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宜家还能撑多久?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hejipi.com/73355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宜家还能撑多久?

宜家

时间:2022-05-16 05:32 | 阅读: 133

service.png

比宜家好看的,没宜家便宜,比宜家便宜的,没宜家好看。

文章来源:半佛仙人
ID:banfoSB
作者:苍羊
编辑:卝生

2022年4月1日起,宜家贵阳线下门店关闭。

宜家在国内市场20多年的不败神话,宣告破裂。

消息一出,许多贵阳人震怒,以后逛宜家又要坐两个小时高铁去重庆了。

也有不少当地消费者认为,宜家贵阳门店关闭的原因,是由于疫情导致消费者减少,难以支撑线下店的运营。

但实际上,疫情只是加速剂。

真正的问题在于贵阳这座城市难以为宜家提供足够多的都市青年。

都市青年群体,是宜家赖以生存的根源。

1943年,18岁的瑞典少年英格瓦在父亲的帮助下创立了一家名为“宜家”的公司,主营业务是倒卖钢笔、画框、手表等生活物件。

英格瓦年纪虽小,却对经商颇为热忱。

在他不断努力下,宜家逐渐扩大,成为一个廉价商品邮购公司。

随着瑞典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瑞典国内的家居需求开始涌现,宜家开始涉足家具产业。

又由于二战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再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宜家又得以从瑞典走向欧洲,再从欧洲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家居行业巨头。

1998年,宜家正式进入中国。它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铺,开在上海。

从第一次踏入中国起,宜家就成为了城市青年的最爱,更令国内的新中产们趋之若骛。

新中产,即那些想显得和普通人不一样,但又不够有钱的普通人。

曾有一家杂志做过调查:

逛宜家、吃哈根达斯,已经成为了北上广年轻人的新时尚。

当然,这起码是十多年前的新时尚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只是“新中产”,宜家直接成了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房东的最爱。

在电商崛起后,你可以看到大量类似宜家的拼装家具。

他们努力地模仿宜家,却无法得到宜家的真谛。

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出现后,“宜家装修”、宜家北欧风、宜家餐厅、宜家鲨鱼等话题频频在知乎、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介中刷屏。

从一线城市到省会城市,再到二线城市,宜家的存在与否似乎成为了衡量一座城市是否足够“城市化”的标准。

为什么宜家似乎总能吸引“城市”、“年轻人”的目光?

不,搞反了。

不是城市和年轻人被宜家吸引,而是宜家以城市中的年轻人为目标。

宜家的核心模式,叫做“陪用户成长”。

在宜家的整体运营,有两个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第一是选址,第二是销售模式。

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市场中,宜家的店铺选址都呈现出了非常明确的特点。

尽管选址都选在了经济发达地区,美国的宜家选址普遍离“大学”较近,而国内的宜家则贴近城市生活圈。

为什么呢?

为了贴近用户。

宜家的目标客群,是“希望购买价格低廉且具有时尚感的年轻顾客”。

上面是高情商的说法。

低情商的说法是。

没钱,但事多。

在美国这样的群体是大学生,在中国这样的群体是白领。

所以美国的宜家大多数都离大学不远(驾车)。

美国的宿舍制度跟国内不同,不管是宿舍还是校外租房都需要置办一些简单家具,而距离不远、价格不高的宜家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国内宿舍不需要置办家具,宜家的主力客群便从学生变成了白领。

没关系,白领一样穷。

因此,宜家在国内选在北上广深、杭州成都重庆青岛,这些都是大量年轻人聚集,都市文化浓重的大都市或新一线城市。

近几年,在国内流行的那种爆改出租屋视频里,宜家出镜率不低。

爆改出租屋内容的走红,其实透露出现今都市青年的普遍情况。

没钱,有需求。

选址之外的第二点,是宜家的模式。

在分别去过家具城和宜家后,你大概率会注意到宜家的一个不同之处。

一般家具卖场通常會有很大的展示空間,并对家居进行分区。

沙发区有几十个不同沙发,衣柜区有几十个衣柜,由于空间问题无法陈列的样品会给出几十种样品书,贴上样式材料来选择。

顾客选购时,销售会全程陪同,答疑解惑,付了定金一段时间后,家具便会直送顾客家中。

这样的做法尽管扩大了服务范围,但也增加了人员成本。

宜家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宜家采取自助式服务,没有一路跟随紧迫盯人的销售。

在宜家卖场里,空间被设计成一个个开放式的居家空间,像一个个样板间一般,涵盖客厅、餐厅、卧室、书房,有序陈列出所有的家具商品,让顾客更容易进入到设计师所呈现的场景和气氛中。

