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武术是如何逐渐丧失实战的——中国武术历史全面科普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pxjGovwApGR5uJaQuUFytQ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中国武术是如何逐渐丧失实战的——中国武术历史全面科普

Original 功夫史 功夫史 2018-04-01 10:53

以下仅代表一家之言,也许有些只是妄测,欢迎指正,欢迎批驳。希望引出真知灼见。但仇视和神话中国武术的喷子就请绕行,本文不是给你们写的。

提到中国武术,很多人认为不能打,这是一个现在普遍公众的一个看法。但还有一种文化上的看法:中国武术有太多陋习,骗子横行,装神弄鬼。这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事实。民国时代武术家唐豪就非常痛心的谴责说:“(武术界)出主入奴,欺骗弟子,互相标榜,非子不传,非徒不真……”

那么,为什么中国武术界有这么多的陋习呢?中国武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的丧失实战的呢?

个人的看法,中国武术的历史,明末清初是一大重大转折点,中国武术无疑分为军队和民间两大系,也就是戚继光说的战场和游场,前者是军人用的,后者是镖师,武师,江湖人用的。虽然军队武术还是在军队中得到保存(最典型的是中国跤),但因为明亡和后来的各种反清运动,大量原来的军营武术进入民间。这深刻改变了中国民间武术的原有面貌。从地上转入地下,是中国武术的气质从光明变得晦暗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自宋代以后,基本上民间是禁武的。这个禁武主要是禁战场兵器,比如骑射,弩,大枪,长杆兵器,刀盾术。

640?wx_fmt=jpeg

水浒里的朴刀,就是杆棒加单刀,用的时候组合在一起,这是对朝廷禁止战场兵器的一种曲线救国的做法。因为棍棒和单刀都是合法的,但长杆大刀是不合法的。

清朝入关之后,因为是外族中主中原,禁武就更加严重,但总得来说也是禁兵器不禁拳,因为练拳对朝廷是没有威胁的——拳脚再强不会兵器,上了战场也只有被屠杀的份。

了解这件事,对清朝以后中国武术的形成的理解,是关键性的。

在清朝禁武的管制下,中国武术一直有武术在南不在北之说,指北派多为戏班表演,而南派往往是真功夫。

清朝南派为什么认为更有真功夫?因为反清基地基本在南方。

明末郑成功反攻大陆失败后,有数万部属没能退往台湾。成为留在大陆的地下反清力量,也就是洪门。

这些人在清政府的监视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练兵。

怎样练兵?几百人天天拿着大枪练习?就算没有禁武令,也早被端了。于是,在洪门和其它地下组织领导人,也就是潜伏的汉人军官的研发下,就有了中国武术中的重要概念:脱枪为拳。(化兵器为拳脚)

包括徐皓峰在内的很多人都讲过,中国武术里的一拳,其实是一枪。(很典型的像形意拳的崩拳,八极拳的撑锤)

640?wx_fmt=jpeg

这种出拳方式在现代搏击看来很古怪,其实手里是有一把长枪的

练的是拳,其实是枪。目的是什么?一旦郑成功再反攻大陆,这些地下反抗组织,每人发一把长枪,立刻就能上战场,就是兵。因为他们通过练拳,已经把大枪学会了。

640?wx_fmt=jpeg

《投名状》——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拿起枪就是兵

那么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武术有这么多的让人奇怪的文化或者陋习?

因为清代一朝,中国武术的练习基本上是以地下反政府社团形式存在的。这必然决定了他的神秘性和地下组织性。

640?wx_fmt=jpeg

功夫史的武术顾问宁奕老师说过,清朝的师徒其实是组织的上下级,还要想各种办法掩人耳目,不乌烟障气才怪。收徒,其实是发展反政府成员,所以要有保人,要考察,要先不教真东西……最后的最后,才能学大枪。

640?wx_fmt=jpeg

师父有个反清任务给你,你练了就九死一生,不练就十死无生

很多人说过,中国武术,一搭上手就无敌了,但在擂台上根本搭不上手。而在中国南方清代和民国的武术较技中,往往是以搭手开始的。

640?wx_fmt=jpeg

那为什么要这么练?难道是中国人笨吗?当然,在江湖中,因为战斗往往很突然,搭手的情况要多一些(比如战斗的前奏是推搡,揪衣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

