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酷骑押金退还难,小蓝求收购,心酸!共享单车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pintu360.com/a3835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酷骑押金退还难,小蓝求收购,心酸!共享单车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摘要: “酷骑押金退还困难”、“小蓝单车寻求收购”、“小鸣陷入押金问题”等等新闻,跟半年之前各家创始人的宏图壮志相比显得有一些心酸,用户也陷入了退押金的旋涡中,这些单车好不容易与用户建立的信赖一去不复返。

于用户而言,共享单车在这半年多来从新鲜与便利,变成了惶恐与担忧。作为一种满足用户即时出行需求的产品,用户对品牌依赖的养成,来自于庞大供车量带来的足量单车服务。通俗点说,就是在你想骑某某品牌单车的时候,100米内就有车可骑。但这背后需要的实力是建立在公司良好运营的基础上,现如今第二梯队的单车的运营能力已无限趋于零。

 “酷骑押金退还困难”、“小蓝单车寻求收购”、“小鸣陷入押金问题”等等新闻,跟半年之前各家创始人的宏图壮志相比显得有一些心酸,用户也陷入了退押金的旋涡中,这些单车好不容易与用户建立的信赖一去不复返。     

这个冬天,它们是壮士断腕亦或是绝地求生?共享单车的第二梯队是否真的将全军覆没? 

共享单车是寒冬中的线下复兴

年年喊着“资本寒冬”的创业圈,从去年开始似乎真的凛冬已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6年12月初,整年创业公司共倒闭、停业364家,其中金融业占比最高。另外,2016年全年新增创业公司数量同比上一年骤减76%。VC、PE的投资案列数大幅下滑31.97%、额度也同比下降0.2%。在此种情形下,共享单车却开启了线下模式的另一场狂欢。

在线上流量紧缺的时代,摩拜、ofo、优拜、小蓝、小鸣、酷骑等品牌依托于新场景的发现,以及线下庞大流量入口的地位,让投资圈趋之若鹜,一时之间资本纷纷入局,想乘着乱世初创一统江湖。但时至今日结果也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第一梯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先发优势,后入者优拜上个月刚接入海外资本,成为第二梯队中为数不多保持融资势头的企业,小蓝、酷骑深陷资金困扰,押金问题时不时成为网络焦点。

 狂潮总有冷静下来的时候,小众单车品牌的倒闭与退出,是否预示着这个市场最终会如同网约车一样,在资本的力量下最终演变成为寡头垄断的局面?正如优步的目标 ——“make transportation as reliable as running water, everywhere, for everyone.”一样,共享单车同样试图把单车这一物资降维,让它成为“水”、“电”一般的生活必需品,但这远远不是一家单车品牌能做到的事。 

混乱中的前行

 没有人想当失败者,入局者都在竭尽全力避免自己不出局。对于需要投入大量线下硬成本的共享单车而言,资本永远是逃不开的话题。

摩拜与ofo作为头部最耀眼两个共享单车项目,坐拥先发优势,其吸纳资本的实力无须赘述。但在光环之外笔者却注意到了上月接受了海外融资的优拜单车。投资方是加拿大当地马修特里爵士(Sir Terry Matthews)创立的家族基金,总金额为数千万美元,将用于海外市场的落地、拓展及运营。

 

2

(同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亮相的优拜新款单车)

  可以说,在一众第二梯队品牌出现了押金问题,小蓝的出海计划连影子都看不见的时候,优拜默默扛起了第二梯队冲锋的大旗。直接跳开了国内顶级资本已经被两位老大哥尽收囊中的窘困局面,引入海外资本的同时,并在其帮助下,成功打进了加拿大市场。当刘备占据了“荆州”的时候,生存无忧的他正式开始谋划三国鼎立的野心。对于优拜而言,共享单车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拿下融资并独家开拓加拿大市场,第二梯队中活得最滋润的优拜是否也有三分天下,乃至是对抗可能出现的MFO(盛传摩拜与ofo合并)?

 问题随之而来,优拜拿什么去对抗摩拜和ofo?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对抗的决胜点是什么?

