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09580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地产未来日报·2017-09-29 11:25
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看完这些,你就理解了新总规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京房字,微信公众号“京房字”,36氪已获京房字授权转载。

各位粉丝,

刚刚,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新总规获得批复之后,很多粉丝在问其中的细节。【京房字】团队梳理官方已经披露的88条内容,带您一起精读。

PART  1   关于“四个中心”。

1.“四个中心”是指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建设,就是坚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

3.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建设,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新产业引领区建设,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4.国际交往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着力优化9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

5.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

多说一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

PART 2   关于2020、2035、2050三阶段目标。

6.新版总规设下三个阶段目标,分别是2020年,2035年和2050年。

7.到2020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将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8.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

9.到2050年,北京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PART 3   关于城市空间布局。

10.城市空间结构将成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v2_451e5d4ff10d4bdb8249724f18a27f1d_img_000

11.“一核”指的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12.“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城六区),是“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优化首都功能,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注重“留白增绿”,改善人居环境。

13.“一副”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要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示范带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

14.“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要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的秩序,展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15.“多点”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

16.“一区”是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要将保障首都的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

PART 4   关于人口总量上限2300万等三条红线。

17.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

18.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9.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平原地区人口规模有增有减,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0.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21.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

22.加强首都水资源保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确保首都水安全。

PART 5   关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23.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

24.要确保核心区建筑规模负增长,中心城区规划建筑规模动态零增长。

25.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城乡职住用地合理比例,促进职住均衡发展。

26.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27.优先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幅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

28.加强浅山区生态修复与违法违规占地建房治理。

29.提高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

30.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PART 6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

31.严格控制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选址布局。

32.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要长期抓,打持久战。

33.核心区切实把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降下来。

34.要严格执行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

35.城六区工厂和全市工业大院、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要坚决退出。

36.按计划继续腾退区域性批发市场。

37.列入疏解计划的高校、医院要鼓励整体搬迁。

38.要坚定不移拆违,把安全隐患突出、人口无序聚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作为重点,对违法建设一拆到底,同时确保新生违建零增长。

39.“开墙打洞”整治要毫不动摇继续推进。地下空间、群租房、城乡结合部等整治,都要打好阵地战,治理一块,巩固一块。

40.要加紧研究疏解腾退空间利用问题。核心区的腾退空间应优先保障中央机关办公需求。

41.注意补充完善居民身边的菜场、便利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增业态要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

PART 7   关于老城

42.老城不能再拆了。

43.保护传统中轴线、保护明清皇城、要保护原有的街巷胡同格局、恢复历史河湖水系、严格建筑高度管控、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

44.保护好13片文化精华区。

45.打造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

46.推动二环路外8个片区优化发展。

47.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

48.制定街区城市设计导则。

49.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打造精品胡同,再塑街区生态。

PART 8   关于南北均衡

50.制定新一轮南部地区发展行动计划。

51.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南苑—大红门地区、房山创新城等功能区为依托,推动一批新项目在南部布局,提升发展水平。

52.南部相关区注重打好交通市政生态等基础,补好教育医疗短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PART 9   关于城乡一体化

53.提高农村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54.促进农民增收,营造美好家园。

55.稳步推进小城镇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靠的是产业特色,而不是房地产堆出来的。

56.农村建设要避免大拆大建,要留住田园风光。

57.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组织制度改革,发展租赁住房及文化创意、旅游度假等融合性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58.要打破区与区之间的“一亩三分地”,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

PART 10   关于轨道交通和住房

59.生活空间则要宜居适度。其中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1.5以上,2035年调整为1:2以上。

60.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网、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将不低于80%。

61.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加强需求端有效管理同时,加大住宅供地,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使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

62.今后五年全市计划供应建设150万套住宅的用地。

63.在这150万套中,70%为产权类住房,30%为租赁类住房。

64.在产权性住房中,商品住房占70%,保障性住房占30%。

65.在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占70%。

66.在共有产权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户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

67.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全力治理大气污染,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

68.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69.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到2035年无论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的社区,都能享受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带来的便利。

70.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71.全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72.更加重视消防、防洪、防涝、防震,增强城市韧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PART 11   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73.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74.编制好控制性详细规划,把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功能定位细化并落实到空间布局与要素配置上。

75.副中心设立多个组团。各组团都要制定城市设计导则。

76.要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紧凑集约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

77.城市副中心将没有“城市病”。

78.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等重点功能节点建设。

79.优先安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好公共文化设施。

80.统筹好副中心与通州区、副中心与北京东南部地区、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关系。

PART 11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v2_3d139b003b944476adb4bf9a8ede5435_img_000

 81.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82.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构建北京新“两翼”。

83.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包括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促进公共服务合作。

84.北京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85.加强京冀、京津交界地区管控。

86.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87.抓紧推进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项目建设,以及三个赛区的交通、水利、市政、住宿、无障碍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PART 12   关于加强规划管理

88.多规合一。全面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

89.城市体检。

本文由「地产未来日报」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