权,创作者有千万粉丝也可能没流量,因为粉丝真的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三个是流量要稳定,创作者期待稳定的平台政策,如果平台政策如分发策略、产品界面隔三差五地调整,创作者就不得不适应流量的不确定性,疲于奔命,这也是很多内容平台存在的突出问题。

2、内容的多变性与转型艰难的矛盾。

从广播到电视再到不同的互联网阶段,技术都扮演着媒介变革驱动的角色。单单是这些年,创作者就面临着接踵而至的新技术:读图时代、视频化、短视频、直播、数字人、元宇宙……仅仅是视频又出现了短视频、长视频、横屏、竖屏、直播、语音房等等不同趋势。擅长某类内容的创作者看着新的内容形式风生水起时,害怕被淘汰,想抓住红利,但转型总是艰难的。

3、创作的可持续与题材匮乏的矛盾。

对于主打时效资讯这类内容的创作者而言,永远都不缺内容创作的题材。但一些垂直领域的创作者,特别是个人创作者,却往往面临着“题荒”的困境,比如数码3C创作者往往会把苹果新品发布会爆料做一年,但一旦过了9月苹果秋季发布会,往往又不知道写啥了。很多创作者都有类似的困惑:一个月憋出一篇好内容不难,但要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出爆款,太难。

新媒体时代,内容供大于求,用户不缺好内容,好内容也不缺用户,但优秀的创作者也怕被遗忘。再优秀的创作者,如果不能持续输出好内容,都很可能会被取关,被遗忘,被淘汰,“题荒”焦虑难解。

4、变现的多元化与收入依赖的矛盾。

理论上来说,创作者做得越久,在对应的领域就扎根越深,理论上可连接的上下游环节越多,基于此也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化触点。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创作者却面临着普遍的变现困境:内容产业早期阶段靠平台补贴与分成,现在平台不缺内容,这部分基本可忽略;内容产业中期阶段,内容植入广告等商业模式兴起,但“恰饭”太多或太明显,粉丝又不乐意。虽然行业陆续出现了知识付费、内容带货、内容服务化等商业模式探索,但当下依然未能解决创作者营收模式单一的痛点,这两年经济环境下行广告主预算大幅缩减,很多创作者的广告商单都在下滑乃至锐减,少部分创作者已经转型做别的如卖保险,更多的创作者则在苦苦谋出路。

其实上面这些创作者的痛点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部分问题一直都存在于内容产业,还有一些问题正愈演愈烈。500万级的内容创作者,不论是头部、腰部、腿部还是脚底板部,都很少有不焦虑的,他们的声音,急需被内容平台听到。

百家号,听见了创作者的声音

在百度2022万象大会上,在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百度副总裁、百度APP总经理平晓黎等高管的演讲中,“创作者”都是最高频的词汇,500万创作者的焦虑百度看到了,也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图为百度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

第一个是流量层面,百度流量具有三大特质:“大”、“长”、“准”。

百家号依托百度APP分发,后者在大盘回落的情况下月活同比增长8%高达6.28亿,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级App,这确保了百家号有足够“大”的流量可以被创作者“盘”。

在分发层面,百度APP拥有独特的“搜索+信息流”双引擎分发模型。虽然以被动推荐见长的信息流如日中天,但搜索才是人们主动获取信息的刚需。随着搜狗经历战略调整后,百度APP在搜索领域已成为唯一的“胜者”,过去一年百度搜索整体规模增长17%,搜索流量也是百度带给创作者的差异化价值,其通过C位直达、搜索名片等产品给创作者倾斜流量,结果就是好内容将获得长期、精准的长尾流量。在本次大会上,百度百家号推出了“搜索乘风计划”给创作者提供更多曝光机会,此外,百度搜索发布了跨模态大模型“知一”和新一代索引技术“千流”,将让搜索与需求的匹配更精准,进一步增强优质内容的分发效果。

百度APP并不执念于去讨论图文还是视频才是未来这样的理论话题,在平晓黎看来,这两类内容缺一不可,各有所长,用户的需求才是真理,正因为此百度APP做的是大内容生态,图文、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体形态均被包罗其中。基于丰富的内容形式,百度APP在“搜+推”外又延展出“看、搜、问、购”四大内容消费场景,除强化搜索的差异化价值外,百度APP在信息流分发上也不甘落后,通过视频化的改造与推荐体验升级,过去一年其信息流业务分发和时长分别增长30%和42%。

