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大学专业选择之我见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200/201806/265544183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点击上方蓝字,快速关注我们)


作者:Roy  (← 这 ID,大家都眼熟吧 


马上高考了,又是一批18岁小鲜肉走出校园的时候了。因为最近有家长找我咨询孩子上大学专业的问题,我想接着这个机会写点东西,也给更多的人一个可以参考的意见。


本文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有些意见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不同意的童鞋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我也愿意多了解一些别人的想法。


先自我介绍一下。河南人,本科是郑州的一个很普通的二本,研究生考到武汉的211,目前在读博士。从本科到博士一直都是计算机专业。


报考大学,我觉得需要考虑三点,按重要程度排列为:地域、学校、专业。


0.关于地域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郑州虽然还不算一线城市,但也是河南最大的城市了。


城市大了,陌生人就多,很多事情就得自己想办法,练出来的就是交际能力。


遇到事情就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有规定的按规定办,没规定的靠脑子办。说不定偶然间认识的一个人,在最关键的时候就能帮你一个大忙。


在我家的这个小地方,十个人中可能有三个都能攀上亲戚,或者是亲戚的亲戚,或者是亲戚的朋友,最后归根结底还是在家里的那个圈子闹腾。

而且大城市里机会也多,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多。


比如,就拿和学习有关的来说,省里举办高校机器人比赛,那决赛地点一定是省会城市。自己进不了决赛,能成为赛会志愿者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所以,能去大城市一定要去大城市,一线城市去不了,也要去一个省会城市。


最初我考大学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父亲的坚持,我很可能报考到一个小地方去了。幸好最后还是选择了郑州,而且学校也在市区里面。


当然,这还有个前提,就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城市越大,生活费用越高。虽然有的人会做兼职赚一些小钱,但是和大城市巨大的开支相比,基本不成比例,大多数人的开销还是家里给的。


1.关于学校


有的人会把专业的重要性放在学校之前,但是我不这么认为,除非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校,比如警官学院、医学院等,这些学校是不能以一本二本衡量的。


如果只是上一所综合类高校,那么985一定强过211(虽然现在都变成双一流了,但是短时间内人们对985、211的概念还是不会改变),一本一定强过二本。


在分数足够的前提下,选个好学校的一般专业,远比选个一般学校的优势专业强得多。当然,还因为好学校一般都在大城市。


你会在新闻里听到有的领导说“我们单位超过80%的人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但是绝对不会有人说“我们单位超过80%的人是XXX大学XX专业毕业的”,就算有,那也是隐去了学校名称的,“我们单位超过80%的人是数学专业毕业的”。


没错,学校歧视一直存在,即使明面上不说,暗地里也有标准的。“同等条件下985学校毕业优先”,这句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为什么?因为你学校不好,就已经落后别人了。


有个师弟就曾经跟我抱怨过,他是二本考到211的,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和本校读研的人一起投简历,笔试的答案都一样,结果好多单位没通知他面试却通知了其他人。


他认为这很不公平,“我只是高考的时候马虎了一点,比别人少考了几分,为什么就看不起我?”


是的,没人愿意被看不起,但是高考成绩比别人低,不恰恰说明了你肯定是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吗?


就是这个师弟,写代码的时候把repeat写成了required,自己调试了两天也没找到问题所在。这就和他高考时候的那一点马虎一样,高考的马虎让他降低了分数,写代码的马虎耽误了两天时间,而这就是用人单位最不愿意看到的。


也许有的人看到这里会不高兴,觉得我是看不起二本三本的学生。但我也是从一个普通二本出来的,我读研究生也是为了摆脱“二本学校”的标签,但是读到博士才发现,“第一学历”不是考个研究生就能摆脱的。


我只能说,和我本科的同学比学历,我赢了(但说学历,我承认我能力不比他们强);但是和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同学比学历,我还是输,输在第一学历。


就因为我本科是二本的,所以不能留校(学校要求三211,也就是本科、研究生、博士都得211毕业才行),找工作的时候也会因为“第一学历”遇到问题,而我已经不可能再去重新考本科了。


换个角度说,如果你的打算就是在自己的城市度过一生,那选个离家近的、不出名的学校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家都知道这个本地的学校。


但是一旦你想走出家门,去到大城市、大公司,面试官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什么学校?那是个几本?”如果碰巧你的学校名字又叫个“XX学院”,面试官甚至会认为那是专科。


