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决战雾霾 | 特写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8/166671.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决战雾霾 | 特写_推荐_i黑马

决战雾霾 | 特写
2017-12-28 11:41 雾霾

进入雾霾季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新产品的发布,或者新融资的诞生。

文 | 李秀芝、麻策

编辑 | 石海威

雾霾经济正处于大变局。

根据全国空气质量实时排名情况,截至2017年12月26日下午17点,全国前36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达到了优良。这在去年,只是美好的想象。

雾霾大幅减少一方面归功于政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供暖的主要方式是煤炭燃烧,这是雾霾的重要成因。因此,政府推行了“煤改电”、“煤改气”等措施。

11月15日,北方城市集中供暖第一天,京津冀及多个周边城市则开始全面执行史上最严“停工令”。更早的8月,环保部等10部委、京津冀等6省市已共同出台环保限产相关政策。

在这场雾霾的决战中,科技公司和投资基金是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1月6日,352环保科技公布超2亿元首轮融资,号称目前中国空气净化行业内最大笔融资,资方包括贝塔斯曼、经纬创投等。7日,锤子除了亮相坚果Pro 2手机,还一同发布了新品牌“畅呼吸”和首款空气净化器。8日,小米则在官方网站更新了米家空气净化器2S。

“进入雾霾季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新产品的发布,或者新融资的诞生”。一名行业观察者对创业家&i黑马说道。

然而,如果雾霾少了、甚至消失,这些“看天吃饭”的科技公司该怎么办?战斗还在继续,但愈发焦灼。

空净价格战

“2014年可以说是互联网进驻空气净化器的一个原点。”猎豹移动旗下空净品牌豹米创始人徐力恒告诉创业家&i黑马。

那一年,互联网创业品牌如三个爸爸、352、空气堡等扎堆涌现,猎豹、360、果壳、小米等互联网大公司也跨界推出空气净化器产品。

三个爸爸创始人戴赛鹰记得,2014年仅他所了解到的新创互联网空气净化器品牌就多达100余家。根据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当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6月这一数字就已激增至303个。另有人估计,如今包括海外的舶来品牌、转型的家电厂商,以及创业和跨界品牌,国内出现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已超700个。

但如此“红利”持续时间不长。小米公司的入局带来了巨大的行业震颤。它凭借一贯的“极致性价比”策略,以极低的价格,将大多数互联网新创品牌拖入死局,几乎所有的厂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家开始寻求差异化的生存空间。

“很多互联网品牌都被小米挤死了。”戴赛鹰告诉创业家&i黑马,三个爸爸在产品上突出“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市场宣传策略,其产品定位别于小米,这是公司得以存活的关键。

“我们的产品CADR值(洁净空气输出比率)比小米高,滤芯比小米厚。父母买净化器有时候会因为小米太便宜而觉得对不起自己孩子,所以三个爸爸才有了生存空间。”戴赛鹰解释道,他们守的是细分市场。

同为互联网跨界的豹米也在小米的冲击下,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有人喜欢用好一点东西,比如我们推出的有激光传感器的产品。此外,我们的除甲醛的产品众筹也有1000万人民币。”徐力恒认为豹米要想活下去“肯定不能和小米走同样的道路”。他试图从产品本身出发,做一些差异化的功能和特色产品。

外界普遍认为,由小米掀起的价格战让众多追风者的淘金梦想化为泡影。但这在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市场经理朱羽寒看来,“这并非一个价格战的过程”,但他也承认,“小米空气净化器挤压了不少品牌的生存空间这是事实。”

朱羽寒对创业家&i黑马说,在智米进入空气净化器领域之前,行业中充斥的基本是高度溢价、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国际一线品牌产品。朱倾向于把小米入局带来的行业影响归结成“只是做了一个消费民主化的工作,让空净变成任何人都能买得起的必需品,而非恐吓营销的产物”。

尽管小米否认,但友商们无疑都感受到了来自小米的“威胁”,价格战必然存在。一名创业者对创业家&i黑马说,“从2014年底小米推出899元净化器开始,价格战就启动了。之后大部分品牌都卷入了残酷的价格战,行业毛利率一落千丈。”

