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乙肝“治愈”现曙光,谁能再造吉利德千亿美金神话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1599932528525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乙肝“治愈”现曙光,谁能再造吉利德千亿美金神话

氨基观察·2022-07-07 04:58
跃迁为Bigpharma的密码

要想成为Bigpharma,重磅炸弹药物必不可少。

吉利德便是得益于其“吉系列”丙肝治疗药物的成功,最终实现了市值上的飞跃:

2012年初,公司市值不过207亿美元;2015年,一度飙升超千亿美金,成为华尔街炙手可热的医药公司。

虽然因为疗效太好,丙肝神药“吉系列”随着患者人数的缩减而没落,但肝病领域依然值得关注。

在丙肝之外,乙肝也亟需医学界攻克,这是比丙肝更为庞大的市场。

也正因此,不仅是吉利德、罗氏、强生、葛兰素史克等海外巨头,国内东阳光药腾盛博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纷纷参与其中。

目前,已经有一些药物,在临床阶段展示出功能性治愈乙肝的潜力。这或许意味着,“下一个吉利德”快要诞生了。

01 暂不能治愈的乙肝,未来的七百亿市场

乙肝的疾病危害无需多言。作为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在全球影响了将近3亿人的生活,国内便高达8600万。

目前的乙肝药物都需要长期服用。按理来说,我国乙肝药物市场规模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此相反的却是,我国乙肝药物市场规模正在逐年萎缩。

v2_bc5a1126d583410b80ab5d285887d9bb_img_000

如上图所示,根据中康CMH数据,2017-2020年,我国抗乙肝药物市场规模分别为380、369、348与281亿元。这又是为什么呢?

背后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国内乙肝药物竞争逐渐加剧。

现阶段针对慢性乙肝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另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

不过,这两大类药品中的许多药物已经到了专利期,众多仿制药纷纷涌入市场,在集采的压力下,药价不断降低。

就拿阿德福韦酯片为例,在2021年已经有23家仿制药上市。压力之下,原研药企葛兰素史克直接在国内停产该药。

二是,我国乙肝患者的治疗率较低。

不管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有着自己的缺点。前者副作用较大需要注射使用,后者需要长期服药。当然最重要的缺点是,二者都无法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这也就导致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愿意长期服药。叠加集采药物不断降价,乙肝药物市场不升反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创新药企来说,都没有选择在这两款老药上做无意义的内卷。而是选择研发创新型乙肝药物,将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作为目标。

在不少研发人员看来,虽然彻底治愈乙肝目前无望。但是功能性治愈乙肝,即HBsAg和HBVDNA持续检测不到、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这个小目标还是可以冲一冲的。

据普华有策数据,随着更多创新型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上市,仅中国乙肝市场将从2025年的156.9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723.3亿元。

这仅是国内市场。实际上,全球范围内都未有乙肝治愈药物上市,因此市场注定极为可观。也难怪,全球主流药企,都在乙肝治愈方面开展攻坚战。

02 条条大路通罗马,全球药企竞速赛

目前围绕着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主要有两条研发路径可走。

一条是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靶向HBV抑制其复制,另一条是间接抗病毒药物,通过重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HBV。

先来说间接的这条路,这条研发思路实际和急性乙肝自愈的过程大同小异。通过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来恢复免疫系统的杀伤力。

正在研发的TLR-7/8激动剂、PD-L1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都属于这条路。歌礼制药便在研发使用PD-L1对抗乙肝,腾盛博药则布局了单抗。

再来说直接的这条路。理论上来说,只要围绕HBV病毒生命周期的中的任一环节进行阻断,都可能显现出治疗乙肝的潜力。

顺着这个思路,多种针对HBV的药物进入临床研究。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药物策略几乎针对HBV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比如,病毒进入抑制剂。HBV与肝细胞受体的结合是HBV感染的第一步,通过阻断二者的结合抑制HBV感染看上去行得通。

不过在实际临床中,病毒进入抑制剂对乙肝效果平平。比如,Hepcludex虽然对丁肝效果出色并成为了首个获批治疗丁肝的药物,但对于乙肝并没能展现出降低HBsAg的潜力。

