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代开在荒郊野外的驿站是什么来头?不会很危险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567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古代开在荒郊野外的驿站是什么来头?不会很危险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作者:番茄汁,编辑:詹茜卉,校对:李栋,题图来自:《龙门飞甲》

徐克电影《龙门飞甲》中有这一幕:先期抵达龙门客栈的东厂番子,判断其督主雨化田已抵达五十里外的驿站。

85

来源/电影《龙门飞甲》截图

这个细节透露,龙门客栈离驿站不远。

作为一家老牌黑店,龙门客栈自有其生存之道,故而能屹立塞外多年不倒。那么,对同样地处荒凉戈壁的驿站来说,该如何在险恶复杂的江湖中保证自身安全呢?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一、朝廷的“情报站”

驿站,汉代以前称作传或传舍,汉、唐、宋称为驿,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电影中,雨化田作为朝廷官员,外出时入住当地驿站,这个设定很合理。

驿站的职能,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属于官办、官管、官营。驿站的数量多寡、分布范围,取决于帝国的疆域。尽管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驿站的雏形,但直到秦实现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才开始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如北边由关中直达九原塞外,至内蒙古河套附近;东边由函谷关向东直到今天的山东临淄;南边由武关经南阳直抵江陵。另外还有从咸阳直达包头的“直道”和通向南部、西南的“新道”和“五尺道”。其中的“直道”,由名将蒙恬修建,是一条战略要道,始皇帝的考虑是可以由此直击匈奴。

随着大规模路网的建成,附设于道路两边的驿站大规模出现,从功能上讲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高速服务区。秦时,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已经从过去一个人跑到底变成一站一站接力传送的方式,每30里设一传,10里设一亭,亭设有住宿和馆舍,主要负责信使的传马给养、行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等。刘邦就当过亭长,虽然官不大,但见识的来来往往各色官员多,对他起事后建立大汉王朝的帮助是很大的。

到唐朝时,驿站发展到空前繁荣的阶段,按《唐六典》说法,30里一驿,天下凡1639所,260所水驿,1297所陆驿,86所水陆相兼。当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呈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第一条经甘肃到西域的安西都护府,第二条经四川到今川藏地区,第三条经鄂赣到岭南,第四条经江浙到福建泉州,第五条经山西到北方单于都护府,其他两条分别至山东、东北和云贵地区。且不说其他支线,单论这七条干线上,已是“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更别说,还有七条分别通往朝鲜、日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驿道。

85

南方的古驿站遗址。来源/网络

就规模而言,自唐以后再无出其右者。唐代驿站虽然在职能上添加了官员接送、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问和押送犯人等各种兼管事务,但公文书信和军事情报的传递仍是主要职能。唐律规定:军务紧急、诸州急速大事以及国事活动时各州奉表祝贺等13条事务,方可动用邮驿服务。

之后的历代王朝,虽然在驿站功能上有微调,但军情速递始终摆在第一位。宋代在驿站之外,还专门创建了类似于今天“当日达”快递的急脚递机构,专门负责军事专用。据传,身处前线的岳飞在一天内收到皇帝的十二道金牌,就是通过这个机构送达的。

二、王朝的“兴衰表”

驿站的建设以及保障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王朝的兴衰。

以唐为例,重要程度不同等级也不同。最大的驿站称为都亭驿,设在长安城内,每驿配驿夫25人,马75匹。其余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配驿夫20人,马60匹;第六等则只有2-3人,马8匹;水驿分为三等,最多12人,少的为6人。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重要或者离长安距离近的驿站,规模和建筑质量,都要好于其他地方的驿站。大一点的驿站已相当于高级宾馆,连大厅都分“上厅”“下厅”“正厅”“别厅”“东厅”“西厅”等。《唐国史补》记载:江南一个驿吏,主动请新到任的刺史参观一处驿馆,他先带刺史去参观酒库,看到那里备有各色美酒,又带刺史到茶库,则各地名茶应有尽有,最后又到酱菜库,则腌制好的各种蔬菜,香味扑鼻。看完后,这位刺史赞口不绝,十分满意。唐代驿站中最有名的是陕西境内的褒城驿。这座驿站,厅堂庭廊极其宏丽,厅外有池沼,可以泛舟,也可垂钓,闲来还可凭栏赏月,景色迷人,差不多就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园林了。

