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设计、体验都出彩,白板工具的又一选择:Muse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400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设计、体验都出彩,白板工具的又一选择:Muse - 少数派

1
设计、体验都出彩,白板工具的又一选择:Muse

无论是对于哪种创意类工作而言,在前期筹备阶段都需要大量收集素材与积累灵感,在真正将想法践行为实际的作品之前,一个用于收纳各种杂乱想法、并最终整理出清晰思路的趁手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在创意内容行业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需求 —— 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这一需求的工具是一块简单的白板,你除了可以直接在上面写写画画,还能将图片等素材打印出来贴在其上。

1

针对整理素材需求,虽然在移动端与桌面端都有很多优秀的商务应用诞生,但本次介绍的 Muse 却仍然有它独到的特色。在我看来,这是目前唯一一款真正将「白板」概念融入应用设计理念中,并针对性地利用了 iPadOS / macOS 两大平台各自所不同的交互特点 / 优势,使其达到相辅使用体验的工具。

从 Muse 官网的介绍中也能看出,这就是一款为创作者「思考」过程服务,而非面向「生产」过程的工具。 到了 2022 年六月已经发布了 2.0 版本,是 Muse 1.0 发布时隔两年之后推出的一次大版本更新。

1

上面提到,Muse 的概念本质上与一块简单的白板并无区别,因此在实际使用 Muse 的时候,99% 的时间你都是看不到任何直接可供交互的组件,就像面对一块真正的白板一样。

这并非是因为 Muse 功能简陋(不过 Muse 的功能设计确实比起同类产品功能显得克制不少),例如在其它 iPadOS 支持 Apple Pencil 手写功能的 App 中再常见不过的设计:笔刷板,在 Muse 中都被刻意地埋藏了起来,开发者更鼓励你使用单指 / 双指 / 三指按压屏幕的方式,来在数种常用的笔刷 / 擦除功能之间快速操作。

1

真正的笔刷托盘只能通过 Apple Pencil 从 iPad 屏幕右下角划出。

在 Muse 中,最基础的概念是「卡片」(Card),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GIF、一个网页链接,甚至是一段视频。

如果是粘贴带有图片的 Twitter 推文链接,Muse 能自动识别出其中的图片内容,一并整理进画板中。

1

整理方式也相当符合直觉:用手拖动想要分组的卡片,手动对齐,没有多余的辅助设定,你都只能依赖自己的感觉来布置归纳现有的内容。

1

在卡片之下,Muse 还有层级更高的「画板」(Board)设定,你可以结合各种多任务手势操作,将各个散落的卡片,快速整理进不同的画板中。由于 Muse 中并没有类似 Photoshop、Final Cut Pro 中项目文件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画板,在 Muse 中也用于区分管理不同的项目进程。

iPadOS / macOS 版本异同

在 1.X 版本时代,Muse 还只是一款纯粹的 iPadOS 应用,原生 macOS 版 App 直到 2.0 版本与大家见面。

1

但对于一款主打「白板」概念的工具应用来讲,无法直接触屏操作的 macOS 设备。在功能设计 / 适配上就变成了一件相当有趣的事。在这一点上,Muse 2.0 的 macOS 版本实现了非常出色、但同时也非常克制的原生应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中,macOS 端更多时候充当的是一个信息整理的入口:将浏览器中的各种内容直接拖拽进 Muse 中保存并简单整理。搭配目前处于 Beta 测试阶段的 Muse 浏览器插件,也能更快速地批量将网页收纳进 Muse 画板中。

049233984ee9e42110d71032216e5d5b.gif

除此之外,我们在桌面端应用上熟悉的特性:多窗口,完善的键盘快捷键,包括针对妙控板的缩放 / 拖拽手势,Muse 也都有做相对较为完善的支持。

1

当然,在整理「白板」这样相对繁杂的操作时,支持触屏操作的 iPadOS 版本中各种操作显然来得都更加符合直觉。包括 Apple Pencil 的手势笔刷切换都更加依赖双手协作,因此在后期整理中,我更习惯在 iPadOS 端的 Muse 上完成。

