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关于Go GC - Rick's ISMM keynote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tudygolang.com/articles/14128?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Go Blog上最近发表了 一篇文章 ,内容是Richard Hudson在ISMM 2018上面的"Getting to Go"的讲座,包括keynote以及笔记,从中可以看到Go GC设计的考量,以及演进的脉络,文章下面摘要一些内容出来。

QbmARnY.jpg!web

Go调度的单位是轻量级的goroutine,goroutine被调度器调度到有限的几个线程里执行,每个goroutine都有自己的stack,所以Go会有成千上万个的stack作为GC的Root,在GC safepoint需要去停止和遍历。

fu2aAvB.jpg!web

Go支持值类型,或者说主要是基于值类型,值类型没有额外的object header之类的开销。因为值类型的存在,能够控制layout,通过FFI和C++的交互速度也很快,对于GC来说栈上分配的值类型可以降低GC压力。值类型可以分配在堆上,指向值类型的指针,或者值类型内部某个字段的指针,能够保持值类型在GC中存活。

r2QfyuR.jpg!web

静态AOT编译。Go只做了静态编译,不支持JIT。好处是编译出的结果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的执行性能,不好的地方不能像JIT那样利用执行时的反馈来优化编译。

YneQJzF.jpg!web

Go现在只有两个可以控制GC的方式,这也反应了GC——或者Go语言设计上追求简单的基调。

一个是很早就有的设置,可以设置一个自上次GC后新分配的内存的和上次GC后的使用的内存的比例,达到这个比例就触发一次新的GC,默认是100。可以通过GOGC参数指定,也可以通过SetGCPercent在运行时指定。

另外一个SetMaxHeap,现在还只在内部使用,是Go可以使用的最大Heap的大小,类似于Java的-Xmx。增加这个参数是基于:如果GC已经无法把内存降下去了,就应该降低程序的负载,而不是一直分配更多的内存出来。

2AfYRbV.jpg!web

Go的GC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以低延迟为主要的目标,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现在JVM的GC也在从以吞吐量为目标的GC转向低延迟的G1,ZGC等。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如果能保证99%的系统GC延迟在10ms以下,用户的浏览器需要向服务器发送100个请求,或者访问五次页面,每次需要发送20个请求,那么只有37%的用户能够享受到完全10ms以下的延迟——在服务化的架构中,这个用户可以认为是一台调用其他服务的server,问题就更明显了。

如果想要让99%的用户都能够有10ms以下的延迟,那么系统的就需要保证99.99%的GC延迟在10ms以下。Jeff Dean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 "The Tail at Scale",详细阐述了这个称为 tyranny of the 9s的问题。

byEBJjq.jpg!web

2014年制定的的Go GC目标。2014年的时候其他语言的GC实现在延迟方面基本还都是灾难性的,这个目标看着是给自己挖了很大的坑?

vQVZFrq.jpg!web

本来打算是做一个不需要read barrier 的,并行的,带内存copying的GC,但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最后做的是没有copying的GC。Read Barrier的开销,低延迟,内存compaction,这三个目标权衡之下放弃了最后一个,通常舍弃compaction的后果是可能出现内存碎片,降低内存分配速度。不过TCMalloc, Hoard, Intel's Scalable Malloc等这些在C中实现的allocator给了Go team信心,GC并不一定要做内存move。

当然目前来看实现的并发Copy的低延迟GC都是带read barrier的,Go一开始的野心是大了点。

bmQfAz7.jpg!web

Write barrier是省不了的,并发标记需要write barrier的支持。因为write barrier只在GC的时候开启,程序性能的影响被尽量的降低了。

eYfQzuu.jpg!web

Go GC内存分配的实现。内存划分成span,每个span只分配同样大小的内存,不同size的对象分配通过span互相隔离。这样做的好处:

  1. 分配的内存大小都是固定的,如果指向对象内部某个field的指针,可以直接算出对象的起始地址。
  2. 低内存碎片。即使GC的时候不做compaction也不会遭受严重的内存碎片问题。
  3. 内存按size划分后,分配内存的竞争很低,因而有较高的性能。
  4. 分配速度。虽然没有像JVM那样整理内存的GC后可以直接bump pointer来分配快,但是已经比C快了。
zyiIr2v.jpg!web

使用单独的mark bits 记录,记录每个字段是是不是指针这样的元信息。给GC标记和内存allocation使用。

FRf26ji.jpg!webFRf26ji.jpg!webRJbMNvY.jpg!webbIJZJbm.jpg!web

1.6,1.7,1.8,连续三个版本GC大幅降低了GC的延迟,从40ms降低到了1ms的级别。

JvyIVnU.jpg!web

2014年的SLO中,10ms延迟的目标在1.6.3就达到了。如今是8012年,现在有了新的SLO,500微秒的STW时间看着是又给自己挖了坑。

Rick还讲了一些失败的工作,主要是面向请求的GC和分代GC。

ZV3eU3i.jpg!web

ROC是针对大部分Request-Response型的在线应用场景,更高效率的回收一次请求期间短生命周期的对象。思路是,一个goroutine死掉的时候,把只有这个goroutine使用的对象,都回收了,因为回收的对象不被别的goroutine使用,所以是不需要同步的,这点会比分代回收要强。

然而这需要一直开着write barrier去记录一个对象是只被当前的goroutine使用,还是被传递给其他goroutine了,而write barrier太慢了。

NzYRv2m.jpg!web

ROC失败之后的下一步还是尝试使用历史悠久,也很成熟的分代GC。但是出于低延迟的目标,分代GC也不打算做copying,这就难办了,不做copying怎么做promotion呢?变通的方法是不区分old区和young区,而是用一个bit verctor来记录区域内的每块内存是old(1)还是young(0)。每次young gc,被old的指针指向的都标记成old,然后所有标记为0的都被回收。然后分配的时候从这个bitvetcor里找下一个值为0的区域分配,直到下一次young gc。

这个方案依然需要writer barrier一直开着,但是非GC期间可以有个fast writer barrier的优化。分代GC最终的性能也不理想,fast writer barrier虽然快,但是还没有足够快。

jMRV32I.jpg!web

另外一个分代GC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Go是基于value类型,即使有用指针,只要逃逸分析发现作用域没有逃逸,也会在栈上分配对象。结果是Go的短寿命周期对象通常在栈上分配,让young gc的收益变小。

2iqyuui.jpg!web

使用Card Marking可以消除非GC时的writer barrier。Card Table是分代GC常用的优化方法,可以省去writer barrier的开销,但要有个pointer hash的开销。Card 记录一定区域内pointer的hash值,如果有pointer变化,hash就会变化,card就被认为是dirty的。在现代支持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指令的硬件上,维护这样的一个hash非常的快。

使用Card Marking的分代GC性能测试仍然不是特别理想,影响的因素很多。或许可以在GC中发现分代会比较快的话就开启分代,否则就关闭。

veuiqmQ.jpg!web

看看硬件方面,RAM的容量增长很快,价格下降也快,也许不用在GC上这么抠了嘞?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