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微信小游戏“太屌了、给力、跟着干没错,”除了这些开发者们还说了更多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14085.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微信小游戏“太屌了、给力、跟着干没错,”除了这些开发者们还说了更多

张信宇·2018-01-16 03:28
张小龙,跳一跳六千多分的男人,获得称号“无聊大师”“立地成佛”。

已经不是关心微信小游戏牛不牛的时候了,现在该关心的是,怎么跟上微信小游戏的潮流。

而能不能薅到这个红利,一个月内见分晓。

在昨天的2018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将小游戏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他人还没出场时,就以发布两周日活过亿的小游戏“跳一跳”开启全场大会,一直打到967分。这还只是张小龙紧张的结果,毕竟他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在现场几千观众注视下玩“跳一跳”的男人。而他的最高水准是六千多分,“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获得称号“无聊大师”“立地成佛”。

作为一家市值超过五千亿美金公司的SVP,张小龙仍然在一款小游戏上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已经足够证明了微信对小游戏的诚意。

v2_f53d19896b274638bd305364c7a4ddaf_img_000

“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张小龙试图在他的演讲里传递出这句话里真正的含义:微信已经给你带来太多烦恼了,要处理消息,要给朋友圈点赞、评论,工作的信息从清晨到深夜没有间歇,你现在需要一个面对自己,最个人的时刻——就像希腊神谕教诲的那样,“认识你自己”。张小龙觉得,小游戏就是承载这个使命的产品。

12月28日,微信小游戏几乎毫无预兆地上线,很多开发者都表示又惊又喜,但首批17个都是腾讯自研或代理的小游戏。不过,在昨天下午的小游戏专场,谈到小游戏开放的时间,微信透露已经不远,并且邀请第三方开发者和游戏业界在未来一个月内随时关注。根据小游戏支持引擎商白鹭科技的数据,小游戏上线第一周,基于白鹭引擎创建的微信小游戏项目就接近三千个,占所有H5游戏项目的58%。

36氪为此采访了几位一线开发者,有的是个人独立开发者,有的则在创业公司;有的是在游戏开发领域有若干年经验,有的此前虽然没做过游戏,但一直在做其他的前端开发。12月28日之后,几乎所有的技术社群讨论的话题内容,就都与微信小游戏相关。不过,开发者们还不太愿意透露自己手上项目的具体信息,比如游戏类型,因为这个时间所有人都在紧密准备,他们担心项目信息过早泄露。

第三方开发者作为微信之外第一波想吃小游戏红利的群体,聊了聊他们眼中的微信小游戏是什么样的。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开发者认为目前最适合微信小游戏的类别是像“跳一跳”这样的休闲类,更重要的是微信的社交属性。包括群、好友排行榜、实时显示超越好友等元素在内的社交关系链,将促成微信小游戏在未来一两个月爆发。

v2_cba4123196de40b9b9014fe51f06ab85_img_000

现在距离春节假期刚好一个月时间,这么说来,1.7亿日活的“跳一跳”,很可能也只是为微信小游戏暖场而已。

阿飘    三年游戏前端开发的经验,在一家H5游戏创业公司。

微信小游戏上线前,我并没有特别关注过,因为是游戏行业所以对小程序不是很关注,也没有做过相应的准备,看过一些基础的api算准备吗?毕竟之前微信都没有开放游戏类的东西,不过我们也猜过会放开游戏类型的小程序,但是没想到的是竟然单独开了一个类型去专门的负责游戏类,看来微信这次下手很重呀。

小游戏上线后,我第一反应是震惊了。惊的是竟然这么快就放开游戏类型了,惊的是竟然入口这么屌(尽管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特意强调“这不是入口”),惊的更是体验竟然这么好。我当时试完了发布的那几款游戏,四处看还有没有新的东西,简直就如同探宝一样,哈哈。我和朋友之间也表达过惊叹。当时正好手头的项目处于稳定,我刚做完游戏里元旦的活动,所以手头的工作不多,于是直接开始了小游戏的研究,算不上开发,只是先了解了一下,看了看微信提供的各个文档。

初步看来,我觉得微信小游戏适合一些社交休闲类型的游戏,暂时不太适合重度游戏。小游戏最突出的特性当然是分享和社交啦。可能以后跟公司推荐的时候,我也会主推开发一些休闲社交类型的小游戏。

微信小游戏和H5游戏相同的地方比较多,例如点击即玩,利于传播,技术方式基本一致,转化代价比较小。但我觉得小游戏的传播会比H5更强,进入的方式也更加方便,体验更好,主要是入口真是太屌了。毕竟是微信的亲儿子呀。

在看了公开课公布的信息之后,我觉得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社交关系链,小游戏的规则还有支付方面的东西。这段时间,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信息,会有一些加班加点,毕竟是一个好时机嘛。

番茄    创业公司,从事游戏开发7年多了。之前做FLASH游戏,现在转做H5游戏。

一直以来就在关注小程序,但是小游戏的消息确实是完全没有听到过。因为我平时以开发游戏为主,所以对小程序也只是做了了解,没有自己进行过制作。

但12月28日小游戏上线之后,我第一时间体验了所有已上线的小游戏,并开始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对已支持微信小游戏的引擎(微信官方透露小游戏已适配LayaboxCocos、Egret引擎)做了一个突击学习。