反之,在整理素材、粘贴图片、视频以及 GIF 图等要素文件时,有着完善桌面端文件管理系统的 macOS 版应用的操作体验也是 iPadOS 短时间也很难赶上的。

1

除了上述特性,iPadOS 版本的 Muse 也支持了原生的多窗口操作,让本来并不高效的 iPadOS 端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多层级画板内容编辑能力。

1

总体来讲,macOS 与 iPadOS 版本的 Muse App 都充分利用了本平台的诸多原生特性,但这反而让两个平台更加不可分割。当你习惯了两个平台不同的操作习惯之后,在实际使用中会更倾向于各司其职的应对不同场景使用:在使用并习惯了 macOS 版本后,我甚至觉得没有 macOS 版应用,Muse 在 iPadOS 上的使用体验也会逊色几分。

对了,其实 Muse 也有一个 iOS 版 App,但目前而言这个 iOS 版应用仅有的功能,只是将纯文本内容,以小纸条的形式投送到 iPadOS 与 macOS 版本的 Muse 上,仅此而已。

1

本地优先的同步机制

区别于其它类似服务,Muse 2.0 没有使用 iCloud 或是支持 WebDAV 协议的第三方云同步服务,而是使用自有的云同步工具,并且采取了本地编辑优先的同步策略。

具体到 Muse 2.0 的同步效果上,一般当你对白板内容进行编辑操作时,只有当一台设备上的操作完成之后,其它平台的 Muse 才会同步更新;不能像 FigJam / Google Workspace 这类完全基于云端同步的协作工具一样,实时传输其它的用户 / 设备每一次对内容的更改。

1

如果是对于团队协作 / 演示场景来讲,Muse 2.0 的内容更改同步速度显然是不合格的,但好在 Muse 定位个人信息整理,并且得益于这种本地优先的内容同步机制,即使 iPad / Mac 短暂地断开网络,你仍然可以继续编辑画板内容,等待重新联网时会自动同步更新。

MUse 的 Pro 版本功能被设计得相当克制:免费版用户能创建的卡片总数被限制在了 100 个,而关于订阅内容部分 Muse 现在提供了两种不同等级的订阅方案,分别是能创建 500 张卡片的 Starter menbership 以及支持无限卡片创建的 Pro membership 方案。

1

两种订阅各自的功能与价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卡片创建数量的限制往往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仅仅是当作项目结束之后就擦掉的一块「白板」来使用的话,100 张卡片的数量已经足以应付大部分项目的头脑风暴与素材整理。项目结束之后,完全可以使用导出功能,在应用内导出 Muse 自有文件格式,在存档的同时,给新项目腾出足够的卡片空间。

1

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影响整理体验的其实是不同订阅版本之间的另一个差异限制 —— 创建卡片的大小。

Muse 采用 iPad 的标准屏幕尺寸作为创建画板大小的计量单位:免费用户能创建 2*2 大小的画板、Starter menbership 能创建最大 6*6 的画板,而 Pro membership 最大可创建 10*10 大小的画板。

1

除此之外,作为付费订阅用户的特殊福利,用户能够提前体验到开发路线图中提到的新功能,就比如本文已经介绍到的、Muse 2.0 版本中新加入的 macOS 端 App 就是其中一部分。

未来,上文提到的更多的文本编辑功能、以及 iOS 端 App 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也已经是之后 Muse 2.1 版本已经在着手开发的功能。关于未来功能更新的更多内容可以在官网找到。

1

另外,Muse 2.0 目前仅支持英文,但好在应用内的操作概念还算浅显易懂,且应用内文本量并不大,对我而言并不会影响到实际的操作。

从上面的介绍中,相信你也能看出,「为每个设备独立设计」的思想贯穿了 Muse 的开发始终,最终也让 Muse 的 iPadOS / macOS 应用成为一体两面的一套互补工具:鼠标 / 键盘 / 触控板适合相对繁杂的前期收纳,而触摸屏 / Apple Pencil 则更适合后期细微的调整工作。针对每个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Muse 开发团队都有做深度的思考,并体现在了 App 的功能取舍上。

开发团队本身也是关于应用开发以及工作流的实践者,这一点从他们关于此话题的 Podcast 与工作流指南也能看出。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到 Muse。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阅读更多 WWDC22 专题报道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