你在宜家的卖场只会看到一个个样板间,却很少看到单独陈列放在一起对比的商品,甚至还有餐厅,让逛宜家的人可以当场吃饱。

这种体验式营销,是专门针对“都市人群”而设计的。

在《未来的冲击》这本书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做出预言

体验经济会超过服务业,是继服务经济之后的下一个经济形态。

宜家,率先把体验式营销玩出了花:

客户购买家具不再是为了购物,而是基于情感需要,甚至是“我也想要这样的生活”的期待。

他们会将自身的情感和期待代入其中,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

这不仅仅是商业了,更是对人性的把握。

这是两种销售模式的不同之处。

传统卖场,卖的是商品,货比三家好坏对比;

宜家卖场,卖的是生活,沉浸式体验追求感觉。

此外,宜家也提供了一些竞争对手不具备的服务,比如设置托儿中心,节假日延长营业时间,以服务年轻父母。

这些服务,在滿足了年轻顾客的需求的同時,也強化了宜家家居的定位。

类似的操作,在宜家的实际运营中还有很多。

比如餐厅、网红鲨鱼、一元甜筒。

这些都是宜家用多种方式满足年轻用户的尝试。

顺带一提,这些东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发扬光大了。但宜家并不是为了成为网红才这样做,宜家第一家餐厅都是1956年的事情了。=

宜家不说话,只是一如既往地追逐着年轻人。当年轻一代开始喜欢网红的时候,宜家也就默默变成了网红的模样。

你喜欢的样子,我全都有。

想要讨好年轻人,只靠营销是不够的。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产品。

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没钱,但又颇有追求。

没钱,意味着产品价格不能高;

有追求,意味着产品质量不能低。

高质低价,也就是极致性价比。

要想做到极致的性价比,先要做到两件事。

一、强大的成本控制。

宜家的成本控制,是在整个业内都闻名的。从一开始,宜家家居的产品设计理念就是“低成本、高质量”,旗下近万种产品统一由设计部门自主开发设计,其设计流程完全遵循“面向预算设计”的原则。

在一篇名为《宜家家居价值链导向下低成本战略研究》的论文中,作者是这样描述宜家的设计策略的:

在确保产品价格能被大众接受后,再在此价格内进行产品的功能、外观、材料上的设计。

为什么百发百中,因为先射箭再画靶子。

设计之后,是材料。

宜家的产品中大量使用可回收的混合材料,如中密度纤维板和层压板。

你以为只是为了环保?其实相对廉价的新型材料,在降低成本、重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售价和物流成本。

同时,宜家的一些小件产品,也会尽量用现有产品的边角料进行制作,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这种材料当然不高档,也不像过去的实木家具一样可以用几十年。

但在都市生活圈中,除了门板和床以外,大多数现代家具都是数年一换。

没那么昂贵笨重的家具,反而符合了许多城市中产的需求。

但最有效的一步,是宜家独特的“家具模块化设计”与“扁平式包装”。

1956年,宜家开始了模块化家具和扁平化包装的尝试。

宜家有一句商业名言:

我们不想花钱运空气。

得益于模块化家具可拆卸的设计,宜家能够将家具分拆后扁平化包装,大大节约了包装占用体积。

扁平的包装方式,使得宜家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产品,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也降低了商品的损坏率,并提高了配件供应效率、库存效率、以及物流中心的作业效率,创造了更大的毛利空间。

一举n得。

而在消费端上,模块化的拼装方式也让客户可以自行提货、自行搬运入屋。

事情都让客户自己干,节省了宜家的成本,让宜家可以卖得更便宜。间接来说,其实业节省了用户自身的成本。

毕竟很多人虽然没钱,但很有时间。

同样的成本控制,也体现在供应链上。

尽管宜家有自己的制造工厂即宜家工业集团,但更多的产品,来自采购。

宜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生产外包,中国、波兰、德国、意大利都占有较大比重。

在许多对宜家进行的企业战略分析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句话:

每年有无数供应商为获得宜家的外包订单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达到成本最低的供应商,才有可能得到大额订单。

让供应商先卷起来,宜家才能富起来。

同时,宜家实行的是合作采购模式。

在一篇名为《IKEA的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文献里,作者表示:

供应商们即便接到订单后也并非“一劳永逸”,还得时刻接受宜家的考核,以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和产品质量水平。

成本高的,不行;

供货慢的,不行;

