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出你心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Q4ODg4OA%3D%3D&%3Bmid=2247487425&%3Bidx=1&%3Bsn=1815543ee71bcc8800f7cfec32ea5fc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写出你心

Original 孟岩 孟岩 2021-12-19 12:15
收录于话题 #孟岩投资实证(2021年) 49个
640?wx_fmt=jpeg
题图:敬苍山  | 摄影:丸籽 T002R90x90M000000UWMvp2AIZ8a.jpg

写作好像是一件挺难的事儿。比如为了写作,作家买了从美国到日本的往返机票,把自己关在商务舱里写稿。等到飞机最终飞回美国的时候,一部大作产生了;

再比如因为实在写不出来,作家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牢房。几周后,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饱受这样的困扰。

1000 字的文章也许需要憋一天,再三约定好的交稿日一再错过,想开始写东西却总是找到各种理由推脱。

为什么会这样?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抛开写作,聊聊我录播客的故事。

640?wx_fmt=png

(录制前)

640?wx_fmt=png

(录制后)

上面这两张图是我的伙伴小主用网上的表情包加上我的常用语拼接而成,可以说精确地描述了我录播客前后的心理状态。

每次当大家催更我录播客的时候,我其实都挺抵触的,也会找各种理由来推脱。但当我走出录音间的那个瞬间,我通常会非常开心。

内心的抵触来自于恐惧。

之前播客的反响都挺好的,会不会出一期烂作品?

我和他好久没见了,今天也没怎么准备,会不会冷场?

他不太爱说话,我能调动好气氛吗?

我不确定是不是和长时间的冥想锻炼有关,当我一进入到录音间,和嘉宾面对面地坐下来,这些脑海中的嗡嗡声就不见了。

我的嘉宾之前都没怎么录过播客,所以通常他们会问我一个问题:

孟岩,你准备聊些什么,提纲给我看看?

我通常的回答是:

我没有提纲,但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只需要相信我,我们一起珍惜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起聊聊天,最后就会是一期很棒的播客。

我真的没有提纲。

我指的是具体的、包含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提纲。

但是我会做很多提前的准备,比如回忆一下我对他的理解,看看他最近写的东西,高浓度地把自己泡在与嘉宾有关的信息里。

但一旦进入到录音间里,我会跟随我的直觉和好奇心。

我相信如果我是真的好奇,真的对他感兴趣,真的希望从他身上找到些什么,那些好问题会自己冒出来。

如果我脑海中总想着下一个问题要问什么,我就会丢失他回答问题的当下,那些灵感的火花也就没有了。

另外,我也一直在告诉自己的是:我不重要。

不要去想自己是不是提出了好问题;

不要去想自己的对话是不是显得高级;

不要去想这期播客的反响会不会热烈;

这些完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克服恐惧,纵身一跃,把自己扔到一场好的聊天中去,享受它。

如果我真的做到了,最终就会是一期不错的节目。

写出我心》的作者娜塔丽·戈德堡认为,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三个声音在我们的脑海中搏斗。

第一个声音是「评论者」。

它的典型表达是:「这篇文章写得好吗?」,「这个开头引人入胜吗?」……

第二个声音是「编辑」。

它常说的话是:「这里不太通顺,要不要改一下?」,「回到前面那段去重新顺一下?」……

第三个声音是「创作者」。

这才是真正连接内心深处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向其他人表达的那个声音。它本该是连贯的、发自内心的、喷薄而出的,但由于前两个声音的存在,整个写作过程支离破碎。

当我走进录音间的那一个瞬间,「评论者」和「编辑」都被我关掉了。

我有能力让自己专注、好奇地参与到一场聊天里去,「创作者」在这里自由飞翔,内容自然流淌。

写作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开始写之前,「评论者」就会滔滔不绝:今天写点儿什么?这个主题别人会感兴趣吗?

事实上,为了拖延坐下来动笔,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做家务、跑步,甚至,剪指甲。

更重要的是,写作是自己和自己的游戏,这里并没有录音间的那道门。

在写的过程中,我依然需要不断和「评论者」和「编辑」相处。

有时从头回看写过的文字,有时去搜索引擎查一下信息,这些都是对「创作者」的打断,都会破坏掉本该流畅的创作过程。

当我走神,或是玩儿会儿手机再回来,不但时间过去了很久,和「创作者」的连接也丢掉了。

这些负反馈不断累积,整个过程太让人焦虑和气馁。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也有些时候,写作并不是这样。

比如当你给同事发一段信息或一封邮件,

比如当你发一条简短的微博或是在转发时加几句自己的话,

再比如当你特别想表达时一气呵成写出的那些文章。

这些背后的共同点是,「创作者」主导了创作过程,没有「评论者」和「编辑」什么事儿。

在电影《心灵访客》中,黑人男孩詹姆·华莱士向普利策奖得主、知名作家威廉·佛瑞斯特学习如何写作。

佛瑞斯特的回答很简单:

写作的过程不用想,只管敲击键盘。

第一遍用心,第二遍用脑。

You write your first draft with your heart, you rewrite with your head.

他还说,真正美好的东西,无论是文字,还是送女士的礼物,都是在预期之外的时间的一件预期之外的礼物。

The key to a woman's heart is an unexpected gift at an unexpected time.

「编辑」和「评论者」是无论如何都创造不出这种体验的。

《肖申克的救赎》、《绿里》的作者斯蒂芬·金在他的自传《写作这回事》中说:

「关门写稿时,也就是在把脑子里的东西直接下载到纸上的这个阶段,我能写多快就写多快,速度以自己能忍受、不难过为限。写小说是件孤独而艰难的工作,就像做浴缸穿过大西洋。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多时候会产生自我怀疑。我发现,我如果写得快些,将脑海里的故事原样倒在纸上,只有在核对人物名字的时候才回头看前面,就可以保持住起初的热情,超越那种随时可能袭上心头的自我怀疑之感。」

写到这里,我想答案已经很简单了。

我的建议如下:

1)区分两个身份。创作者在有表达欲的时候写,然后收起来。需要的时候,编辑上线再来修改成文;

2)当你写的时候,不停地写。不要回头看,也不要担心有错字、标点错误什么的;

3)不要思考;

4)放松。

创作者的角色是在为自己创作,是在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倒出来。

编辑的作用是修改文字和成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

创作者用心,编辑用脑。

当然,你还需要一个截稿日。

《黑镜》的编剧查理·布洛克说,不要谈什么天分、运气,你需要的是一个截稿日,以及一个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头的人,然后你就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倒。

每周日是我的截稿日,我遵循这些方法,不停地写。

偶尔,我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倒。

最后,我还要说一件更重要的事。

斯蒂芬·金说:

「我们现在就把一件事说清楚吧,好不好?世上没有点子仓库,没有故事中心,也没有畅销书埋藏岛;好故事点子真的来自乌有乡,凭空朝你飞过来:两个之前毫不相关的主意碰到一起,青天白日里就产生出新东西。你的工作并不是找到这些主意,而是在它们出现时,能够认出它们来。」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这也和我自己对写作、录播客,以及所有创作的理解一致。

看足够多、足够杂的好东西,然后放轻松,专注而松弛,好的创意会自己冒出来,你会认得。

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说:

创作者只是灵感的载体,是作品诞生的工具。

你需要变得足够丰盈,

然后放手,

让那些灵感穿过你。

实盘投资周报第 218 期,最新的资产是 7,777,291.76,资金加权收益率为 57.29%,本周增长 -0.9%

640?wx_fmt=png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