搭手是模拟一种兵器相交的状态。推手是练习兵器相交之后的用力方式。

想象一下,你是万千军队中的一员,手持长枪(步兵最主要武器),与敌军面对面冲锋,你没有前后左右回旋的余地,不能走位风骚,灵波微步,这时你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是什么?当然就是双方兵器(长枪)的相交,而双方的生死,就取决于兵器相交的一刻。

640?wx_fmt=jpeg

所以中国武术里的枪法练什么?——非常简单,拦扎拿。就是兵器相交一刻的技术。如何让对方的枪偏离轨道而自己的枪刺向对方的身体。

这时你可以明白一点,中国武术中的很多部分,是一种武器的练兵方法。但在长期的传授过程中,很多后人已经不知道它一开始的目的。它之所以很多技术上擂台不是很合适,是因为它研发的目的就不是针对擂台的。中国武术的问题是:当武术应用的环境已经改变,自身却没有跟着改变(改革)。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中国武术都是兵器练法,但中国人非常重视兵器和徒手打法的统一,这使得中国武术的很多部分,并不是最适合擂台,但现在很多人却不知道,既分不清,也不愿意改革。

内家拳

内家拳这个名称的出现,始于大学者黄宗曦,黄宗曦在给自己的儿子的老师,明末军人,反清失败后成为武当派拳师的王征南写墓志铭中写道: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

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当时,少林在人们心目中仍是武术圣地,但黄宗曦所强调的武术的分别,重点是“以静制动”,也就是“后发制人”。

很多现代人会嘲笑后发制人的概念,那么为什么要后发制人?

还是因为这不是拳,是兵器。王征南不是武师,是军人。

如果你看过剑道或其它兵器的比赛,就会知道,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互中。互中在比赛中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在战场上却不同。战场上,你击中对方的同时,哪怕是致命一击,对方仍有可能反击让你同时中刀中枪。但在战场上,互中,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因为命只有一条。

怎么样最大可能的避免互中?那就是——后发制人。所以后发制人不是拳的概念,而是武器的概念。

电影《七武士》中,有着非常经典的后发制人的展现。日本人没有内家拳的概念,但大家都在战场上搏命,悟到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

640?wx_fmt=gif

久藏引诱对手先动,对手不动,他就把剑放在身后,引诱对手出手(也可以通过佯攻引诱对手)

对手把剑猛劈过来的同时,他交叉换步躲开这一剑,同时在躲闪的同时完成对对手的斩杀。这样对手不管生死,都不可能施以反击,就算反击,也有足够的距离可以躲开。

中国古人认为拳脚不重要,兵器才是王道(那个时代没有商业擂台赛,武人最大的出路是从军为将)

陈式太极拳的创造人陈王庭,同样是退役军人。他在陈家沟教村民练拳,其实是练兵。因为那时土匪横行,村子必须有武装(见《七剑》的武庄)。

640?wx_fmt=jpeg

武庄七人战斗小分队

太极拳,至少是陈式太极拳,最早一定是练兵器用的。这点和戚继光《纪效新书》的记载相符。而陈式太极拳与戚继光拳经中的炮锤也基本吻合。所以他们实际上都是明朝军营武技的传承。

功夫史的武术顾问宁奕说:太极是一种核心概念,而不同的流派是因为练习者有不同的拳术基础,比如你是军体拳出身的就是陈氏太极——和我们的解释也是相同的。

内力,丹田,八卦

我们在批评古人装神弄鬼,把抗击打称为铁布衫之类的时候,不要忘记,古人和我们的文化环境不同。今天很多的概念,词汇是在科学革命之后才有的,古人很多时候必然有自己的表述方式。

640?wx_fmt=jpeg

其实每个好的搏击选手都会内力,只是不叫这个名字

内力,是指“整体力”,用现代的话讲,就是用“身体结构发出来的力”,而不是肌肉的力。曾在世界全甲格斗大赛个人赛打入八强的康路大神,在功夫史节目中说过,和对方打全甲时,肌肉强大的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会用整体力的选手挥动的兵器,他们能打出透劲。

640?wx_fmt=jpeg

丹田,是指重心,也是指核心。这点薛颠明确说过:丹田者,今人所谓之重心也。(不要问古人为什么不说重心,这词那时候没有)。另外也有核心的意思,发于丹田,也就是今天说的核心力量。

640?wx_fmt=jpeg

泰森的“丹田”

八卦位。是古代表达方位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表盘。比如说走“震”位,翻译过来就是,迈步九点钟方向。