不环保的,不行(如果实在便宜,也不是不行)。

宜家活生生地把供应商玩成了打工人。

因为压价过狠,宜家甚至被业内称为“成本杀手”。

但没办法,宜家庞大的订单规模和稳定的需求,对供应商来说是莫大的吸引力,就算明知宜家在吸血,也只能忍。

被吸血,总比饿死强。

在销售环节上,宜家也严格遵循低成本战略原则。

不同于其他卖场需要管理大量入驻商户、提供配套服务,宜家采用直营模式,卖场中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由宜家自身提供,降低了对其他商户的管理成本。

同时,为节省推广成本,宜家很少聘用业务推广人员,也不在卖场内设置导购员,取而代之的,是强化各门市样板间、还原产品使用情境,并通过醒目而详细的标语、视频动画对产品进行介绍,倡导顾客在现场进行体验。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人员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宜家著名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使得宜家成为一个逛街约会白嫖午睡的好地方。

把省下来的营销成本,花在用户体验上,这是双杀。

性价比带来的,除了低成本之外,还有低附加值。

最明显的一点,便是“没有设计的设计”。

宜家的极简设计风格,说白了就是既没有设计也没有风格。

因为设计是要钱的,好的设计尤为如此。

而宜家的性价比策略,注定了宜家不会有太多资金投入到设计这种锦上添花的环节中。

这并不是说宜家不舍得给设计师发工资。

实际上,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家具企业,宜家的设计师待遇自然不会差。

但所谓的“设计”,不光指单独的产品设计,也关系到整体配套。

设计出一个新的化妆桌,就需要一个配套的衣柜,也需要一张风格近似的床,而后整个都需要配套。

这不是多一道工序,换一个产品的问题。

而是整个产线、所有供应商、一切相应的配套产品,乃至卖场布局都要完全变更的问题。

有设计,就需要有配套,有配套就需要更新迭代,不断改变产品布局,实时更新以跟上配套。

但如果没有设计呢?

没有设计就不会过时,每一个产品都是百搭。

再多的新品也只是一个新增产品,不会额外增加成本。

宜家目前这种以简洁的外观直达功能性,没有过多修饰的风格 ,让任意一种产品都能与其他产品相互搭配组合而不突兀,部分产品甚至连续销售长达数十年。

果然,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成本上)。

同时,近些年北欧风,极简风开始流行,宜家的极简风格顺势切中了都市人群的喜好。

说白了,极简就是一种廉价的审美,一种无需花费太多心思的审美。

只不过,宜家刚好跟消费者想到一起去了。

宜家不想花心思,消费者也不想。

那就一起“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小米直呼内行。

很多人说宜家的产品很尴尬,有点不上不下。

说穿了就是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

事实确实如此。

但不要觉得这句话是批评。

因为“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的另一个意思是“穷人里面最高级,富人里面最便宜”。

换句话说,它给了一个不太穷的穷人们体验富人生活的机会。

你在家具市场拿任意一种产品跟宜家对比,你会发现,电商的东西便宜是便宜,但功能和设计比不上宜家。

各大家具卖场里面从入门到高端应有尽有,但价格却总没有宜家亲民;

简单一句话概括:

比宜家好看的,没宜家便宜,比宜家便宜的,没宜家好看。

“便宜有质量,设计过得去”自然对上了年轻人“没钱有要求”的需求。

因为性价比,所以年轻人选择宜家,因为年轻人需要性价比,所以宜家做性价比。

性价比和年轻人,二者互为因果。

选择年轻人,并不是宜家的目的。

宜家的目的,是陪年轻人一起成长。

为什么要陪年轻人成长?

因为长大后的年轻人才有钱。

很多人戏称宜家的产品是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定位切中了那些介于穷人和富人中间的消费群体,学生和白领。

宜家在美国和中国的选址,分别在大学和都市生活圈中,牢牢锁定了学生和白领。

学生和白领是什么人?

