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满大街的“跨界营销”,大多只是“1+1=2”,怎么做到“1+1>2”?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09786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满大街的“跨界营销”,大多只是“1+1=2”,怎么做到“1+1>2”?

小圈梨·2017-10-17 08:02
别笑,跨界营销出现“1+1<2”的现象也不是没有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圈梨”(ID:xiaoquanlisocial),36氪经授权发布。

如今,“跨界营销”已是各企业的“营销家常菜”了。也正是因为频次过高,受众已现审美疲劳,对各种“跨界营销”开始熟视无睹。通常而言,跨界营销的效果有三个层次:

1+1<2

1+1=2

1+1>2

别笑,跨界营销出现“1+1<2”的现象也不是没有。比如:跨界合作的品牌突然出现危机事件。

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跨界营销”仅停留在“1+1=2”的效果层面。即:只是增加了产品/品牌的曝光量。这也反映在:不少企业谈“跨界”的合作条件,首要考虑的是:双方“体量”对等。最明显的就是:你的微信有多少粉丝,我的有多少粉丝?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跨界现象”是:

知名品牌+知名品牌,通过互借“躯体”的方式跨界。

最近“ofo共享单车×士力架”的跨界营销

近日,ofo携手士力架推出“饿货专享单车”。这种士力架专属的小黄车将登陆天津、成都。此外,在北京、上海、成都、福州、广东使用 ofo小黄车的用户,有可能在骑行结束时收到一条免费士力架。

format,jpg

说到底,这次跨界营销,ofo对于士力架就是一个移动的广告牌。士力架对于ofo就是一个“买一送一”(骑ofo,就有可能免费吃到士力架)的促销广告。

当然,这样的“跨界营销”是有效果的,但效果只是停留在“1+1=2”的层面,即: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使用率。这个层面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更高级别的品牌塑造、品牌口碑传播而言,还是缺了一个段位。更何况,受众的心里都有一个“边际效应”:当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时,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比如:当年Uber联合各种品牌玩“一键呼叫”的跨界营销,用户觉得有意思、很获利。但是时间长了,大家出现了“呼叫疲劳”,再送冰淇淋、下午茶,甚至稀奇古怪的,用户心里的“边际效应”已骤减。此时,只有“1+1>2”的高段位跨界营销才能给用户带来一种自发的口碑传播,并将品牌形象常驻心间。

format,jpg

那么,什么样的“跨界营销”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呢?一句话以概之:两个品牌在一起,要能演绎一个新的故事;并且这是个值得体验的故事。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两个人结婚,要为彼此打开一扇新窗户,让彼此的世界更广阔。

再浓缩一下,“1+1>2”的跨界营销要能演绎一个新故事。故事要有“4个W+1个H”中的1个或多个元素。

What(主题)

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o(人物)

How(方式)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①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irbnb=入住“梵高的卧室”

梵高的名画《梵高的卧室》,其中三个版本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出了。和这三幅名画一起展出的,还有梵高的其它36件作品。为了推广这一展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Airbnb,在芝加哥River North区的一处房子里,高度还原画作“梵高的卧室”,并通过Airbnb接受入住预定,花10美元就可以体验到住在梵高画里的奇妙感。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社交媒体负责人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自己入住“梵高卧室”的自拍——他是入住这间卧室的第一位房客。而“梵高的卧室”在Airbnb上线仅几分钟,就被一抢而空。

format,jpg

《梵高的卧室》创作于梵高旅居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期间。在弟弟提奥的生活费资助下,梵高在这里安了家。梵高设想着把阿尔勒的房子打造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地”,并写信给好友高更,邀请他来同住。梵高搬进房子没多久就画了自己的卧室,主要想让提奥看看他在阿尔勒定居下来的生活状况。朴素的床、椅子和洗脸用具等,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画中的空间与他的风景画处理的方式相同,都采用后退空间感。色彩对比鲜明,让人产生愉悦感。

  • What(主题):入住“梵高的卧室”

  • Where(地点):芝加哥River North区复刻的“梵高的卧室”

