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补盲最佳选择?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即将量产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automobile-electronics/51859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Flash激光雷达即将落地,感知方案有望进一步完善。

5月13日,亮道智能面向中国市场发布自研的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LDSense Satellite。根据企业介绍,这是一款用于侧向补盲的激光雷达,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

在此之前,2021年11月,Ouster也发布了DF(Digital Flash)系列固态激光雷达,并计划在2025年量产上车。

此外,北科天绘、镭神智能、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厂商,也在布局Flash激光雷达,预计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落地。

01、Flash激光雷达的优势

如果按照扫描方式来划分,激光雷达的技术演进路线可以分为:机械式到半固态再到纯固态三个阶段。

半固态激光雷达又可以分为三个技术路径:MEMS、棱镜和转镜,纯固态则主要分为Flash、OPA等路线。

目前,量产上车的激光雷达主要为半固态激光雷达,其中,又以MEMS路线为主流,这主要是因为MEMS路线能够较好地实现性能与耐久性的平衡。

但是,即便MEMS路线已经大幅减少了机械运动部件,其内部仍然集成了“可动”的微型镜面,这对于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提升依旧存在挑战。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没有任何运动部件的纯固态激光雷达,才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

在纯固态激光的两个主流技术方向来看,OPA技术工艺要求苛刻,生产难度大,预计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量产;结构相对简单、技术更成熟的Flash激光雷达会更早实现落地。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iaqsoXcIKAUVt6nnCPIvKHY1L29iazfPd0jVV2yCH92J11jjYL5VkkJg%2F640%3Fwx_fmt%3Djpeg&s=88a344

Flash激光雷达内部结构

但Flash技术路线也有短板,就是功率密度低,探测距离短,因此更适合于近距离的补盲。

从已经发布的激光雷达来看,多数产品考虑的性能在于探测距离,垂直视场角往往非常低,通常在30°以内,这在近距离探测时,往往会形成较大盲区。

Flash激光雷达则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亮道智能发布的LDSense Satellite产品,垂直视场角可以达到75°-90°。这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将发挥巨大价值。

除了有超大的垂直视场角以外,Flash激光雷达的优势还在于高可靠性、长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性价比。

相信随着Flash激光雷达的量产落地,激光雷达传感器配置方案会有完善的选择。

02、优化全场景辅助驾驶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正是车企当前核心的研发投入之一。

今年5月初,华为率先宣布在极狐阿尔法S HI版上实现了这一能力,其他发布类似规划的企业还包括小鹏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等。

所谓全场景,就是包括高速、城市以及泊车三大用车场景。

目前,高阶辅助驾驶能力落地的主要场景在高速和泊车场景。城市场景路况复杂、交通参与对象不确定性高,跟车、超车、规避障碍难度更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测试阶段。

通过实际体验来看,不论是已经落地的高速场景、泊车场景,还在正在测试的城市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平顺性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智能辅助驾驶体验是否顺滑,这考验的是车辆近距离识别的能力,也正是补盲激光雷达的用武之地。

例如,在高速或城区行驶时,因车辆加塞而导致的紧急避让场景时常发生。结合侧向激光雷达,可让车辆前向感知水平视场角扩大至180°及以上,甚至达到车身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这样,在对方车辆试图跨越本车时即可判断加塞意图,从而获得更充足的预警和响应时间,极大提高响应速度,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扩大未来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应用范围。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hPsDr1ianzHNXhSWdtK1bHp3QZWSmIjRNqPwYZnJr5ZyABbdia5lVrzQ%2F640%3Fwx_fmt%3Dgif&s=5b2a54

1个前向激光雷达实现车头90°~120°的点云覆盖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OH5QJZ3G3gDyamymMqtjdFt2CNdJRTd6mEEIjt3eLZmwObNfr5tF5g%2F640%3Fwx_fmt%3Dgif&s=071032

2个侧向激光雷达实现车头180°的点云覆盖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FmcLV9cbB3mSpl3amDtRQpLlFbNcxqiaianGg33FM21DiaaVumicaDEFibw%2F640%3Fwx_fmt%3Dgif&s=6f782e

1前向+2侧向激光雷达,车身超270°感知覆盖

此外,矮小障碍物精准感知也是补盲雷达的用武之地。在城区道路行驶,行人、两轮车和穿梭变道的车辆混流,通行场景复杂多变,对于城区智能驾驶提出了更高挑战。

安装于车顶的前向长距激光雷达,在探测时存在较大范围的近场盲区,无法应对一些特殊场景。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FCEbW4PVicgH3W3LrSXMPQEcM9e2DvISoVoanCCd8nn6mgENyjeXLQQ%2F640%3Fwx_fmt%3Dpng&s=c0e00f

高度30cm的宠物猫,探测盲区超过7m

垂直视场角不低于75°的侧向激光雷达可以与前向激光雷达的近场盲区进行点云互补,能够实现低矮物体比如马路边沿、减速带等目标物,以及相邻车道线的探测。

以马路边沿为例,高度10cm,不仅可以实现0.35m-15m的近场探测,还能够在0.35m处达到30行点云的超高分辨率的探测效果。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3MB4oChqmVD5vr73hXBdFsHp8tXZWe6Aib378B4BjtWLYICOmBK80cQ%2F640%3Fwx_fmt%3Dgif&s=1d671b

激光雷达近场探测盲区对比

补盲激光雷达的第三个关键场景在于,与SLAM(即时定位与建图)技术融合,实现车道级定位。当侧向激光雷达安装于顶部位置,在实现相邻车道目标物的感知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感知道路周边静态标识物,获得准确的相对位置信息,与SLAM技术结合,实现车道级精准定位。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uXX5BwZAUGKqia96yNJFpw8ReOrWBBqCorofSdicgIwHvOGTW1t45DFw%2F640%3Fwx_fmt%3Dpng&s=749a2f

03、完善激光雷达布置方案

据《赛博汽车》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公开宣布要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乘用车共计24款。从车企公布的激光雷达布局方案来看,往往搭载1-5颗不等。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77HnibbnrAJMibkza4gFGU668icvj9z2tcNdp4pUpNgk8ic42YYL8fLxB5V0mr2Z5SFaQIQhFI9AIhrdz8MAIoemKQ%2F640%3Fwx_fmt%3Dpng&s=96da9e

与此同时,车企对于激光雷达的布置方案也是五花八门,不尽相同。

通常来讲,1颗激光雷达往往布置在车辆顶部,2颗激光雷达的布置就有了差异,例如小鹏P5布置在前脸两侧,集度则计划布置在前机盖上。

3颗激光雷达的布置方案就更多了,极狐阿尔法S将3颗都布置在前脸上,威马M7则将一颗布置在车顶处,2颗布置在左右前翼子板处;阿维塔11则将一颗布置在前脸正中央,另外2颗布置在左右前翼子板处。

采用4颗激光雷达的路特斯Eletre,车顶前后各布置1颗,左右前翼子板处各布置一颗;机甲龙则是前脸3颗再加上后向一颗。

本田LegendHybrid EX的5颗激光雷达则采用了前2后3的布置。

可以看出,车企对于激光雷达布置方案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在不久前,几家车企CEO还因此产生过争论。

但是大家想解决的问题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兼顾探测距离以及探测角度,平衡最佳方案。

此次,亮道智能发布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正是打了一个差异化发展的路线,布局下一代激光雷达技术,填补侧向激光雷达市场空缺,以图打开市场。

相信随着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的落地,将会有更完善的传感器配置方案,为迎接高级别自动驾驶做好准备。

作者 | 肖莹


版权声明:与非网经原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与非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侵权投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