正如平晓黎的观察:现在很少有内容平台会要求创作者内容独家,因为成本太高了,百家号不求独家内容,但有信心成为创作者的标配乃至首选分发平台,百家号巨大的流量基础,多元的内容形态、分发模式、消费场景,让创作者在流量层面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个是创作层面,百度推动AIGC走向工业化生产。

内容创作有着不同模式,从编辑占据一栋楼的“EGC”,到少部分人做内容的“PGC”,再到人人可创作的“UGC”……创作靠的都是人。内容创作越多,内容水准越精,内容制作成本就越高。不过,既然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都可以被无人车取代,那么,AI是否会取代创作者呢?答案是否定的。创作不可能离开人类,因为机器没有思想,没有灵感,没有价值观。

百家号的思考是用AI来辅助创作,助力创作者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多元化转型。在百度2022万象大会上,百度提出了一个观点:“内容创作驶进AIGC元年”,“AIGC”即AI自动生成内容,从前些年的理解语言、理解文字、理解图片和视频到现在可智能生成人机难分的内容,是AI技术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具体来说,百度在早已工业化的“AI写稿”外,正在加大AI作画、AI视频、AI数字化等新的AIGC探索,其推出了“创作者AI助理团”、“百度APP数字人计划”、“AIGC联盟”等AIGC计划,比如“创作者AI治理团”基于文心大模型、文心一格、图文转视频等技术,给创作者提供“AI文案助理”、“AI插画助理”、“AI视频制作助理”等服务。基于“AI视频制作助理”,不适合露脸、没有观众缘、没有剪辑师的文字类创作者也可以快速制作视频;有了“AI插画助理”,创作者写文章时也不再有“配图难”的老问题,更不需担心总被“某觉中国”起诉图片侵权了。

第三个是运营层面,百度不只是做内容的管道。

跟一些只做分发渠道的内容平台不同,百家号作为平台方一直都很重视“搭台”这件事,其不生产内容,但会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多样化的手段组织创作者去生产更多、更好的优质内容。电商平台运营商家都会从渠道侧走向供应链,去引导商家提质创新实现供给侧优化,个中逻辑跟百家号的创作者运营并无不同。

百家号对创作者进行垂类运营,同时积极参与到内容共创联创中,除提供关键词指数、热门事件、热点日历等创作题材工具包外,还会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大大小小的“任务”引导创作者输出优质内容。在本次万象大会“内容新发现”百度创作者分论坛上,百度百家号总经理杨潆发布了多项扶持政策和计划,比如继续深度挖掘细分领域创作者,将拿出10亿专属流量、千万现金奖励和签约机会;推出“奇趣美食分享计划”,招募并打造1000个在奇趣美食方向用心经营的创作者;探索“2+X”内容共创模式,引入媒体、机构、MCN等优质资源共创,提升创作者的影响力。

百家号在创作者题材支持上的种种动作,不只是可以缓解创作者的“题荒”焦虑,也可帮助创作者在新型创作模式中不断提升创作力,提高影响力。

第四个是变现层面,百家号将内容商业生态做“厚”。

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余年沉淀了丰富的商业化生态,包括客户资源、广告技术、商业经验等等,近年来百度又在积极推动“信息+服务”战略落地,在用户侧与供给侧以小程序等形式实现内容生态与服务生态的融合。如今百家号在商业化上也已和百度搜索原有商业化体系打通,这意味着创作者可享受到百度深厚的商业化资源,得到更多变现机会。

此前百度已经给创作者提供了多元的变现模式,如商单、站内电商带货、付费专栏、付费订阅、用户赞赏、问一问等。当然,在后台给创作者提供N个变现功能是容易的,难的是要让创作者能接到“单子”,赚到真金白银,针对此,百度在商业化生态运营上做了很多事,比如定位“真人实时在线问答平台”的百度问一问实时在线咨询规模增长16倍,月付费用户数增长150%,做到这一点除引导用户习惯外,还要邀请与运营覆盖法律、情感、教育等19大专业领域的百万答主,通过AI技术智能匹配问题与答主做到95%以上的5分钟响应率,简单之,百度APP要从无到有构建一个真人实时在线问答内容生态且持续运营。

正是在问一问等新型变现模式的加持下,过去一年百家号获得多元化收入的作者数量增长了300%,作者商单收入增长了10倍。在本次大会上,百家号全面升级“度星选”一站式内容撮合服务平台,帮助创作者“接单”;推出“北斗计划”,投入3000万专项补贴,吸引200万+品牌主入驻给创作者更多变现机会。

做内容,百度在坚持什么?

