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聊了30家新零售公司,我们认为无人货架和分众传媒讲的其实是一个故事|36氪新风向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09680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36氪新风向 | 聊了30家新零售公司,我们认为无人货架和分众传媒讲的其实是一个故事

邓痕痕·2017-10-16 12:47
流量和并购成就了分众,也决定了无人货架的走向。

无人货架的发展速度比想象中快。

有三个迹象可以说明:一是融资速度,两个月内已公开的融资金额超过 25 亿元。在此之前爆发的两个风口——2016 年下半年是共享单车,半年累计融资超过 30 亿元; 2017 年上半年是共享充电宝,40 天内融资超过 12 亿元。相比起来无人货架的入场者更多,资本进入速度更快。

二是扩张速度,哈米猩便利领蛙美味生活等多家公司向36氪表明,在三个月内能铺设近千个点位。其中猩便利还在货架之外,一口气开出 6 家便利店

三是合并速度,第一起合并案例——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已经出现,两者共同的投资机构 IDG 还投资了物美,让人联想物美极有可能在之后出手。毕竟无人货架早已不是单打独斗,不仅有便利蜂、盒马等新零售玩家入场,也有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巨头涉足。同时,资本在布局时也明显进行了多方位考虑,这点从下面的图表中就能体现出来。

两个月来36氪接连报道了三十多家新零售公司,包括开放式货架、冰箱以及自助贩卖机。关于为什么无人货架会火,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过了。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到底该怎么理解这种商业形态?以及为什么我们认为无人货架的发展路径和终局和分众传媒一致?

在开始讨论前,先放一张长长长图,包含了我们报道过的主要无人货架公司的基本信息。

v2_4746860611d54289a47877e0ac3fe92c_img_000

以上数据由采访对象提供,排名不分先后

一、无人货架的基因是什么?

无人货架本身当然不是一种新东西,就像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其实早已有之一样,无人值守货架在美国联合办公空间、互联网公司十分常见。日本大型糖果糕点制造商江崎格力高(Ezaki Glico Co.)早在 1998 年就推出了无人小卖部 Office Glico,据统计货款回收率高达 95% 以上,现在在全日本有超过 13 万台 Office Glico 放置在办公室。

v2_fb8e86edfde74b969e436d870a495b99_img_000

日本的Office Glico

但是国内这一波无人货架,明显不是传统零售的打法。换句话说,如果是一个只懂零售的团队来做,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一波无人货架的团队基因,基本是互联网技术+O2O(以美团点评系居多),所讲的故事也不仅仅是线下零售,而是上半场获取流量之后,下半场挖掘更大的用户价值。

这个更大的用户价值可能体现在向已有平台导流(如每日优鲜),或者建立新的电商平台(比如果小美想建立新零售版聚划算),又或者是给用户提供高客单价的增值服务(比如51零食让用户通过货架订蛋糕)。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问创业者和投资人,是否担心7-11、全家等便利店进场竞争,大部分人会回答不担心。因为公司的反应速度,以及团队基因不同。但是像便利蜂、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公司进入却可能带来很大挑战,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是互联网思维和O2O的打法。考验的是精细化运营、差异化选品、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运用,以及如何在下半场挖掘这个切口的深度。(举个例子,比如在差异化、精细化选品方面,哈米曾告诉36氪,能够精细到给不同公司的女员工提供不同甜度的姜茶。)

如果进一步细分来看的话,市面上无人货架大体有这样几类:

1)直接从办公室零售切入,比如小e微店哈米七只考拉等(其中小e微店规模最大),目前做的主要是产品和供应链的升级,借助易果、百果园等向生鲜水果升级;

2)新型便利店/门店+无人货架,如便利蜂、猩便利Today、盒马鲜生等,无人货架作为辐射门店周边的触角,未来可共用供应链体系;

3)O2O平台+无人货架,如京东到家、饿了么每日优鲜,复用原本的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

4)由同城配送切入无人货架,比如小闪,原本是深圳的同城配送公司,加入办公室无人货架后以零售反哺物流。

v2_41f3a3143c504b898a67f1dafbccbd2c_img_000

每日优鲜便利购

在这里想重点提一下后两种模式,本质上后两种其实是一种,就是物流切入无人货架。单纯从逻辑上来讲,如果说有什么非创业公司是最适合做无人货架的,我认为不是便利店也不是传统零售,而是一切具有同城配送能力的公司。因为无人货架非常讲究密度和规模效应,如果密度上不去,自建物流是非常烧钱的。但对于本身有同城物流的公司来说呢?做无人货架就是顺便赚钱的事情,密度上来后运维补货和同城配送能够复用,把成本分摊掉。

至于商品供应链,早期大家都是标品的时候门槛不高。因此达达等同城配送公司都很适合做这个事情。(当然这是不考虑团队能力以及具体打法,单纯从逻辑上讲。)

如果在此基础上,又有生鲜供应链,完备的前置仓,以及现成的电商平台用来让货架导流,那就非常完美了——所以说,无人货架这个模式简直就是为每日优鲜而生的。

二、为什么说无人货架讲的其实是分众的故事?