徐力恒今年的直觉是:雾霾整体偏少,每个净化器厂商的备货相对来说又比较充裕,“价格战较去年要激烈一些”。

“去年1000元以下的机器很少,但今年非常多。飞利浦有一款机器进入市场的时候售价是2500多元,后来我们逐渐看着它的价格调到1999元,又到1499元,今年双十一的时候降到998元的水平。”徐补充道。这种竞争态势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但他有时又担忧:不能因为价格低了就把产品的质量降低。

价格战加剧死亡,但也提供了新的机会。2017年,聚美优品、墨迹天气、锤子先后成为空气净化行业的新入局者。在11月7日的新品发布会后,罗永浩接受媒体群访表示,锤子选择做空气净化器是基于“非常务实的考虑”。

“第一,净化器没有领导性品牌;第二,白电巨头卖得好的原因是从低端到高端有完整的产品线,高端产品售价昂贵。而我们杀进来就做顶配,当价格还不错的时候,那些巨头就会被你打得很难受。如果我们能加速冲出来的话,有望成为这个领域数一数二的品牌。”罗说。

在业内,锤子要做空气净化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其首款产品3499元的定价还是让同行感到吃惊。“据我了解,它(产品)的成本在1600元左右,我原来听说它准备定2899元,这个价位在800CADR值的机器里还是有竞争力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创业家&i黑马,锤子的定价太贵很可能会影响销售量。

拼杀还在持续,但空气净化器市场已趋于饱和。对此,戴赛鹰态度悲观:目前净化器品牌太多,除小米之外,出货量超百万台的不多。这个行业就现在来讲体量也就100多个亿,不存在剧增的可能性。去年,戴赛鹰已将主要精力转到新风系统。

“今年我们新风的销售额,已经比净化器高了。”戴赛鹰称。

效果之谜和技术之争

虽然空净市场正在上演群雄割据的局面,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盲区重重。一不小心,只能花钱买个心理安慰,甚至得不偿失。

空气堡联合创始人兼CTO魏巍告诉创业家&i黑马,他开始关注和购买空净产品是在2008年前后。那时恰逢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父亲则因画师职业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己作为火力发电公司销售人员走访各大工业园、化工厂时,也看到污染很严重。

魏巍曾和很多小白用户一样,如今,他已经成为空净产品的资深用户。包括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在内,魏巍家里一共有17台。

“产品到底有没有效?厂家说好就好?”为了解答这个疑问,魏巍又陆续买了十多款空气质量检测仪,针对甲醛、臭氧、微生物、辐射等,花费30多万元。同时,他也经常与别人交流和分享用户经验,并因此创办了“零颗粒物”极客社群(QQ群)。

(魏巍的部分空气质量检测仪器)

极客社群的群友一度达到2000人,除了对空气质量有改善需求的大众用户,也吸引了一批空净产品及周边配件厂商。“包括现在很多互联网空净产品的创始人,也是从这个群里走出去的”,魏巍说。

魏巍知道消费者都有这些疑问,但不可能都像他一样在检测设备上花重金。因此,空气堡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了“向消费者交付空气结果”的思路。

“如果消费者按照建筑面积大小购买了对应的空气堡新风系统,我们承诺他们家里每天的空气质量结果达到北美和世卫组织的标准。如果超标,可以找我们负责。”空气堡另一名联合创始人张备羽说。

“效果保证”模式为空气堡带来了不错的口碑效应,也吸引了效仿者——现在,三个爸爸也在做。

因为效果问题,业内对新风系统是否会替代空气净化器也存在口舌之争。

多数观点认为,相比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弊端明显,比如除了PM2.5,空气净化器对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的过滤效果有限。更直观的是,空气净化器只能在封闭的室内使用,否则会影响净化效果。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会很闷,如果有人感冒,容易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新风对净化器的替代作用,消费者能够体验到。就像我们家,自从装了新风后,原来的四台净化器都不开了”,戴赛鹰说。

徐力恒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新风进到室内,必然会因温差产生热量交换,意味着新风机要比空气净化器消耗更多的能源,加重减排负担。另一方面,新风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果没有在建筑里预设管道的话,新风机的安装需要在墙壁或者玻璃窗上凿洞,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一定的心理接受度。“这两种产品肯定会长期共存,就像有人要用中央空调,有人还是喜欢买普通空调一样”。

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的技术也是消费者的盲区。两类产品的净化技术相似,都存在“物理过滤”和“静电吸附”的流派之争。

