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关于知识付费的一些想法和故事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lukefan.com/2021/05/06/%e5%85%b3%e4%ba%8e%e7%9f%a5%e8%af%86%e4%bb%98%e8%b4%b9%e7%9a%84%e4%b8%80%e4%ba%9b%e6%83%b3%e6%b3%95%e5%92%8c%e6%95%85%e4%ba%8b/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前一段时间跟一位朋友聊天儿,说起这么多年来,我真正在靠什么吃饭的问题。好像我主要的技巧是讲故事,听到不同的故事,经过思考,再把合适的故事,在适当的场景中,讲给合适的人听,这可能就是我近些年来主要的谋生手段了。朋友听了以后就讲,那你应该去做知识付费呀,应该开个频道,去给大家讲课啊。虽然我讲的故事通常情况下还是有人爱听的,但是也没法说这个事儿就可以去做知识付费,因为我个人对知识付费,其实一直有一些非常不太好的感受,也不是很喜欢这件事情。

为什么说不喜欢呢,也是从几个故事吧来讲吧,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也是跟他所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故事相关,不是靠大道理塑造的,而是靠故事,或者说我们到底记住了什么,以及相信什么塑造起来的。

我一直相信真正能够靠知识付费,或者说给一些在不同一个层次的人讲东西,能够赚到钱这件事儿,其实是个伪命题,为什么呢?这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在2005年到2009年服务于Borland的公司,担任大中国区的Evangelist,翻译过来叫布道师,主要靠在全国宣讲开发工具——Delphi、C++ Builder,JBuilder这样的开发工具的新功能来谋生。当时接触了一些出版社,比如电子工业出版社、邮电出版社等,当然他们自己的各自的风格还是有差异的,主要讲讲电子工业出版社吧,当时我去跟他们沟通,说咱们能不能出一些书?Borland公司在美国是有很多的图书的,且在国内的话,其实也有很多这类编程书籍卖得相当不错,于是我就去跟他们沟通这件事情,当时有位编辑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会去买书看嘛,特别是现在卖的很好的那些编程书,我想了想说,不会,因为我遇到的问题都比较新,可能需要在网上找到答案,或者自己去阅读源码来思考答案、解决问题。当时卖得很好的,都是一些比较粗浅的读物。他说所以出版的图书一定不能太难,因为他们最后的KPI考核指标是印了多少册,卖掉了多少册,我们这种人(稍微高级一些的程序员)是不会买书的,那么你就要去适应那种低端读者,这些人他们才会去买书看,所以你想出比较高深的书,或者说国外卖得很贵的书,在国内是没有人买的,一定要出口水书。我记得当时比较流行的书是《Delphi加SQL server解决多少个问题》,或者是《Oracle加JBuilder加WebLogic,一起搭建什么什么系统》。书的结构也很简单,就是第一,这两三种系统应该怎么安装,以及简单的配置,然后写一个简单、标准的管理信息系统,就算完成了。确实有很多人靠这种书来入门,因此这些书卖得非常好。这是就第一个故事,书并不是卖给这个同层次的人,或更高层次的人看的,出版社会挑选给低层次的人看的书来印,因为只有这样的书才能卖得好。

第二个故事,是在猎豹移动上市以后,做了一个活动,叫傅盛战队,上市确实是一个大事件,老板要向人生导师的方向前进,所以开始去做一些投资项目孵化和招募的活动。我作为当时猎豹移动的投资总监,和市场部一起组织这个活动。活动为了获得足够的项目源,需要找一个匹配的流量源合作,于是就找到了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我去了很多地方,由当地的罗辑思维粉丝会来协作落地宣传活动。和这些下沉市场的粉丝会接触了才发现,原来这些人其实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在那一段时间,我自己也听一些罗辑思维,有些讲得还是有些道理的,就是他确实思考了,就是罗振宇确实做了很多思考。但也有很多,一听就有明显的错误,或者很牵强。但是并不算特别多,瑕不掩瑜吧。但是等你到这个粉丝会再去跟这些人聊的时候,发现这些粉丝会的组织者其实就是大多属于三低人群——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这些人非常虔诚的,非常盲目的去崇信罗振宇。他们会认为,我们在变得更好,我们在通过学习罗老师的什么理论,然后向更好的人去转换。其实这些人是很难转换的,这就是个智商税,高层次的人向低层次的人去收税,利用这些目标人群的无知赚钱。跟这些人接触了以后,我就没再听罗辑思维了,觉得这其实就是一种谋生手段,罗振宇本人并不一定真的相信这些,他只是觉得他应该这样去做,应该去说这样的话,这样有足够的转换率和传播力,可以支撑一个不断壮大的生意。这是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北京有一个叫龙泉寺的地方,有很多高学历的僧侣在那个地方出家修行,包括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也有北理工、师范大学的,这些很高学历的人在那儿出家修行。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人去搞座谈会,通过这个座谈的方式,传播他们的理念,也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我参加过几次这样的座谈会,记得有一次,我去了在一个很大的教室,因为我们人数不是很多,就跟另外一个小团队一起接待。我们这个团队,主要是一些互联网从业人员,另外一个团队,是来自于周边城市的小商贩、小生意人。大家跟大师进行沟通,互联网人问的问题,大多是一些社会问题,也就是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怎么去看,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去思考,大师也给出了很不错的答复。小生意人问了些什么问题呢?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是我完全没想到的一个角度。他们问的是,在进行仪轨或者说祭拜仪式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才可以让心中所求更快的应验?这个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有人求财,他愿意为这个事情去举行一些仪式,求神拜佛。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应该怎么来举行这个仪式,才能够让所求之事更快的应验。即使在寺庙中,面对正宗的僧侣,互联网人也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不说孰高孰低吧,大家都有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这没有问题。这种问题,大师也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你要虔诚,一定按照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流程、姿势和次数来进行这个仪式。然后,你就一定会应验或者是一定不会应验这个事儿人家不会讲。大师说了,当你虔诚地去做这个仪式之后,你就有机会或者更大的几率,能够应验你所求之事。这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事情,小生意人们听了以后也很心悦诚服。

这三个故事,就是我对知识付费的一些基本看法的来源。我想做的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合适的故事,分享给其他人。而不是为了传播和转换,去思考如何去设计一些特定的内容来给不同的人群。只有和与自己类似层次或更高层次的人去沟通和碰撞,才能获得一定的共鸣和回应,但是这些人又无法给我付费。

我会去找人做交流和沟通,将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会在讲之前,先说清楚两件事情,第一、我讲的是故事,不保证完全准确,并不保证全面。第二、每个人只能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内容,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如果有人觉得我说得有道理,那么也不是我讲得好,而是他们原来就是这么想的。

我讲的东西,本来就是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的,那么我必须要给一些有基础判定能力的人来听。我并不需要有人通过我讲的东西来入门做一些低端的事情,也不需要特定的人群来崇信我能够改变他们的人生,更不需要什么人可以使用某些仪式来实现一些我自己都搞不定的事情。

by the way,这是我第一次使用录音笔来进行内容输出。我先用录音笔将想要说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做语音识别和人工矫正。我喜欢给人讲故事,那么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内容输出吧。效率确实要比直接写高非常多。这也许会让我能够输出更多的东西吧。

相关

我看网络文学2010-08-22在“新文化”中

梦想园开篇2010-07-11在“梦想园”中

参加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2012-05-27在“梦想园”中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