个人觉得目前微信小游戏更集中在休闲游戏上,规模也相对较小。从已公布的开发文档和对游戏包体大小和缓存限制来看,目前微信只适合小型轻度游戏。感觉下来,微信对游戏的量级有比较大的限制,这是许多开发者都关心的问题,其他方面并没感觉微信小游戏和H5游戏有太大差异。但也因为相对轻量级,所以小游戏的加载速度真的要快很多(微信官方透露iOS加载速度3秒之内,安卓加载速度5秒之内)。即开即用,确实比H5游戏还要便捷。

所以有利有弊吧,并不是所有现在的游戏类型都适合移植到小游戏平台上。我们公司之后也计划做小游戏相关的开发,所以应该会找一些轻度游戏拿出来,放到微信上试试水。

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微信对小游戏的支持非常给力。在测试阶段微信公布的接口来看,除了量级之外,我本来以为很多功能都会大受限制,但公开课上微信讲过之后,感觉整个小游戏平台的功能会越来越丰富。我对小游戏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fade    在创业公司,有2年前端开发经验。

其实小游戏上线之前我就有在关注小程序,但只停留在微信小程序新增的功能等。在12月28日小游戏发布前,我也从来没有听说微信要新增小游戏的类目。

小游戏上线之后,我们当然就开始讨论要蹭一波微信的“流量红利”的方案啦。公司先指派前端开发的一个人去专心研究 ,当然就是我啦,先挖挖坑。这个时间,预演和小游戏的需求制定是同时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公司之前从来没做过游戏相关的工作,包括产品、开发、以及设计,所以完全是新进入游戏这个领域。反正小游戏发布后,把手上部分工作移交给了公司里的其他同学,自己专心去挖小游戏的坑。

最适合开发的小游戏品类,我觉得还是像“跳一跳”这样的游戏。不需要有太多的关卡、丰富的玩法、复杂的计分,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操作,但是会有难度的变化,以及视觉上比较“洗脑”的效果等。操作当然也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单击、双击等就够了。小游戏最突出的特性,我觉得是分享吧,因为可以和好友、群等一起比较。当然,游戏越简单越洗脑,就越容易被分享。这也是指导我们开发的方向。

微信不同于平时开发的H5页面,它更像是一个黑盒。很多api或者特性都是通过模拟浏览器来实现的,所以很多框架在微信这里会失效,需要改写或者其他一些手段。不过我觉得小游戏和H5游戏最终能实现出来的效果都差不多吧,无非是附加了一下APP或者微信上的功能。

我到没看微信公开课的直播,但看了下相关的文章,觉得张小龙真的对自己的感知非常肯定。他不会受外界的干扰,挺厉害的一个人。我觉得他既然表达了对微信小游戏的大力支持,那么我们这些开发者就跟着发力,应该是没错的。

撒旦    兼职个人开发者,10年游戏开发经验。

12月28日之前,我也是一直关注小程序,程序猿的谁不关注呢?但没有自己做过。因为我个人主要从事游戏开发,说实话对前端的html、css等使用频度比较少。

一年前小程序发布之初,我也了解过相关开发流程,做过简单的技术验证,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实践开发。小游戏发布之前,确实没听到太多风声,完全是惊喜。虽然业内一直也有微信对H5游戏支持的传闻,但没想到是这种独立的小游戏的形式。我跟同事朋友探讨微信小游戏,大家都是比较乐观的,也对目前自己的开发计划做出很大的调整。

微信小游戏上线,对开发者和创业者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在其他平台有成功产品的团队,甚至形成了IP的那种,可以快速移植到微信小游戏上,分享微信9.8亿用户体量的红利。我个人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技术验证,确定最合适自己的开发方案。我发现微信小游戏自带demo实现,也实践了白鹭、laya、cocos等主流H5游戏引擎对小游戏开发的支持,最后确定了白鹭引擎来开发自己的第一款微信小游戏。其实三家引擎都支持,只是我对白鹭比较熟悉。小游戏是H5扎根微信,使H5游戏可以更好的传播互动,对H5游戏的发展推动将是跨越性的。

我觉得微信小游戏适合的游戏类型还是很广泛的,个人偏向休闲益智类。因为觉得这类游戏非常有意义,能让玩家在娱乐中有所收获。微信小游戏最突出的特性应该是依托于庞大紧密的社交圈,这方面有很大价值值得挖掘。但你说需要思考怎么依托于社交把游戏做好吗?我觉得虽然社交是小游戏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依靠社交来做游戏,毕竟好游戏最重要。

最近是在加班加点,但毕竟作为兼职的独立开发者,挤出时间都很宝贵,特别是对于我这样有老有小的中危程序猿,各种泪啊……

微信公开课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微信对小游戏的态度,非常支持,对用户的定位,比如要满足男女老少各种群体的需求,我们开发者也要跟着这个基调来走才行,努力做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我做了十年的游戏开发,从flash到cocos移动开发都做过,现在的话主要从事的是egret前端开发项目。以前也自己捣鼓过几款独立游戏,收入不甚理想,但因为喜欢,就继续边上班边抽时间码自己的游戏。游戏开发对我来说,仍然是在路上。

目前个人的微信小游戏项目核心玩法已经完成了,算是移植了之前的游戏项目,再加上一点点二次创作,希望能早点赶上微信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的时间,提交后尽早上线。

本文由「张信宇」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