在很多人印象中,百度曾经是一个搜索公司,现在是一家科技公司,为什么对内容这件事情它如此认真?在罗超频道看来,原因有三:

1、内容是百度的核心,百家号承载着“让内容回来”的重任。

2017年春节李彦宏在内部有一则著名的演讲,主题是《迎接新时代——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人工智能》,在这则长达6000字的演讲中,李彦宏抛出了一个关系到百度安身立命的话题:百度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他认为早期的互联网式以文字为主要形态。由于带宽环境的提升,图片、视频,尤其是短视频逐渐兴起。百度从本质上而言,“最核心的还是在于做内容分发”。因为从第一天做搜索引擎起,百度搜索的对象,就是内容,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中加速内容流动。

当时李彦宏深刻意识到微信、微博等超级App对内容的“圈养式”争夺以及由此对百度这家搜索为核心的公司的挑战。“怎么利用百度的平台让内容回来、让我们的用户能够方便获取,完成我们让人们最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成为李彦宏要求团队认真准备并且为之奋斗的方向。

就在李彦宏这次演讲的几个月前(2016年9月底),百家号正式上线。2017年年初,百家号创作者突破20万,2017年底,百家号创作者上涨到100万。6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变成了500万。可以看到,百度对百家号一直如此重视都能回到李彦宏那句“让内容回来”上,百家号是百度内容生态的“超级枢纽”,其连接着媒体、自媒体、视频主播、博主KOL、答主、站长、品牌、企业等等内容相关角色,借助百度引以为豪的AI技术实现“搜+推”的双引擎高效分发。百度能够听到创作者的声音,是因为其对内容特别是优质内容有着强烈的欲望。

从结果来看,百家号已经完成了“让内容回来”的使命,正是因为有百家号这样的新型内容生态,百度今天已不惧任何“内容黑洞”的花园围墙,在万象大会上平晓黎也才有底气说出“在其他平台有的内容百家号基本都有,用户能搜到”这句话。

今天百度已经成为一家拥有“第二曲线”智能云和“第三曲线”智能交通的科技公司,但移动生态依然是其“第一曲线”也就是大本营业务。2022年第二季度,百度营收296.47亿元,其中来自百度核心的收入为232亿元,而在百度核心业务中,来自在线营销的收入为171亿元。显而易见,以内容为核心的移动业务依然是百度的“第一现金牛”,在可见的未来这一点恐怕都不会改变,百度依然会是一家做内容分发的企业,创作者对百度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重要。

2、技术是百度的基石,移动内容生态是AI的试金石。

在2022万象大会上,百度展示了许多“黑科技”,均集中在AIGC领域。大会上的DEMO视频显示,百度可用AI技术生成专业美术生水平的插画,也可配合一段音乐智能合成专业级MTV。最炫酷的是“数字人”,百度不只是拥有度晓晓这样的自有数字人IP,还实现了“数字人”创作的工业化、开放化和商业化,其发布了“百度APP数字人计划”,将数字人技术与AIGC图文转视频、TTS语音合成技术结合,为媒体及创作者定制真人孪生数字人,创作者输入文本即可生成有数字主持人口播的视频,不仅保证信息播报准确性,还具备多国语言口播、情绪识别等人格化功能,实现AI驱动24小时不停播。

炫酷的AIGC技术只是百度10多年深耕、1000亿投资的AI技术在内容创作场景中的小小“溢出”。今年高考期间,百度的AI数字人度晓晓挑战写高考作文,以40秒40篇的速度,获得位列总考生前25%的成绩,这成了AI根据文字描述自动生成文章的代表事件;8月百度又推出了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用户只需输入一段简单的文字,即可快速获取智能生成的AI画作。不论是AI作文还是AI作画,背后都是同一套AI技术在支持: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文心大模型、飞桨深度学习平台……