我们用分众来类比无人货架,不是说无人货架未来的主要盈利方式一定是广告,而是说无人货架的商业形态、发展路径、竞争格局都和分众传媒有相似之处。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流量和并购,这两个关键词成就了分众,也决定了无人货架这门生意的走向。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比照分众传媒和无人货架。

都把人群限定在一个特定时间、特定场景  

分众传媒以楼宇广告起家,2003年,江南春在公司成立不久后一篇采访中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缺少一种新的传媒方式触及到的城市中的一个新的阶层(中产)。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方向。”,可以看出,分众一开始就确定了面向中产打广告的定位,并从2006年开始在话术上使用“都市生活圈媒体”和“中产媒体”来定位自己。

与之类似,无人货架在起步时的定位人群是办公室白领,这是一个特定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对好的群体。

当然,有观点认为无人货架没有触及新人群。比如熊猫资本近期的文章中说,外卖平台、便利店、电商等早就触达办公室白领了。但实际上,触及新人群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用什么方式触及——电梯间里的广告和办公室里的货架,都是把人群限定在了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让人没有别的选择。

在信号不好且拥挤的电梯里,移动互联网也无法入侵,人们只能看或听分众的广告;而在工作 8-10 小时的办公室,货架就在眼前手边,容不得便利店和电商来插足。

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无人货架的渗透率和复购率可以达到很高,以果小美提供的数据为例,以 100 人左右的公司测算,运行一周后,有 67% 的人用过果小美,一周内购买 2 单的有 60% ,购买5单的有 55% ,购买10单的有 14% 。

这种把人群限定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项目,类似的还有公共厕所周围的共享纸巾,电影院观影厅内部的按摩椅,朱啸虎投资的出租车便利店,以及迷你KTV的零售。

v2_89915a9121214746852c3c2e5fcd73e0_img_000

哈米魔方货柜

分众是帮别人卖货,无人货架是卖货,本质上都是流量生意

分众只是一个框,无人货架只是一个架子,本身只提供有限的 SKU(平均单个货架 40-50个 SKU)。本质上两者做的都是流量生意,想象空间在可见范围之外。

移动广告确实给纸媒等传统广告带来了冲击,但电梯里、公交车站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公司广告已经说明,不管移动互联网如何繁荣,线下流量的价值仍是巨大的。江南春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美团、百度外卖相比,饿了么一开始没有流量优势,尤其在白领中知名度不高。2015 年 6 月起,饿了么花了 9200 万成本在分众传媒上,一个月在苹果app store上的排名从100多位上升到20多位,且成为 7 月的外卖交易量第一。

同样的,电商纷纷开线下店,全民拥抱新零售也说明了线下流量的价值。电商在有了精确算法和人工智能才能实现精准投放,但是无人货架天然就能做到对精准人群投放。

和面向大众人群的友宝、便利店相比,既然无人货架面向的是精准人群,所以注定要做深度而非宽度。如果单纯估算办公室货架零售的市场规模,目前普遍认为在 300-500亿元,不是一个大市场。

那么,这个深度要如何去做呢?以无人货架作为入口,可以:1)为自身平台引流,比如,果小美想做新零售版聚划算,每日优鲜通过便利购获取电商用户;2)挖掘用户需求,聚合高客单价服务,比如51零食让用户通过扫货架订蛋糕,小闪给园区用户提供送餐服务,贤小生计划白领用户提供家庭水果套餐等;3)或者直接把货架作为广告。

换句话说,无人货架是一个触角,一个切口,在无人货架的背后可以是电商,可以是 O2O 平台,也可以是新便利店、盒马这样的新零售综合体。在共享单车、充电宝这些所谓流量入口之后,便利货架是真正离钱最近的线下流量入口。

不过比起电商绝对的一对一投放,无人货架的精准是相对的。而且会受到企业人员流动性的影响,通常来说,大公司的人员相对更稳定。

v2_e1fbe1e5af6f47b0a3c42c977dc420b1_img_000

来自深圳的小闪

门槛低、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将由并购产生

无人货架和楼宇广告都没有绝对门槛,门槛就是利用先发优势和速度,比对手更快谈下更多的写字楼或者办公室。根据益普索、艺恩等咨询机构的报告,分众传媒在楼宇视频广告、电梯框架广告及影院广告三大市场的份额分别为95%、70%和55%,这个市场份额是由 60 多次并购达成的。

我们判断,在这样一个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会在半年内通过并购产生头部公司。判断的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更容易发生并购

