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凯辉,刚刚募了一支“欧洲最大VC基金”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0712-36995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首发|凯辉,刚刚募了一支“欧洲最大VC基金”
据悉,该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亿欧元,将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VC基金。
这一两年,头部基金们的意志前所未有的整齐。
大家深知风险资本市场已至关键赛点,都在紧咬窗口期,迈大步,上规模,拉开与二三线基金的差距。红杉、启明、经纬、高榕等多家头部基金都已相继或正在完成十数亿美元的募资布局。
美元基金赛道的“军备竞赛”正打得火热,凯辉这头也没闲着,另辟蹊径在欧元赛道搞了个动静不小的新基金。
7月12日,凯辉基金正式宣布完成创新基金三期的首次关账,金额超过6亿欧元。据悉,该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亿欧元,将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VC基金。

从左往右: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Jacky ABITBOL、凯辉基金创始人及董事长蔡明泼和凯辉创新基金联合创始人及管理合伙人Denis BARRIER
这是凯辉继二期人民币基金、医疗基金和Web3.0基金之后,今年官宣的第四支基金,姿态也颇值得玩味——并没有像多数基金一次性完成官宣,而是分批单独进行。这种有计划的密集发声,带着十足的“秀肌肉”意味,在募资难的年景刷足了存在感,也传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
LP阵容依旧是惯常的凯辉特色——高浓度的产业LP。
本期基金首关的LP阵容约有90%为产业资本,包括赛诺菲、道达尔、法雷奥、法国巴黎保险、赛博集团、巴黎机场集团等等。其中不乏老面孔,比如法雷奥也是凯辉人民币二期基金的基石LP。据悉,凯辉将在后续募资引入财务投资LP以及更多产业投资人。
凯辉创新三期基金主要专注A、B轮到成长期的项目,单个项目金额约在500万到8000万欧元之间。
但基金的赛道数量变多了。之前主要4个赛道,数字创新、医疗健康、大消费和企业服务,本次列了足足8个赛道,包括大消费、企业软件、人工智能、普惠金融科技、数字健康、智慧出行、新一代ToC网络、绿色科技。
如果有心观察不难发现,8个赛道其实是之前的拆分细化,而且8个赛道和几家产业LP(包括未披露)的方向基本一致。
蔡明泼曾在采访提到,“过去三、四年一直在测试怎么跟行业捆绑在一起,真正来影响行业”。如今细化了垂直赛道,这也是明显“做深”的信号。
强,但也怪
具体来讲,凯辉本期基金给我的印象,主要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阶段性胜利”,另一个是有点“怪”。
阶段性胜利,主要体现在规模和业绩客观看都称得上出色。而凯辉的“怪”,也不是真的奇怪,而是与主流基金相异的“怪”,在于凯辉对自身“产业解决方案提供者”而非“财务投资”的定位。
继2007年开展PE业务,凯辉于2015年启动创新基金,即VC基金,主要投向欧洲、中国和美国,三个市场各占1/3份额。首期规模3亿欧元,二期规模6.5亿欧元(2018年),如今三期目标规模10亿欧元,基本算迈入了“10亿俱乐部”。
整体来看,节奏和规模还算稳扎稳打,暂无大幅跳跃。只是,要考虑到凯辉今年共募了4支基金,合计规模达到约20亿欧元。也就是说,凯辉今年新增的管理规模折合人民币约150亿元,这个成绩放哪个年景都算得上不俗。
另一不容忽视的,还有本期基金“欧洲最大VC”的标榜。
之前提到凯辉,很多人想到的是“中国人在法国设立的第一支私募股权基金”,现在则多了个“欧洲最大”,跨国基金做到这个份上着实提气。但我更关心的问题是,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基金,是凭何做到了欧洲最大?
另一胜利在于业绩。通稿披露,成立于2015年的创新一期基金,账面IRR近80%,重点是DPI已经2倍。最近听了不少LP抱怨某些一线基金回款不力,反观凯辉这期的DPI水平,恐怕已稳赢市场水平。尤其是,撑起这一数字的只有7个部分或全部退出项目,拼多多也是其一,另有20个左右项目待退出(包括去年估值已经超过250亿美金的Chime)。
至于为什么要说“怪”。
我在上月《首发|“很fancy”的凯辉,人民币首关16亿》一文曾指出, 作为一家全球基金,凯辉一直有种“觉厉但不明”的模糊感。原因在于业务模式,凯辉主打不同市场的信息差和人脉差,加之去中心化的组织策略,因此行事风格缺乏强有力中心主线,打法没有那么一目了然。
但通稿一个细节,展露了凯辉的另一种“怪”——凯辉对自身的定位。
通稿写到:凯辉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打通全球产业生态,为产业投资人提供创新企业投资合作解决方案,并以全球化产业资源赋能创业公司。
“为产业提供解决方案”,这完全不像一家投资机构的业务描述。某种程度,更像一种“企业合作方的表态”。
凯辉的阶段胜利,大概就藏在这种“怪”里面。
独特的站位
凯辉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介于金融机构和CVC之间”的独特站位。
参照凯辉的发展路径,就是不断通过达成企业(尤其产业LP)“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壮大起来,进而在客观上造就了一家基金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的独特优势。
因此如果用市场主流GP的框架去理解凯辉,很难得到答案。我们可以试着从创始人蔡明泼身上找一找。