(想象一下,用八卦位的语境来表述今天的拳击步法,比如前手接后手,右脚迈巽位,左脚迈艮位,仔细想一下,这就是一个经典的,拳击中组合拳后移动到对方前手外侧的描述)

640?wx_fmt=jpeg

有人会说,你看,净是装神弄鬼,你不会说整体力,核心力量,几点钟方向?问题是,这是现代的名词,古代并没有。

咏春拳

个人认为在一开始并没有咏春拳,其实应该叫咏春刀,拳是一种辅助练习方法和掩人耳目。

徐皓峰说,咏春拳是反清复明的刺客拳,个人比较认同。

640?wx_fmt=jpeg

中国武术对东亚和南亚影响很大,空手道,班卡西拉,菲律宾武术,都保留了中国武术的影子,甚至有很多是未被阉割版的中国武术。

640?wx_fmt=jpeg

上过几次菲律宾武术的课,菲律宾武术和中国武术的体系很像,都是“套路-对练-实战”三个阶段,但是中国武术的练习者估计相当大比例根本没实战过,但菲律宾武术往往第一堂课,就同时进行了这三个阶段。笔者在练习其中的一些套路时,发现和咏春拳动作几乎完全一样,到了对练阶段才知道,双方手里是拿练习匕首练的,咏春拳常被人诟病的是对对方手臂的格挡控制,这在擂台格斗中很危险,比拳击复杂但又未必比拳击管用

640?wx_fmt=jpeg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要发明这种武术?当你和对方手里拿上匕首时,你就明白了。对对方持械手臂的格挡控制训练,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你的生存率。

当然,咏春和其它武术一样,也都有徒手格斗的能力,因为毕竟经过几百年的实践,也在向拳脚格斗方面发展,但如果要在擂台上应用,还是要经过改良的。

中国武术如何适应现代

这是一个在中国功夫史中经常提到的话题。中国武术为什么在近代没落,当然业余化是最大的原因,(见这个《中国功夫史》关于中国古武术问题的回答,在知乎拿到了340个赞),但还有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时代没有擂台,所有武术都是为战场和江湖设计的,如果要转型到擂台,就要重新思考和改良。

比如传统武术中国跤和自由跤比,谁厉害?要真是擂台单挑的话,自由跤无疑更强,毕竟有地面技术,但在战场上,无疑中国跤要适合的多。到了现代,如果是街斗,或者军队使用,显然中国跤也要适合太多,因为战场上倒地即死,街斗中只要不是单挑,倒地基本会挨揍。

所以,中国武术如果不经过改革,即使是同样的训练量,也肯定无法在擂台上战胜现代搏击,因为它压根儿不是擂台或者拳脚单挑技术。

当然,古泰拳转型,成了现代泰拳。古柔术转型,成了现代柔术。但这些都不是中国武术要走的路。中国武术的榜样,笔者认为是空手道,这个中国武术以前的学生,来自于南拳的拳法。

日本松涛流空手道家町田龙太,在UFC过关斩将夺得冠军,他致力于传统空手道向擂台发展时,就摒弃了不适合擂台的技法,而发掘空手道中的击打技术。

640?wx_fmt=gif

町田龙太KO老兰迪的鹤式前踢。

640?wx_fmt=gif

町田龙太的招牌动作,与搏击打法很不同,却和咏春的日字冲拳几乎一模一样。

但是空手道并没有完全擂台化,他的各个流派同时保留了空手道的文化,型(套路)等等。

中国武术是同样的,不想向擂台发展的可以更重注武道文化,但必须有一部分中国武术人,去研究如何向擂台转型,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尊敬。

所以,目前恰恰是传武走向擂台化的最好机会。能够把传武技术用于擂台并成功的人,必然是下一代的搏击明星。

中国武术是否适合擂台?是的。而且其中的很多技术必然成为其特色和优势。

很多UFC大明星去学习包括中国武术在内的很多搏击外的武术,一半是因为有用,一半可能也是为了增加自己比赛的观赏性,因为他们非常了解,风格和观赏性是自己能否成为大明星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国内的选手普遍不懂。

