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致敬张小龙2018Pro微信公开课演讲 | 不妄图窥一斑而知全豹,知一豹尾已足矣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16chIvgzzU4EPpHOLoTMIQ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致敬张小龙2018Pro微信公开课演讲 | 不妄图窥一斑而知全豹,知一豹尾已足矣

Original HCY崇远 数据虫巢 2018-01-15 16:47 Posted on
Image

者 | HCY崇远

01 写在之前

所谓窥一斑知全豹

今天2018年1月15号,微信在广州举行了『2018Pro版微信公开课』,首场依然是张小龙的演讲,核心是发布2018微信的全新计划,以及微信的一些可能发展的方向。

这算是我第一次好好看张小龙的演讲,并且是直播,老实讲,张小龙的演讲口才并不算很好,但这不耽误大家对其的认可,以及大伙儿对其演讲的期待,或许这在于一个技术人的朴实,所以大伙儿更愿意去听一场虽然言语上或许并不能说是特别顺畅,但是实打实有内容,也有真材实料的演讲(或许这跟张小龙的性格有关)。

这也印证了如上的标题,这试图是从2018Pro微信公开课大会去一窥知全豹,或者更严谨的说是从张小龙先生的演讲中试图去窥一斑知全豹,因为我们都知道,小龙从不瞎说,哈哈。

这与我们的关系意义

或许很多人说,微信的2018大会与我们有何关系以及意义?对于很多普通人众来说,关注张小龙先生的演讲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不着边际的事。

其实不然,试想一下,包括我们自身,再加上你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有哪个没有在用微信?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情况就是,老家的亲戚们拉起的亲人群,每天不知道几活跃子,天天抢红包抢的不亦乐乎,而对于我们身处大城市的人,感触就更大了,买个票,吃个早餐可能都会用上微信。

以小见大,微信的一举一动已经可以影响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了。所以,就算作为一个普通人,关注微信在未来整个2018年可能的大动作,在精力保证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必要的,更何况是作为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

对于数据虫巢订阅者的朋友们的意义

长期订阅本公众号『数据虫巢』(ID:blogchong)的朋友们可能对我比较熟悉,我一向比较少发与数据与算法与数据挖掘方向的文章,了不起会发一些偶尔自身乱七八糟的小文艺的文章,或者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杂谈感悟,但少有涉及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大势所趋”,或者相关的东西。

但我想,在后续,可能真的会更多这些东西,无他,我只是觉得,面或许不应该这么窄,特别是正如我之前一向提倡的那样,作为“数据人”不单纯应该把目光放在垂直的专业上,应该了解更多,把握更多,特别是一些产品方面的思考。

并且,就算我们是数据垂直的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对线下的“攻城略地”,我们整体的生活场景会一步一步的互联网化,或者以我们的专业角度来说,是数据化,这些都与我们的专业有关,多听多看多想总不会是坏事。

我们需要让自己时常保持思考的状态,而我其实长期以来一直都有保持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后续,我应该会尝试更多把自己收获以及思考的一些东西,通过『数据虫巢』(ID:blogchong)分享给大家。

对于通篇来说,一方面是来源于张小龙的首场演讲,再结合自己对相关情况的理解以及把握,不是所有方向,只是择其中个人认为比较重要、以及我所核心关注的点去说,进入正文。

02  能窥一斑知豹尾足以 | 2018Pro版微信公开课大会

第一个我所关注的点在于,微信内容生态的升级

关于微信的内容生态相关的东西,我们先从张小龙的演讲中提取几个有用的信息:

  • 公众号APP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

  • 之前苹果屏蔽的公众号文章赞赏功能会重新开放,并且做的更好。

  • 微信公众号的作者体系与公众号主体之间应该更分离。

  • 订阅号不会做信息流。

就我个人感觉来说,小龙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内容里,信息量最大的方向,我觉得就是关于微信内容生态了,更具体的说是微信公众号相关的东西。其实核心能推断的一些东西是:

  • 微信依然想在内容生态上与头条一争高下。

  • 微信APP的推出,力图进一步放大内容的价值,比如优质内容的价值再次放大。

  • 作者体系与平台体系的分离可以刺激原创生产的热情。

  • 也会进一步促使平台往公司化、矩阵化进行转换,进一步压榨个人公众号的生活空间。

  • 微信或许不会做信息流,但单独的APP会不会做?或许是搜索、专栏等其他模式的内容展现形态。

我们知道说到内容生态,不得不提今日头条,腾讯做过很多内容相关的应用,试图狙击今日头条,包括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但基本上都干不过头条。而微信公众号平台,目前总个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每天超过100万的文章产生,具体产生多少PV/UV,我们在之前腾讯发财报的时候也略有耳闻。