戴赛鹰称,静电吸附类产品一定会产生臭氧,对人体有害。此外,半年左右就要清洗滤网,且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操作不当容易触电。不过,静电吸附类产品因为没有滤芯阻力,噪音会很低。相比之下,物理过滤类产品的短板,一是在滤芯及后续的更换上多了费用,二是噪音更大。“对于滤芯的费用,我们愿意降低毛利来为用户承担。降噪方面,我们也在和以色列的公司合作,可能投入比较高”。

张备羽则告诉创业家&i黑马,现在主流的新风系统品牌如霍尼韦尔、远大等均使用静电技术或者静电+物理组合过滤技术。且随着技术的演化,包括松下、空气堡在内的企业已经研发出臭氧浓度极低的安全静电产品。他解释,传统电压在0—8000伏之间分两级,一级静电产生臭氧量比较多。松下和空气堡则分了三级电路控制,并采用了高纯度铂丝材质配合结构优化,以确保净化单元“绝对安全”。

“很多人只关心PM2.5的浓度,一些更小的颗粒物对身体伤害其实更大”。张备羽还指出,带有安全静电技术的产品对于PM0.1、PM0.3等更小颗粒物以及病毒的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当然,鉴于两种技术的产品各有利弊,空气堡在纯物理过滤和静电+物理组合技术相关的产品线都有布局。

多位受访者还向创业家&i黑马表示,一些企业进入空净行业只是“玩票”或“赚快钱”,在很短的时间出现又消失,让消费者的服务和体验都断层了。比如,买了产品之后,需要更换滤芯的时候已经买不到了,或者找不到该产品的工作人员来更换。对此,张备羽对消费者的建议是,“跟着认真做品质、有研发能力和资本实力、市场份额属于第一梯队的企业走”。

(空气堡的新风产品之一) 

热钱涌入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空净行业越来越受到主流资本的关注。对于空净企业而言,资本的助推有利于它们更快地扩充团队、完善供应生态链、丰富产品线。

2017年4月,真格基金投资经理孙璐璐把空气堡项目推给徐小平,徐看后“非常震惊”。他家早已装上该品牌的新风机,但他一直以为这是德国大品牌。

徐家中安装了好几台。从去年11月初到今年4月,这些机身上贴着“AIRBURG”的机器已经陪他度过了一整个雾霾季。直到项目被推到眼前,他才了解,“原来它们来自一个中国的初创团队”。

事实上,光速中国比真格基金更早接触到空气堡团队。真格作为“第三者”出现时,光速的尽调已接近尾声。去年,光速还做了一次团购,基金内很多投资人都早已是空气堡的用户。

“第一次见空气堡团队大概是一年半前。”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告诉创业家&i黑马,光速是e代驾的投资方,e代驾联合创始人黄斌是空气堡的天使投资人。

和空气堡签TS的当晚,徐小平拨通宓群的电话后,两家决定一起合投。第二天,真格即完成空气堡项目过会。9月12日,空气堡正式对外宣布了这笔来自光速中国、真格基金的投资,金额为千万美元。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新风净化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

这一纪录很快被打破。11月6日,352对外宣布完成了前文所述的超2亿元首轮融资。这家过去以空气净化器为主打产品、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于融资后不久正式推出新风产品。“这是经纬创投第一次下注空气净化行业”,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钱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行业普遍认为,空气净化器市场如今已是红海,而新风市场相对来说还处于早期阶段。“空气净化器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如果一家公司没有真正的技术突破,发展肯定会受到挑战。”宓群表示,像新风机一样,能解决空气净化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将更受资本青睐。“在美国,像谷歌这样的巨头收购的有关消费产品的公司,都是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他补充解释。

让人诧异的是,烧钱这个词在空净行业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甚至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赚钱了。

徐力恒称,豹米在2016年即已实现盈利。“像净化器本身投入一两千万元就够了,包括研发、供应链和备货。我们最开始以线上作为主要销售渠道,模式轻,回款周期也比较快”。

