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控危机:居家办公时代,管理的边界正在成为问题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4187439849024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监控危机:居家办公时代,管理的边界正在成为问题-36氪

监控危机:居家办公时代,管理的边界正在成为问题

极客公园·2022-05-15 04:22
企业担心员工「摸鱼」,员工吐槽被监控,焦虑的双方该如何设定边界和共识?

疫情下的经济环境里,企业员工有人担心企业扛不住、自己会失业,但即便在还可以居家办公的日子里,员工们一些新的烦恼也浮上水面。

有网友在脉脉上爆料,尚德机构要求居家员工连夜安装监控软件,每 5 分钟抓拍一次人脸,一天抓拍截屏少于 89 次即算旷工,不仅员工要被扣除全部绩效,领导和 HR 也会跟着被扣钱。

随着居家办公成为新日常,公司利用技术手段远程监控员工的事件被曝出,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工作场景从办公室搬到家中,「监工」的电子眼也随之伸向人们相对私密的空间。

企业担心员工「摸鱼」,员工吐槽活在监控之下,双方各有各的不安全感,但这也在带来更多的冲突和争议。

「连上厕所都不敢去」

据网友爆料,尚德早在疫情之初就开始了类似的监控操作,公司连夜要求居家员工安装远程监控软件。而且,这套监控软件仅支持 Windows 系统,使用 Mac 电脑办公的员工需要安装虚拟机来配合监控。

每 5 分钟抓拍一次,这个频率让员工吐槽「不敢去厕所」,质疑公司「没有人性」。

v2_a369d3fbb3ca4251bd4461ffa0241056_img_000

网友爆料,尚德机构抓拍监控居家员工的工作状态。| 来源:脉脉截图

据和讯网报道,尚德已对此事做出回应:「公司是在员工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员工自行安装软件进行办公。在工作时间内,软件会抽查员工的工作状态,对员工就餐休息等个人时间不做抽查。」

尚德表示,该措施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公司正在内部收集建议,希望寻求公司效率和员工体验更好的平衡点。

另外,尚德在回应《证券日报》时称,网络爆料存在失实和夸张描述,事实上公司采取了适度宽松的原则,在确保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予员工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存在少于 89 次抓拍算旷工这种情况。

针对该事件引发的公共讨论,极客公园咨询了北京市律协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闻律师事务所的原俊律师。

「居家办公是工作场所的变化,员工在上班时间应当提供劳动的性质不变,企业也应当发放劳动报酬,法律并未禁止公司对居家办公员工进行管理。」原俊律师说「对员工居家办公时间的工作状态,公司有权进行管理。」

但管理不能越界。对于公司超过管理界限的要求,员工可以拒绝,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如果公司扣除员工劳动报酬或者对员工进行处罚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提起仲裁、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如何认定公司的管理界限?

尚德事件中,舆论最关注的是据传公司每隔 5 分钟就抓拍一次员工人脸,一天少于 89 次即算作旷工的管理措施,虽然之后尚德否认了这个规则的存在。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联席合伙人赵春艳告诉极客公园,理论上居家员工适用什么样的工时制度、是否需要安装监控软件、每天抓拍少于 89 次是否算作旷工,这些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应当经过合法程序,即通过召开员工大会讨论,与工会协商,而不应该是简单的通知。「这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如果居家办公的工时制度经过了员工同意,且经过了合法的公示程序,那么双方在达成合意的情况下进行抓拍,不构成侵犯隐私权。

该事件经网络发酵后,有尚德员工称,公司仍实行每 5 分钟一次的抓拍制度,只不过对出镜率的要求下调到了 60%。

技术的底线与管理的边界

员工眼中的「居家办公」和企业眼中的「居家办公」,各有各的焦虑点。

按照员工爆料指出的要求居家员工每 5 分钟被抓拍一次,一天需要抓拍 89 次及以上视为合格,那么算下来,要求员工坐在电脑前的总时长约 7.5 个小时。按每天 8 小时工作制标准来看,员工总共有 7 次「错过」抓拍的机会,可以离开电脑前的时长共计 35 分钟。