而且好大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学术氛围。就我经历过的本科和研究生两所学校,本科学校重点抓就业率,毕业时找不到工作也得找个单位签就业协议;研究生学校重点考察学术,当然也抓就业率,但是毕竟是211,就业率基本不是问题。


这所211里,很多本科同学都会有自己的专利/著作权/论文,而我本科同专业同学里,从没听过有人有这些东西。


后来我也想过,为什么本科学校从没提过学术呢?因为那些老师的水平确实有限,而水平高的老师大部分在好学校里。


“一流学校抓学术,二流学校抓技术,垃圾学校抓纪律”。其实越是好大学,越是轻松。


如果把学术比成一座山,你进到好的学校,老师用缆车把你送到了半山腰,然后你开始自己爬;一般的学校,那你就是从山脚开始爬,也许你很努力,爬的比别人都快,回头看其它同学都在你身后,但是好学校的优秀学生还是遥遥领先着。


当然好学校也有带不动的学生,但是好学校里的差学生和一般学校里的好学生一样,都是凤毛麟角。


我猜有人会问,如果为了上好学校,选了个冷门专业,那该如何就业?专业不对口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觉得已经是上个世纪的问题了。在毕业管分配的年代,专业不对口确实是大问题。但是在如今,就我这么多年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和专业都是不相关的。


即使你想从事一个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相信我,你在大学学到的课本知识,在工作中都是毫无用处的。


就拿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来说,这些知识确实很有用,但是它就相当于数学里的加减乘除,掌握数据结构是基础,但是写代码用到的框架远比加减乘除复杂得多。


就算你在小学没学好加减乘除,等到了初中高中,经历了方程的折磨,自然就熟烂于心了。


换句话说,工作技能是可以在工作中慢慢掌握的,本科专业是什么,是排在学校选择之后的。


2.关于专业


按上文所说,专业选择是在选择好学校之后考虑的。在分数足够的前提下,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重复,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才会为掌握新的知识而高兴。如果选了个自己讨厌的专业,那上课或坐牢无异。


千万不要考虑所谓的“就业形势”,因为等你就业已经是四年之后了,鬼知道四年之后“就业形势”是什么样。不信你查查新闻,四年前的“就业绿色专业”现在有多少变成了“就业红色预警”?


我的本科同学里就有好多人是因为家里觉得“计算机专业好就业”而选的计算机,结果大学四年里为了不挂科而奋斗,毕业了还要报一个培训学校才能找到工作。


特别是女生,要么从事了其它工作,要么研究生考了其它专业,考其它专业的时候还要再用额外时间去学习跨学科知识,何苦?


另一方面说,如果为了上好学校而选了个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了。首先要相信,你的选择没有错。同时,既然你不喜欢这个专业,那就多花时间去学你喜欢的东西、去做你想做的事,为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考上你喜欢的研究生专业提前打下基础。


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说明你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自学、旁听、报班,都是学习的途径。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下计算机专业,这么多年,我见过很多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考了计算机,很重要的原因是原专业不好就业。


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我建议想跨专业报考计算机的同学能在本科就打下一定基础,而不是指望着到研究生阶段再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否则仍然不能让你在研究生毕业时有一个广阔的选择范围。


综上所述,在分数足够的前提下,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是为了上好大学选了冷门专业,也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


+0. 大学是个小社会?


有人说:大学是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


大学里面,接触到的人无非还是老师、同学、宿管等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你从小学到中学基本都接触过。


只不过大学里的人比小学、中学多的多,遇到性格不好的人的概率也大得多,所以就需要格外小心。


也许你高中不喜欢谁,就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在大学里则不然,你不知道谁的一句话就能坑了你,也不知道谁一句话就能帮你。


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但是尽量不要有一个仇人。也许在学校里面你和那个讨厌的人四年都不会有交集,但是毕业之后,说不定哪单生意就需要他的首肯。


大学确实是个小社会,但大学的社团/学生会才不是“小社会”。有的人,当个所谓的“主席”就喜欢摆架子,他们对老师毕恭毕敬,对同学一副官腔。


这种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不要以为“社会就是这样”,因为根据我的经验,这些人在真正进入了社会之后,都泯然众人矣。


所谓的大学是个小社会,是因为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校外面的世界。


在你参与活动、做兼职的过程中,要留意那些能独当一面的人,学习他们是如何做事情的。


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学别人是怎么解决的。有些事情,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当然,我说再多也是纸上谈兵,具体的事情,等你经历过自然会懂了。


大学,可能是允许你犯错的最后一块土地。犯错不可怕,但是要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


就如之前我举的例子,那个师弟在学校写错代码,老师可以包容他,帮他检查,帮他改正。


但是如果这种错误发生在工作期间,那可能就不是简单改正的问题了,“赔偿损失”不只是简简单单四个字,有时候后果超乎想像。


+1. 关于要不要读研?