85

陕西榆林驿城遗址,只能看到一些土堆了。来源/网络

驿站能建成这样,费用自然是政府埋单。但日常运营,则不光靠政府拨款。

唐政府每年拨付驿站经费约150万贯,每个驿站平均每年经费约1100贯。这样的拨款,与驿站所承担的职责对比远远不够。除此外,还有两笔收入,一是地租,唐朝上等的驿,拥有田地2400亩,即使是下等驿也有720亩,这些驿田,可以租给当地农民种植,租金可用作驿站的日常开支;二是高利贷利息收入,朝廷给各道州县拨一笔专款用于放贷,放贷利息也用于本县境内驿站的经费开支。

问题是,太平年间,驿站或可通过上述途径来保持正常运营,一旦碰上战乱,朝廷拨款无法保证,百姓流离失所,驿站自然也不能幸免。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上下坡路,驿站也日渐残破。前面提到的园林一样的褒城驿,“视其沼泽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不光池塘浑浊不堪,旁边的小船破烂了,庭中一片荒草,客厅残破不堪,与晚唐衰败的颓势形成映照。

85

来源/电影《龙门飞甲》截图

清末同样如此。光绪年间,有个管驿务的下层官吏,写了一部《河西驿日记》,描述了一个残破不堪的河西驿:破烂的房屋,即将倒塌的马棚,老弱待毙的病马,饥寒交迫的驿夫,导致文报迟延、通信阻塞、邮务不能正常进行。对此,刘坤一、张之洞提出,驿站耗财,不如仿外人之邮政。

虽说驿站此时确实落伍于时代,但晚清王朝的风雨飘摇,也是重要原因。

三、江湖的“避风港”

每个驿站,无论大小,都配一个驿长,此人大多由朝廷直接任命,属体制内在编人员,驿夫则属聘用的合同工。有了这层官方背景,无论哪朝哪代、地处何处,驿站的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毕竟,袭击驿站就是与官府作对,这个勇气不是谁都具备的。

其次,驿站内主要是政府配发的马、牛、驴、车、轿、船等交通工具以及各种日常生活设施,属重资产机构,并非那些打家劫舍盗匪们的首选目标。况且有的驿站还配有一定规模的驿兵,具备较强的防御能力。

再者,驿站虽为官营,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官员,但由于政府业务也不是时刻都有,很多朝代的驿站实际上也对外经营。朝廷也默许这种从客商中赚钱,弥补驿站亏空的行为。唐时,苏州一地有“全吴、盘门、通波、临顿、升月、乌鹊、江风、望亭八所驿站”,都办有店肆供商人旅客住宿,酒食丰足。

85

宋国夫人出行图,图中下方骑马者即为传送公文的驿夫。来源/网络

由于古代城门一般都要定时关闭,历代驿站大多建在城外,以便能24小时为赶路的官员和客商提供服务。而那些行走江湖的侠客、浪迹天涯的文人,不管名头多响亮,总要有地方打尖落脚。像从长安到安西都护府的丝绸之路上,有70多个驿站。这些驿站在漫天黄沙的大漠戈壁,不光为他们提供身体上的休憩,对其心理上也是一种慰藉。

