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互联网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09764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互联网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场景实验室·2017-10-16 10:00
你用来接触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你对世界的看法。

技术能让我们看到一切吗?迈克尔·哈里斯在《缺失的终结》的开篇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部落聚集地,巴都利马的一个女孩,她的家里地上铺的是竹片,有一个箱子,里面装着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是家里没有电,她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捡柴火。

赶上重要的日子,她的父亲会一大早赶到村里,把看电视要用的蓄电池充上电,然后她就能看电视节目。电视里,说着她完全不懂的美国话,但它又是那么的好看,充满了外国的气息,构成了她对外面的世界的全部憧憬。

渐渐地,她想要离开这个聚集地,离开马来西亚的过去。她想要更多,但却不知道“更多”是什么样子。18岁的时候,她离开家来到沙巴——一个只有2000人口的城市。在那里,她在肯德基打工,把薪水存了几个月,终于买了一部手机,那成了她的奢侈品。

她迫切地想进入现代世界的生活,慢慢地转到了更高级一些的餐厅去工作,虽然薪水还是一样,但这里会有游客来吃饭,她有了跟他们练习讲英语的机会。 

在游客中,她认识了一位从加拿大来的同龄男生,他们开始约会。之后,男生回加拿大并承诺会在第二年回来。她不确定,但男生还是实现了她的诺言,最终把她带到了世界的另一端——加拿大温哥华。在那里她实实在在地体验了“文化的冲击”,看到了之前在那台黑白电视机里看到的画面。

几年后,她成为了加拿大人,带着笔记本电脑飘扬过海回马来西亚看她的母亲,把家里的电话线连上电脑,拨号连上了网络,兴高采烈地跟母亲讲什么是“谷歌”。 

“这东西能让你知道一切。”她对母亲说。

“一切?”她母亲问道,满脸的疑惑。

“一切!你想看到什么?”

“我的投胎转世。”

历史上从没有哪两代人在认知方面如此不协调,因为从来没有一次技术变革来的如此迅速。人类接受一种新技术需要花多久的时间: 

收音机38年,电话20年,电视13年。

而新一轮的革命中,互联网是4年,Facebook3.6年,Twitter3年,iPad2年……

期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就像之前的几代人,也曾疯狂地迷恋电视机,但最终,电视机可以一直开着无人观看,正如之前被冷落的收音机,任凭它们低声细语。之后的数字原住民也必将被互联网淹没。

format,jpg

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了新的责任。比如,一部分编辑的宿命是,每天需要花上半天的时间来管理微博、Twitter、Facebook,进行互动。他们在管理内容,而不是创造内容,耗费着时间,盯着四方的电脑屏幕,创造着电子的虚无。

一个就职于杂志社、做编辑或专栏中作家,再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内容创造者”了。因为这一行似乎已经被用“病入膏肓”来描述了。《大西洋月刊》描述了当前美国编辑在工作中的一类现象:在编辑会议上,领导总抱怨编辑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不够多,并想尝试开设新社交平台的账号。会议过后,编辑们回到自己的小隔间里,看着桌上那两台永不关机的电脑屏幕上,开着一个又一个窗口。

当你开始写一篇文章,刚敲了不到50个字,领导通过微信@你 ,你放下手头的事情去想怎么回复他。与此同时,同事给你发来一则某位艺人出轨翻转的微博新闻,你打开来看。那个活泼的实习生跑到你身边,问了一个问题,你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她。我们可能在数十分钟内,同时进行着几十种互动。这时,它们只是我们想要尽快处理关闭的窗口。 

作家琳达·斯通在1998年就对我们当前的这种状况做了一个经典的描述:“持续局部注意力”。这是一种即兴的状态,现在我们每天都在被这种状态所主导。 

如果说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一件事,然后再开始做第二件事,那么“数字化生存”下的居民大多数都会疯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员盖瑞·斯莫(Gary Small)曾指出:“人们一旦习惯这种状态,就会在永不中断的网络中如鱼得水。他们的自我和自重将得到满足,而且不可阻挡。”

但技术本身并无道德可言。克兰兹伯格(Melvin Kranzberg)说:“技术无所谓好与坏,也无所谓不好与不坏。”它们并无善恶之分,但对于通讯技术、社交网络总是注入了超越我们承受范围的热情,这造成了这种破坏自我的危险。

我们已经对网络活动有多么依赖和贪婪了?网络数字技术拉近整个世界,其速度令人发指。 

2012年,人类每天用146种语言在Google上进行1万亿次的搜索;同时还发送1440亿封电子邮件。2013年,Facebook上,每天点在45亿次;Youtube上,每小时上传100小时视频;Instagram上,每秒上传637张图片。 