有消费能力,但能力一般的人。

学生和白领,均处于自己人生中经济能力最低的一个状态,刚走向社会,收入不高,但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下,有着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各种500元爆改出租屋、1000元在北上广租好房的网络智商税内容,都在精准收割这个群体。

钱少事多要求高,是对这群人现阶段最精准的概括。

但如果你把视角从“短期”改为“长期”,他们就会变成“消费潜力最大的一群人”。

学生和白领的收入增长潜力,是最高的。

美国的大学生,特别是宜家附近的那些学校,斯坦福、加州理工,南加大,他们毕业后基本都是金融、互联网精英,不是进硅谷就是进华尔街,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一群人。

中国都市圈的白领,从事的几乎都是互联网、金融这些离钱最近,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收入增长同样不会少。

随着这群人一步一步的向社会进击,他们收入会伴随时间的流逝不断提高。

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城市中产,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人。

而在他们穷困潦倒的青年时代,陪着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日子,是宜家。

所以,尽管他们现阶段或许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或许连宜家的家具都买不起。

但是,他们出租屋里用的是宜家的桌椅,约会的时候逛的是宜家卖场,吃的是宜家一块钱的甜筒。

他们被宜家所包围,被宜家没有设计的设计所影响。

你年轻,没钱的时候去逛宜家,看到那展示出来的干净简单的样板间,想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我以后有房子了,也要这样布置”?

而当他们真的成长起来,成为城市中产,有了自己的房子。

宜家是否也值得拥有姓名?

所以很多国外互联网新贵大佬都喜欢宜家。

因为当他们还是穷学生的时候,身边的家具就是宜家,感情有了,审美同步了,宜家也就出头了。

他们的审美,已经是宜家的形状了。

陪用户共同成长的策略实际上并不少见。

小米一开始的性价比策略,苹果的学生优惠,都是陪用户成长的典型。

事实上,这种策略在宜家身上已经开始显现作用。

最近几年,城市中产阶级们越来越多的光顾宜家,延续自己年轻时代的消费习惯,宜家的客户群也正在往消费上的“上层建筑”不断渗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年轻群体。

甚至宜家在另一个市场开始发威——租房市场。

许多房东都开始在房子中用宜家的产品。

为什么呢?

省事,省钱,且看起来高级。

宜家的家具保质保修质量有保证的同时省事,风格简单好看,有点牌面年轻人喜欢,甚至可以以此来抬高点租金。

许多中介甚至会专门在招租信息中加上“全屋宜家定制”用来招徕客人。

更有趣的是,宜家的整体策略对年轻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宜家的网红属性越发明显,甚至宜家餐厅的营收也在不断提高。

2018年,宜家仅餐饮的年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8亿美元。

即便刨除家居业务,仅从餐饮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成绩也十分瞩目。

但,有得必然有舍。

宜家的策略是严苛的。

严苛之处就体现在对“年轻人”这一群体的要求上。

宜家要陪年轻人一起成长,那么年轻人如果不需要成长呢?

宜家的产品针对的是手头钱不多,但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都市青年。

其产品风格也正好契合都市青年的极简化需求。

但这就代表,都市圈外,宜家没有生活空间。

说到底,宜家的性价比路线,注定了这种产品是针对都市文化,是针对互联网文化下的年轻人的。

这也导致宜家必须根植于都市,大城市。

只有大城市能够提供相应数量的都市青年。

所以宜家会出现在北上广深,成都、杭州、重庆、青岛这些大城市或新一线。

陪年轻人成长固然是个很美好的想法,但现实中没那么多年轻人需要你陪。

另一方面,宜家的赛道其实并不性感。

家居是一个非常低频的消费品类。

同时家居品类下SKU的多样性,导致这个品类的参与者必须拥有全方位的供应链。

床、餐桌、橱柜、茶几、椅子,每一个品类都是家居这个赛道下的细分品类,每少一个产品,就少了相当一部分的流量,也就少了客流。

大家是去买“家居”这个品类而去的,只要你的SKU不够多,那么你就无法成为“家居”。

因此,宜家必须将把每一个品类每一个产品下的所有流量聚起来,才能赚到钱,就赚不到钱。

市场需要多少个SKU,你就要做到多少个SKU。

宜家的逻辑,有点偏是商业地产的逻辑。

低利润,低消费频次,导致低毛利率,而全SKU又对供应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要吃下“所有的流量”才能活下去。

进而导致家居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生意。

因为利润低,库存多,所以销量必须要大。

必须要绝大多数的都市青年都来宜家,都买宜家,宜家才能活下去。

所以宜家赚的其实是薄利多销的辛苦钱。

宜家是没有对手的。

在宜家这种近似商业地产的逻辑下,你要战胜宜家,就必须拥有比宜家更强的供应链,更多的SKU,才能赚到比它更多的钱。

没对手,是因为其他人既做不到,也不愿做。

同样做家居的品牌,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顾家,尚品宅配等企业有自己的业务逻辑。

性价比方面他们不是比不过宜家,毕竟供应链都是现成的。

但问题是比过了又怎么样?

