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我为什么离开Google加入Grab?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cnblogs.com/n/58857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我为什么离开Google加入Grab?_IT新闻_博客园

投递人 itwriter 发布于 2018-01-30 10:54 评论(1) 有1002人阅读 原文链接 [收藏] « »
66372-20180130091055968-1374794703.jpg

  英文原文:Why I left Google to join Grab

  编者按:本文作者 Steve Yegge 是一位在 Google 工作了 13 年之久的技术老兵,不久前,他从 Google 离职加入了东南亚的打车公司 Grab。在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为什么要从 Google 离开并加入东南亚创业公司 Grab,其中有很多关于 Google 的不为人知的秘密,相信会让很多看官大吃一惊。(注: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

  在 Google 工作了将近 13 年之后,我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了。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离开 Google。我一直认为我会死在谷歌——要么被公司提供的免费巧克力布朗尼蛋糕噎死,要么被 YouTube 强制执行的越来越离奇的政策吓得心脏病突发而死。但是,不管我是如何想象这个死神是如何追着我的,我总是以为他会用五颜六色的办公家具、免费的食物零食以及一群天才员工将我团团困住无法离开

  想从 Google 挖人其实并不容易。虽然这家公司已经有 20 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无论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家公司,Google 依然是全世界最让人神往的公司之一。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有关 Google 的精彩故事有很多。Google 应该不在意我在博客上分享有关它的故事,Google 也从来没有完全禁止员工这么做,然而我还是受到了来自 Google 的 VP 们的很多间接压力,所以很多有关 Google 的精彩故事最终还是没能与大家分享,很失落。

  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今天想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里说的,对于那些之前 Google 不让我分享的故事,我今后会将这些故事整理成一本书。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 Google 的新故事,我相信大家对这些新故事将会非常感兴趣。事实上,我敢肯定的是:无论你是谁,这篇文章中的有些内容肯定能够让你大开眼界。

  在分享有关 Google 的故事之前,我想大概分享一下我对 Google 的观察和了解。这有助于你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离开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并加入 Grab。

  我为什么要离开 Google?

  我离开 Google 的主要原因是 Google 已经不再创新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创新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相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在这里将列出其中的 4 个主要原因:

  (1)Google 太保守。Google 太专注于保护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害怕冒险和真正的创新。在 Google,甘心当守门人和规避风险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例外。

  (2)Google 陷入了办公室政治的困境中,这是任何大公司都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相比办公室政治,唯一真正的替代选择是独裁,但独裁也有它自己的缺点。正如 Google 的前 SVP Bill Coughran 所说的那样,政治是人类在过去 5000 年的历史中发明的用来解决资源争夺问题的最佳方案。所以政治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政治是一个繁琐的流程,它会导致你你放慢速度,在执行上出现问题。

  (3)Google 太傲慢。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真正明白,即使一家公司里的员工都是谦逊的员工,但这家公司依然会成为一家傲慢的公司。Google 的这种傲慢是一种“我们”的傲慢,而不是“我”的傲慢。当一家公司像 Google 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功的时候,这家公司就会滋生一种不可战胜的感觉,甚至会觉得这是天命,但是这会引发带来悲剧性的结果:自大、无力发明症候群、失去与顾客的联系、糟糕的战略决策。我喜欢 Google 公司里的员工,他们大部分人都绝顶聪明,而且不管他们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内有多么厉害,他们都有一颗谦逊的心。

  但是,这家公司的战略却是一团糟。在过去 5 到 10 年的时间里,任何关注过 Google 发布会的人应该都感受到了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Google 会做很多让大家感到抓脑困惑的事情:选择无法获胜的战斗,然后试图将产品强迫推给用户使用(如 Google+);推出受到广为诟病的产品(如 Allo);放弃并关闭很多用户喜欢的服务(如 Reader 和 Hangouts);推出互相竞争但不兼容的官方 API 框架(如 gRPC vs. REST);推出具有明显竞争性但不互相交流的栈(如 Android native vs. Dart/Flutter),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Google 近 10 年里在创新方面的努力让人感到困惑,而且大部分的创新尝试都是不成功的。Google 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它和各位看客一样为之沮丧。