(一)因口碑而生,应口碑而存

后发者的优势在于产品的打造上能够避开先行者踩过的那些坑,“开锁难”、“骑车重”这些问题在优拜入局之时,就成为了优拜占领用户的先发优势,从简单的好骑、好用,到品牌口碑的形成。以华南地区为大本营的优拜单车,凭借产品的优良品质,在该地区培养起了一批“种子用户”。

 

3

(今日头条优拜早期相关新闻评论截图)

在笔者看来,共享单车说到底是靠投放密度+精细化运营决胜的。在投放密度拼不过第一梯队的情况下,以产品运营带动品牌的势能增长,从而影响用户的选择,这是优拜狭路逢敌下的最优选择。无论是歪打正着还是刻意为之,将用户口碑收入囊中,的确成为了优拜后发制人的利器。 

(二) 构造封闭场景与抢占独家运营

对于后入的优拜而言,面对“满城尽是橙与黄”的城市情形,如何打造突破口?事实上,在这样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行业,面对摩拜与ofo恐怖的产能整合,顷刻之间填满一座城市的能力,没有一家第二梯队能够应对这样的攻势。学会避其锋芒,找到封闭的独占场景,造一堵别人进不来的“墙”,这才是以弱胜强的决胜之道。

基于封闭场景的构想,优拜将战略重心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凭借更为灵活快速的决策优势,快速进入城市交通运营中,乃至与当地政府商谈独占性质的合作。同样的校园也是被证实有效的封闭场景,ofo虽然靠着校园起家,但与摩拜在城市之中的市场争夺让它无法分心,其校园运营仅仅保持原规模。优拜此前开拓河南南阳,就是进入了当地一批大学范围内实现封闭构建。同时优拜出海的第一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也是进入了当地校园。

1505800989362

国内市场管控日渐严格的情况下,校园等后方场景值得深入。而海外市场的校园也成为了第二梯队发展的绝佳尝试手段。从规模上看,全球范围内适合骑行城市远比国内来得多,一旦品牌成功适应法规、地域文化,相当于获得了一块没有竞对的白地。以加拿大为例,国外政府管控更为严格,不接受类似国内的无序竞争模式,因此先入场优势将十分明显。而且因为汇率的关系,发达国家的定价让骑行本身就足以为企业带来赖以生存的利润。

 摩拜的欧洲一线城市战略、ofo的全球旅游城市战略、优拜的加拿大校园战略,是目前共享单车全球化战略落地的三大典型。 

凛冬将至,资本终局如何上演

 对于共享单车而言,这个冬天恐怕不会像上个冬天那般好过。一个是因为同期不再会有去年般的新车投放量,这一批车是否能承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目前还是未知数。另外面对越来越逼近的资本终局,共享单车行业究竟将如何演变?目前多数资本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了AI技术的延伸上,共享单车品牌该如何在资本市场中保持吸引力,是考验各个品牌的最大难题。

我们暂且将目光锁定到前三的位置来看,以摩拜、ofo、优拜为例,摩拜开始布局汽车出行,ofo着重宣扬自己在物联网技术的突破,目前仍处于第二梯队的优拜,在开拓更多城市之余,大招会是什么?

(1)以用户为本,吃透某一场景 

尽管共享单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用户骑行需求真的被全部满足了吗?并不尽然。归根结底,适应不同人群的出行场景需要,才算是挖掘市场需求的良方。比如在城市中可以推出适应雨天的防滑款,亦或是更智能得适应不同骑行人状态,可切换老年人、年轻人、男性、女性等骑行状态的智能款等等。除去造型的变化,共享单车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2)紧跟第一梯队,扩展企业边界

单车出行的可想象域在于骑行数据的二次运用,然而纯粹的共享单车企业局限性过大,无法囊括中长途出行。以出行数据为底,搭建企业的未来发展,其一便是ofo的物联网技术,强化车辆的联网属性,能够更便捷地收集数据;其二便是摩拜的网约车板块开拓,以便成为类滴滴的全出行企业。优拜单车如若想成为巨头之一,本质上这两步是必须要跨过去的门槛。 

滴滴快的合并后,用户体验实质是下滑的,包括拒单、提价等现象层出不穷。笔者作为一个共享单车的受益者而言,并不希望网约车的局面重现,本质上是需要行业第三者的出现,以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构造。

但就实际而言,共享单车目前依旧受制于没有情感的资本,它只关注企业的现在与未来发展,是否符合他的预期利益。到了现在,与高枕无忧的第一梯队不同,对于第二梯队而言就是一场抢滩登陆战,像优拜这样的品牌在未来是否能够突围依旧很难去下定论。在海上漂泊了一年多,怎么上岸这件事,希望各大品牌能够好好规划起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