利润太低,没必要。

所以其他家居品牌依然走溢价路线,依然会强调设计,美感,质量,而不会一味地强调性价比。

因为人家就没想过赚辛苦钱。

而像无印良品、小米、网易严选这类同样强调城市文化的品牌,尽管也在进军家居领域,也强调性价比,但没办法跟宜家比。

他们更多的是做单品类单SKU下的高频精品,比如毛巾、水杯、台灯等高频消费品。

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宜家的全SKU,现金流,供应链全都是问题。

宜家的这个赛道尽管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既讲不了什么故事,也并不性感,赚的都是“辛苦钱”,就像可口可乐一样。

可口可乐贵吗?不贵。

但卷得过吗?卷不过。

可口可乐背后,是数十年铺设的全球销售渠道,是庞大的供应链,是强大的营销能力,是近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人文共识。

一瓶可乐真赚不了几个钱,这个赛道同样辛苦,元气森林现在还赔着呢。

只不过当你做成行业第一,当你达成事实性的“垄断”的时候,辛苦钱也会变成一门好生意。

宜家没有对手,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也体现在国际市场。

严格来说,宜家在每个国家市场都有对手,但全球市场上同体量的对手完全没有。

宜家在每个国家都有对应的竞争者,在国内,尽管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跟宜家走的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但依然会分去一部分客流。

在日本,本土家居品牌NITORI,走的是跟宜家类似的风格,只不过把北欧风换成了日式风,便在日本本土击败了宜家。

但在全球市场上,宜家依然是独一份的存在。

便宜的对手,没有足够的SKU;

有SKU的对手,没有它便宜。

主打产品的对手,缺乏理念;

主打理念的对手,缺乏产品。

宜家看似不可能,但却走在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上。

你说宜家赛道好,但所有优势都是宜家穷尽一切办法省钱省出来的。

你说宜家没钱,可人家作为全球知名品牌,不用上市都能坐拥无数资金。

你说它策略好,执行无敌面对电商的冲击,宜家不情不愿的开始了自营电商的道路,但却拖拖拉拉看不出发展意愿。

不论是30元的安装费,还是动辄高达149元的配送费,都让人看不出转型的诚意。

同时,疫情的影响也不打算放过这个巨头。

由于疫情造成客流减少,运输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宜家去年宣布将在全球市场平均提价9%,低价神话被打破。

可你要说宜家不行了?

人家全球第一的宝座依然坐得稳稳当当,依然打遍世界无敌手。

宜家的模式,看似至善至美,又处处都是漏洞;

看似满身弱点,可又偏偏无人能敌;

全世界都是对手,但全世界都找不出一个对手。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宜家?

或许是二战后欧洲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城市人口;

或许是经典的模块化家具和扁平化包装,成为了关键时刻的救命绳;

或许是牢牢抓住了年轻人市场,让它永远不会被抛弃;

又或许极致的性价比,一直都是世界的需求?

宜家何以成功,我们不得而知,在其商业模式中有太多的随机性,也有太多的必然性。

与其说是真的没有对手,不如说是对手不愿意放弃利润率走宜家这个模式。

但,世界一直是如此复杂而多样。

很多的必然,都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

你以为是奋斗和努力。

可能只是,命运的随机。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沙发挤满人餐厅排长队,宜家贵阳店撑不过三年,当地人:仿佛失去了灵魂.时代财经.周嘉宝.

【2】.宜家的全球采购.斯琴.

【3】.“疯狂”的集装箱:国内港口“求箱若渴”,外贸企业“一箱难求”.央视财经.

【4】.宜家关店大瘦身.财经天下周刊.

【5】.这家家具公司卖吃的一年卖了18亿!现在它终于考虑进军餐饮业.21世纪经济报道.

【6】.年轻人为什么喜欢逛宜家?.南都周刊.

【7】.在华三十年,宜家走上转型之路.家页观察.

【8】.为什么宜家、Costco亏本几十年也要坚持低价.金台资讯.

【9】.英媒:供应链陷入混乱,宜家宣布涨价,部分家具价格上调50%.环球时报.

【10】.76岁宜家,花100亿“装修”中国市场.电商在线.

【11】.宜家官网

【12】.宜家缔造家具供应链王国.物流.

【13】.宜家公司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外企业家.余硕秋.

【14】.宜家:设计精益供应链.物流时代.何方.

【15】.宜家家居的价值链与供应链浅析.商情.徐远晗.

【16】.宜家与传统家居连锁卖场的商业模式分析.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覃熙焙.

【17】.宜家:这把便宜的椅子更适合堆衣服.销售与市场(管理版).李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