比病毒抑制剂更火热的,是HBV衣壳抑制剂的研究。

HBV入侵人体和大多数DNA病毒并无二致,不外乎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这一套流程。

v2_4c23288ea6954f9e8ae09817edea72bb_img_000

不过关键点在于,HBV与肝细胞受体结合后,双链松弛环状DNA(rc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利用人体内的材料将rcDNA加工为共价闭环双链DNA(cccDNA)。显然,cccDNA就是HBV入侵人体的终极武器了。

而抑制衣壳分解的作用,便是阻止cccDNA的生成。因此,衣壳抑制剂成为了抗HBV药物的新靶点。

国外罗氏、Assembly,国内齐鲁制药、东阳光药、恒瑞医药、科伦医药等多家药企都围绕着这一路径研发乙肝药物。

不过,看起来仅凭HBV衣壳抑制剂单药抑制剂似乎很难实现乙肝的治愈。一项研究表明在体外抑制cccDNA的形成过程中,防止衣壳分解的机制可能是次要的。

使用NVR3-778、JNJ6379、RO7049389或ABI-HO731等衣壳抑制剂进行28天的给药临床数据也显示,衣壳抑制剂虽然对HBVDNA的对数减少有明显影响,但对HBsAg没有影响。

目前,不少药企在尝试研发更强效的衣壳抑制剂,及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强的治疗乙肝效果。

此外,针对HBsAg分泌抑制剂的研发也陷入了迷茫。因为目前针对HBsAg对于治愈HBV的作用,学术界也尚无定论。

看上去,想要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仍然困难重重。不过,小核酸药的火热,为乙肝药物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03 胜利曙光显现,小核酸药物能否率先冲线?

我们知道HBV会劫持肝细胞帮助其翻译蛋白质。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RNA转录物,那么自然就无法继续产生乙肝病毒,其对免疫系统的压制也就不复存在。所以,通过降解病毒转录产物或者沉默其表达也就成为了抑制HBV的有效手段。

在多种小核酸药物中,反义疗法(ASO)和小干扰RNA(siRNA)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够迅速降低HBV感染的指标。

先来说siRNA。siRNA是由细胞内双链RNA经酶复合加工产生,可以靶向切割特定的mRNA小片段,中断特定的mRNA翻译过程,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v2_5306d3c75c754ed19eea576105372bf1_img_000

强生和ARWR共同研发的JNJ3989就是这样一款药物。最新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JNJ-3989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能够使得患者包括HBsAg在内的所有病毒标志物水平的持续下降。

在不少大药企看来,siRNA疗法将会成为乙肝治疗的基石,通过与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联合使用或许有望使乙肝达到功能性治愈。国内,腾盛博药正在和VIR合作研发siRNA乙肝药物。

不过,相比siRNA疗法,ASO药物或许抢先一步。

ASO主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乙肝病毒的RNA结合,并募集肝脏自身的酶,将配对的乙肝RNA摧毁,最终使其失去活性。

葛兰素史克的ASO药物Bepirovirsen已经初步展现出了功能性治愈乙肝的潜力。

2022年6月末,Bepirovirsen公布了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Ⅱb期试验中期结果,主要终点是达到HBsAg水平低于量化下限(LLOQ)的患者比例。

结果显示,经过24周的治疗后,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中,HBsAg<LLOQ和HBVDNA<LLOQ的比例分别为28%,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则为29%。

简单来说,24周的治疗后,近30%的乙肝患者HBsAg和HBV-DNA水平都低于可检测的最低水平。

这一数据比目前的标准疗法效果要好得多,多项研究表明,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中,HBsAg的清除率为2.1%至20%,而核苷酸类似物的HBsAg清除率更低,随访2-7年后,HBsAg清除率为1.4-5.1%。

不过能Bepirovirsen能否真正成功,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毕竟就在不久前,Aligos公司此前备受关注的ASO药物ALG-020572,因为严重不良事件而被迫停止。Bepirovirsen还处于临床二期,只有通过临床三期的考验才算成功。

但无论如何,Bepirovirsen好歹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所在。

随着多种路径的乙肝治疗方式齐头并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乙肝患者能够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而率先冲线的药企,无疑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方涛之,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