美国经济史学家拉穆鲁有过分析,采用规模生产策略的行业更容易发生并购。这很容易理解,一方面来看,强调规模效应的行业产品同质化高,公司独立定价空间小,容易引发价格战、 补贴等恶性竞争。因此,为了避免行业里大家都赚不着钱,合并显得非常必要。另一方面,合并能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带来的各项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让公司获得垄断地位,获取长久持续的利润。19世纪末的美国钢铁行业,互联网里的美团和大众、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等,都是典型案例。

与之相对应的是采取差别产品策略的公司,这类公司关注单件产品的获利而非大批量生产,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差异化明显,不会随意参与降价,比如奢侈品行业,发生横向并购的例子就比较少,更多是纵向并购或者多元并购。

分众传媒和无人货架都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2005 年前由于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楼宇广告行业利润被压到极低。最终成就分众的是大肆整合并购。2005年10月,分众传媒以1.83亿美元收购了框架传媒——当时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2006年1月9日,分众又以3.25亿美元收购了国内第二大楼宇视频媒体运营商聚众传媒。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分众先后投资和收购了60多家公司,耗资共约16亿美元,平均两到三个月就收购一家公司。分众的业务也从楼宇、电梯延伸到了影院、互联网、手机、卖场、户外LED等。

v2_dc36db6c87b14e41ac39e655a7978140_img_000

美味生活针对鲜食、水果、预包装食品开发不同设备

类似的,无人货架行业必然会出现更多合并:首先,无人货架成为风口之后,抢占点位的竞争日渐激烈(优质的点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从最初的 0 元入驻到给企业一些补贴,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继续抬高点位补贴/租金的情况,这对于薄利的零食货架来说是很高的成本。为了结束烧钱,合并很有必要。

其次,如前文提到,无人货架非常讲究密度和规模,而且这个行业和纯线上行业不同,线下流量很难做到绝对垄断。除北上广深等城市竞争激烈之外,杭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的新玩家也层出不穷。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各个城市甚至区域都出现足够数量和密度的玩家,这种情况下,前几名的合并有助于大大降低物流和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

2,资本助力将加速行业洗牌

资本市场的活跃和金融工具的完善,是并购能够获取足够市场资金和方法的条件。

框架传媒在被分众收购之前,借助 IDG 和汉能资本的投资,通过 6 个月并购 6 家公司拿到电梯平面媒体 80% 的市场份额,之后又被分众收购;而分众传媒则是在 2005 年上市后以大笔资金迅速吞吃这个市场。

无人货架这个行业明显是被资本追捧的,在开头我们提到,两个月内已公开的融资金额超过 25 亿元,而且还有更多融资尚未公布或正在进行。资本加速了这个行业的扩张和洗牌。

如开头所说,无人货架的第一个合并案例已经发生,同时从创业公司的背景和资本布局来看,无人货架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生意:天天果园和City Shop 做了Citybox魔盒;云启资本投资的易果生鲜与哈米达成了战略合作;经纬投了七只考拉、美味生活,据说还投资了上游鲜食供应链企业。

对于同时投资多个无人零售项目的机构来说,可以说是在押赛道,但同时也不排除布局上下游,为将来的合并做准备。这里除了涉及到横向并购,还涉及到可能会发生的混合并购,即传统零售和无人零售、上游供应链和下游消费者端可能发生的整合。

v2_63ec0cc89cde436eaa0dea830c6f69dd_img_000

三全鲜食FUNBOX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和日本不同,国内无人货架不仅仅是传统零售的最小单位,而是电商、O2O平台、以及新型零售业态的触手和切口。即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更大。在无人货架的背后可以是电商,可以是 O2O 平台,也可以是新便利店、盒马这样的新零售综合体。企业团队的基因和打法走的是互联网技术+O2O的路数,考验的是精细化运营、差异化选品、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运用,以及如何在下半场挖掘这个切口的深度。

  • 在数月之内,无人货架已不是单打独斗的生意。巨头入场,创业公司合并,资本和资源的对接和整合将加速战斗结束的速度。在初创公司里,目前单论货架业务,规模最大的是小e微店;从整个新零售业务来看,规模大且布局最立体的是猩便利。而在非初创公司里,每日优鲜是我们最看好的模式,天然具备的供应链、前置仓、物流等基础设施可以为无人货架复用,同时货架能顺利为每日优鲜平台导流。

  • 无人货架和分众传媒的发展路径很像,两者的关键词都是流量和并购。首先两者都是把人群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其次两者做的都是流量生意,想象空间都在所见之外,另外由于入场玩家分散、这门生意又强调规模效应,因此头部公司将由并购产生。而由于资本和巨头的布局,这种合并和投资将会在半年内出现。

Attention:36氪正式启动「无人经济领域最具潜力企业榜单」评选,谁是下一个「无人经济」新锐企业?【点击此处】(链接至 http://cn.mikecrm.com/WPxMZuz 立即报名!)

v2_bdfa9094d58049a786baf4574246eb28_img_000

——————————————————

我是36氪消费作者痕痕,消费、互联网+类项目求报道请加微信 pennykoi 联系。

本文由「邓痕痕」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