  (4)Google 现在开始 100% 地关注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不是 100% 地关注自己的客户,这可能是最糟糕的一点。为了在这方面做出转变,Google 做了一个微弱的转变,即对公司内部的 Slogan 做了改变,公司内部的新 Slogan 是:“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将会纷至沓来。”(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但是不幸的是,Google 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不是说 Google 不关心用户,其中的问题在于,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无法让大家做到真正关注用户,Google 太忙了,以用户为中心这件事的重要性总是被忽略。光有一个 Slogan 是不够的。Google 要做的是努力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员工和顾客交流。但现在,Google 玩的是一场更简单但却更危险的游戏,它用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取代了对客户真实需求的关注。Google 内部激励机制也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Google 激励大家开发出成功的产品和功能,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最简单和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抄袭竞争对手。

  如果看看 Google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发布的所有产品,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抄袭竞争对手的:Google+ (抄袭 Facebook), Google Cloud (抄袭 AWS),Google Home (抄袭 Amazon Echo), Allo (抄袭 WhatsApp), Android Instant Apps (抄袭 Facebook 和微信),Google Assistant (抄袭 Apple 的 Siri),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谷歌深陷“你做我也跟着做”的模式已经有几年时间了。Google 的 DNA 中已经不再有创新了,这是因为 Google 关注的一直是竞争对手,而不是用户。

  公平地说,也是有一些例外的。Google 的 Cloud Spanner、BigQuery、TensorFlow、Waymo 和其它一些产品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行业内的其它公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才能在这些领域赶上 Google。但这些产品并不能为 Google 近年来推出的众多失败的消费产品进行辩护。

  简单地说,Google 已经不再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工作场所了。我喜欢我自己被工作点燃和激发的感觉,但是 Google 已经无法点燃我内心的激情了。

  所以,和很多 Google 员工一样,我近几年来已经开始思考下一站该去哪里了。但是究竟该去哪呢?要想成功从 Google 挖人,需要提供非常好的条件才行,不说别的,就说工作环境吧,Google 拥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工程师来说更是如此。

  典型的大牌科技公司基本都在西雅图地区,但是我认为那些公司中的大部分和 Google 一样都存在严重的大公司病。最近一段时间,Facebook 的大部分创新都来自它收购的公司(Instagram、WhatsApp 和 Oculus)。我自己不喜欢 Facebook 的文化,我是从在 Facebook 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的 Facebook 文化。

  Amazon 依然在继续创新,但是,他们也在抄袭竞争对手的想法,而且经常欺负那些小公司。通常情况下,大公司都会喜欢欺负小公司。我很想在这里取笑一下 Jeff Bezos,但是我听说貌似没人能连续取笑 Bezos 三次之后还能继续活着讲故事的,所以我也就放弃了取笑他的想法。但是,我曾在 Amazon 工作过七年,这次离开 Google 后我想尝试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甲骨文、Twitter、苹果、eBay、微软、Adobe、Salesforce,所有这些大公司看起来都差不多。

  如今,你似乎只能从创业公司那里找到能让人振奋人心的感觉了。我差点就加入了其中几家创业公司,但好像每一家都不是特别合适。

  所以,当我在那里琢磨着寻找灵感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一封之前在 Google 时的一位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的邮件,他的名字叫 Theo Vassilakis,他从 Google 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大数据创业公司 Metanautix,后来他将公司成功卖给了微软。他在邮件里告诉我说他刚刚加入 Grab 担任 CTO 一职,Grab 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创业公司,它在西雅图设有办公室。而这就是我们冒险之旅的开始。

  我为什么选择加入 Grab?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加入了一场战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形容它了。我觉得自己好像加入了革命战争,周围都是游击队,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结局不是胜利就是死亡。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兴奋了。上次这么兴奋的时候还是在做 Grok 这个项目的早期阶段。Grok 是 Google 内部的一个项目,当时为了改变开发者与拥有上亿行代码的代码库之间的交互方式,我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 12 个小时。我当时做的事情只是改变开发者的世界,与那次相比,我这次要改变的事情要大得多。

  如果你看看大西雅图地区的技术机会热图,从微温带(Niantic、OfferUp)到温带(Facebook、Amazon),再到热带(SpaceX 以及小创业公司),在这个热图里,Grab 就是一个能够燃爆你的脸的打绿色火焰球。