摩天轮防雾霾口罩创始人高雪鑫则告诉创业家&i黑马,摩天轮在2016年通过众筹卖了十万件防霾口罩,略微有盈利,今年的净利润应该可以翻6倍左右。

“关于生存的焦虑,我们很早就没有了”,张备羽说,空气堡在2015年第四季度就开始盈利。他回忆称,2015年产品出来之前,大家心里是没底的。产品出来以后,用户订单货款要等要催,供应链也要拼命去抢。所幸产品出来以后,一度供不应求。到了2017年,团队认为新风市场会越来越大,引入资本和资源支持的话,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于是在春节的时候,空气堡启动了新一轮融资。

完成投资后不久,在由真格基金组织的与投资项目交流沟通的早餐会上,徐小平建议空气堡联合创始人兼CEO袁续昆加大市场营销投入。

袁续昆为人沉稳,他认为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应该专心做好产品和用户服务。其合伙人张备羽透露,过去空气堡每年的营销费用算下来只有三万块钱。今年,空气堡在热播剧《欢乐颂2》中做了剧里最大的品牌植入。“从6月份播出到9月份来看的话,同比增长有十几倍。”张备羽称。

在空净行业,大多创业公司的产品知名度并不高。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是它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豹米内部曾有过关于做明星投入是否值得的争论。徐力恒认为,明星代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带来的结果如果不如预期,那可能企业在财务上会面临负状态。因此,豹米暂时的策略是“先按兵不动”。

相较豹米的保守,主打除霾口罩的品牌“摩天轮”在央视二套、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等均有过品牌露出。高雪鑫发现,最好的时候,用户通过关健词搜索购买的转化率有近20%。

2016年9月,三个爸爸发布新风新品的时候,体育明星田亮现身发布会,身份是三个爸爸的用户和共同研发人。

“我觉得明星效应有所帮助,”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表示,“但最终,用户的口碑更强大。”

(三个爸爸的部分空净产品) 

市场仍可期?

某种程度上,良好的空气质量反倒令这些空净企业的发展陷入“窘境”。

“三个爸爸本身的定位是母婴生态,我们不只是会做口罩、净化器或新风,而是满足有孩子的家庭需求。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有的这些产品不只是除霾。所以,就算雾霾没有了,产品还是可以做的”。戴赛鹰称。

与三个爸爸类似,摩天轮将其定位为个人健康防护品牌。旗下除了防雾霾口罩,在售的还有一款针对儿童的智能感应变色毛巾,再下一步,摩天轮的产品计划是智能感应变色枕巾。

张备羽认为,未来,人们对于空气管理的需求将高度细分。比如在地产领域,新风可以用户提前入住。

 “长期来看,空气净化器和新风都是过渡性的产品”,新风品牌10+air创始人王科说。除了现有发布的几款新风产品,他们还在研发一款集成设备。“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大都有空调、加湿器、净化器等空气调节电器,尤其是北方城市。我们觉得,未来空气管理的最终形态应该是一个设备解决所有的问题”。很显然,王科也志不止于雾霾。

对于这些空净企业来说,他们一样会面临BAT的挑战。“空净产品是有云端服务的,通过手机你就能看到家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空气质量状况,然后它通过这个云端服务也可以知道机器的滤芯是否需要更换,”一位资深投资人对创业家&i黑马分析道,“BAT现在也越来越多跟硬件智能化、IoT(物联网)结合,大的方向上可能有融合的趋势,但是未来也很难说。”

更多观点认为,BAT近些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人工智能、汽车、零售等概念相关的事情上,直接做空净产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参投的概率也不大。

新风视为空气净化器之后代表空净领域消费升级的新机会。张备羽告诉创业家&i黑马:“新风的爆发可以认为起始于2016年,今年这个市场的热度,我判断比去年还要大。”三个爸爸创始人戴赛鹰表达出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现在新风站位还低,去年刚出来,今年才冒头,可能到明年或后年就会大爆发。”

可以预见,新风行业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一个说法称,其销售量将保持60%以上增速,到2020年有望到达千亿规模。前景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而身处其中的创业者则卯足了干劲,奋力向前奔跑。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尚未对以后可能出现的行业洗牌产生担忧。

这些玩家们仍然乐观。“一般来说七年会是一个市场特别的洗牌期,这个行业应该还有个两年左右的机会。”豹米创始人徐力恒称。

[本文作者李秀芝,本文系创业家&i黑马原创(ID:chuangyejia)作者,李秀芝,麻策,编辑,石海威。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