640?wx_fmt=gif

蜘蛛秀咏春

八极拳出身,后来也学现代搏击,现为成家班成员的尹纯雄,在做演员的同时曾拿到香港散打冠军。如果不是影视公司的限制,甚至应该有更高的成绩。

640?wx_fmt=jpeg

笔者近来和他聊过,他明确表示,八极拳的训练,特别是发力对他帮助极大,八极拳的基础甚至让他作为演员业余训练时间短很多,也能和专业的选手对抗。

640?wx_fmt=gif

仇宝龙老师的八极拳特色之一,前手拳可以打出很强的爆发力,网上也有爱好者评论说:这是能打出KO的前手拳。

640?wx_fmt=gif

作为迎击使用的八极膀胯

640?wx_fmt=gif

传统武术中的勾挂,向上挑起的持续力,使对手失去平衡,介于摔和踢之间。这些一旦在擂台上运用,都有很强的观赏性。

640?wx_fmt=gif

在国术会中,陈浩哲甚至实现了很多人认为绝不可能的站立擒拿,虽然是业余比赛,但却展示了在擂台上展示各多技巧的可能性。

640?wx_fmt=gif

姚红刚的中国跤单式练习,看着像花招,但每一个动作都能用于实战,实于擂台。

640?wx_fmt=gif

之前在功夫史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个读者说,姚红刚是一代宗师。原因是姚把传统武术中国跤带上MMA擂台,经过改良,使其能够在世界第一流的赛场上展示出来,这不就是现代中国武术的一代宗师吗?一百年后回头看,姚红刚对中国武术的贡献,可能比霍元甲之类的还要大。

640?wx_fmt=gif

姚红刚示范不能用于MMA的中国跤技术

比起姚红刚这样的践行者,那些一分钱拿不到也要黑中国武术的自干五,与之相比真是用阴暗都无法形容了。

作为中国人,怎样看待中国武术

近来,熊呈呈在以独臂击败咏春拳师之后,又以镜头前的武德再次战胜了对手,征服了观众。

640?wx_fmt=jpeg

熊呈呈练过七年咏春,他对王志安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咏春和拳击结合。

当无数看客因为他打败了咏春而亢奋不已时,面对咏春拳师失败后的辩解,熊呈呈说:我为中国武术感到痛心。我练过咏春,就像左手在打右手。

熊呈呈展现了一个中国武者的精神。他让小编想到:中国武术目前的低迷状态,为之感到失望,不满,甚至谩骂都是正常的,就像骂国足一样。但是,为了中国武术的失败和低迷而感到无比兴奋,甚至编出种种谎言黑中国武术,这不是心理扭曲是什么呢?难道你是精日吗?你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否则为什么会对中国武术的失败感到兴奋?

这些心理阴暗者编出种种故事,比如金庸写武侠是因为中国武术输给泰拳后需要遮丑,他们最喜欢说的故事,是俞大猷如何挑了少林寺,把僧人们痛打一通。

首先,俞大猷的记述里哪个字写了和少林僧比武?他只是作为朝廷大将和棍术大师,在看了少林的演武之后,让少林出一些人跟他征战,学了更好的战场棍术。

更重要的是,难道俞大猷用西方拳击和MMA挑了少林寺?俞大猷不是著名的中国武术家?俞大猷的《剑经》不是中国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那不就是更职业的军营武技,折服了经战阵较少的另一支军营武技吗?(少林寺历朝历代其实就是一个小军阀武装)当然,也许这些文化流氓是知道的,但为了能火,他们在不乎。

640?wx_fmt=jpeg

俞大猷的《剑经》,写的却是棍

微信上有个非常喜欢找大人物碰瓷儿的公众号小V和业余泰拳手,为了吸粉最喜欢散布这个谣言,笔者赌一个鸡腿,如果让他出来和传统武术的实战派,比如仇宝龙老师打一场,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

最后我们想说。

在中国武术的衰落期,中国武术应该有知耻近乎勇的心态,而不是什么继承了先辈绝学的大师,如果真的有大师,也是像姚红刚老师这样,把中国武术进行现代改革并放到现代标准下去成功的大师。

擂台虽然只是武术的一部分,但却绝对是武术绝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相信经过这几年务实的中国武术人努力,年轻一代中国武术人的成长,中国传统武术必然能完成自身的改革和提高,走上擂台,像空手道一样向世人证明自己。中国武术也必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得到复兴,让中国人为之骄傲。

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请关注,支持我们。我们一起来见证历史。

后台回复“参见总舵主”,加入各地分群。另诚征全国各市分群群主,要求是功夫史的忠实观众,爱武术,组织能力强,思维开放。欢迎自荐,加微信56625198。

640?wx_fmt=png

640?wx_fmt=jpe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