  • How(方式):通过Airbnb平台抢租



②妈妈帮×美拍×黄油相机=母乳嘴,MUA一下

母亲节期间,为了感谢妈妈的养育和呵护,致敬母乳喂养,为妈妈群体服务的论坛社区“妈妈帮”为人们拍照时喜欢的“嘟嘴”动作,起了一个贴切又应景的名字:母乳嘴;也是在母亲节里创造了一个理所当然的新名词。围绕“母乳嘴”,妈妈帮联合美拍、黄油相机联合发起“母乳嘴,MUA一下”的主题活动,号召网友一起“MUA一下”,共同感恩母爱。

format,jpg
format,jpg
  • What(主题):感恩母爱,一起“母乳嘴”

  • How(方式):通过妈妈帮、美拍、黄油相机等平台,争相“斗嘴”

从以上两个案例里,我们能感受到:一场效果“1+1>2”的跨界营销定是一场抓人心的内容营销,否则参与跨界的品牌主们很难擦出火花。

我们再来看看这次ofo和士力架的跨界营销。如果你来策划,怎么才能有“1+1>2”的效果呢?

士力架×ofo=饿货救援单车

我们仍可保留现在领取士力架的方式,毕竟这样最简单、直接。

format,jpg

将参与此次跨界营销的ofo改装成有醒目标志的“饿货救援单车”。

在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特别是加班高发区的写字楼(比如:深圳科兴科学园)投放一部分“饿货救援单车”,并选择下班及加班结束高峰期大量投放。

  • What(主题):饿货救援单车。注意:“救援”一词,体现了一种冲突性,且有画面感。现在的“饿货专享单车”,“专享”二字有待再琢磨。普通单车并不是什么高级物品,士力架也只是大多数人可以买得起的大众消费品,所以谈不上“专享”。顺便说一句,“专享”也是在广告界被用滥的词语之一。

  • When(时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在广大目标群体容易饥饿的时间,刻意投放“饿货救援单车”。下班时段,不少写字楼区域的共享单车常被“一抢而空”;而下班时段,又往往是上班族又饿又累的时段,此时刻意投放“饿货救援单车”,事半功倍,引发口碑传播。换个角度看,如果把“ofo”看成广告内容本身,什么时段、向谁投放、在哪里投放,是不是应该仔细琢磨呢?

  • Where(地点):同上,哪里最容易发生“饥饿”,就投向哪里?

基于以上,我们还可以想出同一个主题(饿货救援单车)不同版本的故事。比如:以上是“救援上班一族饿货”。还可以有“救援备考一族饿货”等等。这样,ofo×士力架的跨界营销,出来的PR侧报道,也不仅仅是:

《ofo为用户发放士力架》

《ofo携手士力架推出“饿货单车”》

《ofo和士力架推出“饿货救援单车”,“上班族饿货”有救了!》

《ofo和士力架推出“饿货救援单车”,这几大类饿货有救了!》

《“饿货救援单车”批量现身街头,这又是什么新物种?》

最后想说,我们追求跨界营销“1+1>2”,就是想:花1块钱,产出2块钱或者更大的效果。而此时,口碑就至关重要了。有故事,才有口碑。否则口口相传什么?

PS:昨天,我在“小密圈”(名字叫“小圈梨”)里抛出了“ofo×士力架”的跨界营销海报图,请圈友们思考:这次跨界营销,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个圈友留言道:“来自网友的吐槽:我与士力架之间,隔了数十辆故障ofo单车……”。笑过之余,我想:如果把“跨界营销”按照创作新故事的思路打造,故事里可能出现的Bug(即:剧情不合理之处),也会呈现。比如:上文说的定时、定点投放ofo单车,是否可以避免“故障ofo×士力架”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小圈梨特邀作者
999+收  藏+15评  论
沉浸阅读返回顶部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提交评论0/1000
  • 易见 · 2017-10-17

    梵高的案例算是大于2了吗?

    • 文 · 2018-12-13

      已经形成话题了,可以自传播,当然大于2,不是简单的ip附能

  • 泰勒女士 · 2017-10-17

    梵高的卧室这个创意真的好赞?

  • 新用户902903 · 2017-10-17

    还是要看品牌的核心价值为用户带来什么啊。运营商为用户带来流量?算不算?三家死磕

  • 改了多次名字的杀老师 · 2017-10-17

    就好比崩坏3与肯德基宅急送联谊。

商业策划
36氪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