  Grab 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的创业公司。Grab 正在最大的舞台上参与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场战斗。我是在从雅加达回来的飞机上写下这段文字的,我在那个地方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

  从互联网发展早期至今,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一块尚未被耕种的互联网土壤,而且可能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大。

  Grab 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简单的答案是:Grab 是东南亚地区的 Uber。然而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营销信息,因为 Uber 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成为美国最让人讨厌的公司。此外,将 Grab 比作东南亚的 Uber 也是不准确的,因为 Grab 和 Uber 这两家公司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与其将 Grab 与 Uber 进行比较,还不如听我来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源自我的嫂子 Cathy 和他丈夫 Romano 做的快餐车项目。在那之前,Cathy 在家验光师的店里工作,Romano 在图书馆工作,所以他们俩的起点都很低。为了创办自己的事业,他们俩多年来一直在存钱,他们在创业前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从而确保自己的创业能尽可能地顺利和成功。

  2012 年,他们正式开始了 Xplosive 快餐车项目,主要提供菲律宾和越南菜式的美味街头小吃。这个项目非常成功,他们得到了很多奖项,西雅图的一些主要杂志都对它作了报道,西雅图市长还亲自接见了他们俩,还参与了大型的餐饮演出,他们甚至还出现在了 Jeff Bezos 为他的投资者拍摄的一段视频中并成为其中精彩的一幕,视频主要讲述了 Amazon 在南湖联盟地区是多么的时髦。Xplosive 的顾客(大部分为 Amazon 的员工)每天都会在快餐车到达前一小时就开始排队,一卡车的食物通常几个小时就能售完。

  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故事,不是吗?他们在恰当的时间踏上了快餐车这股创业浪潮。仅用了几年时间,快餐车就已经遍地都是了。但在去年早些时候,Cathy 和 Romano 突然把他们的快餐车和他们位于 Amazon 旁边的梦寐以求的城市停车位卖了,并悄悄开放了一家通过 Peach 配送外卖的全日商业厨房。

  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这个戏剧性的改变,是因为他们听到了消息,他们是第一批认识到餐饮行业将会发生巨变的人。餐馆和快餐车都会被 Peach 和 Uber Eats 吞噬。整个餐饮行业也将因此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一些大饭店启动快餐车项目的原因,但这也救不了它们,整个快餐车行业也将被外卖行业颠覆。不过快餐车永远不会彻底消失,因为他们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在当地场馆赚钱。但这不是它们赚钱的主要渠道,小企业们最大的营收来源来自外卖业务。

  外卖像飓风一样席卷全世界,外卖的广告甚至插到了足球比赛中。这个一个建立在网约车基础上的呈指数级增长的新行业,而网约车本身发展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几年。司机配送员可以到任何地方取餐,并可以将外卖送到城市里的几乎任何地方。

  这个行业的出现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外卖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它让餐饮行业变得民主化,为夫妻档创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此前,开一家餐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情,快餐车的出现降低了进入餐饮行业的门槛,而外卖的出现则将进入餐饮业的门槛几乎降为零了。Cathy 和 Romano 意识到,他们甚至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来启动外卖创业,他们处在新时代的前沿阵地。当外卖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人们将能够从他们的邻居那里或是城市里的任何人那里预定外卖。这将永久地改餐饮行业。

  但是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从网约车到外卖,到专用厨房,再到外卖行业的夫妻档创业者,所有这一切都发展太快了。从技术的角度而言,这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从我的角度来看,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当 Google 团队疑惑着要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时,新兴行业正在不断大量涌现,并在后来的颠覆者的带领下不断演进,今后无疑还将出现更多的新兴行业。

  在这批文章的开头,我抱怨说 Google 已经没有创新能力了,现在让我们面对这个现实:不管是 Uber、Amazon 还是 Facebook(Facebook 外卖),所有这些公司都没有看到餐饮行业的发展潜力,他们只是简单地复制其它公司的做法。

  在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后,下面我将告诉大家我为什么要跳槽加入 Grab。当我听说 Grab 提供的职位机会并最终了解它的发展潜力之后,我很快就答应了加入其中。