AIGC被百度率先推向工业化,2022年也成了AIGC元年,本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故事。早在2010年百度就启动对人工智能的投入,成立以“理解语言,拥有智能,改变世界”为使命的自然语言处理部(NLP),此后百度逐步将AI上升到公司战略成为一家AI公司。

而百度做内容与百度做AI不是孤立的事件。正如李彦宏在2017年新春演讲所言:“数据秒杀一切算法”,这正是百度AI的一个前提,“因为 AI 的技术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支持,有价值的有序的数据越多,你的这个最后出来的结果就会越好。”换言之,内容以及数据不断填喂百度AI技术得以不断进化,百度AI技术往往会先在百度搜索、百度APP等自有核心业务中试用,再同步形成产业化解决方案输出给各行各业促进产业智能化,这也是为什么何俊杰会在万象大会说“百度移动生态是百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首站’,AI技术能用尽用、能出尽出,AIGC将在移动生态大规模落地。”

3、服务是信息的终点,内容是连接人与服务的载体。

2017年李彦宏在新年内部信中表示,这是“连接服务的新时代”,“一个人从query表达到最后的服务,被满足,可能有十步,但只要往前能够推进一步,我们的用户体验就会好一分。”简言之:用户来百度搜索往往不只是要得到一个“信息”层面的答案,TA想要解决问题,比如问怎么订票的往往有订票需求,再比如问健康问题的自然有诊疗需求,所以百度说信息是起点,服务是终点,百度这些年一直强调服务战略,实际上也是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据何俊杰介绍,在服务的供给侧百度“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针对用户标品通用服务需求,发挥全网搜索优势,引进第三方平台,以智能小程序为核心载体,共建包括电商、生活服务在内的闭环服务,目前百度APP内来自第三方主流电商网站的SKU数量已接近10亿,二季度GMV增长近2倍,商品对比类的搜索量占比上涨了37%,商品榜单带动交易规模提升1.35倍,内容带货增长4.55倍。另一方面,面对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百度自建特色服务“问一问”为用户提供一对一问答。

百度不是做类似于外卖、OTA、票务这样的单纯服务平台,这是走当初做O2O的老路,相反,百度做的是基于内容的服务生态,本质是服务的连接。早在2017年百度就发现服务的内容化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这些年,百度通过小程序这样的工具、百家号这样的内容平台,再配合服务结构化、内容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策略,逐渐构建起一个日益完善的服务生态,内容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如今,服务消费在百度正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百度APP,美团外卖小程序30日复购率保持在90%以上,瑞幸咖啡新品活动吸引力超过50万用户参与,携程旅行订单年同比增长140%,猫眼电影GMV年同比增长83%……

实际上,当“做内容”的百度在大力服务化时,“做服务”的外卖、OTA、票务等平台也在大力“内容化”,做图文、做视频、做直播,以期培育新的消费场景,拓宽平台价值。百度一直在做的无疑是潮水的方向,随着其服务生态日益完善,不只是服务类商家可以得到更多生意机会,创作者也可以进一步获得多元化收入,增收增利不焦虑。

写在最后:

在内容赛道,百家号是名副其实的“老平台”。

2012年8月,主张“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的微信公众号诞生,几乎在同一时期,今日头条正式发布第一个版本。2013年底,百家号前身百度百家上线。此外,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UC浏览器、搜狗搜索等平台均推出了类似的内容平台,以“XX号”为标志的内容产业快速壮大。

10年弹指一挥间,随着内容产业进入成熟期,行业格局也已是沧海桑田。经历几轮洗牌后,今天依然在坚持深耕“XX号”的平台已是凤毛麟角,不少内容平台因企业战略等原因被关停或降权,还有一些内容平台则将重心从图文转移到视频等新媒体形态,只有极少数平台依然在深耕大内容生态,百家号算是其中一个。

从百度2022万象大会透露的信息来看,百度做内容是认真的,创作者的声音,百家号在用心地听;创作者的痛点,百家号在用力地解决。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创作者,十分期待百家号将内容这件事情持续做下去,做得更精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