过去十年,互联网使用率增加了566%。根据2017年最新的估算,全世界超过40%的人都在上网。我们在通讯设备和社交网络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其他的“可支配”时间中挤出来。

format,jpg

但可悲的是,我们根本做不到像《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逃离城市,去享受远离尘嚣的“孤独”之旅。事实上,我们对周围人对自己手机,宛若襁褓中婴儿才有的那种专注与沉迷的状态习以为常。 

的确如此,现在父母用电子设备来哄孩子,很多父母发现iPad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镇静剂。当孩子开始哭闹不止时,细心的父母从装尿布的包里拿出iPad,他就立刻安静下来。商家甚至推出了一款名为iPotty的产品,其实就是在儿童马桶加上iPad,训练儿童如厕。

format,jpg

这也就难怪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看着地上的纸质杂志,用自己的大拇指捏住食指按住封面上的人物,并做拇指和食指分开的动作(苹果设备“放大”的手势指令)。试了几次之后,我们才知道他是想放大那张图片,最终孩子一脸困惑地看着家长,意思在说:这东西坏了。

所有婴儿都曾以为这个世界是触屏的吧,我们的下一代与设备在一起当然比跟同类的人在一起更加自如。密歇根大学集中了1979—2015年的72份研究美国大学生同理心程度的报告发现:如今的年轻人,更渴望减少关系、同理心更低、更加自恋;跟朋友交往发消息时,过多地依赖表情包及缩写字母的青年,更加冷漠,且缺乏同理心。

你用来接触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同样,在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被互联网侵犯之前,阅读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当印刷文字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我们的眼睛近距离盯着一本书看,高强度的眼力注视并非自然的动作,这改变了我们了解整体世界的态度。

根据麦克卢汉的说法,这带来了资本主义的黎明、语言的规范以及视觉的主宰,并以损害我们多重感官的生活为代价。“眼睛高速运转,而声音慢慢降低。”我们主要通过眼睛获取信息,而少用其他感官。“信息即媒介”——麦克卢汉把这一切归咎于古登堡的发明。

如今,新一轮的爆炸将这种气氛已经飙至疯狂的地步,刺激我们的肾上腺释放大量肾上腺皮质醇和激素。使用电子设备的压力荷尔蒙会在短期内大量释放能量,使记忆力得到增强。但从长期来看,这会损害认知能力,导致忧郁症,并且改变脊椎海马体、杏仁核以及控制情绪和思想的脑前额叶外皮的神经元回路,甚至可能改变大脑的内部结构——所谓的“技术烧脑”。

《浅层思考》中描述了互联网如何对我们的可塑大脑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使大脑能够做“浅层”思考,而少做“深层”思考。如果我们在电脑面前浏览信息足够长时间,我们就能够学会如何更轻松地吸收更多地信息,如省略后半段不看,经常调整眼睛的焦距等,记忆完全外包给某种设备来管理。

format,jpg

互联网鼓励大家公之于众,但又同时将公布者远远隔离。许多人乐于“分享”生活的体验,却手忙脚乱地把生活赐予他们本身的快乐所抛弃,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人把自己的母亲的癌症诊断书发到朋友圈、把男朋友因艾滋病死亡的过程公之于众。接受一种“公开坦白的文化”让独处的宁静变得一文不值。 

海德格尔有一对哲学概念,叫“闲聊”与“无聊”。闲聊的定义是:一个没有内涵的个人,需要在与他人的简单的互动,或需要有外在的各种层出不穷的刺激当中,让他忘记他自己,或者说,让外力、让外人来占据他空空如也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他才感受到某种自在。 

闲聊的底色是无聊。人的思维和情绪找不到互动、交流、交往的对象就会产生“无聊”。互联网让我们在不能忍受自己空空如也的时候,提供了用外在信息、用外力来占据自己的内心的闲聊出口。

但互联网式的闲聊并不是对于无聊的根本性的治愈,它只不过是类止痛片式的东西,在止疼片的药力消失之后,你又立即感受到疼痛。一个通过闲聊来缓解自己的不安的人,一旦切断了他与外界闲聊的通道,他就立即陷入到一种巨大的烦闷和焦躁当中。

周国平说:“世上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待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人们往往知道交往是能一种能力,却经常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它能够抑制住我们因久居城市而产生的好斗与神经质。

塞内加说:“人类最伟大的成就都是他们在离群独处的时候产生的。”然而,对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并不如此,因为互联网生活是一种“躁动的闲散”。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