  东南亚:全世界的战场

  我将网约车行业视为一个巨大的颠覆者,相信你已经知道这一点了。网约车已经激怒了全球各地的出租车公司,甚至引发了一些肢体暴力。网约车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并且已经成为一个平台,发展迅猛地让人难以置信的外卖行业正是借助这个平台发展起来的。

  但是在美国,很多人都非常讨厌 Uber,因为“Uber 对待司机就行对待奴隶一样”。司机必须自己购买汽车、保养汽车、为汽车上保险、支付汽车燃料费和洗车费等,整个 Uber 被大家看作是一个掠夺性的业务。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是考虑到数以百万计的司机都选择加入 Uber 平台,而且考虑到大部分人在优化自己收入这方面都很聪明,网约车在欧洲和美国再怎么差也只能算处在道德灰色地带,因此加入 Uber 对大多数司机来说应该算是一笔比较划算的买卖。

  但是网约车并没有让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变得更好,它只是让每个人的出行交通变得更加便宜和便利。外卖行业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但网约车本身却并不是如此。

  然而在东南亚 ,网约车是绝对的一个能够改变社会的革命性产品,这种社会变革是我们这种能将选举的真人秀明星送到总统办公室的国家无法体会的。东南亚的交通条件太糟糕了。除了新加坡之外,东南亚其它不同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用“糟糕”、“很糟糕”和“几乎不存在”这三个词形容。信用卡行业也几乎不存在。所以在东南亚国家推广网约车要比在美国难太多了。但是,东南亚有将近 5 亿人口迫切地需要更廉价的交通出行方式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网约车能够同时满足他们的这两个需求。

  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在从事了网约车司机这份工作之后,他们的工资变成之前工资的3-5 倍是非常正常的。我甚至不需要看 Gartner 发布的报告、仅仅通过问问我的家人就能了解这一点。我妻子 Linh 是越南裔,她的很多亲戚朋友都生活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我们已经有六位亲朋好友这些国家注册成为 Grab 司机了,他们非常喜欢这份工作,而这份工作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因此和美国不一样的是,网约车在东南亚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一个彻底变革者,包括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到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些国家有 6.2 亿人(是美国人口的 2 倍),包括 12 座超过 200 万人口的城市(美国只有 4 个这样规模的城市)。东南亚的中产阶级人数有望在几年内翻一番,达到 4 亿。

  我有提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吗?

  在交通行业被变革之后,接下来将会迎来外卖高潮,这跟在美国的做法是一样的。在东南亚地区,外卖行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因为任何一个东南亚人都会告诉你,他们对吃这件事比你更上心。美食在融合东南亚文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对那些住在大城市里的西方人更是无法想象。

  但是我真正想说的是:交通和食物还只是表面。例如,当日送达外卖可以进一步扩展至当日送达任何东西。未来几年里,我们每年都会看到一些颠覆者的出现。支付和金融服务行业将会最先被颠覆,而这两个行业中蕴含着巨大的惊人机遇。

  想要叫网约车或叫外卖,你需要下载 Grab 的 App。在东南亚,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所以每个人都能下载 Grab App。这意味着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移动支付。Grab 正在和当地商家合作,让人们能够直接使用 Grab 就能直接支付他们在店里购买的东西,目前合作的商家数量已达数百万,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毕竟,移动支付在美国并没能成功推广开来。Visa 推广移动支付已经推广了好几年了,但还是没人愿意买账;事实上,美国的移动支付现状可谓是一团糟。但是移动已支付对东南亚的意义却非常重要,因为东南亚现在基本还是一个现金社会。在东南亚,只有不到 2% 的成年人拥有信用卡,超过 60% 的人甚至连银行账户都没有。但是东南亚的人民对银行有深深的不信任感,此外还存在大量的信用卡欺诈案件,这就导致绝大部分人依然选择使用现金。

  但是那里的人们相信智能手机。这一点要感谢乔布斯。东南亚人民的智能手机使用量可能比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要多。西方社会有这样一个习俗传统:当你和家人一起吃放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或者乘坐摩托车的时候,这些时候都是不应该看手机的。但是东南亚并不是如此。所有东南亚人时时刻刻都在开心地盯着手机看。