从经济角度看,官营驿站内工作人员多的有上百人、少则数十人,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如此便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群体,驿站本身就蕴藏着商机。周边集聚区了能提供相应服务的人群,从而形成村落。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交通要道,比如西北的丝绸之路、南方的运河,客商往来频繁,人数越来越多,仅靠驿站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赶路客商的食宿需求,私人旅舍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旅舍大多建在驿站周围的村镇,有的仅做餐饮,有的餐饮住宿全包。这样就以驿站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个集镇。因为私人旅舍太多,妨碍了官营驿站的生意,隋朝时,人们曾为此在朝堂上专门争论过。宰相苏威认为:“店舍乃求利之徒,事业污杂,非敦本(崇尚农业)之义。”建议关闭所有私人旅舍,让其归农。这番言论,遭到很多大臣反对,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85

重庆武隆天福驿站。来源/网络

到唐代,私人旅馆发展更快,官方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唐代诗人张籍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写的就是成都附近私人旅舍兼酒家的状况。还有的既是私人旅舍老板,还兼着政府驿站的驿长。有一名叫何明远的富翁,家里拥有织机500架,资产过百万,其本人既主持着官府的三个驿站,同时还在驿道边上“起店停商”。这样的老板,当时应非个例。

类似于何明远这样开的就是所谓的“客栈”,也被称作“大车店”。如果把驿站比作星级酒店的话,那么私人旅舍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快捷酒店。不过,私人客栈也只能算作是官营驿站的补充。电影《龙门飞甲》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沙尘暴,龙门客栈的伙计都说,自己的客栈要被埋了,只能去驿站避风。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雨化田确实命令驿站工作人员打开大门,让外面的客商进来避风。

85

《龙门飞甲》中的驿站,可见规模远大于龙门客栈。来源/电影《龙门飞甲》截图

四、驿夫的“伤心地”

从功能上,驿站对朝廷的情报传递确实重要,比如“八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这样的文件传输,并非杜撰。

但一线工作人员,也就是驿夫也确实辛苦。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敦煌有幅描绘晚唐时期题为《宋国夫人出行图》的壁画,描绘的就是当时驿吏身背布袋的形象。唐律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上至皇帝、下到大臣,还动用驿站为私利服务。安史之乱的头目之一史思明利用洛阳驿站的快马把鲜樱桃送给河北的儿子史朝义。唐宪宗喜欢南方的蚶子,每年就用快马从宁波把鲜蚶及时送到长安。

最有名的当属唐玄宗,利用驿站快马从南方送荔枝给杨贵妃吃的故事,后人借此写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实际上,这种用驿站快马速递,把南方新鲜水果送到都城的行为,早在汉代即已有之。当事人写道:“旧献龙眼荔枝及生鲜,献之驿马昼夜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顿仆死亡不绝。”

85

来源/电视剧《延禧攻略》片段

如果说为公,军情紧急,驿夫们觉悟高点,还能不计辛苦;为了一己口腹之欲动用公器,则是驿夫们所不能忍受。唐武宗年间,爆发了历史上首次驿夫起义。汜国忠、张忠两人本是因罪发配酒泉的驿户,因无法忍受上级“苦尅”,在肃州发动起义,他们“劫马取甲,来赴沙洲,千里奔腾,三宿而至”,各地驿户相互配合,致使情报堵塞,朝廷对于形势无法掌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明末,朝政腐败,许多官员滥用驿站,在财政上却又常克扣经费,导致大批驿卒逃亡。崇祯皇帝为解决这个问题,推行强硬的裁驿措施,一下子点燃了社会上积蓄已久的怒火,失业的驿卒投入到民众起义中,这些人大都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他们的加入迅速改变了起义力量的对比。当时曾有官员分析过起义民众的基本成分:流寇有四,一乱民,一驿卒,一饥黎,一难民。其中,最终充当明王朝掘墓人的李自成,就曾是银川驿的驿卒。

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驿站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如今,在全国各地,依旧保有不少古驿站遗址,那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参考资料:

1.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商务印书馆1997年;

2.王子今:《驿道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3.郭延兵:《中国古代驿制嬗递与驿夫命运》,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4.李爽:《略谈古代驿站的功能》,兰台世界2006年6月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作者:番茄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