读研,对于一个即将高中毕业的人来说,看似很遥远,其实不然,一旦上了大学就必须要思考这个问题了。


有的人进大学第一天就立下了考研的志向,每天图书馆泡到深夜,最终到了考试那天,却没有勇气走进考场;有人找工作受挫才决定读研,结果金榜题名。


我认为,读研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


天时,是指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就是能不能考上,也就是分数。这就和高考一样,是对基础知识的检验。分数不够,一切免谈。就算是保研,那也得是平时成绩名列前茅。这点无需多说。


地利,是指有没有读研的必要。如果本科毕业就能进腾讯,何必再花几年时间去读研究生?说不定毕业了反而进不去腾讯了。如果你想考公务员,本科毕业就考上了,那就已经实现梦想了。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要为了学历耽误了时间。


我为什么读研?第一,因为我想摆脱“第一学历是二本”的困扰(当然,到今天我才发现依然没有摆脱);第二,因为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编程,我就喜欢这个东西,我也想在毕业后把这变成我的职业。


我为什么读博士?还是因为喜欢,更重要的是当时刚好有这个机会,当然还有一点原因是————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没能进BAT。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人和,就是指家里有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有的人觉得研究生毕业收入能比本科生毕业高,这是没错,但是这个“收入”只是指起薪。


本科毕业的人,在你读研的时候,他们也在提高着自己的能力,收入也水涨船高,而且在你花钱上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赚钱了。这一进一出,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家里在等着你的收入糊口,那真的要以工作为主。


家里条件允许,父母身体健康,为了自己的兴趣继续深造,那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2. 

关于要不要学计算机?

计算机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语言/框架? 


不管选了什么学校,基本都会有计算机专业。那到底要不要学计算机专业呢?


计算机入门不难,有很多计算机培训班,高中毕业就能报,入学签就业协议,学成包分配,最低工资不低于XXX(我见过高的上万,最低也有3000),培训班还会把最低工资写进培训合同。


但是码农也分等级,就和盖房子一样,有搬砖的工人,也有看图纸的工程师。搬砖的工人很辛苦,风吹日晒,赚的体力钱;工程师很轻松,看得懂图纸,检查工人有没有照图施工,赚的脑力钱。


我不是说做体力劳动就比做脑力劳动低廉,民工工资不一定比工程师低,但是两种工作的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计算机界的民工就是码农,民工搬砖,码农敲键盘。现在大街小巷都是软件外包公司,里面多得是码农。


工程师就分很多种,不是说工程师就不写代码了,他们写核心代码,或者设计架构,那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交给外包,因为工程师们的工资比外包贵多了,让他们写基础代码就是一种浪费。


雷军也是码农出身,但不是每个码农最后都成了雷军。学计算机肯定能找到工作,但不是学了计算机就能保证找到好工作。


在选择专业之前,多询问下不同专业毕业的人,多了解些不同专业的信息。“我喜欢物理”和学习物理相关专业是两个不同概念。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逻辑、创造(或叫设计),是最需要的东西。


所有语言都大同小异,掌握一门语言/一个框架、至少有过一次自学新语言/新框架的经历,这比考虑“学什么语言/框架”更有意义。


大学本身就是需要有自学能力的地方,没有了老师的督促,没有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才真正区分出优秀和平庸。


【关于作者】


ROY:河南人。经历过两次高考后,考上郑州的一个普通的二本,之后研究生考到武汉某211学校。目前在读博士,从本科到博士一直都是计算机专业。


【关于投稿】


如果大家有原创文章投稿,请发邮件至 jobbole # qq.com 。


① 在邮件标题备注「投稿」字样;

② 在邮件正文中附上个人简介。




觉得本文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

关注「程序员的那些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