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微信流量神话货车是否已经严重超载?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aijia.baidu.com/s?id=1579104254650084080&wfr=pc&fr=idx_top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微信流量神话货车是否已经严重超载?

发布时间: 17-09-2107:47优质创作者

微信是社交利器,甚至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个神话,只要是套上微信的绳子,好像骡子也可以像狮子一样的狂奔。这样的微信能量不仅仅是在普通老百姓中、普通创业者中流传,即便是各路基金经理、投资大咖也都顶礼膜拜。

2017年4月1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正式发布《2016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报告发现,2016年,微信拉动全社会消费4475亿元,同比增长37.6%;带动社会就业规模达1881万人,同比增长7.7%,其中直接就业466万人,间接就业1415万人。据测算,近一年,微信拉动全社会信息消费达1743亿元,同比增长26.2%,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主要包括流量消费与内容及服务消费两方面。其中,近一年微信带动流量消费1587亿元,同比增长26.6%,拉动行业流量消费超三分之一。在流量消费方面,微信与电信运营商互利共赢,推动降资费、提用量、稳价值,助力行业流量经营转型。微信生态的逐步完善,资讯、文学、视频、音乐、游戏等内容的日益充实,提升了用户对流量使用的需求,激发了流量消费潜力。

不过,如果我们从逻辑上分析,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没有边界,能量都一定是有尽头的,微信确实能够带来流量,而且也正是成为了腾讯对外投资的法宝,可是,不管怎样,微信也只是一款社交软件,上面的空间位置是有限的,用户增长是有限的,用户的使用时长也是有限的,微信的流量总有枯竭的时刻,至少是有超载的可能。

u=4269896678,3757588642&fm=173&s=7E13478D42E3FCF35C2084D5030040A3&w=470&h=319&img.JPEG

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就现在而言,微信的流量列车是否已经超载?先可以看看这半年多来,借助微信流量发展的业务的成绩,也许可以窥出一二。

首先,我们看微信的那个专业推广的九宫格。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微信的九宫格一直在改变,但新加入者越来越多,老的只能隐退,要夹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将最新加入的“摩拜单车”移出了九宫格变成了另类的“限时推广”。可以这样说,微信货车上的货物已经没顶,存在超载的可能,至少是已经超高。

然后,我们再看看微信最近一段业务发展情况,曾经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小程序已经陷入到了不断更新迭代打补丁的境况,而一直火爆的微信红包却几乎从来没有多少改变过,由此可以看出小程序的尴尬。另外,马化腾亲自上阵的微信黄金红包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也被媒体吹嘘的小心愿功能早也消失在媒体的聚光灯外。可以这样是,此前借助微信成功的业务,无一例外不是使用了腾讯全平台的力量做起来,当流量逐渐被分散之后,特别是腾讯开始将流量向外导出用来赚钱之后,腾讯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成功的业务诞生了,即便是大红大紫微信红包也已经是三年前的产品。

还有,我们还需要看看微信导流之后的那些第三方的业务发展情况。京东应该算是微信导出流量最用心的应用了,已经算是给京东在发现的主窗口开了后门,等同于为游戏导流的地位,但是,京东真的从微信获取了足够的业绩吗?有人测算,在2015年的一个季度,微信为京东增粉大约770万,一般的逻辑来看,此后的数据应该呈现递减。京东董事长刘强东也曾公开表示,京东利用腾讯流量资源还不到10%。此外的纳入到腾讯系借助微信发展的美团、摩拜等等不仅没有保住行业领头位置,还在入驻之后先后被超越,效果可见一斑。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微信流量所搭载的货物已经超载,负重前行的微信已经不是流量神话的创造者。当然,这并不表明微信流量枯竭,只是说,微信流量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对流量的消耗需求和业务索取,微信已经不堪重负。

理性的分析人士都应该承认,任何业务,所拥有的互联网流量都不是无限的,即便微信号称有10亿用户,但中国人就那么多,男女老少上网的不超过5亿,每个人的流量和上网时长也不可能无限的延长。

Mary Meeker最新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4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长的大约60%都被腾讯系的产品所占据,其中微信、QQ两大社交产品占用时长超过30%,剩下的腾讯游戏、视频、新闻等产品均依赖微信和QQ获得了充足的流量供给。但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需求方也在让微信流量变成覆盖太广的涓涓细流。

就目前来看,微信的流量基本是恒定的,即便增加也是小幅度,但流量的使用者在剧增,对于腾讯来说,是给自家用还是用来变现挣钱,这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即便是变现,如果集中在某一个业务上,确实依然具有战无不克的威力,可分散起来却也已经是强弩之末。

根据CNNIC最新统计,中国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约为26.4个小时,那么上腾讯应用的时间约为14.5小时,每天每个网民耗在腾讯上的时间约为2小时,假设一半是非工作时间,一般是工作时间,再假定70%的人工作时间会上网,那么,工作时间豪在腾讯应用的时间为0.7小时。中国人大约有8%的工作时间是在上腾讯。不得不说,已经是如此的顶峰程度,上升的空间还能有多大?

流量不会是无限增长的,即便无限增长,但增幅也会越来越小。微信以及QQ的用户是基于每个人的,而人的自然增长非常缓慢,在互联网公司持续的提前开发下,依靠人口的自然成熟来加大用户群的策略会很快失效,随之,流量增加也会进入枯水期。到那个时候,就是微信神话的终结。

据CNBC的分析师估计,这五年来如果美加两国用户把在Facebook上点赞和刷屏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使按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也能为这两国多创造至少1万亿美元的产值。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人们因为刷Facebook而耽误的GDP可能高达5万亿美元。这些数据还只是消耗时长不那么严重的Facebook,如果要计算一下已经全民陷入低头刷屏的微信用户,这种影响也许会更大。

曾经,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发表过一个长达八小时的分享,认为开发产品就是要利用人性,人性最本质的就是贪嗔痴。但是不久之后,自己又彻底改变了这个说法,说微信的主张就是用后即离。

微信就在这种欲罢不能的贪欲中沉迷于流量变现带来的成功骄傲,“日盈则仄,月盈则食”,任何事情做的太过了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腾讯必须深刻认识到,微信之于腾讯更应该是个战略级产品,是平台和管道,而非短期变现的工具。微信确实到了思考向何处去的时刻,一味的迷恋流量变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酿成苦果。

举报/反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