这是如此之大的一个原创内容生产池,让其他内容平台都眼红,相似如果有做原创公众号的朋友都有遇到过,自己公众号的文章被其他各大内容平台各种不管是“意愿”还是“被意愿”的同步,说直白点就是,各大内容平台各种搬迁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原创内容(也包括我的,数据虫巢我都好些个技术内容平台看到过了,向我要过授权的,也一两个)。

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内容原创资源优势,微信理当要更重视、也应该用的更好。首先个人感觉可以确认的一点就是,微信公众号APP化的操作一定是为了放大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能力,以及为整个内容生态可操作性提供更大的空间。

或许,微信未尝没有依靠微信公众号APP再次狙击头条的想法。毕竟从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公众号的文章资源再次利用的程度太低太低(别给我说看一看栏位,那真的感觉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形态)。

我们再来看看微信其他可能举措,与苹果成功达成一致,再次开放赞赏功能,并且会做的更好。我们知道自从苹果禁用了公众号的赞赏按钮,理论上影响了不算很多的作者,但是,这部分作者恰巧又是微信公众号内价值量最大的作者,因为都是习惯于原创的那批人。重新开放的赞赏,再结合之前微信彻底开放原创资质,这会不会再次刺激一波公众号原创内容创作热潮?

其次,意图分隔作者体系与公众号平台体系(当然,分隔这个词我说的),我们来看看,如果把两个体系进一步的分离,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作者与平台间是交叉存在的关系,这意味着不管是作者方还是平台方,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作者有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多变现的机会,因为他可以把稿件投稿给任何公众号方,而公众号方也能够拥有更多的内容资源接入,对于这两方来说是一个互利的操作。更何况,结合小龙说的,如果赞赏的核心应该是作者,而不是公众号平台,那么,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果其文章的赞赏是可追踪的,这意味着,其文章得到越广的传播,最终的赞赏可能都会落到他的头上。当然,平台方也可能有一定的抽成机制,但这不影响作者群体的进一步“热情高涨”。

而对于公众号平台方来说,或许这会呈现这么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公众号平台趋于公司化、矩阵化转变,进一步压榨个人公众号的存活空间,当然,具有一定个性化的个人原创号还是有价值的,只是新起的个人号会比较难混而已。

最后一个信息,如果订阅号不做信息流的话,做公众号内容的深层价值再传播,或者再挖掘,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依托APP,将公众号内容进一步结构化?专栏?搜索?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把之前公众号体系的一些毛病给干掉,我觉得都会是在之前的模式上的价值递增。比如,作者平台体系的分离、历史优质资源的二次利用、内容信息的更合理的展现形态。

To B是个大趋势

本次微信年度公开课的核心大方向就是To Be,所以从微信2018的战略方向来说,其To B的思维会很重很重。我记得从之前的好几篇文章中,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针对于To B以及To G(政企),正在玩命跑马圈地。

其实道理还是蛮清晰的,当今社会,线上与线下的分界线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线上场景应用于线下,也越来越多的传统线下模式搬迁到线上,而在这起着中间桥梁作用的就是智能手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移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而微信,正是其中的代表。严格来说,微信之所以要推To Be的核心概念,那正是因为整个线下互联化还没有彻底结束,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12306能够使用微信支付也仅仅是不久前的事,而公交扫码出行,也仅仅推广了没几个月,并且就广东来说依然还只是少数线路支持,包括地铁扫码购票等都依然还处于试运行阶段。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或许我们线下购物已经养成了扫码支付等各种习惯,但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场景依然需要得到更好的支持,比如出行(虽然汽车出行方面做的很好,但公共交通方面有待于改善)、比如便民政务(有一部分支持,各种证件的线上化也种体现)等各个方面。

而微信核心推动B端的就是支付场景,再依靠诸如公众号服务号的插件体系,将各种与线下息息相关的场景打通,以便于链接线上线下。而小程序,则将进一步将这种思维放大,将B端的能力放大。

政务、游戏、电商 - 小程序真的意图不小

小程序虽然小,但其意图真的不小,从整个To B战略来看,首先政务这块,已经有不少相关的政务逐渐的接入到微信端,当然,这确实是便民之举。而这块,也正是腾讯百度阿里几家跑马圈定最严重的地方,几家大厂纷纷瓜分几大行,以及各个省市,立足当前已有的能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政务。

