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美团滴滴摩拜约战,出行秩序会再次洗牌吗?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aijia.baidu.com/s?id=1589340807175135294&wfr=pc&fr=idx_top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美团滴滴摩拜约战,出行秩序会再次洗牌吗?

美团滴滴摩拜约战,出行秩序会再次洗牌吗?
2018-01-12 07:33财经领域创作者

一方面是都想着做共享汽车,一方面又都争夺互联网约租车,出行市场依然处在动荡之中。滴滴曾经以为,合并了快的以及优步中国,网上叫车市场就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大多数人都认为,在乌镇饭局和睦呈现之后不久,两家“合作伙伴”就打得头破血流,还加上了摩拜这样的助阵,显然是让带头大哥难堪。从理论上说,最不愿意看到烧钱大战重启的,自然是双方背后的投资者,尤其是滴滴和美团的共同股东腾讯,但马化腾也未能阻止左右手互博的局面发生。

在开仗之前,滴滴与美团分别融资成功。2017年12月22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第16次融资,金额高达40亿美元,再加上2017年4月55亿美元融资,滴滴已经有将近百亿美元的弹药。美团也融资不少,2017年10月19日,美团点评的新一轮融资落地.本轮融资依然由腾讯领投,共计40亿美元。

由此来看,两家公司会掀起新一轮的补贴大战吗?显然,不补贴是不行的,但指望两家再向滴滴快的一样的决斗,恐怕不现实,除非投资人疯了。在反阿里联盟的最紧要关头,滴滴、美团、摩拜都难以大打出手。

当然,只要是阿里巴巴不参与,腾讯就乐见两只小老虎恶斗。腾讯需要滴滴为其提供支付场景,但也不排除腾讯会给美团做出行业务提供支持,总之,这一切都有利于腾讯在支付上的使用量提升,至于是在滴滴平台还是在美团平台,并不是腾讯要考虑的问题。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腾讯已经很难控制住,最坏的结果就是,滴滴与美团之争很可能将滴滴推入阿里巴巴的怀抱,这是腾讯最不愿意看到的。从实际上看,滴滴对腾讯的贡献已经基本完成,而美团对于腾讯更为重要,也是其进军线下对抗阿里巴巴的子弟兵,所以,如果让腾讯选边站队,腾讯会毫不犹豫的支持美团,受伤的滴滴只能依靠阿里生态来多维战高频。

滴滴本来是避战的,高挂免战牌,虽然也声称“要战便战”。滴滴曾经表示,融资主要瞄准国际化和新能源两大方向,但是在美团等的冲击下,滴滴恐怕已经不能“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了。

有专业人士分析,手里握有87%份额的滴滴自然最不希望再起波澜,经历了与快的和Uber的两场生死大战,滴滴指望在其他业务提供稳定营收之前,通过弱化快车,加强五星专车的品质化服务过几天舒服日子,同时为技术升级留出时间。

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如此,当你想要拓展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来挖墙脚,导致大家只能无休止的内战。阿里巴巴如此,滴滴也会如此,差别只是,现在的阿里巴巴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两线作战。

摩拜要做网约车共享汽车,显然更是太早了,一家只有一年历史的公司,靠着一些融资就出来当大佬,显然缺少底蕴。摩拜与滴滴投资的ofo打得火热,如今滴滴也要托管小蓝单车,出行市场的江湖再填变数,而摩拜即便靠着微信也没有赢得市场,更让其以后的前景蒙上阴影。

不管是美团或者摩拜,只要是进入网约车行业,就一定会从司机入手。网约车拥有双边效应,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实双边都不稳固,难以形成壁垒。在用户端,现在越来越多的聚合平台,比如高德地图、百度这样的平台,可以给用户提供多种出行一站式选择,滴滴易道首信等等,已经对单一的约车平台构成冲击。在司机端,很多司机希望多平台接入,从而可以满负荷运转,也提高自身的话语权,最终提高收入,不愿意被一家公司捆绑“控制”。

fm=173&fmt=auto&h=398&img_JPEG=&s=8A0263812F330398541C2C8F03003082&u=3217759467%2C1008846613&w=610

由此,争夺司机是美团与滴滴战斗的主战场,因为,司机端还是处在稀缺资源状态,只要抓住了司机,就不愁没有业务。美团使用了所谓的拼团模式,20万人呼吁就成形,这只是给一些司机提供信心而已,目的依然是通过低中介费用抢客户。

滴滴这几年最大的失误就是在战略上冒进,没有与司机形成命运共同体,甚至在明里暗里抢夺司机的蛋糕,这种情况下,司机是很容易被挖走的,而如果进一步的采取捆绑策略,更会引发社会不满。同样的历史中,淘宝就通过20年的努力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系统和管理体系,即便外界多轮攻击也不足以瓦解,这其实特别值得冒进的滴滴反思。

网约车不如外卖等业务高频,这也是信奉高频打低频的美团要进入且有决心做打车业务的原因,但是,所谓的高频,美团其实也不高,自己在面临各方面激烈冲击的时候能守住就算不错。据说,在要让用户“吃的刚好,活的更好”之后,美团创始人王兴看上了出行业务,要形成吃喝玩乐行的生态闭环,这只是个说辞,本质上依然是美团生存根基不稳而不得不四处出击,像蜀汉时期的孔明六出祁山,以攻为守而已。

说到底,不管是滴滴还是美团,都还只是独角兽,而且是根基不稳的独角兽,无法与蚂蚁金服这样发展了十几年的成熟业务相比,即便估值很高,也只是依靠融资来活着。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与场景实现独立生存之前,混战依然无法避免。

举报/反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