  东南亚是一个现金社会,但是现金存在很多问题。无处不在的小偷,旧世界的贿赂、腐败、欺诈和舞弊的基础依然存在。举个例子,当你乘坐出租车的时候,如果你不注意,你很容易被车里没有计价器的司机漫天要价,如果你不按照司机说的金额付钱,司机就会来警察来逮捕你,他会将从你这里要来的钱的一半分给警察。

  如果你购买所有商品都使用 Grab 软件来支付,那么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预先定好的,你一点现金都不带也没关系。不管东南亚之前多么以现金为中心,如今东南亚的人民正在以让人惊讶地速度采用这种全新的支付方式。他们现在可以直接用现金来给 Grab 账户充值,所以他们对银行的不信任可以被完全规避。

  移动支付将自然而然地会开辟更多的垂直行业与服务,现在你在西方用钱做的很多事情,你现在在东南亚都做不了。移动支付将为每个人开辟全新的垂直行业,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人也是如此。世界正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剧变。

  我为什么说自己加入了一场战争呢?

  网约车领域还有 Uber,Uber 现在无处不在,不过在中国市场是一个例外。在中国,Uber 因为各种原因被滴滴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我们能从 Uber 退出中国市场得到两点主要启发:首先,网约车领域是一个赢家通吃的领域,它通过联合所有的垂直领域而创造了一个网络效应,这就使竞争变得非常困难。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的滴滴身上的事情。因此,竞争者们将会持续战斗,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玩家活着。所以说这是一场至死方休的战争。

  另外一个启发是,Uber 是可以被打败的,而在几年前,Uber 好像是不可战胜的。坦白说,我个人认为 Uber 也会失去东南亚市场。他们现在正在谋划 IPO,所以他们需要让自己的财务数字看起来尽可能漂亮一点。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Uber 正以以比其他任何公司更快的速度在烧钱和亏损。正如一位知名投资人所说的那样,网约车市场就像在桌子上堆满金钱,然后再往桌子上浇汽油把钱一把火烧完。为了补贴司机和乘客并推广自己的产品,Uber 已经砸了数十亿美元,以期望获得用户长久的忠诚,并期望这份长久的忠诚能够帮自己把全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都赶尽杀绝。当然,这些竞争对手也会被迫以同样的方法来还击。

  实事求是地说,我并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而且我还是这个行业的新人。但是如果要打赌,从长期来看我并不会将赌注压在 Uber 上,Uber 必须尽快止损,并且它在东南亚市场正在被慢慢赶超。

  除了 Grab,在网约车领域,东南亚市场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玩家,那就是 Go-Jek。“Go-Jek”和“Grab”是一对死敌,他们陷入了一场“生死之战”,而这场战争将开启现代历史上最大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因此,尽管 Vizzini 警告我们不要这么做,但我自己还是卷入了这场亚洲网约车市场争夺战之中

  我从来没有如此兴奋过。直到上周我第一天上班,我才真正知道在 Grab 上班原来是如此激动人心的一件事。我参加了 Grab 在雅加达召开的高层会议,而会议的一部分内容是一场名为“极速前进”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我们需要预约 2 轮和 4 轮的座驾来环城骑行或行驶,来与其他队伍比赛。当我跳上我预约的摩托车的后座后,抬头望着热带雨林,司机径直冲向迎面而来的车流,我脱口而出:“我要死了”。当我发现马路上到处都是绿色的 Grab 和 Go-Jek 的头盔时,我才明白这其实就是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有两个战场:线上和线下。在线上,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集合全世界顶尖的技术,而且它的业务需求与业务逻辑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 Grab 做出了明智的技术选择,比如使用 AWS、Go 语言以及适用于 Android 的 Kotlin。他们没有得无力发明症候群 ,所以他们没有浪费时间去重新发明轮子。我有信心我们能赢得这场战役。