作为管理者,担忧员工在家办公的工作状态和产出效果是在情理之中,而疫情冲击下的业务挑战也真实存在。但想要用这种技术手段建立远程管理的抓手,是否真的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在电脑面前是否就意味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其实存在着巨大疑问。

漫长的疫情,的确加速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但当管理的触角以简单粗暴的「监工」形态出现,背后必然引发一场企业管理与员工情绪之间的冲突。

看起来,企业似乎是在希望需要到办公室坐班的岗位,当居家办公时确保员工有「坐在办公桌」边一样的工作状态,但拍摄涉及员工家庭环境的照片涉及员工个人隐私的空间,必定引发质疑,且简单粗暴地建立了甚至比在办公室更加有压力的工作环境,这并不能带来企业希望的效率。

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边界,在法律上有相关的明确规定。极客公园向律师了解到,居家办公期间,企业进行远程管理时应当告知员工管理的方式和范围,但管理动作本身如果不涉及员工个人信息和行为的话,无须经员工同意。

举例来说,如果员工的电脑是公司配备,且明确规定仅用于办公用途,那么公司即便抓取员工电脑屏幕的行为也并无不妥;如果是员工的自有电脑且存有员工个人信息,公司强制抓取员工电脑屏幕的行为就超越了管理所必需的范围,涉嫌违反《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定期启动摄像头抓取居家办公照片的行为,与以上案例类比显然存在明显问题。企业可以对与员工工作直接相关的范围进行管理,但对于员工的私密内容,则不应进行搜集;如果已经搜集的,不应予以保存及用作他途;对于无法与工作内容切割的,应进行脱敏处理。而这些「监控软件」是否符合类似的合规要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v2_69f3509f1ba746c58c69517f717a065d_img_000

尚德机构总部。| 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引入数字化手段管理员工,但企业为提升效率引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往往标准并不统一,相关机制有时也不甚透明,由此引出不少「愚蠢的形式主义」和不少激烈争议。

数字化带来的管理边界问题近年来一直在演进。今年 2 月,某互联网公司传出裁员传闻,连带也让公众知道了一款号称可以了解员工离职倾向的第三方服务系统。

企业购买相关的系统服务后,员工在公司使用办公电脑浏览招聘网站、在线投递简历,系统都会记录访问时长和次数,经过统计对比,可以推测员工的离职倾向。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和部门主管得到了「信息加强」,更有利于防止岗位人员的突然变化。

这款系统背后的研发公司深信服宣称,很多大公司都在使用他们的产品,只不过是服务类型有所不同。由于深信服没有公开透露获取这些信息的机制,这其中是否涉及侵犯员工个人数据边界的问题,还没有答案。但这个系统的存在确实很容易带来很多科幻电影中提出的问题——「一个人的想法,是否会带来确认的结果」,一个员工在搜寻新的工作,是否就意味着这个人应该被换掉等实际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而 2021 年曾经出现过有公司用上了「智能坐垫」,可以收集员工的心跳、呼吸、坐姿,判断员工的工作状态的新闻。虽然该公司澄清这是公司内部的产品测试,并不是公司的管理制度,但在今天摄像头和 AI 已经完全可以形成类似判断能力的技术时代,这个技术赋能的管理边界问题,是需要被认真思考的。

技术拓展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方式,也使得科技进步背后的伦理困境浮出水面。

疫情下,技术进步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催生出一系列办公方式的变革,居家办公未必在一些工作上不能成为更有效率的常态。

但居家办公的效率高度依赖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这时候需要引入更加合理精准的绩效管理制度,搭配以更加先进且合理的技术督促手段,才能带来员工之间的公平,也让公司的生存、发展和员工在一条线上。

而在企业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无边界运用,是一种形式主义和短视行为。在中国的千行百业里,在不同的工作性质上,虽然不能都用「文化和价值观」来包治百病,也不可能都用一种管理制度和工具解决问题,但对于技术和管理边界的探讨,需要有基本的规则和统一底线。而突破底线的技术产品,其实是在伤害企业和每一个员工。

数字时代里、疫情冲击下,这几年对于中国企业管理的影响必定异常深远。而这时候,技术、管理者、员工,迫切需要可以共同奔赴的方向与共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雪小顽,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