蔡明泼本身是非典型的投资人和GP,多年实业经验,做事有很强的“无界感”。尽管执掌一家全球基金,蔡的行事和谈吐仍带浓浓的闽商气质,凯辉的画风也是既fancy又接地气。
蔡明泼的GP理念几乎与主流市场背道而驰。他不爱聊打法和赛道,也抗拒财务投资人的价值取向,他总强调自己不是财务投资人,认为常规GP和LP的关系是冷冰冰的。他甚至放言不跟LP做marketing,而是要做LP的方案解决者。
所谓“未被满足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业国际化的需求。
在投中网即将发布的蔡明泼访谈中,他提到了凯辉成立的起因:多年前,他发现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谈合作的过程中成功率很低,原因就是跨文化造成的信任缺失。此后,他帮助法国SEB成功收购苏泊尔,这也是SEB最为成功的全球收购案例。他认为自己可以帮到企业国际化,于是,蔡成立了凯辉,用私募基金的形式帮助企业国际化。
显然,企业的国际化是个目标,而基金恰好是最佳的手段——股东意味着局内人,是平等对话、深度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最合理途径。
美国市场的拓展也是相似过程——凯辉的被投企业都要出海美国,于是蔡明泼举家搬至纽约,和当地基金交朋友,并主动提出“被投想去欧洲、中国发展,凯辉免费帮你”。
毋庸置疑,蔡明泼是个组局高手。在不断帮助中、法、美国企业“迎来送往”的过程中,凯辉也发展成了全球9个办公室,150余人的全球化基金。
站位于中、美、欧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地区,凯辉可以吃到全球最发达市场的信息差和人脉差所带来的红利,这也是凯辉的护城河之一。
另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来自企业CVC无法实现的功能。
如今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开展了投资业务,表面上看好处甚多,比如促进营收多元化,加固主营产业链,实现业务协同,通过投资掌握行业最新动向等等。
但掣肘也颇多。比如企业投资大多围绕主营业务,CVC很难做出单纯基于财务回报的决策;大多CVC团队精简,项目的覆盖面可能无法于纯粹的PE/VC相比;也有部分“大公司病”的情况,令投资决策流程冗长,导致CVC效率相较低下等等。
蔡明泼具体看到了企业哪些更高层次的痛点和机会,我不大清楚,但至少从我这,确实观察了大企业CVC的一些现状。
有位朋友之前就职于某外企500强的战略投资部,那是一家老牌欧洲企业,响当当的行业头部。几个月前,朋友竟离开了战投部,跳去了某知名VC给大佬合伙人做助理。
对于朋友的“屈尊”行为,起初我并不理解,直至听了他的解释——这家大外企的战投部形同虚设,天天“忙着”搞行研,一年出不了几次手,流程一走好几个月。他深感看不到前途,担心自己“待废了”,于是果断跳槽。
但投资之于企业,大多只是手段和工具,背后的目标还是对行业动向的把控,主营业务的加固。在这一语境之下,凯辉的存在——在自身关注的赛道中找到最有行业洞察的产业LP,共同进行赛道搭建,同时独立于企业之外,持续帮助企业挖掘用于观察、投资和潜在收购的对象——不管企业CVC本身运转效率如何,这都是一个很好的触角和补充。
说得再直接点,紧跟产业变化,发掘产业LP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为其服务并共享成果,同时保持自主决策,这就是凯辉基金的定位。出发点虽不是投资驱动,但却在客观上,至少目前来看,保障了凯辉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拥有不低的下限。
即便在今年这个募资极难的年份,凯辉早已坐拥的世界500强伙伴和old money,简直是再理想不过的深口袋LP,也是继北美LP大撤退之后,中国GP重点追逐的对象。得益于此,凯辉规模稳步增长,四处开花。
持续关注并发掘“巨头”痛点,也让凯辉的投资和退出保证了一定的前沿和稳定。
比如被欧洲VC视作未来最大机会之一的Web3.0,虽并非凯辉核心赛道,但能在第一时间“成功上车”。就在上个月,凯辉成立了1亿欧元专项基金,共同设立方是法国国家投资银行和加密安全平台Ledger,前者是其长期LP,后者是其被投企业。
借LP之手“赋能”,实现估值增长甚至退出也是可选项。再比如,凯辉曾于2018年投资AI精准医疗公司Owkin的早期轮次并加码四轮,经过几年发展,2022年凯辉帮助Owkin引入产业LP赛诺菲投资1.8亿美金,并为其带来千万欧元级别的订单,而Owkin的投后估值也突破了10亿美元。
类似案例在凯辉portfolio不算少。都说会投的是徒弟,会退的是师傅,这种生态玩法大概也是凯辉创新一期业绩优秀的主因之一。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尽管中国和美国是公认的风险资本最重要市场,相对落后的欧洲创投市场近年也正在快速发展。
Crunchbase显示,2021年欧洲初创企业融资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60亿欧元,相比2020年增长近160%。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21年欧洲独角兽企业的新增数量已超中国,总数也已接近中国。
另据「暗涌Waves」报道,包括BAI、Coatue、红杉、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General Catalyst以及Tiger Global等数家知名美元VC都在欧洲积极布局,设立办公室、招揽人才、进行业务扩张。深耕欧洲多年的凯辉或也将因此迎来一波新红利。
综上,凯辉是一家独特的基金样本,它代表了另一种全然不同的GP理念——区别于“面向LP不断讲性感赛道故事”的金融机构,凯辉基金的“里子”类似企业方案提供者,紧握企业需求而非单纯风口,带着鲜明的“全球产业链接”色彩。(文/曹玮钰,来源/投中网)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