  在线下,有无数的线下代理人(是真人)参与到开拓司机、商家、乘客与其他参与者的工作中去。这里我们所说的代理人的数量是十万、百万级别的。我不会告诉你 Grab 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但这些数字都是真实的数字。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东南亚,银行、投资机构、大型企业、政府监管机构、黑手党等等,每个人都冲进来在暗处开火。Amazon 在新加坡刚刚推出当日达的 Prime 快递服务;滴滴、软银以及其他很多投资人都开始在这个领域内的关键玩家身上投钱。当我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 Grab 的领土时,我并没有丝毫夸张。石油公司、电力公司、汽车公司、电池公司、信用卡公司、银行、国际餐厅、旅游公司、出租车公司、航空公司、零售商等等几十个主要行业都将受到这场战争的影响,他们都希望这场战争朝着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Jeff Bezos 花了 20 年时间尝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在 1999 年时候,他把我们所有人叫进一个房间,告诉我们 300 多名员工说 Amazon 快要死了,当时 Amazon 处在曲棍球棒增长曲线上的一个转折点,我们都呆呆地看着他,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平静地告诉我们,我们卖的都是书籍、音乐和视频,所有这些产品在未来都将被数字化,所以这些实体产品很快就将消亡。就在那时,就在那里,他预测 Kindle、iTunes 和 Amazon Instant Video 这些产品将会出现。他预测是这些产品在几年之后才最终出现。他说,如果我们没有陷入死亡地带并进而进入其它领域,我们在几年内就会死掉。他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能够销售和配送任何产品,如果需要的话,我们甚至需要能够销售一头活的大象。所以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当天配送的话,那么我们就打不过当地的商家。所以他着手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让顾客在下单后的在一个小时左右完就能收到购买的商品。20 年过去了,Bezos 依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Amazon 在某些城市的几个特定的 SKU 是能做到当天送达的,此外他也做了 AmazonFresh 和其他一些新的尝试。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只有到网约车网络出现之后才可以解决。

  没有哪个地方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是比东南亚地区更难解决。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密度最高,那里的交通情况最糟糕,基础设施也最糟糕,那些想要在下订单后立刻就能收到商品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也最多。

  Grab 将会赢得这场战争。我之所以知道这点,是因为我已经见过 Grab 的人了,也见到他们的盟友了,他们的顾客我也见过了。Grab 拥有一支让人难以置信的团队。Google 的员工不愿走出象牙塔去拜访真实的客户,与 Google 的不同的是,Grab 的口号是:“深入用户”,他们不断鼓励每个员工都尽可能多地与 Grab 的真实用户去交流,只有这样,他们能够同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快速做出改变。

  口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Amazon 的口号是:“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如今它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信任的品牌。但是 Amazon 每年也只和客户互动一次:Bezos 强制规定,公司里的每一位管理者每年都必须在客户服务中心花一天时间,因为管理者光靠从客户中心反馈的信息是无法了解客服问题的全貌的,管理者必须去客户服务中心亲自感受才行。

  Google 的员工基本从来不与客户互动。Amazon 只是偶尔才走进客户,但 Google 从来不会。

  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客户反馈和真实的客户需求,那么你就需要让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去与真实的客户交流。你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来预测这家公司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预测他们对市场转变的响应速度。“深入用户”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创新成功的主要标志。对 Amazon 来说,他们每年与用户沟通一次,而 Grab 每天都会与用户沟通。Grab 的员工都使用 Grab 作为通勤工具,这让他们每天都有机会直接与司机和其他乘客接触。

  正是因为这种深入用户的做法,所以 Xplosive 公司才能做到比其他人早一年时间意识到他们需要将快餐车卖掉并开设厨房。正是因为深入用户的做法,所以 Peach 公司才能比 Amazon、Uber 和 Facebook 早一点意识到外卖行业的巨大潜力。Amazon、Uber 和 Facebook 都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意识到这一点的。你只有深入用户才能有创新的能力,而深入用户也是 Grab 的口号,Grab 非常重视这一点。

  我看到了 Grab 的渴望,我感受到了这种渴望,我自己也有这种渴望。这个领域是一个“要么赢要么死”的领域。Grab 将战斗到死,我将与他们一起战斗。我认为,这家拥有 3000 名员工的公司比我看到的很多只有 5 个人的公司都要更加团结。这是一种你通常只有在战争中的军队中才能看到的同志情谊、合作和纪律。

  我将尽己所能帮助 Grab 赢得这场战争,我将为之全力以赴。当你真正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