而从之前微信发布的“跳一跳”小游戏的举动来看,以及公开课中明确表示会开放游戏相关口子,这意味着游戏与小程序的结合,会形成一个新的风口点。当然,基于小程序的特点,一些重量级的游戏依然很难依托小程序的生态去覆盖,但是一些小游戏,一些休闲益智类的游戏,小程序用完即走、不占地儿的特点还是蛮匹配的。

对于电商,从易迅时代,一直以来都是腾讯的痛,包括期间不断以入股京东、唯品会的形式,扶持一溜的小弟,用于狙击电商界老大哥阿里,对于其自身未尝没有再次亲自下水的意思。

所以公开课中也明显提出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相对传统电商很新的一些点,意图在微信生态内容养成购物的习惯,或者挖掘购物的新场景,包括诸如拼多多、SEE小电铺等这种强依托微信生态的电商模式已经小露尖头了,所以在未来三五年,也未必没有机会与支付一样,与阿里瓜分天下。

关于小程序,其实对于这种意图部分替代应用APP的思考,最大的挑战在于苹果的APP STORE(国内应用市场多,没法形成合力阻力),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腾讯已经与苹果成功的达成了一致,所以在推广以及很多机制的这个维度上,苹果已经不会是阻力了。

不过就个人来说,几个小程序的入口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我无法依托类目结构找到我需要的小程序,几个常用的入口对于小程序的查找来说,并不是很方便,总之就是因为他入口的问题,让我有时候很蛋疼。

或许,在2018里,关于小程序的展现形态,会有更好的进步?

03 诉求以及我们的应对

基于上面大前景下,我们作为数据垂直领域的从业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微信整体的大趋势来看,或者说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趋势来看,都是进一步将线上线下的边界打破,使得业务得以流通,但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注意到的是,数据也在流通,从而使得人和物的数据变得更加的丰富。

未来的生活应该会更加的智能,AI会大行其道,而线上线下的交融,会进一步的补全我们每个人的数据池。以前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数据分析其爱好,可能是有所偏颇的,因为我们的活动范围远不止于互联网,但现在不一样了,比如线下买个早餐,打个车,做个地铁,开个房,点个餐,买点东西,可能走的都是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比如支付,那意味着这些关于你衣食住行的所有数据,都能够被收集。

这对于我们来说,未来算法会更懂我们,但相对而言,也更没有隐私可言了,有利也有弊额吧。作为数据从业者,对这种现象应该是更感欣慰的,数据更加的丰富,也就更有用武之地,未来也一定是个更加高效的社会,所以数据必然价值会更大。

关于数据开放

我记得一场分论坛中,腾讯的“老白”演讲的一个内容就是,数据为商家附能,微信为商家打造数据引擎,从而实现个性化,以及更高效的信息触达。这点对于普通商家来说,或许是个好事情,毕竟是提高了效率。

但是,对于很多具有一定探索能力的商家来说,微信提供的黑盒子就不一定能满足了,从目前我个人的调研情况看,微信给商家开放的数据还远远不够。以小程序为例,目前小程序开放的数据接口中,只有统计的结果,没有任何细到用户颗粒度的数据。

或许有些人就会说了,给到用户的数据,会对用户产生隐私安全问题,扯淡!做个用户信息脱敏会死?我们要的是用户表征的特征行为数据,而不是具体到这个用户ID对应的是谁。只有细化的数据,我们才能针对自身的业务做到更好的个性化,以符合自身的业务场,对于有能力探索的商户来说,还是比较希望微信能够更加的开放数据的。

这里就忍不住吐槽一下了,小程序不止开放的数据不够,API文档还写的奇差无比,很多定义都没有说清楚,搞得我还得跟小伙伴们不断测试以确定字段含义,逗死。

03 写在最后

整个微信公开课有很多的东西,我们主要还是依托于张小龙先生的演讲,再辅助于我自身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最终形成的输出,无关对错,仅一家之言而已。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我更多倾向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于诸如此类的事,以及多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多思考,这对于我们思维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最后,由衷的希望微信越做越好,顺带说句,能做出如此好的一款产品,张小龙先生真乃吾辈技术人之偶像。

关于我:

大数据行业半个老鸟,我家梓尘兄的超级小弟,会敲代码、会写文章,还会泡奶粉哄小屁孩。

想和我交流的,可以加我个人微信mute88,但请注明身份and来意~

关于数据虫巢(ID:blogchong):

原则上是数据、算法、数据挖掘相关行业以及技术文章,偶尔穿插一些工作感悟、行业观点、以及个人的生活杂谈,没有定式,喜欢就留下。

Imag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